歐盟憋不住了。
他們發現特朗普根本不按套路來,什麼大國禮儀、國際潛規則統統不管,再這麼等下去,最終只能看著澤連斯基籤賣身契。
於是決定奮起一搏,美國不讓他們上大人那桌,他們自己爬上去。
“拯救歐洲”戰略分幾步走,第一步派出多國聯軍,為烏軍掠陣。
《泰晤士報》報道,歐洲準備組建一支“保障”部隊,部署在烏東戰場前線以外,同時派遣“颱風”戰鬥機參與“空警”任務,對俄羅斯形成震懾,阻止其撕毀停火協議。
第二步大批歐洲領導人在2月24日這天,齊聚基輔。

陣仗很龐大,歐盟全體委員聯袂出動,還有英國首相、冰島總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整整32國領導人趕赴基輔,就是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都沒這麼熱鬧過。
聚會由頭是紀念俄烏衝突爆發3週年,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援。
馮德萊恩在社媒上發文,“我們今天來到基輔,是因為烏克蘭屬於歐洲。在這場生存之戰中,不僅烏克蘭的命運岌岌可危,歐洲的命運也岌岌可危。”
各國慷慨解囊,出錢出裝備,勢要與烏克蘭共進退。
澤連斯基熱淚盈眶,他曾以為再也等不到歐洲的大規模支援,頂多靠人道主義援助度日,沒想到快放棄了,卻迎來久違的甘露,這錢來得太不容易。
基輔盛會上,唯獨少了歐盟真核馬克龍的身影,因為同一時間,他已孤身前往美國,務求說服特朗普別拋棄烏克蘭。
這是戰略中最關鍵一環。
臨行前,馬克龍在媒體面前宣稱與特朗普是好哥們,非常瞭解懂王為人,對普京示弱這種事絕對不是其行事風格,更不符合美國利益,其中必有隱情。
激將法的用處有多大看不出來,可副作用不小,單是接待上,法國小馬哥就被白宮耍了三回:
首先是迎接規格,過去馬克龍訪美,特朗普必定親自迎接,可這次他都快走到門口了,懂王依然沒有出現,只是讓禮賓官員代為招待;
接著是G7集團的視訊會議,馬克龍被安排坐在特朗普辦公桌邊上,與萬斯左右呼應,此刻的他更像是美國總統的下屬,或是附庸;

G7會議結束後,馬克龍用法語回答記者問題時,被特朗普當場打斷,表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隨後又補了一句,“你的法語很流利。”
歐盟老大隻能尷尬一笑。
從場面來看,馬克龍的訪美之旅不太順利,特朗普對歐洲的排斥溢於言表,可歐盟卻說馬克龍贏了,因為他曾巧妙回懟特朗普一波。
特朗普說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不過是一筆貸款交易,最終都能收回來,因為有俄羅斯被凍結的2300億美元作抵押,不怕對方賴賬。
言下之意只有美國虧了。
聽到這裡,馬克龍急忙拽了下特朗普手臂,打斷他的講話,並反駁歐盟付出的是真金白銀,有相當部分還是無償撥款,而且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不能算作抵押物,歐盟不會貪圖這筆錢。

懂王被噎了一下,馬克龍總算扳回一局。
只是歐盟前後忙活一輪,局勢絲毫沒有好轉,在同一天時間,美國宣佈已與烏克蘭談妥礦產協議,澤連斯基將在28日赴美簽署協議。
根據協議草案,美烏兩國會成立一個商業基金,所有權100%歸屬美國,這意味著歐洲將什麼都撈不到,貸出去的款項,分分鐘變成收不回來的爛賬。
歐盟急了,連忙表示在訪問基輔期間,也向烏克蘭提出關於礦產資源的協議,而且雙方也初步達成共識。
為免看起來像是有意和美國搶肉吃,歐盟官方特意強調“不是想和美方競爭,只是加強與烏克蘭的長期合作伙伴關係”。
美歐雙方都不演了,什麼戰友情誼拋開一遍,把烏礦產資源搶到手才最重要。
問題來了,烏克蘭礦產到底歸誰所有?
有個細節是,直到目前為止,澤連斯基仍然支支吾吾,不敢表態,只有烏克蘭副總理公開宣稱,美烏談判所有關鍵細節都敲定完畢,就等簽字。
顯然,烏克蘭內部涇渭分明,分成兩派,名義上已是過氣總統的斯基站歐盟這邊,其餘大小官員果斷抱緊美國大腿。
2025年2月24日,是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這一天,全世界共同見證美國是怎樣與歐洲撕破臉的,除了在分贓問題上陷入羅生門,美歐在其他領域的對抗同樣精彩。
當天聯大會議和聯合國安理會,先後表決透過3份涉俄烏衝突的決議草案,其間出現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凡是有反俄傾向的提案,美國都和俄羅斯站在一起,反對歐洲和烏克蘭。

讓他們更崩潰的在後頭,原本烏克蘭進北約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就差正式流程。
拜登在任時,美國政府是大力支援的,可到了特朗普時期,畫風截然不同,因為俄方的底線是不能讓烏克蘭進北約,不然在名義上,俄烏大戰等於白打。
俄方說除底線問題不容商榷,其餘地盤、利益等都有談判空間,比如美國提出的“保留一半,讓出一半”,可以談談。
白宮心領神會,當即表示讓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不在美國考慮範圍”。
歐盟天都要塌了,為了拉攏俄羅斯、獨吞大餅,世界警察毫不猶豫把其一手創造的政治正確扔進垃圾桶,歐洲大軍瞬間由正義之師,淪為邪惡勢力。
至此,歐洲算是白忙活了。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訊息,由於美國威脅要從歐洲大陸撤軍,法國準備用其核威懾力量來保護歐洲,脫歐已久的英國也表態不再潛水,將為此出一份力。

恰巧德國大選由主流黨派獲勝,準總理默茨還是個對美強硬派,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歐盟覺得他們又行了,所以建立歐洲軍團的事也該提上日程。
歐洲大陸就得歐洲人自己防守。
老實說,與80年前相比,現在的歐洲軍像是個冷笑話。
之前的文章也說過,在美國長期管控下,歐州軍事實力已經衰落得不像話,反正有美軍保駕護航,歐洲幹嘛非要搞《我的奮鬥》,安心拿著美國撥款發展經濟就好。
至於歐洲各國軍事戰力還剩多少,這麼說吧,烏軍已經是歐洲集團裡唯一有實戰經驗的軍隊了。
順帶提一下,前幾天歐洲搞的保障軍團,規模只有3萬人,遠低於澤連斯基建議的11萬人,主要是各國軍隊縮編嚴重,確實不太好湊,3萬都是極限了,再多連維持國內治安都吃力。
按照歐盟的構想,剩下的名額希望美國能給兜個底……
看出來了,什麼組建歐洲軍團就是個擺個架勢,給特朗普看看他們的決心,歐洲尊嚴不容踐踏。
確實挺佩服他們的,到現在還在幻想靠嘴皮子蹭上談判桌,寄希望於懂王能冷靜下來,接收他們這班兄弟,過去幾年他們雖然跟民主黨走得很近,但他們也可以調轉槍頭愛共和,可以和特朗普共同進退。

2月20日,馬克龍在鏡頭前說了,他要讓特朗普明白,美國與歐洲在戰略利益上是一致的,北約都是自家兄弟,槍口理應一致對外。
這個外是誰,不言而喻。
問題是懂王是不想收割中國嗎?當然不是,前提是得割得動。
從他1.0任期開始,共和、民主兩黨在對華問題上難得齊心協力,既搞貿易戰,又搞法案制裁,一通操作下來,確實對中國造成影響,但進過對賬以後發現自己受損更嚴重。
沒辦法,美國經濟已經和中國產業鏈牢牢繫結在一起了,一榮皆榮,一損皆損,制裁中國商家,就是給美國企業和老百姓上強度。
至於日韓,看著老實,實際也是滑不溜手,俄羅斯是預定盟友不能割,思來想去,只能拿歐洲開刀了。
特朗普對歐州勢力大洗牌,除了要塑造專屬共和黨的歐洲新勢力,更要打破自馬歇爾計劃以來所謂的“自由世界秩序”。
在美國保護下,歐洲過得太舒服了,所以當美國百姓人均打兩份工,死磕496,還要賣血才能支付醫療保險時,歐洲人卻可以上四天班休三天,拿著高福利,天天去沙灘曬太陽。
特朗普決不允許這種現象持續下去,他想讓世界重回叢林法則年代。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一浪接一浪,歐洲要是繼續擺爛,被美國吃幹抹盡是早晚的事,哪怕特朗普卸任,換民主黨上臺,結果依然不變,歐洲踩過的美國大坑可不在少數。
本來歐洲有機會提前自保,當初馬克龍和朔爾茨別那麼著急站隊,效仿默克爾的守序中立,堅定把中歐貿易協定貫徹下去,今天也不至於隨便來個副總統,就能把歐洲各國輪番羞辱一遍。

美、俄、歐扯皮大戲仍在火熱進行,獨餘斯基在角落茫然四顧:感覺大家都挺忙的,忙點好啊,只是忙完了別忘記告訴他,飛機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哪就行。
—— END ——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