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A股早盤震盪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滬指失守34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0.94%,深成指跌1.42%,創業板指跌1.7%。
市場上988只個股上市,4378只個股下跌,成交9796.68億元。

盤面上,能源裝置板塊大漲,港口拉昇,汽車、摩托車、休閒用品板塊跌幅居前。

深海科技概念股持續爆發,巨力索具等10餘股漲停。中藥股震盪走強,華森製藥漲停。
港股也較大幅度調整。截至發稿,恒生指數跌超2%,恒生科技指數跌超3%。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李嘉誠旗下多家公司股價下跌。
截至發稿,長和跌3.9%,長實集團跌6.39%,和黃醫藥跌6.78%。另外,長江基建集團漲0.94%,電能實業漲0.83%。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長和擬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佈於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總價值228億美元。上述交易披露後,長和曾連續兩日大漲。
3月13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一篇來源為《大公報》的評論文章,題為《莫天真 勿糊塗》。
文章表示,網友普遍對這個交易和長江和記公司提出強烈質疑和批評,認為這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網友的這些情緒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3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發文,間接回應李嘉誠向美國貝萊德集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交易:商人有沒有祖國?也許香港被外國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在商言商”。
據外交部網站,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法新社記者提問,有報道稱,在長江和記集團同意出售在巴拿馬業務後,中國政府正就該集團出售海外港口對其開展調查。外交部能否證實並提供更多細節?“有關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毛寧說。
另外,3月18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會議前首次回應上述交易時稱,他對此事提出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對事件的廣泛討論反映了公眾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第二,香港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包括香港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提供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施壓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3月20日,長和公佈2024年業績報告。財務資料顯示,長和2024年總收入約4766.82億港元,同比增長3.28%;股東應占淨利潤約170.88億港元,同比減少27.29%;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1251.08億港元,同比減少1.73%。其中,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錄得收益452.82億港元,較2023年增加11%。2024年長和港口整體吞吐量增加6%,至8750萬個標準貨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長和在24個國家53個港口擁有共295個營運泊位之權益。)
而長和最近11個交易日市值蒸發323.6億港元。目前每股報43.1港元,總市值1651億港元。

同時,長實集團20日晚釋出2024年度全年業績公告。2024年長實集團營業額455.29億港元,同比跌3.6%;純利136.57億港元,同比跌21.2%。

此前,長和及長實方面表示,今年不會舉行業績相關的記者會。長實則指,不會另外舉行分析員會議。長和亦不會在今年度公佈業績時舉行分析員會議。自疫情以來,長和、長實雖然停辦實體傳媒釋出會,但兩家公司近年均會在年度業績時舉行網上釋出會,並讓傳媒書面提問。
3月19日晚間,和黃醫藥釋出2024年全年業績。當期,公司收入總額6.30億美元,應占淨收益3772.9萬美元,分別同比下降24.80%、62.56%。同期期末,公司現金及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合計8.361億美元。
其中,和黃醫藥腫瘤產品總市場銷售額5.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腫瘤產品綜合收入2.715億美元,同比增長65%。

(宣告:文章內容和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何小桃 易啟江
校對|程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訊息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