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持續爆火,只要你的提示詞使用得當,基本上它都能回答得比較靠譜的。以我自己為例,最近在給客戶準備一場分享,是關於如何招人,如何開除人的。雖然我做了10多年上市公司高管,管理過200多人的團隊,但也難免會有認知盲區,藉助AI就能夠快速彌補短板,讓你的建議更加富有洞見。下面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逐字稿,分享給你:
多年前,馬雲在某期湖畔大學開學演講時,說了一句經典名言:“小公司的成敗在於你聘請什麼樣的人,大公司的成敗在於你開除什麼樣的人。”K哥覺得,還有這麼幾類人,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只要發現都應及時清理,留下來只會給企業帶來傷害,給其他員工帶來不公。
01 “奢侈品”員工:不帶來價值的偽高管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說:“我是個省錢的人,不會為華而不實的人付出高昂報酬。” IBM 前CEO沃森也有句類似的話:“我僱你不是為你的頭腦,而是為你創造的價值。”字都不多,但都真實到扎心。
職場是最現實的地方,每個人作為“(人力)資源”在被引進來的那一刻,就被明碼標價了,你值多少錢,能帶來多少回報,都是經過測算,不容含糊的。但職場中卻也存在一些名不符實、中看不中用的偽高管,成了公司裡拿著高薪,卻不能帶來相應價值的“奢侈品”。
福特汽車前CEO馬克・菲爾茲就是一個極其典型的職場奢侈品。他擔任福特汽車CEO近3年,在任期間福特的業績和股價持續下滑,導致福特在北美裁員30萬員工,公司股價一度縮水40%。儘管如此, 菲爾茲卻仍能領取高達2800萬美金的年薪,最後被福特掃地出門的時候,還拿了令人咂舌的1.5億美金的補償。這位任職期間,未能推出任何成功的新車型,也沒能為福特帶來任何有意義變革的福特“最水”CEO,成了不少MBA教學中的經典反面教材。
不管是像馬克・菲爾茲這樣的大號職場“奢侈品”,還是我們現實中遇到的“日常版”奢侈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擅長高談闊論,但都是紙上談兵;不接地氣,永遠拿不出結果;缺乏胸懷和擔當,要面子要權威,容不下別人,等等。這些職場“奢侈品”對企業的戰略規劃、戰術佈局、團隊建設都會起到很大的負面影響。當然,他們的結局也大都差不多,最終會像馬克・菲爾茲一樣,被忍無可忍的東家掃地出門。
對職場“奢侈品”們寬容,就是對企業殘忍。開除他們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也是公司重新啟航的第一步。

02 “畫皮”員工:弄虛作假、品格敗壞
股神沃倫·巴菲特曾說過:“我們尋找的是誠實、能力和激情。如果你沒有前兩者,第三者會殺死你。”但職場亦江湖,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少人誠實、能力和激情都沒有,但兩面三刀,搬弄是非,弄虛作假卻是樣樣在行。
曾經的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就被自己的助理、套路滿滿的小金,坑得狼狽不堪。童文潔對小金毫無保留,教了她很多東西,視其為姐妹閨蜜。但小金卻在童文潔休假期間,在領導面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最終導致童文潔從財務部副總,被降為助理,而小金卻頂替了她的副總職位,烏鴉變鳳凰成了童文潔的上司。小金這號人,當時讓不少觀眾恨得牙癢癢。
K哥在現實中也遇到過這種兩面三刀,品性低劣的人。以前帶過的一個團隊中,小L和小P走得最近,兩人經常一起吃飯、一起下班,看上去是最要好的同事。有一天小L神神秘秘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兜著圈子告訴K哥一個“秘密”,小P在偷偷準備考研。我聽了也沒什麼大的反映,小P本來就比較好學,做事考慮的也比較多。說他私下備考,我真沒什麼好意外的。小L看K哥如此淡定,就開始“好心”提醒我,說小P這樣可能會影響工作,而且小P準備考研,明顯就是對公司不滿,是在為將來離開公司做準備…其實小P後面這些話有點畫蛇添足,其中的道理K哥怎麼會不明白。而小P非把這些話挑明,只會讓人覺得他別有用心。
幾天後,我找小P開誠佈公地談了他考研的事,向他表明態度,只要不影響工作,我支援他考研,年輕人有規劃、有夢想是好事,值得肯定。小P聽了很驚訝,告訴K哥,昨天小L還偷偷告訴他,說K哥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自己考研的事,認為這樣會影響工作,很不高興,準備找機會開掉自己。小L還好心好意勸他,要儘快投投簡歷,找找工作,免得被開的時候被動。
聽了這些,我忽然想到,前段時間我宣佈要在團隊中提拔一位主管的事。整個團隊中小L和小P最資深,也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而小L這幾天不斷搬弄是非,處心積慮想把小P擠走,大概就是因為升主管這事鬧的。
實話實話,如果不是有小L這一齣,我還真不好決定是選小L還是選小P,但現在我的答案很清楚了,像小L這種兩面三刀,滿口謊言的人,絕不能用。為了一己之私,捏造事實,毫無底線,這樣的人位子越高,危害就會越大,他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蠅營狗苟,投機鑽營上,而不會踏踏實實放在工作和業務上。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過:“我相信,最好的決策者是那些無論在公眾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能夠保持品格完整和誠實的人。”想升職加薪、向上突破,無可厚非,但如果不擇手段,沒有底線,就是人品有問題了,這種人能把工作做成什麼樣,能把風氣帶成什麼樣,想想也不難明白。不能留,堅決不能留。
03 “老油條”員工:渾水摸魚、低產出
馬斯克有句話:“我可以容忍努力但成效一般的人,但絕不容忍那些故意低效且死不悔改的人。”這句話中的後者,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老油條”。這些“老油條”們通常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
1、渾水摸魚,明哲保身
老油條們常常給人一種不為人先、不疾不徐的印象。做事先看風向,別人說好,自己也跟著說好;別人反對,自己就跟著反對;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個人意見,只有明哲保身。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對某件事真沒有意見,他們會把自己的反對意見、負面想法在私下散播,慫恿別人出頭當槍,自己永遠刀切豆腐兩面光,渾身摸魚不張揚。
老油條的這種做法不能說有多“惡劣”,但確實會影響團隊風氣,試想如果整個團隊都被這種人影響,該有多可怕。馬雲著名的“消滅老白兔”理論,其實就是為了防範這種局面出現。
2、避錯求穩,做事拖拉
老油條們都是撞鐘高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那種。面對問題,通常抱著能繞就繞,能躲就躲的心態,即使有能力也不會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因為只要做事,就有犯錯的風險,而不做就不會出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才是他們的終極職場哲學。
如果真有躲不過、必須做的事,他們也會盡量拖延拖拉,本來3天就能幹完的活兒,到了老油條這裡,就會給你描述的哪哪都是困難,煞有介事,有理有據,最後說服你完整任務的時間,至少要double一下。在這個過程期間,他們可以充分磨洋工、扮認真,你還不好意思再給他多派其他工作。如果他們心情好了,也可能在第5天就會交付結果,然後作疲憊狀,告訴你為了儘快完成任務,他們如何加班加點,如何廢寢忘食,一頓曲線自誇、邀功。你不配合演出一下,反倒顯得領導不厚道了。老油條,確實油!
3、不思進取,反對變革
老油條們理想的天花板就是“維持現狀”,能順利划水,安全摸魚,已經是他們追求的極限,還要啥腳踏車啊。對一般人管用的成就感、榮譽感、畫大餅套路,對他們是很難有“療效”的,任你說的天花亂墜,老油條們平靜的內心也難起波瀾。他們唯一有意願、有力氣主動去做的事,大概就是和一切可能影響到他們現狀的變化變革做“鬥爭”。不管這些變化變革是不是對團隊好,對公司好,只要影響他們繼續平穩地划水摸魚,他們總會明裡暗裡進行各種或軟或硬的抵制和阻撓。
不管被稱為老油條,還是老白兔,這個貌似人畜無害、攻擊性不強的群體,其實潛在的破壞性更大,更應該被重視、被清除。
04 “老鼠屎”員工:滿腹牢騷、傳播負能量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遇事就滿腹牢騷,並把所有原因都歸咎於別人或運氣不好的人是怎麼想的?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他們無非是想找個體面的理由脫身,不過是消極的自我安慰罷了。
這類人看待問題,通常不能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出發,遇到點事情只會怨天尤人,而不是想辦法解決,更不懂得覆盤反省。久而久之,形成了負面的“思維定式”, 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糟糕情緒的垃圾桶。如果只是這樣還不算可怕,更可怕的是,這種充滿牢騷的“垃圾人”會成為負面情緒的傳播源。
管理學上有個“酒與汙水定律”,是說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不難看出,汙水和酒的多少,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汙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汙水。而那些整天散播負面情緒的人,就是這一匙“汙水”,不管這樣的人數量有多少,一定要0容忍,不然他們遲早會成為毀掉整個團隊的老鼠屎。
05 “甩鍋俠”員工:沒有擔當、推諉責任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說過:“領導者應該承擔責任,即使這不是他們的錯。”事實上,敢擔責、不甩鍋,不只是對領導者的要求,也是其他打工人所應遵守的基本職場倫理。但理想畢竟不是現實,用各種姿勢花式甩鍋的“甩鍋俠”們,我們在職場中並不難遇到。
甩鍋俠們的典型標誌,就是著名的甩鍋三連:“我不知道,我不會,這事不是我負責”,這“三不”幾乎成了甩鍋俠們推責自保的slogan,其背後就是沒有擔當,缺乏責任心的“巨嬰”心態。
K哥遇到過一個諮詢客戶,老闆由於比較忙,專門指定了一個對接人,全職配合我的工作。但不久K哥就發現,這位對接人有點不靠譜。有事情問他,這哥們十次有九次會先說一句“這事我以前不負責”,然後就拉群請別人,再補一句“關於某某問題,你和K總介紹一下”,不到一週的時間,群裡就有了8位成員。
本來是我和他1對1的工作,卻變成了由我1對多。本來應該由他消化、掌握、整合後直接彙總給我的內容,變成了由我單線收集,他卻當起了甩手掌櫃,既不瞭解業務,也不盯流程進度。但在和K哥、老闆開3人碰頭的會的時候,他卻對讓其他同事參與幫忙的事,絕口不提,反而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說自己如何親力親為地蒐集資訊、整合資料。
後來,在他安排的某次對接中出了紕漏,影響了進度,引得老闆大怒,他又展示了甩鍋絕技,說這事是某某做的,沒想到某某做事這麼不靠譜…這鍋甩得那叫一個溜。後來老闆找我單獨聊的時候,我直接把對接群的記錄拿給他看。沒過多久,老闆就為K哥重新換了一個對接人,再後來就聽說原來那位甩鍋俠,被公司fire了。
權利和責任如同一根棍子的兩頭,擁有了前者,必然也要接受後者。甩鍋俠們明顯不懂這層道理,工作往外甩,責任往外甩,只搶權利和好處。但他們沒看透的是,在自己甩掉工作和責任的同時,也甩掉了自己享有權利、好處的資格和機會。
K哥認為,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這也是一個能否在職場長期“生存”下去的關鍵。尤其在大環境不太景氣的當下,打工人們更應該格外踏實、誠懇、有擔當,而不是放縱自己的壞毛病,或者耍一些不太聰明的小聰明,職場多艱,大家且行且珍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