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用千年智慧,加拿大關稅戰中孤立無援

戳藍字“北美觀察家”關注我們哦!

當“孤城困鬥”變為“以大欺小”:從三國演義到秦滅六國,看加拿大為何在關稅戰中形單影隻
當今國際風雲變幻,似乎一夜之間,加拿大便成了孤城守望的“君主”,面對來自昔日盟友美國的咄咄逼人,加之周邊友邦的沉默與退避,陷入了幾乎無處求援的境地。
特朗普政府口口聲聲以“經濟懲罰”和“主權擴張”相威脅,更令加拿大有如古中國亂世裡獨木難支的小國,在狂風暴雨的局勢中晃搖不定。
為何一個昔日被視作全球“好鄰居”的國家,如今在關稅戰和主權博弈裡變得形單影隻、難以得到有效支援?
且讓我們翻開中國歷史,從三國演義的合縱連橫到秦吞六國的鐵血兼併,再到宋金之爭的唇亡齒寒,借古觀今,為加拿大的尷尬處境尋一番端倪。

三國演義:合縱連橫的智慧缺失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孫權、曹操三分天下,弱者要想在強敵夾擊之下自保,往往依賴穩固的同盟關係和靈活的外交周旋。

譬如赤壁之戰前,劉備勢單力薄,孫權則面臨曹操大軍壓境,二者透過聯手才有機會在江東扳回一局。
加拿大原本與美國、墨西哥之間締結了北美自貿協定,貌似“聯盟成型”,但特朗普的貿然加稅以及對加拿大“省長論”“51州論”的蔑視,卻一舉打破了這層和諧。
更糟糕的是,加拿大的反應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與盟友結成“唇齒相依”的紐帶,反而出現了“嫌墨西哥之弱、或試圖切割責任”的姿態。沒有及時聯手共御“曹操”,結果導致“同盟”關係更為脆弱,國際社會也難以找到“共同施壓點”,只能袖手旁觀。
秦滅六國:遠交近攻與各自為政
再看戰國末期,秦國虎視眈眈,六國表面上知道“合縱”才能抗秦,但各國依舊有著小算盤:齊國坐觀虎鬥、趙國孤軍奮戰、楚國自大怠慢……最終秦國憑藉“遠交近攻”的連橫之術、堅船利炮的軍事推進,將六國各個擊破。
回到今日美國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威脅經濟封鎖、甚至口出“吞併”言論的場景,何嘗不是再現“秦並天下”的影子?
只是,這裡“秦”變成了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六國”則變成了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甚至其他在貿易鏈條中與美國有牽扯的國家。
美國以絕對經濟實力為底氣,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戰術,而其他西方盟友,或有難言之隱(擔憂特朗普揮刀轉向自己),或打起自家算盤(擔心損害本國貿易利益)。
於是,加拿大眼看著昔日盟友不願與之同聲共氣,彷彿當年戰國裡的趙國,一步步被推到前線,招架不住“秦國鐵蹄”。當所謂的“盟友”們在背後只能以“低調聲援”或“沉默旁觀”應對,加拿大面臨的處境自然十分艱難。

宋 vs 金:唇亡齒寒與求和策略的破局

南宋時期,同金國之間也曾上演過類似的“送羊入虎口”場景。南宋以割地納貢換得一時之安,卻不斷被金國試探性突破。
等到真正大難臨頭之際,宋朝發現唇亡齒寒的道理已遲——自己曾經的部分“小弟”或者其他可以聯手的勢力,也不是鐵板一塊。
加拿大這幾年在國防開支、北約貢獻、乃至對全球安全的參與度上並不算踴躍,某種意義上給外界留下了一種“只想安享太平”的印象。
正如南宋對中原板蕩、邊防建設怠惰,導致外界對其助力意願低迷。現如今,面對美國關稅大棒和領土擴張言論,若加拿大希望其他盟友高調站臺,卻忘了自己在此前國際博弈中往往“存在感不強”,又怎能輕易贏得他們“拔刀相助”?

失道寡助:加拿大的尷尬與救贖

從三國、戰國到南宋的教訓可以發現,小國若想在強權前避免被“鯨吞”,必須做到兩點:
結盟有力,互信先行。
當初三國時劉孫聯手、戰國時蘇秦合縱,都是弱國們存續的關鍵。加拿大現今卻尚未能有效地在北美或更廣泛的西方陣營內重塑互信,反而在與墨西哥關係上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疏離,這就難免被人詬病。
自身硬朗,實力為王。
指望他人來救急,不如先讓自己有“門板硬”的資本。加拿大在北約軍費、國防投入、關鍵產業和經濟談判籌碼上時常顯得軟弱,被嘲諷“坐享美國安全紅利”,也很難在關鍵時刻讓盟友義無反顧地站臺。
正如古語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國際關係中,“道”既是實力,也是一種擔當。倘若加拿大長久以來對全球安全體系貢獻不足,面對美國的“當頭棒喝”之際,盟友即便私下同情,卻也不會為此與美國徹底翻臉。
更何況,很多國家都還要依賴美國的市場與軍事實力,生怕一不留神惹惱了華盛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收拾”的物件。

破局之道:從“困獸猶鬥”到“自強不息”

加拿大想要真正走出被動孤立的困境,至少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作出轉變:
強化真實盟友關係: 不僅要與墨西哥重修舊好,還要在G7、北約等框架下加強溝通,不再做“指望別人先捱打”的看客,也避免將“小夥伴”推向對立面。
提升自我硬實力: 無論是國防投入、科技發展,還是國際貿易佈局,都需要拿出真本事。沒有硬實力就沒有底氣說“不”,更不可能讓盟友心甘情願一起進退。
完善外交策略,學會“合縱連橫”: 可以借鑑三國演義中孫劉的靈活結盟,也可借鑑戰國時“合縱”抗強的策略,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多邊自保”機制。
尋求更廣泛的多邊貿易體系: 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轉向更多元化的全球貿易網路,讓“一家翻臉”不會造成整個經濟格局的崩塌。
從古至今,大國對小國的挾持和擴張從不鮮見。
無論是三國時代的弱勢軍閥,還是戰國末年的六國群雄,抑或是南宋面臨的北方勁敵,都讓我們看到同一個道理:倘若欠缺自我實力,又不善運用聯合之道,終究只能形單影隻地面對強敵。
加拿大如今之局面,既是被特朗普政府強勢打壓的結果,更是其長期安於近鄰庇護、缺乏獨立實力與外交謀略的必然反噬。
要想擺脫“孤軍奮戰”的困境,唯有積極修補盟友關係、強化自身硬實力,才能真正寫下新的篇章,哪怕面對強敵,也不至於再現“弱宋”或“六國”悲劇。
畢竟,在這變幻莫測的國際舞臺上,贏得尊重與支援,從來不是靠無根的期望,而是基於切實而強勁的實力與擔當。
未來加國如何在險境中謀生存?!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溫哥華熱點話題?
歡迎關注北美觀察家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獲取第一手權威資訊,深度解讀熱點話題!
北美華人每天都在看的公眾號,權威新聞資訊,
解讀熱點話題,獨家觀點評論,講述北美華人故事!
–  微信公眾號 :北美觀察家 –
內容編寫 | 北美觀察家責任編輯
出品方 | 聚焦海潤

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