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4天!這屆商界木蘭年會,有“時間真正的朋友”

她們將時光淬鍊為智慧,在持續超越中主宰自己的人生劇本。
|《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浩
編輯張昊
頭圖設計|王超
當“80後”舞者用17釐米高跟鞋踏破年齡桎梏;當“70後”鞋服“創一代”重新出發,探索智慧定製;當“60後”電視人死磕內容精品三十餘載;當“50後”賽車手企業家仍在探索生命極限。她們不僅共同詮釋著個體生命力的蓬勃,更顛覆著社會對於性別與年齡的認知。一場始於個體的“無齡化浪潮”,正在這個時代展開,也在重新定義女性生命的無限可能。
2025年4月18~19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5(第十七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將在北京盛大啟幕。本次年會以“風華·有為”為主題,百位商界領袖、科技先鋒與跨界精英將共聚一堂,探討全球經濟變局下的破局之道,見證女性企業家如何以柔韌之力推動商業生態的變革與進化。
其中,“時光的禮物”環節將邀請原杭州歌舞團藝術總監、沙都藝術團團長汪碧雲,深圳市贏領智尚服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贏家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陳靈梅 ,華策影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趙依芳,美年大健康集團副董事長、世紀長河集團董事長郭美玲,共同分享時間賦予女性的魅力與成長。
“跨越年齡”是四位分享者共同的標籤。時光荏苒,她們依然堅守夢想,以優雅的姿態應對挑戰,以廣博的智慧化解危機,以頑強的韌性突破瓶頸。
“80後”汪碧雲:起舞弄清影
“我每天起床都會護膚、化妝、弄造型,幾十年如一日,就像是我身體的一部分了。我一直保持自律,對我來說,身材管理比買很多的衣服和包包更重要,好的身材就是最貴的奢侈品。”
來源:中企相簿
這番話來自一位“80後”女舞者汪碧雲。1941年出生的汪碧雲,14歲學舞,一舞就是70年。她在社交媒體上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從舞者到編導,退休後再創業成為深圳大劇院沙都藝術團團長,再到全網粉絲量超2000萬的大網紅,汪碧雲一直在乘風破浪。
在杭州歌舞團時,汪碧雲就創作出了《麴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著名舞蹈。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的“黑狐精舞”亦出自她的手筆。1990年退休後,汪碧雲不願放棄舞蹈事業,南下加入沙都藝術團,希望打造事業第二高峰。
70歲時,一次膝蓋受傷,醫生宣告她的舞蹈生涯徹底結束,汪碧雲不認命:我偏要坐著輪椅去舞蹈室,大不了從零開始。兩年後竟奇蹟般地康復,重回舞蹈人生。
2019年,女兒隨手拍攝的練功影片讓她在網際網路一夜爆紅。百萬點贊將她推向《中國達人秀》舞臺,與年輕舞伴完成託舉、劈叉等高難度動作。一襲紅裙高空託舉的瞬間,擊碎了“衰老即退場”的偏見,將“年齡只是數字”的生命哲學演繹成沸騰的現實。
隨著粉絲量飆升,“精緻人設”的質疑接踵而來,但2萬多天每日雷打不動練舞1.5小時,60年體重恆定90斤是最有力的回應,自律是汪碧雲的“公開秘密”。
心若不老,80歲才是精彩人生的開始。這位用舞姿改寫年齡定義的“80後”,正以優雅之姿,為女性踏出一條不被年齡數字禁錮的自由之路。

“新青年”陳靈梅:創業再出發

2025年1月8日,深圳服裝行業企業家大會暨灣區時尚大獎頒獎典禮,陳靈梅獲得“行業傑出貢獻獎”,她創立的高跟鞋品牌“LING MEI CHEN”也被評為“年度升值潛力時裝品牌”。
創業三十餘載,陳靈梅早已見慣各種場合,但當聚光燈亮起,她的眼神中仍難掩作為“新青年”的興奮與熱情。
來源:中企相簿
“新青年陳靈梅”,是她所有社交媒體平臺的暱稱,她自己的解釋是,“有夢想的人永遠年輕”。
1992年,46歲的陳靈梅受創業精神鼓舞,辭去公務員職位,南下深圳追求女裝創業夢想,卻遭遇首次創業失敗,揹負上300萬元債務。她沒有被打倒,而是得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結論。
於是,從華強北8平方米的“娜爾思”店鋪出發,陳靈梅親自設計大碼職業女裝,打出“花樣盛年”概念引領潮流,先後創立“奈蔻”等超過十個高階女裝品牌。2014年,陳靈梅創立的第一家公司贏家時尚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
兒子接手公司後,陳靈梅本可以功成身退,但創業的基因刻在她的骨子裡。72歲的她再次出發,成立深圳市贏領智尚服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精品女裝智慧供應鏈。
作為“新青年”,陳靈梅從不畏懼新鮮事物。她告訴《中國企業家》,這麼多年來,自己不會英文,導致對IT、數字化領域不懂,但是企業必須轉型升級,她就強迫自己學習智慧製造方面的知識。
而創立同名鞋履品牌,則源於陳靈梅為女性托起自信和美麗的堅定信念。“LING MEI CHEN”堅持打造“不累不痛穩固不掉腳,舒適優美品質好”的高跟鞋,為此,她帶領團隊透過上千次改良實驗,最終實現了“久站不累”的突破。
“人的幹勁與她的夢想有關,如果她心中有一個夢想,有一件念念不忘的事,並想把它做好,那她的心就放不下,不管她多大年齡,總想去做這件事。”陳靈梅說。

“卷王”趙依芳:死磕一件事

影視行業內,沒人不知道趙依芳的“卷”。
1992年,她已是浙江東陽市廣電局副局長,卻毅然放棄“鐵飯碗”,帶著5人團隊創辦華新影視(華策影視前身)。彼時民營影視公司舉步維艱,她白天跑發行,晚上審劇本,扛著錄影帶在國際電視節“擺地攤”推銷。趙依芳的“卷”,為華策影視打下精品基因的根基。
來源:中企相簿
2010年華策影視上市後,面對資本市場的誘惑,管理層曾就多元化投資激烈爭論。“只要我當家,就要專注主業!”趙依芳依舊選擇死磕內容。從“小作坊”到行業龍頭,趙依芳帶領華策影視用作品回應時代的期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親愛的,熱愛的》《去有風的地方》等爆款頻出,影視劇年產量、播出量、海外出口量、自有版權量持續全國領先……
行業寒冬中,“內容為王”的堅守,愈發凸顯價值:短影片衝擊傳統影視,她推動成立AIGC應用研究院,探索科技賦能;行業陷入“注水劇”爭議,出品的《我是刑警》耗時5年走訪200餘位警察,成就現象級爆款。
與此同時,趙依芳以“華流出海”重構文化傳播格局。華策影視創辦的全球影視版權一站式交易雲平臺C-Drama Rights,在超過100個國家運營。“我們必須要有文化自信,這樣在國際同行面前,我們才能獲得尊重、獲得同樣的市場機會。”趙依芳說。
將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職務交給女兒傅斌星後,趙依芳自己則轉身投入影視教育。創立的華策電影學院和華策影視技工學校,致力於培養“懂科技、通國際”的新生代影視人。
錨定方向,持續遠航。這是趙依芳從業以來為華策影視沉澱的精神資源和文化基因,也是這家文化企業謀篇佈局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突圍者”郭美玲:人生不設限

在商界,她是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領軍人物;在賽場上,她是首位征戰達喀爾拉力賽的亞洲女車手;在公益領域,她是“授漁計劃”“美靈未來科創家”等多個專案的先行者。郭美玲用自己的生命實踐詮釋著突圍的意義:在人生的疆域中不斷拓展新的可能。
來源:中企相簿
1994年,郭美玲機緣巧合之下,做起了醫療耗材的代理和貿易,並藉此進入了大健康領域;2011年,她投資的瀋陽大健康體檢與上海美年健康合併,形成我們熟知的美年大健康,並在此之後完成上市,成為中國體檢第一股。如今,她身兼美年大健康集團副董事長、世紀長河集團董事長等職,力圖構建中國大健康行業的閉環。
2010年42歲時,她踏入賽車圈,開啟了一段女企業家的賽車人生傳奇:2011、2012年連續兩年參加中國環塔拉力賽,獲得了2012年中國環塔越野拉力賽摩托車ATV(四輪全地形車)組總亞軍、女子組冠軍;2014年參加中國越野拉力賽,取得全賽段22名;2015年參加中國環塔拉力賽,獲得全賽段21名。
郭美玲還推崇稻盛和夫“積善行,思利他”的經營哲學。她認為,“企業家”這個角色就是一個搭建平臺的人,要做好員工的“服務員”。
創業三十餘載,亦是她投身公益的三十餘載。“銀鈴大健康計劃”,感召剛退休的“銀髮青年”加入安寧療護,打造生態互助;“美靈未來科創家計劃”,從立項到組建團隊,融資、市場等多方面賦能創業團隊,助力未來青年人才。
從醫療企業家到公益推動者,從賽車手到人生探索者,郭美玲的每一次“突圍”都在詮釋生命的厚度。“未知讓人生充滿可能性,而勇氣讓可能性成為現實。”這位永遠在路上的女性,把自己作為“方法”,鼓勵更多人探索人生無限可能。
在本次會議上,你將看到更多傑出女性,以無懼歲月的氣魄,在各自的領域裡顯露絕代風華。2025年4月,讓我們共赴“木蘭年會”,一起見證。
來源:中企相簿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袁茂麗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