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的第一隻8倍“妖股”

作者:陳江
來源:錦緞(ID:jinduan006)

宇樹機器人火爆出圈,技術迭代非常快,令資本市場為之癲狂。其中,長盛軸承是市場用資金投票的方式選擇出來的“龍一”,短短2個月漲幅已經高達450%,半年之內更是暴漲8倍。
圖:長盛軸承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這正在醞釀一場超級資本泡沫,亦或是市場價值超前發現?
01
基本面“中規中矩”

長盛軸承成立於1995年,主營業務為自潤滑軸承,涉及產品規格上萬種,主要應用於汽車、家電、工程機械、風電、人形機器人等領域。
據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金屬塑膠聚合物自潤滑卷制軸承、雙金屬邊界潤滑卷制軸承、金屬基自潤滑軸承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5%、17%、15%。分割槽域看,海外營收佔比超過40%,主要出口歐美、日本等國家。
2024年前三季度,長盛軸承營收為8.35億元,同比增長1.95%,歸母淨利潤為1.69億元,同比下滑5.29%。這主要系汽車領域的自潤滑軸承需求保持不錯增長,而工程機械等行業需求則有所下滑。

圖:長盛軸承核心財務資料表現,來源:Wind

拉長時間看,2019Q3-2024Q3,長盛軸承營收、扣非歸母淨利潤年複合增速分別為13.3%、16.5%。可見,公司整體增長較好,主要受益於下游兩大行業變革帶來的需求增長。
一方面,中國風電裝機量快速增長,對降本訴求頗高。滑動軸承購置成本較滾動軸承更低,且無需頻繁潤滑維護,加速了行業“滑替動”的趨勢。
另一方面,自潤滑軸承憑藉輕量化、低噪音、無給油的優勢特點,加速在汽車行業滲透。目前,每臺汽車上自潤滑軸承的使用數量已經超過100件,而且正在不斷地替代滾針、粉末類軸承而產生新的運用。
再看盈利能力。截止2024年前三季度末,公司銷售毛利率為34.82%,同比下降1.42%。這與上游金屬、聚合物等原材料成本以及下游需求分化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拉長時間看,公司最新毛利率整體維持歷年相對高位水平,較2021年曆史低點上升了7.16%。
此外,公司最新銷售淨利率為20.8%,在製造業中算是盈利能力較強的了。可見,公司成本控制較好,總銷售費用率從2019年的15.5%下滑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0.9%。
總體來看,長盛軸承的基本面表現“中規中矩”,過去市場給予的估值水平大致也就20-30倍,也合情合理。不過,

在人形機器人開始進入量產之際,市場對於新業務的增長潛力抱有極大期待。

02
兩大機器人增量業務

長盛軸承介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有兩大業務——一是應用於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二是部分執行器中的絲槓產品。
目前,公司已經確認與宇樹科技合作,並已簽訂合作協議並取得了訂單,主要用於機器人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這是令市場極為亢奮的核心因素之一,因為宇樹背後的核心概念股不算多,且明確公告已經拿到訂單的企業就更少了。
宇樹在四足、人形機器人領域陸續有量產產品出來,且進行了小批次商業化,在全球範圍來看屬於第一梯隊。加之技術實力強以及成本優勢大,未來在人形機器人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機率較高。
因此,長盛軸承榜上宇樹這家未來極具潛力的整機廠龍頭,軸承業務自然有較高的增長放量預期。
一般而言,人形機器人直線關節執行器預計會使用14個深溝球軸承和14個四點接觸軸承。軸承還用於旋轉關節執行器,部位包括關節連線、諧波減速器(或RV減速器),分別需要12個角接觸軸承+12個交叉滾子軸承、10個柔性軸承+12個滾針軸承(RV減速器應對12個圓錐軸承+4個角接觸軸承)。
此外,軸承還是靈巧手核心部件,空心杯電機、行星減速器的內部結構之一,預計會使用24個滑動軸承、24個球軸承和36個滾針軸承。
按照國海證券拆解特斯拉Optimus,28個軸承(14個旋轉執行器14個軸承、線性執行器14個軸承),每個價值65元來計算,總價為1820元,占人形機器人價值單體的0.98%。按照1000萬臺來測算,市場增量空間為182億元。
可見,整個軸承產品在人形機器人中的價值量不算低。更為關鍵的是,自潤滑滑動軸承市場競爭格局相對較好,長盛軸承作為國內最大龍頭,受益程度不小。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和QY Research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自潤滑軸承市場的巨頭包括日本的Daido Metal、美國GGB、日本OILES、長城軸承、雙飛股份,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7.3%、10%、5.8%、3%、2.7%。
長盛軸承已經拿到宇樹科技自潤滑軸承訂單,但一臺機器人用了多少個軸承,每個軸承單價多少,都無法知曉。
除軸承業務外,長盛軸承早在2022年釋出定增計劃,斥資2.65億元用以擴大自潤滑軸承和滾珠絲槓的產能,其中包括擴充套件絲槓新賽道的3萬套滾珠絲槓。此外,公司持股45%的滁州華納,具備60萬套的新能源汽車真空電子駐車及商用車換擋滾珠絲槓生產能力。
長盛軸承擁有汽車領域的滾柱絲槓的技術與製造能力。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滾珠絲槓在技術、工藝方面既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精度要求、承載能力、結構設計與加工工藝等方面,後者技術要求明顯要高一些。
2024年6月,長盛軸承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覆投資者關於“是否與宇樹科技合作開發滾珠絲槓”提問時表示,公司前正與多個機器人主機廠及相關供應商展開合作研發,公司產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處於探索研究及樣品試製階段,並沒有明確是否向宇樹科技供貨。
此外,長盛軸承還表示,公司自潤滑絲槓的螺母使用高分子材料製作而成,因此無需外部潤滑就可實現長期運轉,相比滾珠絲槓,具有自潤滑、免維護、低噪音的特點。
從公司官方披露的資訊看,長盛軸承在人形機器人的絲槓領域有技術突破、有送樣,且自身產品有自潤滑優勢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絲槓是人形機器人中很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壁最高(毛利率高達60%,高於電機、減速器、力感測器等其他零部件),國產化率低,單機佔比較大。

圖: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空間,來源:機構

總而言之,長盛軸承擁有絲槓、軸承兩大零部件,且與宇樹科技合作緊密,未來將會是大為受益的供應商之一。因此,公司被資本市場瘋狂追逐也有一定邏輯性。
03
一場抱團資本盛宴
在業績沒有兌現之前,長盛軸承的大漲邏輯無法有效被證偽。當然,股價能在短期之內快速飆漲,幾乎必然是機構、遊資、散戶、量化資金合力抱團的結果。
從2025年1月份開始,長盛軸承北調研的頻次非常高,已經累計高達6次,涉及180家機構(含券商、基金、資管、險資等等),位於A股公司同期被調研次數和機構總數前列。

圖:近期機構投資者調研活動,來源:長盛軸承公告

長盛軸承頻頻被調研,其實也間接證明了機構已經真金白銀下場參與了,且很有可能是主導角色。因為從2024年開始,主流機構均認為2025年將會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這場資本盛宴,機構是不會缺席的。
其次,針對目前還處於題材階段的人形機器人,遊資自然也不會放過。據東方財富統計,最近1個月,長盛軸承上榜龍虎榜5次,最近3個月,上榜更是高達13次。
當然,散戶、量化資金應該也不會缺席,畢竟短期內超額回報率明顯,對其吸引力還是很足的。
爆炒之後,130倍PE的長盛軸承,出現嚴重泡沫了嗎?
一個產業生命週期按照滲透率與滲透率加速度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0%到5%的匯入期,滲透率低於5%,提升緩慢,企業基本無法實現盈利;第二階段是從5%到25%的加速成長期,龍頭企業盈利增速往往至100%以上,ROE可達25%-35%,動態PE升至60-120X。
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於匯入期,明後年或有望進入第二階段,真正的受益龍頭估值給要到150倍,乃至200倍,更多會由市場情緒、資金瘋狂炒作驅動,動盪風險就非常大了。
收益永遠與風險成正比,不妨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挖掘關注下一個長盛軸承,風險回報比或許會更好一些。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