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牛媽彭小蹦
來源:牛媽彭小蹦(ID:pengxiaobeng)

有個讀者問我,
孩子今年初三,但是不想去讀書了,
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去上學了,
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不見任何人,
在房間幹什麼呢?打遊戲。
孩子已經沉迷網路無法自拔,
父母因為電腦的事情,
頻繁和孩子起衝突。
現在父母意識到,
如果再激烈地鬥爭下去,
遲早會出問題,
所以,也漸漸地不那麼強硬了。
但是孩子拒絕和任何人見面。
父母希望能多影響孩子,
可是孩子每天吃兩頓飯。
(孩子應該儘量在和父母碰面)
類似的案例,
近些年我已經遇到不少了。
表面上看,很多人會認為,
問題在於沉迷網路。
但實際上,這都只是症狀,
就好像一個孩子生病發燒,
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因。
今天,我想分享,
一個孩子,
是怎樣漸漸放棄自己的。

▼




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

如果繼續挖苦孩子

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當然了,孩子沒有那麼脆弱。如果父母只是偶爾批評,一個自信的孩子,是完全能承接得住的。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內心有一個容器,能夠容忍失敗、批評、否定、挫敗、痛苦……
這個容器越大,孩子的復原力就越強。
這個容器,就是自信心和勇氣。
但如果孩子常年在自卑、被打擊、被否定中長大,那麼這個容器就會變得特別小,小到根本容不下任何批評、委屈、否定和挫敗。
長期在這樣的感受之中,孩子就會變得異常自卑,漸漸失去復原力。
你可以想象,這種復原力是個有柔韌度的東西,像海綿,可以被按壓,同時可以復原。
所以,一般的孩子並不會被否定幾次,就不去上學或者沉迷網路不讀書了。那些嚴重自卑的小孩,往往是因為繼續往第二個階段發展。

孩子往往不會輕易就放棄自己,
而是會呈現出一段時間的掙扎。






所以,頂嘴、叛逆,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
注意了,不是說所有人都必須要有叛逆的階段,而是,之前累積的不滿意,在這一階段表達出來了,會在某種程度上加速孩子的成長,能讓過去尚未解決的課題得到解決。
否則,就會讓叛逆期滯後,延遲孩子成熟的腳步。(很多成年人,三四十歲了還在叛逆,這個“叛逆”不是對父母的反抗,而是對生活的擰巴。)
如果父母善於反思、比較自信,他們會從中成長,意識到是自己之前控制太多,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
我遇見的大部分父母,都會在這個階段有所覺察,具體表現為“知不足而後學”,主動來上課、學習、求知,或者找我做心理諮詢。
但對此沒有任何覺察的父母,也大有人在。
他們會繼續和孩子對抗下去,想讓孩子屈服。
比如我有次在外吃飯,聽到隔壁座的兩個媽媽在討論讓孩子寫檢討,孩子一副不服氣的樣子。
兩位媽媽討論的是如何讓孩子服氣,最後也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
如果在養育中,以“讓孩子服氣、屈服”為目標,那麼孩子只會更自卑,更加感到孤立無援、不被認可。
這時候,孩子會進入第三階段。





真正到了放棄的階段,孩子和父母是很難自己走出來的,因為這種固有的相處模式,相互不信任的溝通方式,一時間很難改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算父母學到了幾句鼓勵的話術,孩子也很難信任。如果能輕易變化,也就不至於到這個階段了。
所以,要向專業諮詢師求助。
但不要認為,給我發一段文字,我給你回覆幾句話,問題就能解決。
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因為,每個放棄自己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也是千差萬別的!
要解決個體的問題,就需要深入到個體的成長環境、家庭……各種個體的因素中。

太多太多的故事,
都在表明:



-END-
來源:牛媽彭小蹦(ID:pengxiaobeng)。作者:牛媽彭小蹦,用阿德勒心理學暖心陪伴成長,10年影響全網100萬讀者,1000+原創家庭教育漫畫助力家庭關係、孩子的學業和社交發展。亞洲阿德勒協會認證諮詢師、指導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專業理事,噹噹網影響力作家。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