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霍尼韋爾:全球科技巨頭如何以本土創新鍛造增長韌性?

撰 文  |彭海燕
經濟週期如同商業世界的脈搏律動,既見證著市場的潮汐漲落,更書寫著企業蛻變的成長軌跡。那些歷經滄桑仍基業常青的百年企業,往往深諳週期律動之道,在不確定性的迷霧中始終保持航向校準能力,駕馭週期浪潮重構競爭優勢,用持續創新為基業長青注入永續動能。
作為全球高科技公司,霍尼韋爾創始於1885年,專注於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發展趨勢,為全球提供行業定製的航空產品和服務、樓宇和工業控制技術、以及推動能源轉型、溫室氣體減排及可持續材料應用的領先技術和解決方案。經過百年歲月的沉澱,霍尼韋爾始終站在技術前沿,引領行業程序。霍尼韋爾在中國已有整整90年的發展歷史,隨著對中國市場的持續深耕,中國已經成為霍尼韋爾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研發中心和創新制造基地之一。
霍尼韋爾的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全年實現384.98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5%,內生式銷售額增長3%,超出此前的預期。盈利能力不斷攀升的背後,中國市場的貢獻引人注目。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在接受《中歐商業評論》採訪時表示,“霍尼韋爾中國秉持長期主義戰略視角,以前瞻佈局鎖定未來賽道,專注技術創新和研發,貫徹‘東方服務東方’的發展理念以及卓越運營體系,持續為公司的全球戰略版圖注入強勁的中國動能。”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
餘鋒
戰略定力:
東方服務東方
重構新質增長
在新全球化浪潮中,跨國企業也正在不斷重塑本土增長模式。霍尼韋爾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自193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個經銷機構,已經在中國發展了90年。霍尼韋爾秉持 “東方服務東方”的戰略,以本土創新推動增長。
2022年,餘鋒被任命為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帶領團隊持續深耕中國本土市場,加速推行公司“東方服務東方”的長期戰略,並將戰略不斷簡化和聚焦,錨定新的增長極。在餘鋒看來,“東方服務東方”強調中國團隊和管理者洞察並滿足中國市場與客戶的需求。“我們所有的業務出發點都要滿足中國市場,根據客戶需求,由中國團隊量身定製推出業務方案,並且設計、測試、製造、銷售等環節都在中國本土進行。針對本土市場需求,我們的中國研發團隊會進行主導,專注產品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並申請中國專利。”
得益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長期投入,霍尼韋爾在中國實現了連續多年的增長。除此之外,研究中國的政策,包括各種綱領性檔案與各類相關行業發展規劃也是霍尼韋爾深化“東方服務東方”戰略的重要著力點。
餘鋒介紹,在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進“雙碳”目標、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發展化的背景下,霍尼韋爾的目標是將自身業務的三大發展趨勢和中國客戶的發展需求相結合,不斷開發滿足本土需求的產品與技術。“新質生產力既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同時又是綠色生產力,而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正是霍尼韋爾長期堅持的優勢所在。”
作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霍尼韋爾一直不遺餘力促進綠色增長。餘鋒介紹,霍尼韋爾約60%的新產品研發投入以可持續為導向。例如,霍尼韋爾 EcofiningTM工藝可將約6000元/噸的地溝油變廢為寶成為價值約20000元/噸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既減少了地溝油迴流餐桌的風險,又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此外,霍尼韋爾在中國的綠色工廠總數已經達到7座,其中包括3座國家級和4座省級“綠色工廠”,公司超過75%在中國生產製造的產品是來自國家級或省級“綠色工廠”。
不僅如此,2018年,霍尼韋爾在中國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霍尼韋爾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為引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和實施,助力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餘鋒介紹,近年來霍尼韋爾釋出了多本聚焦於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透過提出具體的策略方向及專業技術建議,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實現新質增長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
組織協同:
構建創新生態
穿越行業週期
自1885年創立以來,創新深深根植於霍尼韋爾基因之中。霍尼韋爾以技術創新構建了現代工業基石,從溫度調節器、感測器到航空導航系統,從工業和樓宇自動化再到汽車飛機使用的能源等等,其技術創新滲透航空、建築、工業等關鍵領域。這家百年工業巨頭雖鮮少進入公眾視野,卻以不懈的技術創新持續支撐著現代社會的隱形運轉體系。
隨著外部環境和行業週期的變化,霍尼韋爾也不斷推陳出新,透過新的產品與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這也是霍尼韋爾穿越週期、保持基業長青的秘訣。在中國,霍尼韋爾非常注重以本地化創新推動中國業務增長,每年都會在技術和產品創新上大量投入。餘鋒介紹,霍尼韋爾在中國擁有多個研發團隊,團隊每年都推出新產品,且大部分在中國首發,有些技術還會推廣到全球市場,為全球業務增長做出貢獻。
強勁的創新能力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管理學大師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指出,顛覆式創新是指在傳統創新、破壞式創新和微創新的基礎之上,由量變導致質變,從逐漸改變到最終實現顛覆,透過創新,實現從原有的模式,完全蛻變為一種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價值鏈。
在餘鋒看來,所有的顛覆式創新在開始時都是微創新,“創新不僅侷限於產品、技術、服務和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創新的思維,找到創新的方法論,無論團隊規模大小都要持續不斷進行創新,才能長久地保持競爭力。”
因此,他帶領霍尼韋爾在內部透過全員微創新,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霍尼韋爾已經連續三年舉行全員創新大賽,透過制定完善的創新激勵機制,讓儘可能多的部門和員工都參與到創新活動中,打破管理層、研發部門、市場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之間的障礙和層級,不僅促進全員參與創新,也大大增強了跨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以2024年為例,大賽共收到了370項創新方案,涵蓋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高階製造和新型服務應用等,極大地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霍尼韋爾透過多種培訓專案和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激發組織的創新活力。霍尼韋爾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吳英紅介紹,目前,在中國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佔霍尼韋爾在華總員工數的1/4,公司為研發人員打造了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包括技術專家、專案管理、人員管理、複合型人才等職業發展通道,激勵研發人員持續創新。
霍尼韋爾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
吳英紅
不僅如此,霍尼韋爾還將創新的觸角延伸到上下游企業。每年,霍尼韋爾都會聯合上下游客戶,舉行創新日活動,透過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霍尼韋爾卓越運營體系培訓,輸出創新和管理的經驗,賦能外部客戶,構建創新生態。餘鋒表示,“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要解決客戶的現實問題。因此,霍尼韋爾並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和客戶一起,發現客戶的痛點,發現他們實實在在需要什麼,透過一系列立足本地的產品開發和創新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霍尼韋爾還非常注重與全球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培養下一代科技精英。透過深化產教融合,整合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搭建開放共享、共創共贏的平臺,探索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從而拓展人才生態、激發行業創新活力以及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才佈局:
打造“精銳部隊”
強化可持續創新力
如何在保持技術前沿性的同時,紮根本土需求實現精準突破,這是跨國企業普遍面臨的“創新悖論”。透過人才密度的積累,將創新勢能轉化為可持續競爭力,這是霍尼韋爾給出的破題要點。
本地創新離不開人才,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在餘鋒看來,高科技並不僅體現在專利數量或新產品的推出上,更為關鍵的是公司在創新方面的持續投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一流的研發人員。因此,霍尼韋爾正以積極的人才政策,在中國組建兼具全球視野與本地洞察的“精銳戰隊”。
首先,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人工智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職場生態。為了利用AI技術最大程度釋放人才的創新潛能,霍尼韋爾不僅為行業和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還將人工智慧創新地運用於日常運營,包括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工具,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AI已融入我們的人事、研發、運營等各個環節。霍尼韋爾目前正利用AI技術,將控制系統的輔助決策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餘鋒表示。此外,為了緩解員工的“AI技能焦慮”,公司管理層也透過多種數字化系統,創新性地實現人才匹配和職業發展規劃,幫助員工進行技能重塑,提升在AI時代的競爭力。
其次,除了利用技術來提升創新的效率和能力,為一流的研發人員構建一個激發創新潛能的職場環境,使創新能夠自下而上自然生長,是霍尼韋爾持續創新的關鍵所在。對此,餘鋒認為管理者要發揮引領作用,“管理者要從管控型轉向服務型,為員工營造寬鬆自由的氛圍,讓員工勇於表達和試錯,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進行反思,才能真正促進顛覆式創新的湧現;其次,領導者需要從使命願景價值觀的角度,激發員工的凝聚力;最後,領導者要保持謙卑的心態,不斷學習,以身作則,才能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
面對外部環境劇烈變化,吳英紅補充道:“管理者還需要更加敏捷,及時瞭解市場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業務戰略,更重要的是引導和建立能夠激發員工敏捷性、創新力和企業家精神的文化氛圍,與員工一同成長。”
最後,在創新過程中,多元思維碰撞產生的“認知差異”,正是顛覆性創新的源泉。因此,打造多元平等包容的職場氛圍同樣也是霍尼韋爾激發創新的核心策略。吳英紅介紹,“在霍尼韋爾,我們規定不能以任何形式歧視不同性別、種族、背景的員工,此外,我們還推出全面的反饋機制,員工與領導層可以直接對話,透過定期的員工溝通與調研、小組訪談、員工大會等形式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並將之轉化為一系列改進措施。”透過建立開放尊重的文化氛圍,重構員工對組織的信任,霍尼韋爾大大提升了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僅如此,霍尼韋爾還在中國成立了包容與多元文化聯席會,透過舉辦豐富的活動,推動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以及人才的多元化發展,並透過導師計劃和員工社群支援員工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晉升機會。吳英紅特別提到,霍尼韋爾長期關注女性成長,並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環節確保女性員工享有同等的職業發展機會。霍尼韋爾還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合力打造了"她說" 女性賦能專案,透過公益講座、公益短片、愛心助學等方式,為青年女性提供更多職業引導和榜樣,鼓勵女性不為自己設限。
作為一家百年的工業巨頭,霍尼韋爾已經穿越了多個經濟週期。憑藉精準而持久的戰略定力、持續迭代的創新機制與系統性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戰略、組織、人才的良性互動和協同增效。面對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和迅猛發展,霍尼韋爾時刻把握政策和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秉持進取者姿態,透過本地化創新和敏捷市場響應,持續深化自身在高科技領域的戰略佈局,在中國不斷續寫新的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