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全國創業投資高地。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前哨
四川發力了。
投資界前哨獲悉,四川省推動出臺支援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簡稱“措施”),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提出二十一條詳細舉措,爭搶全國VC/PE機構。
措施背後,目標直指產業。過去一段時間,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城市活躍在創投圈,讓外界看到了這片土地硬核科技一面。如今,全國產業競爭愈發激烈,四川再次出手了。
“四川創投21條”
爭搶全國VC/PE
開門見山,四川立下目標——到2030年末,力爭全省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達到500家,管理基金達到2000只,基金管理規模達到4000億元,打造全國創業投資高地。
措施中提到,實施創業投資主體倍增計劃。具體來看,支援優秀管理機構在川長期發展、鼓勵上市公司和“鏈主”企業開展創業投資。對符合條件的機構、企業可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由此高質量建設創業投資機構集聚區——其中,支援成都市建強創業投資機構集聚區,支援德陽市、綿陽市、宜賓市打造集聚區。
募資是VC/PE最關注的問題。眼下國資已經成為一級市場主力軍,政府讓利社會資本方面,四川按照“政府引導基金讓利—國資基金微利—市場化基金盈利”原則,完善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讓利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強基金出資聯動方面,支援四川省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會同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宜賓市等經濟體量較大市的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共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
措施還提到,允許基金出資不與基金註冊地掛鉤,建立出資地與註冊地收益分享機制,鼓勵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對重點產業領域設立的子基金,鼓勵專案承載地的產業基金主動參與出資;防止重複投資和無序競爭。鼓勵各級國資加大配資力度,單一國資對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比例可提高至70%,特殊情況下允許國資、財政出資部分先行設立執行。
投資端,四川高校、科研機構眾多,相關部門將透過挖掘推送重點專案、打造線上對接平臺、建立線下對接機制等措施,加大機構專案對接,促進資本賦能實體經濟,支援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
針對國資“不敢投”難題,四川致力於鬆綁創業投資基金考核,營造敢投願投氛圍。一方面,完善風險容忍與容錯免責機制。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投資損失容忍率最高60%,對於投資種子期企業或未來產業的基金,可進一步提高至80%;單個企業(專案)最高允許100%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成都高新區已經率先有類似嘗試。本次措施則進一步提出,不簡單以單個專案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鼓勵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逐步放寬或取消回購條款,根據企業技術領先性和基本面放寬或調整對賭條件。並建立相應容錯機制和投資行為負面清單制度、健全風險防控體系。
退出正在成為創投行業最大問題。措施指出,拓寬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渠道,促進資金良性迴圈。具體來看,暢通企業境內外上市與併購渠道、擴容組建S基金接續存量投資、改造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探索更多退出渠道。同時,給予專案更多耐心,放寬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存續期要求——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參股的創業投資子基金存續期原則上不超過12年,確需延長的可放寬至不超過15年。
此外,透過提供投資估值服務、搭建投後賦能平臺、聚力支援被投企業、強化投貸保擔聯動支援、加大稅收支援力度、匯聚海內外創業投資人才等手段,做好全生命週期服務保障,最佳化創業投資生態。
接下來,各相關部門將強化協同排程,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
打響四川產業之戰
一切為了產業。
時至今日,VC/PE已經成為支援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長久以來,投資機構支援了一批又一批科創企業發展壯大,逐漸成為當地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正如這幾年來各地政府引導基金蓬勃生長,無一不是為了發展新興產業。
四川也不例外。實際上,自2015年起,四川便設立省級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旨在利用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投資推動了愛樂達、極米科技等30多個專案上市。此後,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四川省政府引導基金體系不斷壯大。
具體來看,從四川省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到成都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基金、眉山天府新區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綿陽盈遠涪創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樂山市新興創新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從省級到地方發力,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2024年中國新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地區分佈排名中,四川新增認繳規模達275億,僅次於上海和北京,位於各省前列。
期間,不僅吸引了中金資本、上海科創基金、紀源資本、中科創星、春華資本等知名VC/PE來川投資,四川也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本土創投機構。比如,成立於2022年,策源資本承載著打造成都高新區五年3000億元產業基金群的使命,聚焦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和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如今已成為創投圈熟悉面孔;成都科創投集團,投資了宇樹科技、希迪智駕、聲通科技等明星專案……四川創投力量,愈發活躍。
由此而來的,則是各市分工合作,四川產業格局不斷完備。打頭陣的當屬省會成都。如今成都已形成電子資訊、裝備製造2個萬億級,積體電路、高階軟體、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10個千億級產業叢集。和投資人交流下來,這裡閒適宜居,科技要素充足,吸引了一批批創業者落戶,正在成為投資人出差的熱門城市。
綿陽追趕。這裡不僅是中國“家電航母”——長虹等領軍企業的誕生地;從“兩彈一星”到神舟一號,從嫦娥探月到天宮一號,這些重大科研突破的背後都有綿陽的支撐。如今,綿陽航空航天產業優勢突出,已有76家相關企業,遍佈航空航天覆合材料、火箭發動機、無人機整機制造、航空電子元器件等領域。
這幾年,動力電池帶火了宜賓。印象裡,五糧液作為中國白酒的龍頭企業,帶動了宜賓城市經濟高速發展,也讓宜賓收穫“中國酒都”的美譽;如今宜賓則以寧德時代為圓心,吸引了一大批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天華超淨、德方奈米、貝特瑞、格林美、高景太陽能等產業鏈龍頭企業已在宜賓建廠。
憑藉深厚的化工產業底蘊,自貢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無人機及通航三大千億級產業叢集。其中,當地岩鹽、天然滷水等資源豐富,可為鈉離子電池生產製造提供原材料支撐。由此,自貢立足“鈉電儲能做龍頭,鋰電光伏做配套”定位,重點打造出一幅千億新能源產業版圖。
還有樂山重點發展光伏及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資陽聚焦醫療器械、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德陽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分工明確,帶動四川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資料最為直觀——2024年,四川省GDP突破6.46萬億元,GDP穩居中西部省份之首。
四川逆襲一幕,來之不易。這裡深處西南內陸,既無沿海區位優勢,又需承擔起長江上游的生態涵養責任,過去產業實力在全國內並不算突出。直至這些年來硬科技成為產業主題,憑藉多年來儲備的產業基礎,以及一大批優質高校和科研院所,悄然實現逆襲。
產業浪潮下,這樣的故事還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