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億女總裁陳靈梅的前半生,看起來總是踩在潮頭的浪尖尖上。
1984年,還沒有公務員這個概念的時候,她就成了中國第一批政府公務人員,統考錄取的。
1988年,她停薪留職下海,四年後去深圳創業,做了深圳進出口貿易的“汪小姐”。
1993年,企業資不抵債,她把債務全部轉到個人名下,後來又機緣巧合創立了第一批女裝品牌。
2018年,她創立的贏家服飾在香港上市,市值近百億。
2022年,中國女裝已經廝殺成一片紅海,陳靈梅也已經76歲了,她再次創業,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高跟鞋品牌:LING MEI CHEN,想要重塑高跟鞋市場的品牌敘事。
今年,陳靈梅78歲了。為了品牌宣傳,她拍短劇,錄影片,還能下一字馬,每天工作接近12個小時。
創業30多年,她一直像在馬背上馳騁。她也不怕摔倒,任何時候,她都準備好了,重新躍上馬背。
在陳靈梅的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信心有的時候比機遇更重要。
這是案例SHOWCASE出品的「跟100個姐姐學賺錢」專欄(🍠ID:380162069),女性創業故事的第六篇,關於在鉅變的時代裡,如何獲得永不停歇的信心和能量。
文|SONNY

“叫我整天帶孩子,我不喜歡,也不羨慕”
78歲的陳靈梅有一張時間表。每天早晨6點鐘她會準時起床運動,8點前從家出發去上班。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她會比規定時間提早20多分鐘到崗。有早會的員工們不得不習慣早到,因為他們到辦公室的時候,老闆已經泡好茶在等他們了。
會議各種各樣,有時候和人力資源的員工做短平快的決策,有時候開經營管理會,有時候是討論生產設計中的技術和細節。

在這張時間表上,陳靈梅每時每刻都在忙碌。她知道好的企業要靠流程、制度和標準化,但現在是品牌初創階段,她不放心,事事自己把關。她知道關鍵是人,在各個崗位都招聘到她認為足夠合適的人之前,她每件事都親力親為。
同齡人這時候都在帶孫子孫女了,陳靈梅不喜歡那種生活,也不羨慕。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她很開心也很放鬆,但時間得根據她的需要來:最多玩個半天,兒媳婦就把他們帶走。
晚上8點她會離開公司,但很難保證不把工作帶回家。有時候丈夫6點就打電話喊她回家吃飯,她就把需要看的檔案塞進包包,晚上12點前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記錄在上面。
一天接近12小時的工作在70多歲的人群中顯得特殊。“為什麼要在乎年齡呢?”在社交平臺上,她把自己叫做“新青年陳靈梅”,因為她仍然堅持學習,堅持社交,去旅行,去爬山,沒有為年齡困惑過,“因為我跟年輕人的夢想是一致的”。
在公司辦公室裡說這句話的時候,她化著淡妝,比身邊剛灌完冰美式的年輕人看起來要更精力勃勃。
她的夢想是做一雙舒服的高跟鞋,讓女性穿起來挺拔、自信,站多久也不會累。身邊員工多是90後,十個人裡面有八九個都從來沒穿過高跟鞋。她要求她們在試用期就穿自家產品。
“哇,真的不錯,我以前都不敢穿。”聽到員工這種反饋,她沒有都在意料之中的得意,反而繼續較真,“這還是第一版,第二版以後會越來越舒服”。
她不止這樣要求別人,陳靈梅自己會親自試每一雙公司設計的鞋子。鞋子從設計到生產會經過三次打版,設計師設計出第一個黃牌版本,她會穿一下,保證它舒服的同時又不容易從腳上掉下來。藍牌版本是上會被大家選中,決定投產的。等到工廠照著藍牌的樣子和用料做出樣品來,是紅牌,做五個鞋碼,每個腳型都找三個員工來試穿,保證鞋子的舒適度。

女人到底為什麼穿高跟鞋?陳靈梅覺得,當然不是為了別人的目光,不是為了老闆的要求,不是為了被審視,也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但如果一個女人自己想穿高跟鞋呢?是為了悅己和舒適本身呢?
“直接的導火線是因為我長得太矮,我不到1米56。”陳靈梅自己穿了20年高跟鞋,因為小時候挑著擔子勞動,腳被壓得很寬,38碼的腳一大一小,必須要去專門的店裡定製高跟鞋。
她看著那些在重要場合裡穿著高跟鞋的女性,結束髮言後就趕緊換成舒服的拖鞋,當時就想著,要做一款久站不累的鞋子,要好看,要陪伴女性度過她們的高光時刻。
定版的鞋子尺寸透過電腦3D測量,確保精確度,“差一毫米,它就會卡,就會痛。”陳靈梅的高跟鞋就想死磕舒適度,讓想要舒舒服服穿著高跟鞋的女孩子有選擇。
緊繃了一輩子,她想解放所有女人的腳。

“我就是已經上了馬背了,下不來了”
每一次躍上馬背,都是陳靈梅的主動選擇。命運給她的是一個來自舊社會的老劇本,裡面沒有幸運和公平。她是家裡的老九,一出生就被父親丟進了羊圈。鄰居老太太聽到了她的哭聲,把她撿回來擦乾淨,她才得以活下來。
但她不想服從命運。7歲上學時父親才給她取了名字,17歲初中畢業的時候想讓她嫁給結拜兄弟的兒子。她不肯,砸碎了飯碗,自己偷偷去報名杭州船舶工業學校的考試。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她坐著火車離開寧波農村。
這趟火車把她帶到了更遠的地方。她在杭州船校遇到了自己共度一生的「戰友」金景全,畢業後被分配進大連紅旗造船廠,後來又被調到四川。1984年的公務員考試是她毛遂自薦的,那是一次廠長經理選拔統考,全靠硬實力。

但僅僅過了四年,她就放棄了機關工作,去承包了一家連年虧損的服裝廠。
這不是一時衝動的選擇。1988年,《江山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公告,江山市服裝廠招聘廠長抵押承包。陳靈梅先實地走訪了服裝廠的情況,發現這裡裝置老舊、產品滯銷、管理混亂,廠長經常換,工人已經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
陳靈梅有信心扭虧為盈。她從小就喜歡看媽媽做裁剪縫紉的手工活,對做衣服很感興趣。爸爸在上海和寧波之間倒賣蘇聯花布,她就拿著一些碎布頭,照著上海出的服裝書學裁剪:先在報紙上畫下來,一片一片剪好,再把報紙放在布料上面照著剪,最後精準地縫好,一件衣服就成了。
給人做衣服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在對著書本比劃著剪裁的童年,她也曾經夢想著給小孩子做校服、給女孩子做好看的塑身內衣。
陳靈梅果然做到了,競標策略和方案全票透過,她順利上任。工廠沒有訂單,她就自己去進出口公司拿單接活兒。一年後,工廠就開始盈利。

那段時間的親力親為讓家人都印象深刻。兒子金瑞放學回家忘帶鑰匙,去工廠找她,整個車間轉一圈兒也看不見媽媽,陳靈梅半天才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桌子壞了,我試著修一修”。
這段管理經驗也為陳靈梅後來去深圳創業辦廠打下基礎。深圳特區開放後,陳靈梅曾經第一時間趕到考察,但入住當晚就滑倒在招待所的共用浴室裡,摔斷了腿,考察折戟沉沙。
1992年4月,陳靈梅再赴深圳,看到八卦嶺、蛇口等地的服裝廠日夜加班加點,一條來料加工的牛仔褲酬勞能比江山多上兩倍不止,“好像真的有黃金掉下來”,她心動不已,回江山籌資160萬,帶著原服裝廠的三個女職工,四個女人一起南下深圳辦廠。
“我就是已經上了馬背了,下不來了。”這一年,她46歲,馬背仍然顛簸危險,但她鞭指南方。

“我這一輩子,有我自己的夢想”
那個被後來人視作遍地黃金的年代,在當時還是遍地髒水。孤身到深圳創業的陳靈梅,住在漁村的農民房裡,當時的深圳特區,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時尚資訊、優質的進口面料、企業的自主進出口權、海關報關的優勢,但沒有家裡舒服的條件:陳靈梅住在農民房裡,屋子裡是下水道的味道。晚上睡覺,蚊子在耳朵邊吵,蟑螂爬到臉上。
丈夫金景全來深圳幫她,兩個人簽訂合約:無論碰到什麼困難,形勢發生什麼變化,絕不後悔來深圳工作。夫妻二人當著外人的面不許吵架。因為深圳環境不同於內地,不能出軌,也不能去嫖娼。
這些規則被陳靈梅和丈夫老金鄭重寫進協議,遵守了32年。合同的約束力只在心中,因為違約的結果不包含任何法律效力, “如一方違約,兒子與家庭將不接受”。

“困難肯定是存在的。”當時如果夫妻二人意見不一致,吵了架,老金就離家出走。“他生氣不是幹別的,他是開拓市場去了。”兩個人分工合作,陳靈梅負責設計衣服,老金研究怎麼把工人養活,克服重重困難之後,訂單逐漸變多,陳靈梅卻遭遇了更大的挑戰。
她被合夥人撬單挖人,工廠一度欠下了近300萬元的債務。那時候,她一個月的工資是800元。工廠裡值錢的機器全都被債主拿去抵賬,陳靈梅拾掇了一些剩下的零頭碎布賣得2000元,想去郵局寄錢還債的時候還被小偷摸走。
1995年,江山市政府代表前來協商,如果陳靈梅願意申請破產,“可以將債務一筆勾銷”。陳靈梅做出了讓丈夫老金無法理解的決定,她不想辜負曾經信任她的人,“借款合同轉移給我個人,我全都認賬。只要我不死,還健康地活著,這筆債務就有還上的希望”。
這一年,她50歲,徹底放棄公職,成為一名民營企業家。
經歷過來料加工被海關扣留的教訓後,陳靈梅決心自創品牌,成了中國第一批自創女裝品牌的人之一。
那時候的她就把自己的客戶群體鎖定在中年女性,想用“美好”這個詞作為品牌名,兒子金明建議她用“nice”,她註冊了“娜爾思”品牌,“娜”代表女性,“爾”代表您,“思”代表心理需求,致力於關注女性自己的心理需求。

娜爾思從陳靈梅親自設計的成衣開始,專門做大碼職業女裝,主打簡潔大方,經濟實惠,當時吸引了很多香港人紛紛來買。
即便是在欠著鉅款的年代,她焦慮失眠,也從來沒掉過一滴眼淚。陳靈梅想的是怎麼在馬背上停穩:“我把它緊緊抓住,怎麼樣把這個路程跑完?”

“只做我覺得值得做的事情”
憑藉著專門為中年女性量身定製套裝的舒適合體,娜爾思從女人世界幾平米的小檔位,逐漸進駐各大百貨公司,進入廣州和北京市場,有了自己的時裝展示廳和經銷加盟商,甚至開始在國際時裝博覽會上嶄露頭角。
顯然,品牌獨特的設計風格離不開對職業女性生活方式的瞭解和審美的提升。陳靈梅除了四處考察,還買了《實用服裝畫》、《服裝的色彩學》、《服裝心理學》一大批書充實自己的設計理論,又靠著學習機械製造的功底,學習了置版和紙樣,還能指導員工操作。
她還自費把工人送去深圳大學進修服裝設計,工廠陸續擁有了科班出身的企業骨幹。為了省錢,陳靈梅請顧客做服裝模特,一直到1998年,娜爾思服裝畫冊上的模特都是顧客。
1998年,陳靈梅的服裝品牌盈利100萬元。2000年,陳靈梅清償了之前欠下的所有債務。她在兒子金明的婚禮上舉杯感謝了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拒收任何人的禮金。
1999年,金明正式接受陳靈梅的邀請,進場接班。金明對服裝行業並不感興趣,但想要幫陳靈梅把品牌做大做強。他給母親提出三條要求:進董事會,大事一起討論;要股份,還得明文(規定)化;請代言人,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
陳靈梅採納了兒子的所有建議,家族企業從此走向現代化經營。娜爾思聘請了著名模特瞿穎,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全家人在瞿穎海報前合影
“一口氣要了我50萬。”陳靈梅為了湊代言費,取出了所有銀行卡里的現金,還親自去門店收賬,五毛、一塊地收集到一個蛇皮袋裡,放進車子後備箱。她到現在都覺得那是個正確的決定,公司的知名度快速提高,“批發市場都開始接納我們”。
在和品牌專家溝通過後,陳靈梅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一定要把娜爾思打造成中國卓越的女裝品牌”。陳靈梅把這個口號貼在辦公場所和車間牆上,“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永不放棄”。
來到新千年,還有很多中年女性認為自己不應該愛美。“穿得花裡胡哨,人家說你老不死的。”“女人四十萬事休。”陳靈梅覺得這種理念要打破,在她看來四十歲開始才是女性最好的年紀,「盛年」女性更應該擁有美好的生活。在企業使命的感召下,陳靈梅決心解放中年女性的思想。

2006年,她編了一本雜誌,叫《花樣盛年》,宣傳中年女性的悅己生活方式。雜誌在全國高鐵和機場書店鋪開,她用自己的例子打動了身邊的中年女性,年齡從來都不是她追求人生價值時考慮的問題。
直到2007年,陳靈梅還在不間斷地學習,參加色彩搭配的培訓,把自己的心得傳授給其他女性企業家。
“我那正因為年華漸去而自卑、自憐、自怨的內心,忽地開出了一朵花。那朵花叫自信、自愛、自強。”女性客戶給娜爾思寄信形容自己試穿衣服的感受,來信的標題就叫做《自信相隨》、《感謝有你》。
2008年,在屬於自己的“盛年”,陳靈梅把獲得了“深圳十大傑出女企業家”稱號,“花樣盛年”理念被寫進《2007年中國女性消費藍皮書》。她想要讓所有女性都聽到的理念,一點點被傾聽。
《花樣盛年》雜誌的主編王麗君曾經問過陳靈梅,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辦廠?陳靈梅回答,“如果我很在意他人的說法,也沒有機會幹下去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只做我覺得值得做的事情,其他人說什麼也沒有用。”
她從來都沒有拿到過一手好牌。當年去深圳創業的時候,陳靈梅告訴老金,第一批去深圳的是乘飛機,第二批軟臥,第三批硬臥……我是第五批,沒有座位站著上征途。但我相信……總有一天要到達目的地。
今天,「穿娜爾思的女魔頭」變成了穿高跟鞋的「新青年」。她也有關於退休的願景,但可不是現在。她還在馬背上,不管拿到的是什麼牌,她都興致勃勃,隨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