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新聞時,第一個念頭,是回想起差不多30年前的某天,同學拿著一盤磁帶,跟我顯擺他新知道的一個女子演唱組合:SOS。希望人死為大,她生前曾經深陷的種種八卦鬧劇,如今可以慢慢平靜和消退了。
蹭逝者的流量是很無趣的事情,本文不會涉及到大S個人。但因為她的離世,也讓已經結束流行季的流感(上週全國沒有報告流感病例暴發疫情),又成為了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其中還混雜著很多似是而非的資訊。作為一個科普自媒體,還是要寫篇梳理文章,做好跟大家分析解讀的本質工作。
比如大S是在日本重病過世,所以讓很多人關注到日本這個冬季流感大暴發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媒體反覆提到今年日本的流感嚴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當然,日本相關部門是從1999年開始記錄每週流感資料,所以“歷史最高紀錄”,也就是25年,但這的確也說明了日本在這個冬天遭遇到了嚴重的流感疫情。

從去年12月開始,日本媒體和相關部門就一直提醒民眾流感暴發。從東京相關部門本週更新的資料來看:最嚴重的情況是出現在元旦前後,到了1月開始逐漸下落,目前流行已經接近尾聲。

來源: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所
今年日本流感流行情況的確嚴重,是“有記錄以來最高”,但也無需想象得太誇張:下面是NHK根據日本感染病研究所的資料做的圖表,記錄了這次流感疫情最高峰的情況。可以看到,流行最嚴重的元旦前後,診所每週平均接診的流感患者是64.39人,的確超過過去高峰數字,但也不算很離譜。

而大阪地方相關部門公佈的過去10年對比圖也能看到,今年的疫情高峰的確比新冠疫情前的常規情況高一些,但快起快落,如果按照患者總量來說,應該還沒有達到從23年夏天開始,橫跨幾乎一年的日本流感疫情的嚴重程度。
不過,這種突發高峰會給醫療機構帶來更多的壓力,在12月底到1月初的高峰期,不少日本醫院相關科室都出現床位緊張的情況。

來源:大阪健康安全基盤研究所
之所以日本這個冬天的流感大暴發,其原因依舊是我們很熟悉的,新冠防疫的滯後影響。2019年冬天開始,因為新冠流行和防疫政策,日本的流感流行被壓制了。雖然日本的新冠防疫措施在2022年春夏開始逐漸解除,但並不是完全取消,加上日本社會本身的特點,因此在2022年冬季流感並沒有大規模流行。直到2023年夏天開始,才出現大規模的流感暴發,一直持續到2024年的春天。
之前日本傳染病相關機構,已經預測到了這個冬天會出現流感暴發。
日本流行病專家認為:因為流感多年沒有流行,讓
日本社會整體缺少對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從而導致今年的流感
暴發
。經過這次
暴發
,之後日本流感流行情況,
會
基本恢復到2019年前的常態。

機器翻譯,來源:JapanTimes
日本這個冬天的流感暴發雖然嚴重,但和大S的因病離世,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根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的相關情況,大S在1月29日到日本旅遊,出發前已經不適,到了日本1-2天內就開始惡化,根據流感的病程反推,基本可以認為是在臺北感染了流感。

日本的流感暴發在1月已經進入尾聲,因為日本往年的流感季高峰是2月,今年提前了不少,因此目前的流感患者數量,反而低於了過去的同期水平,也沒有醫院床位擁擠或者缺乏流感藥物的嚴重情況。
而我國臺灣地區的這次流感季是在元旦前後開始,1月底到現在正好是流感季高峰。這段時間在臺北感染流感的風險要遠高於日本。
下圖是我國臺灣地區近期流感資料曲線,最新一週因為是過年期間,所以資料下降,其實依舊屬於流感高峰階段。

來源:我國臺灣地區衛生主管部門官網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臺灣地區這個流感季的急診就診人數也創下了10年最高,確診、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並沒有接種這一季的流感疫苗。

在大S因流感病逝的新聞傳出後,臺灣地區的媒體和相關專家,基本都認為大S是在臺灣現在進行時的這輪流感中感染的。而在這個事件的影響下,臺灣地區出現了流感疫苗的接種浪潮,部分地區的疫苗已經用光,甚至臺北臺大醫院的公費流感疫苗也已經用罄。

雖然已經在流感暴發高峰期,目前在搶種流感疫苗的效果只能說“比沒有好點”,但還是祝願臺灣同胞能儘快平安度過這個流感季。
另外一個這次事件的熱點,是不少媒體在“銳評日本醫療體系”,說在日本感冒不能直接去大醫院,所以在日本得流感有更高風險。關於日本醫療體系的情況,以後可以更詳細深入的聊。這次只想提一個數據:
在《柳葉刀》醫學雜誌2018年的一篇論文中,對比了全球主要國家因流感致死率:日本作為老齡化國家,它的流感致死率,尤其老年人這個高風險人群的流感致死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僅僅遠低於我們,也遠低於美國、英國,或者我國香港地區。

根據這個論文的資料:日本75+的高齡人群中,每10萬人口因流感成的超額死亡率(EMR)是27.5,美國是49.4,英國是66.6,我國香港地區是84.6,內地是112.7。
雖然經過新冠防疫,我國對於呼吸道疾病的關注度和治療能力有所提升,但僅僅從感冒不能直接去大醫院看病,就推斷在日本得流感的風險高,這個論斷有些過於倉促。

這次事件給我們的教訓,與其說是“日本醫院不好好治流感”,不如說是在出國旅行的時候,我們可能因為不熟悉當地醫療體系的模式,而出現嚴重結果。因此在旅行前後,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瞭解和諮詢當地醫療模式,有不舒服要及時就醫,不要因為旅行在外不方便就忍著。
逝者已逝,但我還是希望經過這件事情,大家可以對於流感有更科學的認知。春節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流感的文章和音訊,因此今天就不多說了。(點選閱讀:用AI工具和小朋友們聊聊流感吧【把世界講給孩子聽的復活試聽版】
)
這次的事情也提醒我們,四十多歲雖然不是高危年齡段,但也可能因流感引發併發症而導致嚴重的後果。作為中年人,需要注意身體健康,增加鍛鍊,加強對流感風險的認知。
最後,無論未來的流感季是“十年最強”、“史上最高”、還是低谷年份,該接種疫苗還是接種,即便在流感低潮年份,依舊會有人感染,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所以我們沒必要去賭某個流感季是高還是低。早點接種,總比像臺灣地區的某些民眾現在這樣,等到流感已經大規模暴發,看到了悲劇新聞,才著急去搶疫苗的好。
新年平安,闔家健康。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