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童話故事下集》劇照
好的關係非常重要——不是指打個招呼就能幫你辦事,是指它能深刻影響你的幸福指數、品格修煉以及財富積累。
沒有人可以脫離關係網存在,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經營人際關係,誤以為請客、送禮、喝酒就是全部,事實上,拒絕、警惕和坦誠才是核心。
獲中信出版集團授權,今天和大家分享《財富方程式》中關於如何最佳化關係網的幾個建議。作者的獨特之處在於,為讀者總結了一個簡明的方程式:
財富 = 專注+(自律×時間×分散投資)
並把經營關係放在「自律」的範疇內討論,仔細想來不無道理,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折射出的就是真實的自己。

來源:《財富方程式》
作者:[美] 斯科特·加洛韋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團
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一個阻礙自我發展的誤區,那就是沒有意識到我需要他人,並需要在人際關係上進行投入。
一個人的社群包含很多層面,從家人到導師,從工作中積累的人脈,到每天接觸的眾多供應商、合作伙伴、員工,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我認識的最成功的人都透過他們的社群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並反過來為社群提供了更大回報。
品格中一個必要的部分,也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對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理解和信念。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柯維闡述了我們與他人相處的3種方式:依賴、獨立和相互依存。
「獨立」深植於美國的民族精神中,但坦率地說,獨立很難維持,從長遠來看也並非很有成效。獨立甚至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它很容易演變成自私。「相互依存」是柯維用來形容成功人士發展出來的各種關係的術語。斯多葛學派稱之為「sympatheia」,用馬可·奧勒留的話來說,就是「萬物相互交織,彼此共情」。因此,他寫道:「對待你的同胞要像對待你自己的肢體,就如同他們是你自己的延伸。」
兩個「不要」
1. 避免愚蠢的行為
我們的行為不僅關乎自己,也影響著周圍的人,因此我們要儘量使自己和他人都受益。
在《人類愚蠢基本定律》一書中,作者卡洛·奇波拉用一個2×2的矩陣來分析不同人群對自身和他人的影響。

在矩陣的左下角是「愚蠢之人」,即我們最不想被歸為的一類人,其定義是那些對他人造成傷害,自己也沒有獲得任何收益,甚至可能造成損失的人。我們往往低估身邊愚蠢之人的數量,因為一個人是否愚蠢與他的其他特徵或資格證明無關。我們這些不愚蠢的人容易受到愚蠢之人及其行為的傷害,因為我們很難想象和理解,或者有效地對抗他們那些不合理且無法預測的攻擊。
正如弗里德里希·席勒所言:「對抗愚蠢,連神明也束手無策。」
我們要承認愚蠢的存在,學會如何避免變得愚蠢,並追求智慧。這同樣是一種品格,一種值得追求的高尚品格。
2. 別一意孤行
人們常常對有錢人持有偏見,認為他們像《辛普森一家》中的蒙蒂·伯恩斯一樣:虛偽成性,滿口謊言,透過欺騙他人來獲取財富。但以我的經驗來看,事實恰恰相反。大多數有錢人都擁有良好的品行。他們通常對他人彬彬有禮,工作勤奮,生活有度,堅守原則。這並不奇怪,因為當週圍的人都支援你時,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強大的品格是財富的加速器。
當然,任何規則都有例外。有些人確實能在品行不端的情況下獲得鉅額財富,但這並不是我們效仿他們的理由。
此外,那些缺乏良好品格的暴富者往往會迷失方向,財富也會隨之而去。尤其是當他們犯錯時,身邊沒有真正的朋友或支援他們的交際網來提供誠實的建議,幫助他們重回正軌。相反,他們身邊更多的是阿諛奉承之輩。
良好的品格不僅有助於創造財富,更是守護財富的關鍵。
四個「要」
1. 建立行為邊界
我們應該積極尋找機會服務他人,與他人建立緊密的聯絡。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堅實、最有力的關係紐帶就是家庭。
例如:傳統的摩門教家庭會將部分收入(甚至全部財產)捐獻給教會。這種做法意義深遠,它能把個人工作與更崇高的目標直接聯絡起來。根據我的經驗,雖然捐出10%的收入是一種付出,但那些為更高目標而工作的人往往擁有更強的賺錢能力,最終獲得的收入足以彌補甚至超越這部分付出。
就像摩門教徒將收入捐獻給教會一樣,領導者和企業高管也應該將服務股東視為一種奉獻。這種奉獻精神不僅能帶來更崇高的目標感,也能在實踐中獲得更大的回報。
隨著你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大,這一點變得越發重要。
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都會帶來權力——財富的權力、影響他人職業生涯的權力,甚至改變世界的權力。權力也是一種藥,它會淡化代價,放大回報。與沒有權力的人相比,有權力的人在心理上更傾向於憑直覺行事。
這種心理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職場性騷擾行為。權力在潛意識中能夠影響性喚起。性侵犯者和性騷擾者普遍有一種錯誤的信念,即認為他們的舉動會得到對方的歡迎。因此,權力有時的確會令人沉醉,失去理智。
應對上述情況的方法就是將自己與服務他人緊密聯絡起來。這種服務可以是個人層面的,例如養育子女;也可以是機構層面的,例如參加教會活動;或者是組織層面的,例如加入董事會。
在電影《華爾街》中,自私與貪婪的化身戈登·蓋柯告訴他的門徒:「如果你需要朋友,養條狗吧。」這句臺詞設計得很好,意在表明蓋柯是個多麼自私的混蛋。但這其實也是個不錯的建議,不是因為狗忠誠,即使它們確實忠誠,也不是因為它們很有感情,而是因為它們需要你。
2. 組建「廚房內閣」
除了設定行為的安全護欄之外,你還應該逐步組建一個非正式的私人智囊團為你提供指導,也就是所謂的「廚房內閣」。

「廚房內閣」一詞源於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在他執政時期,他定期與一群他信任的政府外顧問進行會面。幾乎所有成功的領導者都熟悉這個概念,這個智囊團由組織架構之外的人員組成,他們能提供坦率、客觀的建議。
在你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你需要建立一個既能助你一臂之力也能讓你腳踏實地的「廚房內閣」。「廚房內閣」中的這些人應該是你信任的人,他們以你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並且敢於在你表現得像個混蛋時直言相告。當你需要職業建議、對商業和個人決策的其他意見,或者只是想找人梳理思緒時,你的「廚房內閣」就是你尋求幫助的物件。
在理想情況下,「廚房內閣」的成員應該是經驗豐富、頭腦聰明的人,但這並不是他們最重要的優點。他們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們不是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廚房內閣」能為你提供無論你多麼有才華或努力都無法獲得的東西:不同的視角。
徵求他人的意見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接受所有建議。往往建議中最有價值的並非某個具體的行動方案,而是你得到的問題和回應——它們能夠對你的思考進行檢驗,幫助你更深入地審視問題。
即便在最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刻,我也始終尊重他人的忠告(儘管不總是採納)。我的身邊聚集了一群我信任的、深知我脾性並願意坦誠告訴我他們真實想法的人,而不是那些僅僅為了迎合我而說話的人。我從他們那裡收到的許多寶貴建議,往往不是指導我該採取什麼行動,而是告誡我應避免哪些行為。
我這一生犯下了不少愚蠢的錯誤。但是,正是由於有人及時提醒,「嘿,或許……你不應該那樣做」,才讓我數次避免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決策失誤。
3. 慷慨待人
做正確的事情並不總是容易的。如何在面對個人背叛時管理情緒,或在團隊生產力嚴重下降時帶領他們走出困境——這些事情都是對我們內在品質的考驗。
然而,更多時候,做正確的事其實輕而易舉,它簡單到我們可能會忽視這樣的機會。但這種忽視是一個錯誤,越是容易做正確的選擇時,越要格外小心,這會培養出我們在面臨真正的挑戰時所需的慷慨、風度和洞察力。記住,你的行為塑造了你的身份。
比如,給小費的時候要大方。小費不僅是給服務人員金錢上的獎勵,它還有更廣義的含義:在餐廳、酒店、診所、計程車,甚至在最考驗服務質量的地方—機場,對每一個我們遇到的人都表達善意。我們身處服務型經濟,日常生活中會頻繁地與服務人員打交道。每一次這樣的交流都是培養美德、塑造品格的良機。無論是一杯製作出錯的拿鐵,還是一次重複約定的會面,都是一個選擇的機會:你可以選擇小題大做,因一點兒不便而苛責他人,也可以選擇展現寬容,讓周圍人的日子更好過一點兒。
友善的行為不僅能降低應激激素水平,還能提升你的幸福感。為他人花錢對降低血壓的效果堪比健康飲食。而無私的利他行為,簡直稱得上是一種天然的止痛藥。你不妨在點第二份炸薯條時,慷慨地給廚師20美元小費,這樣皆大歡喜。這就是慷慨待人的好處,我愛這樣的科學。
4. 坦誠談錢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不好意思談錢。
有錢人和僱主們常常傳播這樣一種觀念:談論金錢是不禮貌的,應該避免。這完全是無稽之談。無論是否情願,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資本社會中,金錢是這個社會運轉的基礎。那些擁有財富的人自然不希望其他人過多地討論金錢,他們擔心其他人可能從中獲得啟發。
音樂家們討論音樂,程式設計師們交流程式碼,高爾夫球愛好者們喋喋不休地談論高爾夫球(順便說一句,放棄高爾夫球沒什麼好遺憾的)。既然我們所有人,無論喜歡與否都是資本社會的一部分,那為什麼不談論金錢呢?透過交流,你可以蒐集薪酬資訊,最佳化你的減稅策略,提高制訂預算的技能,並對自己的應急計劃進行實際檢驗。
讓談論金錢成為一種常態,這樣你就能在理財方面變得更加遊刃有餘。
兩個具體操作指南
1. 廣交富友
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透過模仿來學習。我們在潛意識中不斷觀察著周圍人的行為,並相應地塑造自己的行為模式。與我們交往的人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其中的啟示清晰明瞭:為你的潛意識提供最優質的榜樣作為模仿物件。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傾向於將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聯絡起來。
所謂的映象神經元是一種特殊的神經迴路,當我們自己做出某個動作時,或當我們觀察到他人做出該動作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僅僅是想象他人做出該動作時,這些神經迴路都會被啟用。
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不斷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向他人學習,並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群體的規範。人們甚至在與他人一起用餐時會吃得更多。人類是卓越的模仿者,模仿是我們童年學習的主要方式,並一直延續到成年。
事實上,有證據表明成年人更容易無意識地模仿他人的行為——兒童足夠聰明,只模仿能解決問題或者獲得獎勵的行為,成年人則會盲目地模仿老師,甚至他們的言談舉止。這包括我們對待金錢的行為:據調查,78%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會有意識地模仿朋友的財務習慣,我懷疑實際數字接近100%。
正如許多科學研究的一樣,哲學家也早就洞察了這一點。2000年前,塞涅卡寫道:「選擇那些能夠促進你成長的人作為夥伴。歡迎那些你能助其一臂之力的人。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學相長。」
這是我提出的比較有爭議的一條建議,真正讓人們感到不滿的是它的推論,即你應該優雅地結束那些阻礙你發展的個人關係。需要明確的是,我並不是建議你徹底拋棄兒時的朋友,或者僅因為某人的經濟狀況就跟他斷絕聯絡。長久的關係具有無法複製的內在價值,真摯的友誼是命運的饋贈。但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即使曾經牢固的友誼也可能變得有害。
不是每個人都能擺脫不成熟、自私自利的性格,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朋友。你不應該模仿這種人的行為,也沒有義務僅僅因為你們碰巧在高中或第一份工作時相識就與某人一直保持聯絡。
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是這樣說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時刻警醒,如果你過去的熟人和朋友已經不值得深交,永遠不要因為與他們過於親密而被拉低了水平。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很有可能會被毀掉……你必須選擇是繼續被這些朋友喜愛,保持原樣,還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失去這些朋友……如果你試圖兩者兼得,那麼你既不會進步,也不會留住你曾經擁有的東西。」
結識富有的人並與他們建立聯絡,能為你提供獲取和駕馭財富的行為參考。如果你像我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接觸金錢的機會,那麼這一點尤為重要。有錢人往往有自己的圈子,這個社交網路可能非常寶貴。雖然人脈常常被過分誇大——它很少能彌補能力或努力的不足,但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能夠為你提供更多機會,讓你的能力與努力被更好地發揮。
不過,對於你的富有朋友的投資觀點,你需要保持警惕。實際上,你對任何談論自己投資的人都應該如此。人們更傾向於談論自己的成功而非失敗,因此在任何關於投資的討論中,你就可能會感覺自己格格不入,似乎是唯一一個沒有「輝煌戰績」的人。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但也要知道他們同樣經歷過失敗。
2. 婚姻,最重要的關係
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濟決策不是選擇什麼專業,在哪裡工作,買什麼股票或者住在哪裡,而是選擇和誰共度一生。與配偶的關係是你生命中最關鍵的關係,它將對你的經濟軌跡產生巨大影響。
從經濟角度來看,結婚,並與伴侶白頭偕老是人生最划算的投資之一。統計資料顯示,已婚人士的財富比單身人士的多77%。在通常情況下,每年的婚姻生活會讓你的淨資產增加16%。此外,已婚人士比單身人士更長壽,也更幸福。
其中有很多原因,但讓我深有感觸的一點是,婚姻提供了一種問責機制,而這種機制對於成功至關重要。就像執行長對董事會和股東負責一樣,你的配偶是你最堅定的支持者,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成功,也會盡全力幫助你實現目標。在我所知的最成功的婚姻關係中,雙方都已經深刻理解並接受了滿足對方期望的重要性。
然而,與任何重大決策一樣,婚姻也存在風險。離婚可能成為個人財務上最糟糕的決定之一。在美國,離婚平均會讓個人的財富縮水至原來的1/4,這一影響對男性和女性來說都是普遍存在的。
經營好婚姻是一項涉及諸多方面的終身工程,而金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重要得多。在美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導致離婚的最大因素不是出軌、育兒分歧或職業規劃差異,而是經濟糾紛。金錢是美國夫婦爭吵的第二大話題,僅次於語氣或態度。在面臨財務壓力的美國人中,有一半表示這已經對他們與伴侶的親密關係產生了負面影響。缺錢是夫妻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低收入美國人的離婚率明顯更高。
與比你更擅長理財的人結婚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注意:「更擅長理財」並不意味著吝嗇)。與理財能力不如你的人結婚也未嘗不可,畢竟有一半的配偶都是如此,但你要清楚自己將面臨的挑戰。我有一個朋友收入很高,但他的伴侶在消費方面毫無節制。舉個例子,他的伴侶竟然會為了一場晚宴花費1500美元來購買鮮花,這絕非玩笑。他們在金錢管理上的分歧成了兩人焦慮的根源。金錢關係的不健康可能有多種表現形式,它會逐漸侵蝕夫妻關係。
從一開始,你們就必須正視錢的問題。婚姻包含諸多層面,而經濟契約是其中之一。這要求雙方開誠佈公地討論金錢問題。將金錢視為禁忌可能是美國最不理智的社會規範之一。
伴侶應該找時間坐下來進行一次更深入的對話:
我們對金錢的態度是什麼?生活中哪些具體事例支援了這一看法?問題不在於我們理想中的金錢觀,而在於我們實際的態度。我們期望達到怎樣的經濟水平?我們兩人如何共同努力維持這一水平?
在婚姻中,最重要的貢獻有時並不是金錢方面的。當面臨困境時,溝通尤為重要。就像面對董事會時一樣,壞訊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如其來的意外。
一起聊聊:
-
你曾因某段好的關係而受益嗎?
-
你認為婚姻中的金錢觀匹配重要,還是實際的財富數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