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形勢比50年代還危險,“臺獨”整天在那找死

賴清德去年5月20日宣誓就職以來,到昨天已經工作一週年了。島內外都很關注他的“5·20”講話,結果他昨天做了一個平平淡淡的講話,講話內容中並沒有提到兩岸關係。
賴清德。(圖源:路透)
雖然他昨天的講話沒有提到兩岸關係,但從他最近一段時間的表態中,我們能看清他的真實意圖的。賴清德的一系列表態,本質還是想搞“兩國論”,他稱兩岸是“兩國”,臺灣是“國家”,兩岸要“對等談判”。他是以“臺獨”為前提,尋求避免衝突,也就是希望我們容忍他“和平獨立”。大陸談判的目的是統一,賴清德談判是想搞“臺獨”,兩者的目標完全相反,這怎麼談?賴清德的立場,實際上已經完全排除了對話。所以,我們不用在意他昨天講了什麼,而是要聽其言觀其行。這個傢伙就是個“臺獨”分子,基本立場就是“兩國論”,行動是去中國化的,主動排除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我們這邊該幹什麼幹什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統派力量,為未來統一之後的兩岸融合發展積極做準備;紮紮實實提升我們的綜合力量,確保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時一擊必勝。
關於兩岸關係,筆者再囉嗦幾句。近日,中國海峽研究院釋出了《2025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這個報告得出的一些結論引發了網民的熱議。報告認為,2024年兩岸關係的風險已經超過了上世紀50年代兩岸爆發軍事衝突時的水平,這意味著今後兩岸關係十分危險,矛盾隨時可能被激化。報告稱,種種跡象表明,海峽兩岸對臺灣問題的認識都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維持過往的政治軍事狀態已經愈發困難,推進國家統一的行動已經加速進行。
筆者贊成這些結論。50年代,兩岸雖然兵戎相見,但兩岸領導人都是心向統一的。那個時候國民黨總想著“反攻大陸”,但是在一箇中國問題上和大陸是完全一致的。50年代的時候,兩岸政治上是比較對等的,當時領導臺灣的蔣介石確實做過整個中國的領袖。尼克松總統跟毛主席、周總理都很熟,他就注意到毛主席和周總理對蔣介石是有一種內在的尊敬的,私下都叫他“蔣委員長”。50年代兩岸軍事上很對立,但法理上都認同一箇中國原則,兩岸領導人也有歷史聯絡。
1945年,毛主席與蔣介石在重慶。
現在臺灣島內主導的力量是綠色陣營,賴清德就是個“頑固的‘臺獨’分子”。在一箇中國問題上,兩岸存在著根本分歧。這個矛盾就大了。
再一個就是力量對比。中國大陸在臺海擁有了絕對的力量優勢,不像50年代,臺灣海軍空軍方面還有點優勢,加上美國又在那駐軍,所以那個時候兩岸軍力是平衡的。但現在兩岸軍力對比對中國大陸有利。在力量對“臺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他們竟然還敢天天惹事找死。
第73集團軍某旅組織炮兵分隊在東南某海域進行兩棲自行火炮海上駕駛訓練。(圖源:東部戰區)
最後,心理也變了。站在我們領導人角度,賴清德這種鬼人我們都不認識的,而且他也沒什麼能力。賴清德跟中央領導是完全不對等的。
儘管截止到今天,中國大陸始終保持冷靜,還在以最大耐心、最大誠意、最大努力追求和平統一,但我們的耐心和誠意也是有限度的。“臺獨”分子現在整天在找死,一次又一次逼近大陸的紅線,逼著大陸動武,把兩岸關係推到極其危險的境地,矛盾隨時可能被激化。一旦發生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那我們會摧枯拉朽地迅速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從法理上講,面對賴清德當局持續進行“臺獨”分裂行徑,中國大陸隨時可以發起一切合理處置行動。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