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全國各地都在追憶公安英雄,重溫他們的光輝事蹟。不同時期的事蹟材料其詳盡程度不同,保持學習才能常讀常新。
比如去年9月2日壯烈犧牲的謝海達同志,在當時的通報中只知道嫌疑人45歲,這次看到了,民警年齡27歲,身中20餘刀。

這次各級媒體重點懷念的有兩位青年民警,一位是武霖,一位是史禮海。他們都是與持刀歹徒搏鬥犧牲的。“一名持刀男性”向來是我國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脅,也是我國警務人員需要戰鬥的主要物件。
雖然英魂不能復生,記者們也不太懂如何還原關鍵要素,但畢竟21世紀了,以前學習英雄事蹟只有文字,現在還有記錄儀,還有監控,結合現場戰友的描述,就像烈士們親自在給大家覆盤對戰過程一樣。
在懷念武霖的報道中,這次看到了,嫌疑人年齡是50歲。

畫面也很清晰,個頭並不高大,不過比較壯實。

文字介紹中,刀的長度約15釐米,形態是尖刀,不是方頭砍刀,而尖頭殺傷力更大。

傷情介紹更詳細,一刀扎穿頸動脈,一刀扎進肺部,積血1900毫升。去年只知道一刀頸部,一刀右胸。

並肩作戰的郭副所長38歲,去年影片就看到過,也是身中兩刀,一刀右臂,扎掉了警棍,另一刀又是胸口。

今年又看到影片裡說,“嫌疑人每一刀捅的都是致命的地方,刀子很鋒利,我是胸口骨折,在心臟的位置,刀子再往前不到半釐米就扎到心臟。武霖是頸動脈,當時就受了很重的傷,救不過來。”

然後再看史禮海。史禮海33歲,當晚老漢發酒瘋,報警的孫子有10歲,那麼老漢大概五、六十歲。三名警力身形標準,警容嚴正,史禮海未戴帽,穿反光背心,另一名戴帽民警已經持警棍在手,說明個個都有單警裝備。

後來老漢回屋取了刀,20公分長的尖刀。

一見老漢持刀傷人,史禮海立即抽出警棍,反應也是很快的。

老漢正握尖刀衝到身前,史禮海揚起警棍對戰。

但是逐幀慢放的話,很快右手就是空手,可能警棍打掉了。

自己已經空手,只能設法捉住對方的持刀手,但是很難,很難

從監控角度看,地下應該就是警棍

這些細節,以前是沒有留意過的,最後是胸部連刺四刀。

這裡的影片畫面比較完整,從30秒起看到第2分鐘即可,建議也逐幀慢放,一格格觀看。
沒那麼耐心的話,下面幾幅動圖差不多也可以了。




另外,今年三月份媒體還報道過另一名青年民警,年齡23歲,身高1.89米,體重95公斤。對方的年齡、體格不詳。

對方持刀捅來,民警以警棍格擋,但仍然連中三刀。



上面四位民警,武霖、史禮海犧牲,郭副所長、王宇熙受傷。
武霖27歲,史禮海33歲,郭副所長38歲,王宇熙23歲。
武霖警院畢業,警務教官,羽毛球、5公里武裝越野都是高手,體格健壯。史禮海、郭副所長年富力強,照片和影片都能看到是那種精明幹練的型別。王宇熙警院畢業,在校勤練抓捕技能,身高體重更是遠超常人。

他們都在派出所工作,派出所分佈在天南海北的每一個角落,代表著維護社會執行所需要的日常級別最高合法武力,他們是派出所裡最優質的警力資源。
他們都持警棍對嫌疑人對戰,警棍是單警裝備幾大件裡最有攻擊力的警械,槍並未普遍配備,這裡不用討論。

武霖頸部一刀,胸口一刀;郭副所長右臂一刀,胸口一刀;史禮海胸部四刀;王宇熙胸肋部位三刀。

三名嫌疑人裡面,一名50歲,一名可能60歲上下,而且是酒後,另一名個體特徵不詳。

上面四位23歲—38歲的、處於單兵戰鬥力峰值的派出所最精銳警力,用生命和鮮血告訴我們,與一名持刀男性對戰時,如果只有伸縮警棍,不要說一對一,就算一對二,就算對方是中老年甚至喝了酒,也很難佔據武力上的優勢。這就是近戰之王的威力。

本號還發過《世上總有一些警察,時刻準備迎戰死神》,是說有一些警察即使是非工作時間,也保持著隨身攜帶警械習慣,隨時準備投入戰鬥。便服狀態下能帶的東西比穿制服時更少,能夠用來對戰的而且威力最大的也無非還是甩棍。

但是上面幾位民警流血犧牲的過程已經說明,甩棍對付徒手的壞人可以,如果遇上持刀的,可能大家要重新考慮一下。甩棍威力不高於近戰之王,普通民警的戰鬥力也不一定高於上面幾位。

持甩棍的甄子丹可以和持刀的吳京打上若干個回合,翻翻滾滾煞是好看,但那是電影。上面的實戰過程,無論是文字描述、當事人口述還是影片還原,近戰之王一再刺入人體,都只要以秒為單位就可以完成。

希望有一天,社會公眾能正確認識以警棍為代表的正方武力值,和以刀為代表的反方武力值二者之間關係,在學校、醫院、商圈、景點看到執勤警察的時候,假想一下一名持甩棍的民警和一名持刀男性對戰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