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渠生態廊道:烏禽嶂野生動物的斑馬線

溝渠生態廊道
烏禽嶂野生動物的斑馬線
東江第二大支流西枝江發源於烏禽嶂,而惠東縣佐坑村正坐落在烏禽嶂山腳下,由烏禽嶂山澗泉水匯聚成佐坑鄉間溪流,使得佐坑村享有西枝江源的美譽。
佇立在佐坑河邊的石碑
除了水源以外,地形條件是水電站建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理想的地形條件包括周圍環山。因此惠東縣佐坑村中華穿山甲保護地範圍內存在小型水電站十餘座,其中為排水和引水修建的溝渠割裂了連續的山體,且溝壁為光滑的水泥材質,野生動物不能借力攀爬,故形成了野生動物難以透過的斷崖及溝渠,使其正常擴散活動受到影響,甚至出現過中華穿山甲落入溝渠無法脫困而溺亡的案例。
廊道建設前的電站溝渠©促進會
掉入電站溝渠的中華穿山甲©促進會
修建過程
構建溝渠生態廊道對保護野生動物正常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溝渠兩側山體的野生動物擴散與交流建立通道,從而能夠更好的恢復烏禽嶂中華穿山甲保護地的動物數量及當地生物多樣性。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美團外賣青山公益專項基金的支援下,促進會展開惠東縣佐坑村中華穿山甲棲息地修復與保育專案工作,依照專案內容啟動保護地區域溝渠生態廊道與攀爬輔助裝置的修建。
溝渠生態廊道蓋板建設中©促進會
由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勘察,確認合適的溝渠生態廊道建設地點後,促進會在當地社群聘請12名經驗豐富的居民參與,以形成多方合力,截止現在共計完成10處溝渠生態廊道示範點的建設。使得中華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能順利透過溝渠隔離區域,從而加強區域內中華穿山甲的種群交流,提高中華穿山甲等其他野生動物繁殖率與生存力,促進當地生物數量和多樣性的恢復。
溝渠廊道蓋板建設中©促進會
成果展示
溝渠生態廊道和攀爬輔助裝置建成後,促進會巡護員們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發現廊道上和廊道兩側的山體出現了豹貓、小靈貓、果子狸等野生動物的糞便和腳印,並且廊道周邊佈設的紅外相機也順利拍攝到它們活動的畫面。這些現象都說明生態廊道有效緩解了電站溝渠所造成的割裂情況,成功促進廊道兩側野生動物的遷移與交流的同時更擴大其棲息和活動範圍。溝渠生態廊道的建成守護了烏禽嶂野生動物種群的安全與健康。
已完成的溝渠廊道蓋板©促進會
已完成的溝渠生態廊道©促進會
攀爬輔助裝置建成試用©促進會
已完成的攀爬輔助裝置©促進會
透過溝渠生態廊道到達對岸的白鷳©促進會
在溝渠生態廊道上玩耍的豹貓©促進會
從溝渠生態廊道走過的果子狸©促進會
溝渠生態廊道上活躍的紫嘯鶇©促進會
修建溝渠生態廊道,為野生動物打造出一條專屬VIP通道,是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可行之舉,在後續工作中促進會也將繼續努力為烏禽嶂野生動物打造更健康的棲息樂園。
支援方
掃描二維碼關注 “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 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活動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