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爆發——美國把蘇聯忽悠瘸了的PPT,東大卻當了真

中美之間的競爭,核心和關鍵就是高科技的競爭。最近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東大在很多高科技領域已經實現了對美反超,說2025年是中國高科技戰略反攻元年,毫不為過。
軍事領域。055萬噸大驅,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對美反超。而雙六代機橫空出世,宣告我們第一次在軍工領域領先牢美整整一代,因為他們的六代機還在PPT上。
最近,中國航空工業軍工人的天塌了。應馬斯克的要求,美國國防部公佈了F22F35等戰機渦扇發動機的引數,中國軍工人一看,頓時暈了過去。
因為中國航空人一直按照美帝的PPT作為追求目標。他們的PPT上,發動機的推重比動輒在10以上。尤其是魔改後的F135發動機,推重比達到了恐怖的11.7
中國航空工業的軍工人,為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夜以繼日地鑽研,幾代人接力奮鬥,砸進去數千億,渦扇15終於實現了10.5的推重比,依然沒能超越美帝,有人甚至帶著遺憾永別了。
我們千算萬算,就萬萬沒想到他們PPT嚴重虛標引數,真實的推重比只有7.X,怪不得F22打氣球那麼費勁。也因此,我們的渦扇15被迫成了地表最強戰機發動機。
無人機領域,中國也是全面領先。國內的無人機種類繁多、效能優異,已經實現了智慧化、隱身化。最關鍵的,已經可以跟殲20當作街溜搭子了。
20251月,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突然殺出的一匹黑馬DeepSeek,也宣告了中國在該賽道的對美反超。由於Deek訓練費用極低,且不依賴高階晶片,很可能意味著牢美走錯了方向。
在機器人賽道,牢美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最初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和機器狗,效能的確非常強悍,但問題是高昂的成本導致其無法產業化,無法實現技術迭代。
波士頓動力公司得不到市場青睞,不得不淪落風塵,從2017年開始來來回回被轉賣了三四次,最後淪落到了韓國現代汽車旗下,人老珠黃了也沒搗鼓出像樣的產品。
東大則恰恰相反,睡了個懶覺卻趕上了早集。中國的機器狼在珠海航展出盡了風頭,中國的機器人在春晚大顯身手。問題是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研發機器人的公司,除了杭州宇樹,還有杭州行思無界。行思無界研發的鴕鳥機器人活靈活現、運動自如。深圳也有很多機器人公司,比如眾擎、普渡、樂聚、帕西尼感知、越疆、逐際動力號稱機器人六小龍。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可以說是獨領風騷。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比亞迪有多牛?2024年的出口增長72%,光皮卡一萬多輛。
就連大家最關注的積體電路領域,2025年也有巨大突破。2024年中國積體電路出口額多達1600億美元,成為出口額最高的單一商品,同比增長17.4%
從技術水平上看,中國晶片技術大幅度提升。223日韓聯社報道,韓國科技評估與規劃院的報告顯示,韓國絕大多數半導體技術,已經被中國趕超。
225日的訊息,韓國三星電子將採用長江儲存專利技術,生產下一代快閃記憶體晶片。合肥長鑫儲存的記憶體晶片,2025年底的全球市佔率將提升至15%
晶片代工方面,中芯國際2024年營收578億元,同比增長27.7%,並超過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企業,僅次於臺積電。從製程上已經可以代工等效5奈米的晶片。
EDA軟體一直被認為是西方完全壟斷的行業。然而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儲存巨頭三星和海力士,已經在使用中國的EDA軟體了,上哪兒講理去。
可以看出,中國高科技正在大爆發。而且這個大爆發,其實跟美國的PPT還有關係。40多年前,美國弄了一套眼花繚亂的PPT,這套PPT本來是要忽悠蘇聯的。
結果被忽悠的可不止蘇聯,蘇聯、東大和歐洲都當真了。只不過蘇聯走火入魔幾年後就分裂了,歐洲雖然上心了,但畢竟是一盤散沙,最終還是半死不活的老樣子。
只有東大上心之後,認認真真研讀牢美的PPT,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竟然把PPT上的東西基本都實現了。等實現了之後,牢美突然說那是他忽悠蘇聯的,自己也沒做。
這套PPT就是傳說中的星球大戰計劃。1983323日,美國總統里根公佈了星球大戰的PPT,就是要利用雷射、粒子束、電磁炮、截擊彈等先進武器,在外太空和地面建立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這項計劃有多龐大?里根總統說要投入一萬億美元。注意啊,這可是1983年的一萬億美元,當年美國GDP3.63萬億美元,聯邦財政收入才6500億美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1983年中國的GDP總量才2300億美元,財政收入摺合美元才125億美元,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餘額也才89億美元。
美國提出來之後,蘇聯很緊張,一方面譴責,一方面咬著牙也跟著加大了投入。為了對抗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蘇聯一口氣成立了16個獨立的綜合性企業,進行相關研究。
為了應對星球大戰以及阿富汗戰爭,蘇聯的軍費開支增長到了政府總支出的三分之一。至1985年,蘇聯的國防預算比1981年增加了45%
與此同時,蘇聯整體的經濟形勢卻越來越糟糕,1986年至1990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增長率只有1.8%1990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蘇聯的軍工集團,集中了(耗費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人才,影響了其他領域。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國家的人才是穩定的,某個領域佔據多了,其他領域就會少。
近代中國為什麼能夠在亡國亡種的邊緣實現逆天改命,就是因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放棄了本專業,都來救國了,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美國衰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本國的頂尖人才都去搞金融、搞法律、搞保險、搞政治、搞體育了,沒人搞實體經濟,久而久之,經濟也就畸形了。
新中國也有這方面的現象,幾代人篤信“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理工科積聚了大量人才,中國成了製造業強國,目前正在成為科技強國。
中國足球搞不好,有風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問題。管理領域缺乏人才,從業人員缺乏人才。好不容易發現個苗子,家長肯定不樂意孩子學足球,名聲臭了。
蘇聯把資金、資源和人才全砸到應對星球大戰上,其他領域就匱乏了很多。蘇聯高精尖武器不輸美國的,但美國當時卻是全面發展,最終笑到了最後。
為啥說把蘇聯忽悠瘸了呢?蘇聯解體後,美國方面也解密了有關資料,說是星球大戰計劃,純粹是一個子虛烏有的計劃,僅僅是個PPT而已,美國政府根本沒有對此進行實質性研究和實施。
最初號稱投入上萬億美元,實際投入只有300多億美元。就這300億美元,還只是原本就有的研究專案,掛賬在了星球大戰計劃名下。也就是說,美國在星球大戰計劃上,根本沒有額外的投入。
而有些所謂的武器試驗,也是好萊塢擺拍性質。從1983年開始,美國擺拍了一系列戰略忽悠性質的科學實驗。尤其是1984610日那場“子彈擊中子彈試驗”。
當時,南太平洋某個島嶼上,一枚攔截導彈順利升空,並在160多公里的高空成功擊中了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起飛的一枚洲際導彈,這項試驗被稱為子彈打子彈技術試驗。
這個試驗迅速出現在美國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各個電視臺也爭相緊急插播,論調的核心那就是美國已經具備了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意思是來自蘇聯的威脅被解除了。
蘇聯被嚇壞了,因為戰略平衡被打破了。根據蘇聯航天研究所所長薩格傑耶夫的話說,為了尋求新的平衡,也就是為了對付導彈防禦計劃,蘇聯投入了數百億美元,嚴重損傷了蘇聯的國力。
其實被美國“星球大戰計劃”忽悠了的還有歐洲,西歐各國在19835月就開始行動了起來,在威廉斯堡達成了協議,要在太空領域、能源領域、輕水反應堆領域、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加強合作。
19854月,西歐正式啟動了尤里卡計劃,目標是在高科技領域內實現歐洲的聯合自強,提高歐洲在全球的競爭力,重點領域包括資訊、通訊、機器人、新材料、海洋工程、環境保護。
日本在1984年制訂了《今後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並積極與美國對接,試圖參與到星球大戰計劃中來。韓國推出了《國家長遠發展構想》,印度發表了《新技術政策宣告》,南斯拉夫制訂了《聯邦科技發展戰略》。
在美國提出星球大戰後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世界各國相繼出臺了發展高科技的舉措,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1985年又被稱為舉世矚目的星球大戰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大家一窩蜂開始向高科技衝鋒,中國怎麼辦。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巨大壓力,中國的一些科學家也坐不住了,不得不考慮中國如何面對21世紀。
中國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成天都在一個人的腦子裡打轉。這個人就是大科學家陳芳允。陳芳允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作品幾乎婦孺皆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測控系統。
1979年,中美關係進入了蜜月期,中美之間軍事交流十分密切。19854月,美國在華盛頓舉辦了GPS全球定位系統運用研討會,還邀請了解放軍參加,解放軍派總參謀部的卜慶君出席。
回來之後,卜慶君就很焦慮,首先這玩意在軍事上太重要了,可以為己方提供精確的定位和導航服務,幫助指揮官做出精確的部署,還能為己方的武器提供精確的位置和速度資訊,使其能夠準確打擊目標。
GPS是個好東西,但是問題是我們沒有。美國允許我們使用民用服務,但戰時他會關閉服務。人有我無,中美關係一旦有變,我們會嚴重受制於人。
卜慶君回國後,有關部門立刻組織專家召開了研討會,應邀出席的就有中國的衛星專家陳芳允。陳芳允在會議上一鳴驚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觀點——只要兩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定位。
蛋總認為,新中國偉大復興征程上,高科技是必須拿下的山頭,這篇文章講的就是中國為第四次科技革命播種的事。
這也是付費合集“偉大復興的七個燒餅——新中國蕩氣迴腸、空前絕後的創業史”第15篇(共18篇),18篇共48.8元,謝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