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託大家務必給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奧運會已經開了不少天,也看了不少比賽。其中我看的最投入的,除了自己喜歡的射箭(恭喜中國女隊拿到團體銀牌)外,就是網球的女單決賽了。
先囉嗦幾句,看體育比賽,當然可以支援一個自己喜愛的隊伍或者運動員。作為中國人,關注和支援中國選手是我們最自然的選擇。但奧運會可以給觀眾帶來的樂趣,可以更多。
我們可以為了古巴42歲的古典摔跤老將米哈因·洛佩茲成為第一位連續5屆奧運冠軍而感動,也可以為了瑞典25歲的傳奇阿曼德·杜普蘭蒂斯又雙叒叕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撐杆跳世界紀錄而歡呼。或許還可以像我一樣,為韓國的金優鎮和美國的Brady Ellison帶來的史上最精彩之一的男子射箭決賽而鼓掌。
這和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是什麼膚色無關,而是因為他們中的所有人,都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去衝擊自己極限的優秀代表。也是因為他們在比賽中所呈現出的精神,是我們可以欣賞,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的。
囉嗦完了,聊回今天的主角。拿到中國第一枚女子網球單打金牌的鄭欽文。

雖然對於我來說,精彩的比賽過程比金牌更重要。但如果是中國運動員透過精彩的比賽拿到了金牌,實現了歷史的突破,那肯定是最開心的一種。這也是為什麼在本次奧運會中,我個人最激動的一次觀賽,就是網球女單鄭欽文奪冠的那場。
不過這次奧運會我本來準備安心當觀眾,所以原本沒打算寫相關的文章。直到看到鄭欽文成為奧運網球女單冠軍後,國內很多媒體,從官媒到自媒體,都在用“千萬豪賭”之類的詞彙來形容她得到的網球金牌。

雖然描述成“豪賭”很驚悚抓眼球,很適合致力於當標題黨的各位新時代記者編輯們。但這種說法無疑是錯的。不僅僅是對鄭欽文的網球之路的一種錯誤理解,也可能會影響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在理解和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之所以用豪賭來錯誤形容鄭欽文的成功,我猜或許是來自於很多編輯們的心中,依舊是覺得讀書高考去985才是理性的,學網球,想當職業運動員本身就是非理性,更不要說一擲千金了。如今這種“非理性”的,
付出高額學費學網球的行為居然拿了金牌,甚至可能成為了中國商業價值最高的運動員,身價破億。
這樣的行為,或許他們眼中,就屬於“豪賭”這樣的衝動投機,卻運氣好成功了吧。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真的去覆盤鄭欽文的網球之路,其實就能明白,這不是什麼投機,而是一種長期、理性的教育投資的結果。也是值得我們分析、參考甚至學習的。
理性的教育投資,無論是學網球,還是學文史哲數理化,其實核心都是因材施教,長期堅持。
至於網上盛傳鄭欽文父母花了兩千萬培養孩子學網球,首先這個數字只是以訛傳訛來的,並沒有什麼出處。不過,至少數以百萬的高投入是肯定的,但鄭家父母的投入,是隨著鄭欽文網球水平的提升,多年來不斷累積的長期投入。他們能這樣投入的原因,是鄭欽文字身水平的確在不斷提高,並且在訓練比賽中所展現出的天賦。
因為孩子的天賦和快速提升的水平而投入,與其說成“賭”,我更願意類比為優秀的長線價值投資。
而且鄭欽文成功經驗的關鍵,也不是這些金錢上的投入。而是她父母可以很精準的判斷出鄭欽文的體育天賦,以及理解網球這條道路蘊含的機會。並且可以持之以恆地投入時間和金錢去培養鄭欽文的網球,這才是我個人作為家長,最佩服的一點。
如果中國能有更多的家長能發現自己家孩子的特長天賦,能去全力支援孩子在特長方面的發展,而不是都為了上“清北”而刷題雞娃,這無論是是對於孩子個人,還是整個社會,都肯定是更優解。

把鄭欽文的金牌當做“豪賭成功”的另外一個謬誤,就在於把金牌,以及金牌帶來的商業價值,當做成功的標準 —— 金牌到手了,才是賭贏了。
退一步說,即便鄭欽文這次輸了,又如何呢?她依舊是中國網球女單的第一人,依舊是中國最有商業價值的女子選手(甚至可能不用加之一)。僅今年初的澳網亞軍,就有超過800萬人民幣的獎金收入。甚至回到2022年,她第一次進入澳網正賽並透過第一輪的時候,一次賽事就已經有了近百萬人民幣的獎金收入。2023年鄭欽文的總獎金更是突破了千萬人民幣。就算只以經濟收入論,她父母的投資早已經成功了。
不僅僅是鄭欽文,這次混雙奪得銀牌的張之臻,王欣瑜,他們個人歷史獎金,也都突破了千萬人民幣。而且需要說明的是,網球並不是什麼貴族運動,無論是出生在湖北的鄭欽文還是上海的張之臻,深圳的王欣瑜,他們的父母都不是什麼土豪。但“巧合”的是,他們父母都曾經是運動員,或許是因此,他們更擅長髮現孩子的體育天賦,以及對網球這項運動的“可投資性”,更加敏感。
從人生職業收入的角度來說,體育,尤其是已經有成熟全球商業賽事的那些競技體育專案,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投資賽道。或許是中國的媒體,包括很多中國家長很少接觸或者考慮過這方面,才讓有先見之明的鄭欽文父母,看上去有些像“豪賭”。
而且,就算讓我們退一萬步說,鄭欽文沒有成為世界頂尖的網球選手,沒有拿到高額的廣告代言和賽事獎金。那她父母就是“賭輸”了麼?
當然不是。
如果我們看看鄭欽文這幾年在比賽中的表現,包括比賽後採訪時用中英文和記者溝通時的自信和流暢,就能很清楚:即便沒有冠軍和頂尖運動員的光環加持。鄭欽文同樣是一個非常優秀、自信和快樂的年輕人。
這種優秀來自於體育運動帶來的良好身體、精神狀態,但也來自她自己全球參加訓練和比賽的生活經歷。來自曾經去過的那麼多國家,以及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練、隊友、對手長期溝通交流。
從家長的角度,即便不考慮收入回報,僅從孩子的狀態,我仍然覺得鄭欽文父母的教育投資,是值得和成功的。

我相信,經過這次巴黎奧運會,會有更多的家長,發現網球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投資賽道。願意嘗試發現孩子身上的網球天賦,並願意培養投入。
網球是世界上商業化最成功的職業體育專案之一。但職業體育不僅僅是網球,這次巴黎奧運會上,其實已經有很多其他中國的年輕人,向其他的職業體育專案努力突破。
比如我很喜歡的,即將在決賽舞臺上登場的18歲小姑娘駱知鷺。這位“05後”即將參加的是比網球冷門得多的“攀巖”專案。她因為童年的好奇在商業攀巖館中開始嘗試,最終在十幾歲就成為了這個專案的中國歷史最佳。
但如果僅僅關注此次奧運會的成績的話,駱知鷺幾乎沒有什麼奪得金牌的可能,爭取獎牌也很難。畢竟這個專案上高手如雲,而且有被攀巖圈尊稱為“大魔王”的超人類選手存在:25歲的斯洛維尼亞的Janja(亞尼亞)已經斷崖式地統治了這個專案近8年。或許要等到她功成名退,其他選手才有機會。
但這又怎麼樣呢?無論駱知鷺取得怎樣的成績,她都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攀巖運動的發展。都會成為中國所有攀巖愛好者心目中的明星,也會因此擁有自己充滿機會的職業生涯。
這也是我們更需要的:不僅僅是網球,而是更多的,可以讓中國孩子依靠自己天賦實現成功的競技體育賽道。
這次奧運會的另外一個變化就是。一些新興的非傳統優勢運動專案,開始帶給中國人民更多的快樂,相反
,一些傳統模式的專案則引發了不少爭議。
這背後或許是整個體育環境的變化,舉國體制的重要性逐漸“下滑”後。更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那些不是“金牌票倉”的專案,享受體育帶來的更多樣化的歡樂。
舉國體制有它的歷史意義,也是因為舉國體制在奧運會上帶來的那些金牌,讓更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體育,鍛鍊身體,讓更多原本陌生的體育專案在中國生根發芽。
甚至直到如今,在很多專案上,舉國體制也依舊有存在的價值,包括它的選拔體制,也能讓很多相對貧困的孩子有依靠自己天賦改變人生的機會。
但在某些專案,尤其是全球化、市場化的專案上,傳統的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鄭欽文的成功,根源上是來自20年前,因為女網幾朵金花的堅持,從而實現的“單飛”模式,讓網球開始了走向真正的市場化。
而當時拍板點頭同意單飛的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如今已經被很多人看做了中國網球騰飛的開門人,之後會寫入中國網球史的名字。
但和網球不同,某些擁有巨大商業價值和愛好者基數,既不缺錢也不缺人的專案,卻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方向,結果一年接一年,成為了萬年笑柄(或者正在向笑柄滑落),被東亞鄰居們甩到看不見尾煙。
那如果這麼多年還不明白自己該做什麼,那至少別成為中國孩子們體育職業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