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四川的硬氣,中國的底氣

神奇的是,中國唯一官宣“科技城”,並不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事實上,它在一個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四川綿陽

請橫屏觀看,綿陽晚霞映照下的涪江、電視塔與越王樓 | 攝影師@何張波

雖然它的科技實力,並非冠絕群雄,但在某些領域,絕對無可匹敵。
論硬核,中國“核武心臟”在這裡,亞洲最大“洞群”在這裡,家電巨頭“長虹”在這裡。

“風洞”是研究空氣動力的尖端實驗裝置;下圖是“風洞”實驗現場示意 | 製圖@馮藝卓/星球研究所

論人才,25.6萬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這裡,本科率全省第一。

2021地級市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top10 | 製圖@馮藝卓/星球研究所

而這座西部城市,僅坐擁不過200平方千米的建成區面積,便已如此閃耀。
那麼,綿陽科技到底有多“硬”?又憑何被選為中國科技城?
01
賽博江城
進入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沿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涪[fú]江,溯源而上,這片傳奇土地便映入眼簾。

綿陽區位示意 | 製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西部,岷山山脈、龍門山脈等漸次鋪展,5000米級頂峰蒼雪白頭,挺拔屹立。

綿陽雪山與城市同框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山間雲霧翻湧成海,汩汩清流匯聚而下。潮溼氤氳的空氣,滋養了佔地超50%的森林,用漫山絢爛,濃縮熱烈四季。

請橫屏觀看,觀霧山雪景 | 攝影師@鄧崇剛

密林深處,諸多湖泊猶如碩大的碧玉撒落。這方被“隱藏”的秘境,正是川西北“桃源”般的存在,原始壯美的風景自古令人著迷。

綿陽三臺魯班水庫全景 | 圖片來源@匯圖網

然而近百年間,一座新城的崛起,卻重新書寫了它的氣質,以“西部矽谷”的名號,與綠水青山碰撞出獨特的城市張力。

俯瞰繁華的綿陽市區 | 攝影師@琅環

連線綿陽與成都的交通骨幹——京昆高速綿陽入口,矗立著巨大的現代紅色雕塑,鏤空部分象徵核武器試驗的“蘑菇雲”,同時寓意開啟命運的鑰匙。

綿陽“裂變”雕塑 | 攝影師@蔣小翼

城西交通樞紐——普明立交上,靈感源於物理原理的“磁動力”雕塑,承載吸引科技人才的希冀。

綿陽“磁動力”雕塑 | 圖片來源@匯圖網

國內首座人車分離雙層“S”形城市景觀斜拉橋——三江大橋橋頭,充滿速度感的“渦輪發動機”,穿過導彈飛行的軌跡。

綿陽“”雕塑 | 攝影師@蔣小翼

省內規模最大的科技館之一——綿陽科技館序廳中,用層疊的圓環構築科技的豐碑。館內則建有中國首個太空娛樂風洞,高達30米的入風口,可同時將4人吹至6米的空中。

正在體驗“娛樂風洞”的遊客 | 攝影師@陳鼕鼕

除此之外,密集的樓宇大橋,距市區中心僅10千米左右的機場,均棲息著城市向上生長的記憶,縮短了當地人與世界的距離。

綿陽“一帶一路”區位示意 | 製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樣如潮水般湧來,親身感受來自“東方的硬核力量”。
從2013年至今,整整舉辦了十屆的綿陽“科博會”,已是頗具影響力的國際盛會,60餘個國家及地區,近7000家單位,累計2.5萬項展陳專案,曾於會上大放光彩。

第四屆科博會場館外人山人海,請滑動檢視會上展品 | 攝影師@楊建&廖世龍

數不盡的綿陽造“黑科技”,由此向全球進發,讓科幻的影子映入現實,讓城市的底色愈益傳奇。
而這份底色,竟緣起一場驚天動地的使命。
02
國防心臟
1964年10月16日,遠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羅布泊,突然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伴隨震耳欲聾的響聲,號稱“生命禁區”的沙漠傳出了沸騰的歡呼。
這是中國試爆的第一顆原子彈,威力相當於萬噸TNT同時爆炸,包括此類在內的核武器也是目前人類引爆過的最強武器。

1964年,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驗的成功雖帶來一定威懾,但在國際的質疑聲中,部分勢力仍未停止挑釁。如若發生敵襲,集中在中國東部的工業建設,將會直接癱瘓。
危機之下,將工業體系遷移至“大後方”的重大戰略決策緊急制定。數百萬行業精英背井離鄉,踏上開往西部的列車,史稱“三線建設”。

綿陽“兩彈城”中仍保留著當年用於防禦敵襲的“防空洞” | 攝影師@titan

堪稱絕密的中國唯一核武器研製基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樣急需轉移至安全地帶。
考察過大西南70餘座城市後,深處川北、山地密集的綿陽梓潼脫穎而出。

綿陽梓潼“兩彈城”內的保密標語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的地理條件,不僅符合“靠山、分散、隱蔽”的戰略思想,且礦產豐富、水能充沛,還有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擦境而過。

寶成鐵路於1958年開始進行電氣化改造;下圖是綿陽高速交通 | 攝影師@胡宇

兩萬名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穿越荒山野嶺,搭建房屋、開挖地洞、鑽研核武器技術。
總計22次核試驗的順利完成,終於讓中國挺直了民族脊樑,讓這片沉寂的土地得以不朽,為更多大國重器保駕護航。

國慶閱兵上的“導彈方隊”,彰顯著如今中國軍隊的實力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67年,我國磁學領域最大綜合性應用研究機構——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在綿陽興建。
1968年,由錢學森等科學家規劃的“空氣動力事業國家隊”——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綿陽籌建。
1977年,專業從事自動化與資訊化技術的軍民融合型研究所——西南自動化研究所,在綿陽成立。

第五屆綿陽科博會上的“軍民融合”展館銘記著那段歲月 | 圖片來源@綿陽科博會官網

1990年,紮根深山的科研院所為改善工作條件,於綿陽城郊劃定專門的區域,一座“科學城”拔地而起。
聚集於綿陽的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在國防科技領域巔峰競技,成為中國奔赴星辰大海的幕後助力。

2022年,搭裁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點火發射,其中環行器、隔離器等多款“綿陽造”產品應用其中 | 攝影師@陳肖

用於研究空氣動力的尖端實驗裝置——風洞,可透過人工控制氣流,進行發動機高空模擬實驗、測量飛行器各部件干擾阻力。這也意味著,此項技術需要精確模擬遠超想象的自然力量。
而綿陽正坐落著數十座風洞,為目前亞洲最大風洞群。

“超音速風洞”全景示意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洞內不僅能製造“結冰風”“等離子風”“燃燒風”等,還可開展從低速到24倍超高聲速測試,模擬環境囊括水面、地下到94千米高空。
來此實驗的,不乏各類神舟飛船以及我國目前最強戰機“殲-20”。

飛行中的殲-20身披彩霞 | 攝影師@鄧國暉

守護“國防心臟”的使命,賦予了綿陽堅毅與厚重,而經濟的開放與活力,卻始於一條看似不起眼的“築夢路”。
03
築夢之路
綿陽涪城區有條綠樹成蔭的知名大道——躍進路,路邊砌著米黃色瓷磚的紅磚房,歷經了近70年風吹雨打。
這份獨屬於上世紀的記憶,在牆上凸出的“紅色標語”中,顯得格外清晰。

綿陽躍進路“紅磚牆”標語 | 攝影師@蔣小翼

回望50年代的百廢待興,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迫在眉睫。相對低調的電子技術,在當時極大改變了軍事指揮的效能,被譽為軍隊的“神經系統”,是工業佈局的重點之一。
擁有位置及資源優勢的四川腹地城市,便承接了部分專案,綿陽也位列其中。

躍進路兩邊的梧桐樹全由當年進駐的工人種下 | 攝影師@何張波

研製電子聯結器的“華豐無線電器材廠”,當時國內唯一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長虹機器廠”,研製飛行管制雷達的“涪江機器廠”等電子產業齊集的地方,正是不過千米長的躍進路。

如今躍進路上的行人 | 攝影師@何張波

至三線建設時期,綿陽的電子工業越發完善,配套的教育資源——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整體搬遷,輸出上千餘名電子人才。
校址邊奔流不息的江水,見證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俯瞰西南科技大學,請滑動檢視更多校內標誌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西南科技大學

改革開放後,伴隨國家政策調整,部分軍工企業向民品研發轉型,曾經的長虹機器廠匹馬當先,以過去的電子技術為助力,選擇打破黑白電視市場的彩電為賽道,積極引進國外生產線,於80年代一炮而紅。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堪稱當時中國最洗腦的廣告詞之一。

“長虹”老照片 | 製圖@馮藝卓/星球研究所

1997年,長虹電視的市場佔有率已達到驚人的35%,相當於每3個購買電視的消費者,便有1人選擇了長虹。
除此之外,洗衣機、傳真機、音響等相關電子裝置的大力開發,讓綿陽電子行業產值一度位列全省電子行業產值榜首,組成了躍進路上赫赫有名的“電子軍團”。

請橫屏觀看,綿陽工業園區 | 攝影師@王經緯

實力澆築起機遇的高臺,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唯一科技城——中國(綿陽)科技城,於新世紀之交誕生,哺育了上千家高新科技企業。

請橫屏觀看,綿陽科創中心 | 攝影師@王經緯

20年來,這座西南城市遇過困境、踏過坎坷,雖沒有東部城市或省會城市那樣引人注目,但一直默默堅守著獨屬於自己的逐夢之路。
這裡有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讓仿生機器人的動作毫釐不差。

四足仿生機器人”示意,它無論身處地下、洞穴甚至更為複雜的叢林,都能協同士兵進行偵查 | 製圖@馮藝卓/星球研究所

這裡有將核技術與醫學結合的放射性核素診療技術,帶電粒子可在醫用“花瓣加速器”中折返加速,精確攻擊並摧毀癌細胞。

“花瓣加速器”原理示意,基於花瓣加速器研製的放療儀能降低對患者身體的傷害 | 製圖@馮藝卓/星球研究所

這裡有優秀的基礎教育水平,讓數不盡的人才投身國防及科研事業。

在綿陽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上的參賽者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歷過“巨人遲暮”的長虹,也並沒有老去,如今已成功轉型為集綜合家電、IT 數碼、新能源等業務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企業。

長虹“5G+生產線上的工人” | 圖片來源@視覺綿陽

或許是得益於秀美山水的滋養,綿陽在加快發展之外,從未忽視對生態保護的投入。
近日綿陽長虹與華為合作投建首個全液冷超充旗艦站,實現極速充電,大大減少能源浪費,將“綠色科技城”的名號打響。

請橫屏觀看,綿陽武都引水工程下碧水青山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新月異的綿陽,還有太多驚喜不為人知。11月22日,由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即將召開,綿陽又將如何“物理破圈”?
從“國防心臟”到“築夢之路”,肩負使命與時代搏擊,練就超凡武藝的綿陽,早已用流淌的傳奇歲月,告訴了我們答案。在高手雲集的科技競賽中,不滅的熱血,將是綿陽人永遠的必殺技。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悟空
圖片:潘晨霞
設計:馮藝卓
地圖:吳昕恬
審校:李默梨&蘇楠&鄭藝
封面攝影師:劉茂林&趙永富

【參考文獻】
[1]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
[2]杜祥琬編;李立浧總主編. 核能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1.06.
[3]中共綿陽市委宣傳部等著. 綿陽史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10.
[4]宋瑞英,施惠棟,鍾世材等.花瓣形加速器加速腔結構的最佳化設計[J].強雷射與粒子束,2009.
[5]戎磊. 高速風洞動力學建模與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22.
碩博脫單,用理想島!
截至2023年10月,碩博自助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12萬人!其中,來自985及全球百強高校使用者佔80%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