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宣告出人意料,關鍵資訊和成果解讀,博弈未完待續

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經貿聯合宣告,著實令人意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達成協議本身。會談前,外界普遍不看好雙方能達成共識,更別提釋出聯合宣告了。當時最樂觀的預期,也不過是雙方同意繼續接觸,釋放出 “談比不談好” 的訊號。
二是關稅降幅出人意料。會談前,特朗普曾表示關稅最多降到 80%,英國作為與美國關係特殊且率先達成協議的國家,協議規定的降幅保底為 10%。
而中國最終的關稅降幅同樣是 10%,難怪有網友調侃,“態度最軟的和堅決鬥爭的,得到的結果一樣” 。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其一,關稅降了多少?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原本是2月1日加徵的10%、3 月3日加徵的 10%,再加上4月2日的基準關稅,累計達 30%。此次宣告中提到暫停的 24%,是 4 月 2 日特地針對中國加徵的額外關稅。
具體說,2月1日,特朗普對中國所有商品加徵10%關稅,未取消。3月3日,特朗普又加徵10%關稅,未取消。 4月2日,特朗普再加徵34%關稅,其中10%保留。
其二,稀土出口管制有沒有取消?聯合宣告中有一條提到暫停或取消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美國方面也多次試探。在外交部新聞釋出會上,美媒就專門詢問此事,發言人回應讓其看宣告。
實際上,稀土出口管制從去年就已開始,且並非針對美國,屬於泛化的出口管制,不在所謂的反制措施範圍內。不過,4月2日之後新增的部分管制措施,有可能暫停或取消,這部分性質存在不同解讀,要以官方定義為準。
目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仍在繼續。稀土這張“牌”,中國有權把它用好。我們承諾暫停或取消4月2日以來的非關稅壁壘,同時加強對稀土的管制。這是中美大國博弈當中一個很正常的操作。
至於這場經貿談判誰贏了,各方似乎都宣稱自己 “贏了”。但比起輸贏,更重要的是協議是否有利於國家事業和國家利益,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更關鍵的是,中國幾乎沒有為達成這項協議作出實質性讓步。中國既沒有開放本國市場給美國科技巨頭,也沒有承諾減少對美出口或增加從美國採購飛機和藥品,更沒有放緩其在高附加值產業如汽車、人工智慧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戰略推進。

未來博弈,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90天“休戰期”是關鍵視窗。如果美方繼續施壓,誠意不足,中國絕不會未被動挨打,而是精準反制,硬剛到底,寸步不讓,24%的暫停關稅可能重新生效。  

有人認為特朗普在這場關稅戰中一無所獲,白忙活了40天。但看看特朗普公開炫耀的內容:他有一天能賺 25 億美元的基金朋友;他大兒子小特朗普售賣的富豪俱樂部門票,一張高達50萬美元還供不應求。
據估算,這場關稅戰中,特朗普家族至少獲利300億美元,白宮近臣團伙至少撈了1000億美元,他們打著貿易戰的幌子大肆斂財。
那麼,雙方為何出人意料地達成協議了呢?
除了中美兩國經濟領域博弈因素外,在 5.7 巴印空戰當天,美媒釋出了一篇報道,顯示中國在追趕美國戰時技術競賽中取得進展。在此前一天,特朗普宣佈與胡塞武裝停火,而胡塞武裝擁有高超音速導彈武器。
另外,5.7 巴印空戰中,印度 6 架戰機攔截了巴基斯坦殲-10C 發射的6枚霹靂-15E 導彈,形成6:6的平衡局面。
這一平衡達成後,美西方態度大變,不再幹擾莫斯科閱兵,積極對巴印 “勸談促和”,還出人意料地與中國在日內瓦達成了經貿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