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酒,何以源遠流長?

在中國白酒的版圖上,四川或許就像一隻巨大的酒樽,盛滿了數千年的醇香。在位於德陽的廣漢三星堆遺址裡,學者們陸續發現了大量陶製酒具和盉、觚、甕、尊、爵等不同規格的青銅酒器。它不僅側面反映了蜀地釀酒技藝的成熟,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讓四川“坐實”了釀酒寶地的稱號。
四川盆地的獨特地理環境,為白酒釀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裡氣候溼潤,水質清冽,土壤富集微生物,尤其是像綿竹市所在的青藏高原與成都平原過渡帶,冰川融水滲透形成的地下礦泉,成為釀酒的天然“血脈”。
當然,川酒的地位不止於自然稟賦。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酒器中,可見蜀地酒文化的萌芽;至唐代,劍南道(今四川一帶)的“劍南燒春”被列為宮廷御酒,載入《唐國史補》。杜甫筆下“蜀酒濃無敵”的讚歎,正是川酒在大唐時期的真實寫照。
綿竹,這座位於川西平原北緣的小城,更是以“劍南春”之名,將川酒的千年風華凝練於一盅瓊漿之中。日前,當2025年第三屆四川國際美酒博覽會(下文簡稱博覽會)定於綿竹開幕,我們不禁追問:四川白酒何以源遠流長?又為何說“中國白酒看四川,四川白酒看綿竹”?
四川白酒,
何以源遠流長?
博覽會的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揭開了“四川出佳釀”的原因,他說:“好山好水出好酒,德陽位於北緯30度釀酒黃金段,綿竹是世界特色美酒產區,北靠龍門山脈、南連成都平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降雨充沛,不可複製的釀酒氣候、品質卓然的冰川雪水、豐沃有機的礦質土壤,是孕育佳釀的天然搖籃,為德陽美酒賦予了獨特的靈魂,誕生了濃郁、飽滿、醇厚的酒體風格,被譽為‘最接近雪山聖水的中國名酒產區’。”
在綿竹劍南老街,設立於南齊時期並傳承至今的“天益老號”就坐落於此。這裡於2004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作為國內歷史久遠且儲存十分完整,仍在生產的傳統釀酒作坊,天益老號被譽為釀酒活化石。科研團隊從中發現,這裡的古窖菌群具有驚人的產香能力——產己酸能力提升近1倍,酒體中已酸乙酯含量提高60%,優級酒產出率更是翻了一番。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這樣評價:步入酒鄉,走近劍南老街。便讓我們情不自禁探尋黃土六窖中暗藏的玄機,複式窖藏裡凝結的歲月,重溫唐時宮廷的雍容,感受蜀地山川的毓秀。傾聽天益老號的故事。體驗蘇軾“三日開甕香滿城”意境。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也同樣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所謂一杯劍南春,半部釀酒史。古往今來,無數人都因川酒的獨特而在此留下濃墨重彩的故事。不論是李白前來綿竹,因盤纏用盡決定解貂贖酒的酒,抑或是杜甫尤為喜愛,稱為“濃無敵”的“劍南燒春”,還是今日博覽會之上,吸引了摩爾多瓦大使杜米特魯·貝拉基什與尼加拉瓜大使孔樂然一同齊聚綿竹的美酒,它們都如杜米特魯·貝拉基什所說:在綿竹這座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城市,人們因一種跨越國界的語言而相聚,那就是味覺、香氣和傳承的語言。
唐代宮廷御酒,
為何生於綿竹?
當天益老號窖池裡的千年微生物群落賦予了酒體獨特的“窖香”,傳承了唐代唯一載入正史皇家御酒“劍南燒春”的劍南春,於是將時間的鐫刻轉化為只此一處的香氣,繼續在今天的時代裡扮演著濃香白酒裡的“頂流”角色。
作為濃香名酒產區中唯一全年不停產的地方,綿竹似乎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常年潮溼的環境為微生物的生長創造了極佳的條件,而歷經十多年天然滲透的九頂山冰川水,化作富鍶低氘的珍稀礦泉,成為最能激發美酒風味的絕佳載體。
在這樣的環境“長”起來的劍南春,自然有著不可複製的優勢。區別於其他濃香名酒,劍南春是唯一採用大麥與小麥雙糧制曲的名品。
精選的大麥小麥原料,必須經過6-8個月的休眠期,直到發芽率達到驚人的90%以上(遠超國家標準80%)才能使用。它確保了穀物中酶系的活性達到最佳狀態:小麥提供充沛的澱粉酶,大麥貢獻高活性β-葡聚糖酶,二者協同形成完美的複合酶系,孕育出170餘種釀酒微生物的繁榮共生。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大麥殼的剛性結構形成了獨特的“快慢雙速糖化”模式——小麥快速糖化,大麥緩慢釋放,避免了糖分波動。同時,大麥殼還提升了曲塊的疏鬆度,增加溶氧,讓微生物呼吸更暢快,產香更豐富。經過陳儲的曲塊,菌群更加穩定純淨,最終賦予酒體難得的乾淨協調。這就是劍南春千年傳承的制曲智慧,用時間與匠心,成就每一滴酒的卓越品質。
劍南春相信:好酒之成,非一日之功,亦非一物之力。自古佳釀,必循天地之精,水源之靈,優糧之粹,窖池之魂,技藝之妙,再練品格之尊。
此次博覽會開幕期間,同樣迎來了劍南春大唐國酒生態園二期工程的開釀投產。這個總投資16.7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0餘個的全新專案,它不僅僅將為劍南春增加3-5萬噸麴酒生產能力,是劍南春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代表著今天中國名酒守正創新的全新實踐。
劍南春:從大唐御酒到盛世名釀
作為2006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的“中華老字號”,劍南春精選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大麥、小麥六種黃金谷物。高粱賦予醇厚,玉米醞釀甘甜,大米帶來淨爽,糯米成就綿柔,大麥小麥則貢獻優雅糧香。在天益老號古窖池的微生物作用下,六糧風味物質層層轉化,最終融合成“窖香濃郁、諸味協調”的盛世瓊漿。
如今,科研團隊透過運用基因測序技術,劍南春成功破譯了這些古窖奇菌的基因密碼。透過菌種分離和培育技術,不僅縮短了新窖池的培育週期,更讓傳統窖池的釀造潛力得到充分釋放。這也是劍南春之所以從古代皇室的宮廷御酒一路影響到現代社會的名酒精英——它在“守”與“變”的辯證中向前穩步發展。
2019年,劍南春成為英超曼城足球隊全球白酒唯一合作伙伴,不僅一路見證了曼城狂攬16座冠軍的黃金時代,也讓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記住了劍南春與冠軍之間的關係;2023年,劍南春與國家博物館達成戰略合作,正式結成“國博文物活化合作夥伴”。與此同時,劍南春還是三星堆首家白酒合作伙伴,陸續開發出了劍南春·青銅紀、劍南春·青銅紀(面具版)、三星堆青銅紀大立人等產品。
站在2025年美酒博覽會的現場,他們品嚐的不僅是流傳千年的瓊漿,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盛世的另一種延續。
四川白酒的源遠流長,從來不只是技藝的傳承,而是人與土地、時間達成的某種默契。而綿竹的特別,在於它用一口窖池、一捧糧食、一脈山水,將“劍南燒春”的唐代月光,折射成了今日的盛世流光。
從唐代貢酒到現代名釀,綿竹與劍南春的故事,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白酒發展史。它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延續。當世界透過一杯劍南春品味川酒的厚重,或許也能讀懂這片土地如何孕育出這股千年不絕的酒香。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丨王昊天
作者丨王鐵砣
圖片來源丨劍南春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