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零碳有三大路徑,可持續航空燃料是核心
文|《財經》記者 王靜儀
編輯|楊秀紅
飛機劃過天際,留下一道優美的弧線,也留下一次碳足跡。
民航業約99%的碳排放,來自飛行中的航油消耗。如果使用更清潔的燃料,比如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能在全生命週期減少80%的碳排放,被普遍認為是民航業脫碳的關鍵途徑。
吃完火鍋的廢油,也能變成下次航班的燃料,SAF對於實現航空業脫碳至關重要。儘管價格是普通航空燃料的五倍左右,但隨著政策的加碼,SAF正在加速推廣。
作為中國民航局關於SAF應用的第二階段試點,2025年3月19日起,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所有國內航班,常態化加註摻混1%的SAF混合燃料。
“SAF作為新興市場,在全球都是政策導向。如果按胡蘿蔔加大棒的比喻來說,歐洲是‘︁大棒’,強制要求所有在歐盟起降的航班都必須新增2%的SAF,到2030年新增比例升至6%;美國是‘︁胡蘿蔔’,對相關企業提供稅收減免。”空客中國可持續發展負責人任潔瓊對《財經》表示。

零碳三路徑,SAF是核心
不像是電動汽車已經實現零碳排放,飛機是百噸的鋼鐵巨物,航空零碳仍然任重道遠。國際能源署的資料顯示,航空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人為碳排放總量的2.5%,儘管比例相對較小,但去碳化的任務依舊艱鉅。
2050年實現全球航空業淨零碳排放,這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設定的目標。要減少航空碳足跡,當前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方向,即避免、補償和減排。
避免,即避免過多的碳排放,包括飛機產品的迭代、飛行執行與基礎設施等相關的航空技術迭代和使用顛覆性技術。相較於上一代飛機,新一代飛機普遍可減少20%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圖源:空客
補償是指碳抵消與移除,比如參與植樹造林等碳減排專案,抵消航班中產生的碳排放。
減排,則是透過使用SAF替代傳統航空煤油。SAF燃料在其全生命週期平均可減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能量密度高、製備方式靈活、與現有航空動力系統相容度高等優勢,且無須對當前飛機和發動機結構進行重新設計。
國際民航組織認為,要實現2050年航空業零碳的目標,SAF有助於達成整個目標的65%,是航空業實現脫碳的關鍵途徑。
不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近期釋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航空出行量增長10%並達到歷史新高,但清潔燃料的採用速度依然緩慢。IATA估計,2024年SAF僅佔商業航空燃料消耗量的0.3%左右,遠低於此前預測的佔比0.53%。
成本成為最大障礙,SAF的價格是普通航空燃料的五倍左右,影響了航空公司的使用意願。SAF目前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量產,技術問題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相比於航空公司,作為飛機制造商的空中客車在SAF使用方面更為積極。《財經》瞭解到,2024年,空客全年共使用超過1400萬升純SAF,佔其總燃料使用量的16%,避免了近35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空客在漢堡、圖盧茲、天津和莫比爾四大總裝線,為客戶提供5%純SAF的無額外費用服務,推動SAF在全球航空製造和運輸中的實際應用。
基於此,政策約束必不可少,比如歐洲的SAF強制令對需求的刺激就十分明顯。國際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評估機構阿格斯預計,2024年全球SAF消費量是2023年的2.57倍。在歐洲SAF強制令刺激下,2025年全球SAF需求量或將增至2024年的4.17倍。
根據歐盟SAF強制令,2025年歐盟航空燃料新增2%的SAF,到2030年新增比例升至6%,到2050年新增比例將達到70%。
中國民航業還沒有對SAF的使用給出強制規定,《中國民航“十四五”綠色發展規劃》中寫到,國內“力爭2025年當年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兩萬噸以上、2025年可持續航空燃料累計消費量達到五萬噸(約佔國內航空煤油年消費量的千分之二)。

SAF的中國優勢
2024年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正式啟動SAF應用試點。國航、東航、南航從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12個航班,正式加註SAF。
《財經》瞭解到,在2024年9月民航局SAF試點啟動前,空客天津一直是中國最大的SAF使用方。空客的天津工廠從2022年開始使用SAF進行測試飛行和交付飛行。隨著航空公司的入局,SAF整體的使用規模在快速提升。
大宗商品資料統計平臺金聯創預計,2024年中國國內SAF整體消耗量或在4000噸左右(試點+科研及測試)。
作為一期試點的延續和擴張,二期試點已經在更大範圍裡生效。2025年3月19日起,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所有國內航班將常態化加註摻混1%的SAF混合燃料。
中國航空業使用SAF的態度積極。據《財經》不完全統計,國航、南航、東航、海航、川航、春秋航空都已使用SAF進行交付飛行或商業載客飛行;總部位於香港的國泰航空,更是定下了2030年前將SAF使用量提升至總燃油消耗的10%的目標。
隨著應用範圍的擴大,中國關於SAF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而在供給方面,中國也有獨特優勢——吃完火鍋的廢油,也能變成下次航班的燃料。

圖源:空客
任潔瓊對《財經》表示,中國在SAF領域具備全方位的發展優勢。首先,中國原料資源種類豐富,覆蓋廢棄油脂、農業與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垃圾及工業尾氣等。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可利用的SAF原料年可獲得量將支撐起高達1200萬噸的潛在產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能源支援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電力成本較國際平均水平低20%-30%,為SAF生產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同時,綠氫產業快速興起,為SAF的合成路徑提供了清潔、穩定的氫源,有助於提升燃料整體的可持續性。
技術與產業基礎亦是中國的一大亮點。在生物質轉化、煤化工、甲醇制燃料等關鍵技術領域,中國已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擁有廣泛的產業配套能力。結合全球領先的科研投入水平,眾多科研機構和高校正推動SAF相關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特別是在油脂加氫、醇制燃料和氣化+費託等生產路徑上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工程執行力確保了SAF產業的快速推進和高效建設。從裝置生產到工程落地,中國在成本控制、產能擴張和專案交付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加之政策執行力強、營商環境穩定,政府在推動綠色航空發展的方向明確,進一步激發了企業投資熱情,為SAF產業創造了持續健康的成長土壤。
更便宜的SAF,更零碳的航空業,都在成長的路上。當2050年零碳目標逼近,這場綠色狂飆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