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男子美國拍短劇年賺數千萬。
中國電影人高峰發影片稱,自己在美國“抄中國作業”拍短劇,目前累計票房已達7000萬元。
高峰表示:“我們現在在抄中國2021年的作業,已經算北美第一了,只要把作業抄好就成功了。”
其次,值得關注的是,河馬合夥人計劃全新升級。
今年3月,河馬劇場首次推出 “合夥人計劃”,從短劇合作、IP 開放、爆款扶持和行業人才計劃四大維度入手,整合行業資源,試圖重構短劇生態格局。
僅僅三個月後,在上海電視節微短劇分論壇上,點眾科技副總裁兼河馬劇場負責人張翔宇宣佈對該計劃進行二次升級。
最後,一起來看熱播短劇。
本期(6月26日)DataEye微短劇熱力榜,河馬《出師一表真名世》蟬聯榜首,單日熱力值超450W;番茄《督軍,你家小福包有祖傳烏鴉嘴》第二;花生《肥妻皇后不好惹》位列第三。
今日推薦要聞
中國男子美國拍短劇年賺數千萬:從交不起房租到北美行業第一
據東南早報訊息,2024年,中國導演、旅程娛樂創始人高峰執導的短劇《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離婚的億萬富翁繼承人)在三個月內達到了2500萬美元的票房,目前票房已突破3500萬美元。重新整理2024年的短劇行業紀錄,位居北美短劇市場第一。而該劇成本約20萬美元。

2025年6月,中國短劇在北美市場持續爆發,多部作品登陸美國iOS娛樂榜前列,單月充值突破7000萬元。好萊塢大罷工期間,中國短劇成為美國影視從業者的“救命稻草”,三線演員日薪暴漲700%,部分導演一年賺夠美國房產首付。

高峰靠“抄中國作業”的方法,在美國拍短劇,累計票房已超7000萬。2019年,高峰與家人來到美國,一度交不起房租只能送外賣,機緣巧合之下,高峰關注到美國短劇行業可能是風口,於是他在紐約組團做短劇。高峰稱目前他們還是北美市場短劇製作行業的第1名,1年能拍45部短劇,而同行1年平均10-15部,他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支短劇行業股。
/ 行 業 資 訊 /
河馬劇場合夥人計劃再升級,首次推出聯合共投機制
在上海電視節微短劇分論壇上,點眾科技副總裁兼河馬劇場負責人張翔宇宣佈 “河馬劇場合夥人” 計劃繼今年3月首次推出後迎來再次升級,聚焦成品劇合作、IP 開放體系及聯合共投機制三大核心領域。同時,他提出 “長影片內容短劇化重製” 的戰略,平臺接下來將在漫劇和綜藝兩個方向進行短劇化嘗試。
此次升級重點聚焦成品劇合作、IP 開放體系及聯合共投機制三大核心領域。
成品劇合作方面,河馬劇場大幅提升資源投入。針對符合特定品類要求的上榜次新劇,平臺將保底金額從原有的 5-10 萬元提升至 10-20 萬元,並推行階梯式分賬政策。依據短劇上架後 14 天內的累計播放表現,最高可給予創作者 25 萬元的額外激勵。
長期以來,中小製作團隊因資金緊張,往往被迫壓縮創作週期,導致市場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河馬劇場透過提高保底金額,降低了創作者的試錯成本;而階梯分賬模式將收益與播放資料緊密掛鉤,促使創作團隊更加重視內容質量與使用者留存,有望推動行業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品類的選擇上,平臺劃定的男頻(歷史古代、玄幻修仙、高手下山等)與女頻(女強迴歸、奇幻愛情、宮鬥宅鬥等)熱門品類,本質上是對短劇使用者 “付費下沉、免費高線” 分層結構的適配。例如,女頻 “宮鬥宅鬥” 題材在免費端更易吸引一二線城市女性使用者,男頻 “高手下山” 則更契合下沉市場的付費偏好,這種差異化佈局為後續流量分發與廣告變現奠定基礎。
IP 開放方面,平臺將開放點眾 IP 庫中 3000 多部爆款小說以及河馬劇本庫內超 1000 部短劇劇本。
對創作者而言,使用這些成熟 IP 進行改編,不僅能大幅降低選題風險,還能借助其原有的粉絲基礎實現流量快速轉化;對平臺而言,透過版權合作與創作者建立深度繫結關係,逐步形成 “IP 孵化 – 短劇改編 – 流量反哺 IP” 的閉環生態。與此同時,豐富的 IP 資源開放,也有助於挖掘更多元化的故事題材,滿足不同觀眾群體日益多元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拓展短劇市場的受眾邊界。
此次升級中,全新推出的短劇聯合共投計劃堪稱最大亮點,標誌著平臺從 “內容採購方” 向 “產業深度參與者” 轉型。河馬劇場將以最高 50% 的出資比例參與優質專案的聯合制作,甚至全資定製 S 級內容,並提供從劇本策劃到宣傳推廣的全流程扶持。這一模式對製作方來說,資金壓力與市場風險得到有效分攤;對平臺而言,則能夠透過深度介入內容生產環節,更好地把控作品品質,避免出現 “採購後流量浪費” 的問題。
對於創作者而言,此次升級無疑是重大利好 —— 高保底與階梯分賬政策為中小團隊提供了更穩定的創作環境,聯合共投計劃則讓新人創作者有機會接觸到更優質的資源與製作支援。
此外,河馬平臺的資源傾斜政策可能加速產能向頭部集中,推動行業向 “平臺主導 + 核心團隊協作” 的模式演進。
YY直播首部AIGC短劇上線,攜手百度深化生態短劇佈局
據十堰晚報訊息,近日,YY直播旗下短劇廠牌麥絮迎來重要里程碑,其首部自制AIGC短劇《權謀之帝王心術》正式上線。該劇基於YY主播生態的真實故事改編,並藉助百度AIGC技術完成劇本創作及視覺呈現。作為直播行業首部AIGC真人短劇,該作品不僅製作成本與週期較傳統短劇大幅降低,更標誌著YY直播在“生態短劇”領域的進一步深耕,同時也展現了百度技術在內容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權謀之帝王心術》以YY主播及公會間的真實互動為藍本,將現代主播生態故事改編為古裝權謀題材。劇中角色原型來自2025YY春季頭條擂主、代言人AK和曉夏兩位主播,並透過AIGC技術進行人物形象與場景的生成。該劇共分為4部,首部已於6月17日上線,後續內容將於年內陸續推出,使用者可透過YY APP搜尋“Y劇院”,或愛奇藝、百度App及各大短影片平臺觀看。這種多平臺的分發模式,進一步擴大了短劇的傳播範圍,讓更多使用者能夠欣賞到這部精彩的短劇作品。
掌閱科技《遮天》短劇上線海外平臺iDrama,短劇出海步伐提速
據證券時報訊息,掌閱科技出品的短劇《遮天》上線海外短劇平臺iDrama。該劇此前已於6月20日在國內首播,主打AI技術與實拍畫面的深度融合,也是國內經典大IP與AI技術創新融合的代表作品。
今年以來,掌閱科技海外短劇業務取得重要突破,成為短劇業務發展的一大亮點。據公司披露,一季度海外短劇平臺iDrama累計新增使用者近20萬,在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等市場表現突出,多次躋身App Store與Google Play娛樂類暢銷榜TOP50,核心付費指標穩居行業前列。
在《遮天》首映暨主創見面會上,談及短劇出海時,掌閱科技CEO孫凱表示:“掌閱在做譯製劇、配音劇和本土劇,目前仍以譯製劇為主,配音劇處於試水階段,會將已經驗證過的精品字幕劇進行配音處理;本土劇仍在積累階段,自制專案已經啟動,預計今年很快將會有掌閱海外本土自制真人劇與觀眾見面。”
四川方言微短連續劇《綿州巴事》開機
據綿陽市公共交通集團訊息,近日,全國首部以城市公交為題材的系列微短劇《綿州巴事》在綿陽公交科創園樞紐站正式開機。
《綿州巴事》著眼於煙火可親的城市生活,以城市公交為故事主線,以“小人物、大時代”為切口,透過流動的車窗去感觀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息,透過十米車廂這個社會小舞臺去感受平凡人的奮鬥和拼搏,多視角、多維度展現綿陽這座城市的科技速度與人文溫度。該劇開機受到央廣網、中國網、四川釋出、新浪網、公共交通資訊、綿陽觀察等多家重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該劇擬拍攝30集左右,以綿陽本地文旅特色和方言為紐帶,取景綿陽城市和鄉村面貌和山水圖景,力求真實還原中國科技城文旅特色和流動名片的點滴故事生活,彰顯可親可敬可愛的公交活力。

微短劇熱力榜:古裝逆襲題材包攬TOP3,21部劇播放總量破億
本期(6月26日)DataEye微短劇熱力榜,河馬《出師一表真名世》蟬聯榜首,單日熱力值超450W;
番茄《督軍,你家小福包有祖傳烏鴉嘴》第二;花生《肥妻皇后不好惹》位列第三。值得關注的是,TOP3的微短劇均為古裝逆襲題材。
此外,本期有8部新劇上榜,其中有4部新劇闖入TOP10。
從關聯方來看,本期番茄、河馬等公司表現較為活躍,DataEye微短劇熱力榜TOP30,番茄佔7席,河馬佔6席,九州佔4席,花生、麥芽和掌閱各佔3席。

本期(6月26日)DataEye微短劇端原生熱播榜,比翼短劇推薦和東風劇場播出的《誰念西風獨自涼》蟬聯榜首;陽光劇吧的《覺醒當天,我當上全國狀元》第二;小雨老師的《良田佳偶》位列第三。
值得關注的是,本期有21部微短劇播放總量破億,其中《覺醒當天,我當上全國狀元》6月13日上線,播放總量達5.6億。

(圖片來源:DataEye研究院、網路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在看”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