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生肖圖騰,品牌把蛇的「吉祥寓意」與「文化內涵」具象化了

蛇年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品牌們的蛇年創意大作也滿是過年的熱鬧勁兒。從國內品牌到國際品牌,都競相從生肖意象文化汲取靈感,並展開大膽想象,用自己的獨特方式詮釋中國蛇年。不過,在現代東方語境之中,與「蛇」相關的意象往往帶有刻板與疏離的印象,如何創新地傳達對「蛇」生肖的解讀與敘事,成為品牌春節創意的難點。但也因此,出圈品牌的優秀答卷更顯餘韻悠長——
美團透過「美團18神券節」IP與「畫蛇添足足足福利」的創意溝通相融,來放大品牌18日18元心智記憶與春節儀式感;觀夏把蛇的吉祥寓意和文化淵源一同包裹,以東方香描摹「蛇行逍遙」新歲圖景;LOEWE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聚焦中國傳統工藝的同時,特別呈獻現代舞故事短片《蛇舞春響》;Prada基於蛇充滿靈性的傳統形象,邀請來自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的嘉賓重塑靈蛇盤繞之姿……
可以看到,基於蛇的意象進行「解構」與「重構」,仍舊是品牌蛇年創意大考的著力方向,但是不少品牌在產品呈現以及營銷玩法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此外,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的熱忱也表現在了春節敘事的本土化呈現上,並愈發能跳出符號化的思維,摸索出中國文化敘事的門道。
在新年迎福求好運的節點,「美團18神券節畫蛇添足足足福利」活動掀起了蛇年畫18蛇開運風潮。
在品妹看來,活動的走紅不僅呼應了火足一整年的玄學、好運熱潮,用吃喝年貨福利為新年疊加好運/福氣buff,更巧妙地將「18」和「蛇」結合,以品牌心智符號煥新春節儀式感,為蛇年春節敘事開啟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4年以來,玄學內容在小紅書迅速爆發,各類玄學穿搭、玄學求好運的筆記讓消費者樂在其中。搶先洞察此趨勢,美團18神券節貼合蛇年畫蛇習俗,聯合超頭部星座達人@陶白白,一同發起「畫18蛇為蛇年開運」互動,同步釋出開運桌布,透過開年儀式感的傳遞與對美好期待情緒的完整釋放,引燃小紅書KOL、KOC與消費者的參與熱度。驚喜的是,美團更將品牌價值與18蛇互動深度繫結,讓大家創作專屬於自己的18蛇之餘,持續傳遞「上美團App掃任意18,必得18元神券」的活動機制,進一步激發活動的裂變傳播。
在創意內容之外,美團18神券節聯動小米之家、NOWWA挪瓦咖啡、華萊士、益禾堂、海底撈等大牌商家下場為消費者加碼福利,更打造出蛇年開運潮流單品「畫蛇添足足足福利襪」與18蛇微信定製紅包封面,共同構建出「新年求好運」矩陣,不僅年味與好運意頭雙雙給足,也在「18」和「蛇」的多維聯結過程中,實現了美團18神券節專屬「足足足福利」的視覺化。
如果細數以蛇意象為主的蛇年營銷溝通,其實並不乏關聯品牌心智符號與蛇視覺元素的案例。但「美團18神券節畫蛇添足足足福利」活動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整體創意邏輯裡,美團積極響應了玄學熱點,也活用了18蛇視覺錘,並將眾所周知的「美團18神券節」IP與好運福利牢牢繫結,成功夯實「每月18日上美團18神券節,必得18元神券」心智記憶,也放大了後續的活動期待。
觀夏的「蛇行逍遙」,可能是今年最佳的一個春節生肖圖騰敘事。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以古書《山海經》為引,觀夏將生肖蛇的靈動祥瑞譯作摩登符號,藉由東方香和非遺手工藝,鋪陳開品牌「蛇行逍遙」的新歲圖景,別有一種「古意與超前」相融的文化韻律。
在早早上線的2025新春限定系列「蛇行新歲·逍遙遊」中,觀夏把蛇的吉祥寓意和文化淵源一同包裹,裝進雅緻又滿載心意的禮盒。系列涵蓋4款新香,「柿柿如意」與「春日庭院」為呼喚已久的人氣香迴歸,「生花」與「浮春」則是以賀歲為靈感創制的新香,有了香氣,山海臥遊的逍遙恣意也豐滿。
新香之外,觀夏於歲末走訪造紙之鄉宣城,以古老的手法,打造了一本新歲《山海經》,置入觀夏線下櫥窗供人賞閱。當數張紙層層疊疊捲起,側目望去,恰如文明蜿蜒萬千載的行跡。
也是由紙延伸,觀夏把於古籍尋得的祥瑞圖騰,落於年畫、春聯、花箋之上;飛帖、弄墨、集章、垂釣等東方年味故事裡的儀式感,也一應呈上,第三年翻開觀夏與使用者的線下新春遊園之約。
以生肖圖騰為文化與情感意象慶賀傳統春節,已是品牌辭舊迎新的節日敘事傳統,而跳出符號化思維,深入詮釋新春生肖,一直是觀夏年末歲尾的華彩。
從虎年、兔年再到龍年,品牌從古畫年景,移至游龍則靈。乙巳蛇年,觀夏的表達再上一層樓,自《山海經》閱至《莊子·逍遙遊》,躍然其間的「蛇行新歲」與「逍遙遊」的立意風雅又熨貼——
蛇是祥瑞靈獸,入海為魚,上天為鳥,逍遙無拘,將蛇的意喻釋放與延伸,用「人生總是要走一些彎路」來立意新年與人生,順勢將「逍遙遊」作為2025的新歲祝福,並圍繞「逍遙遊」的意象,藉由蛇年新香、手工山海經與蛇年行遊,一一讓蛇的靈氣變得可觀可嗅可感。
這對消費者而言,邏輯是通的,整體意境也很契合大眾逍遙做自己的精神狀態;且細品之餘,又萌生驚喜與共鳴,讓人忍不住再次感嘆觀夏造香之外對中國文化理解的深意。
藉著對中國文化的「地道」理解,LOEWE羅意威在春節文化敘事這塊又大招。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乙巳蛇年,LOEWE攜手青年舞蹈家謝欣以及其舞團成員,將舞蹈的匠藝化作語言,為中國消費者特別呈獻現代舞故事短片《蛇舞春響》,致意中國佳節。兩分鐘不到的短片,講述了一條蛇的四季旅程,於舞動中迎接充滿希望的春日故事。
值得關注的是,影片裡的精美皮影,來自於中國藝術家申昕彤,而青蛇造型的風箏,則出自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風箏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效東。透過現代舞、皮影戲與濰坊風箏,中國手工藝之美共同構成LOEWE春節敘事的審美與共情底色。
一同呈現的,還有LOEWE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松濤合作的限量景泰藍高階珠寶與 Nest 包袋。該系列以蛇、猴與雲三種吉祥圖案為創作主題,這些吉祥符號亦啟發一系列成衣、包袋、鞋履與配飾的創作。
相信在近兩年Global公司、奢侈品牌等本土化案例中你也能看到,經營者們正在有意識地告別刻板粗暴的文化符號化營銷,對在地人文保持足夠尊重的基礎上,讓自身品牌的在地化創意表達更具深度。
一個突出的案例正是來自於LOEWE。從兔年的陶瓷、龍年的玉雕到蛇年的景泰藍藝術,於新春之際致意中國傳統匠藝已成為 LOEWE的一項傳統。對比把中國文化封裝進時尚之形,LOEWE更注重將細膩工匠技藝巧妙融入品牌氣質,讓消費者的節日聯結不止於產品交易,亦是一場接一場的文化遊歷。
Burberry對春節文化詮釋的突破點,同樣是中國傳統手工藝。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乙巳蛇年,Burberry攜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傳承人錢利淮,以齊白石的《草蛇圖》為靈感,共同創作了九件農曆蛇年竹編藝術裝置「我們」系列。兩者籍由竹編藝術作為連線語言,將Burberry標誌性的品牌格紋進行全新構型,編入中國的傳統工藝之美中。
九個不同的竹編裝置,既是擁有屬於自己故事與情感的獨立個體,又共同傳達著愛、關懷與支援的主題,與Burberry的喜悅、樂觀和匠藝理念相得益彰。裝置作品不僅在廣告大片中閃耀登場,還在Burberry北京三里屯旗艦店、上海恆隆旗艦店以及成都太古里的櫥窗中展出,在蛇與竹的傳統意象重塑的視覺盛宴中,完成一次傳統匠藝與當代藝術的交織。
Prada 2025春節廣告大片將目光投向蛇的視覺概念與象徵意義。
基於蛇充滿靈性的傳統形象,Prada將中國傳統生肖文化融入現代設計,邀請來自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共同出鏡,重塑靈蛇盤繞之姿。
廣告大片由由張穆涵(Dorothy Sing Zhang)執導,參演陣容也很強——Prada代言人賈玲、李現、馬伊琍;Prada品牌大使馬龍、楊舒予;藝術史學家巫鴻;藝術家彭薇、張恩利;建築師胡如珊及模特杜鵑、雎曉雯、趙磊一一齣鏡。循著畫面,紅色剪影如蛇般蜿蜒遊走,真實身影交織其間,視覺感官與時尚藝術完美交融之下,蛇被視為「個體主義」象徵的傳統印象褪去,共享和聯結的新意涵悄然展開。
沿著靈蛇蜿蜒遊走的軌跡,Prada蛇年生肖徽標延續著中國傳統繩結藝術帶來的啟迪,在傳統文化與時尚語言間拓展新的關聯。
與此同時,Prada推出「蛇年說蛇」主題播客,該系列節目由策展人、寫作者汪汝徽參與策劃並主持,透過與來自藝術、建築、電影等領域五位嘉賓的對談,以別具深度的文化敘事織就蛇的意象創造。
從「靈蛇」主題廣告大片、蛇年徽標到「蛇年說蛇」品牌播客,Prada的蛇年敘事有豐潤層次,使我們得以穿梭於藝術視覺、文化對談的多元表達中,感知品牌富有深度的節日敘事與文化意趣。
同樣從蛇圖騰出發,聞獻DOCUMENTS的蛇年敘事也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視角。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蛇年新春,聞獻攜手中國調香師Yili Li,凝練中國文化中關於蛇的哲思與象徵,首發推出聞獻中國生肖系列全新濃香精「蛇 SNAKE」。
「蛇SNAKE」濃香精以「蛇」為主要意向,將視線投射於人們在不確定性與迷茫中尋找前行方向的現狀上,並關聯到《易經·繫辭下》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以及《莊子•山木》中「龍蛇之變」等處世哲學,展現蟄伏之蛇的生存之道——隱伏的智慧。
關聯香氣與工藝,「蛇SNAKE」濃香精於景德鎮定製了浮雕陶瓷工藝瓶蓋。為呈現山中隱蛇的概念,瓶蓋由青年藝術家苗其昌創作,充滿中式山水畫意蘊的山體浮雕,表面採用啞光透明青釉包裹住嶙峋的山體浮雕,觀之就能感受到山風一般的冷涼和恬靜。濃香精由觸感精細的暗金色蛇紋包裝盒承裝,豐富著香品整體的體驗感和儀式感。
也是由濃香精「蛇 SNAKE」開始,聞獻正式開啟2025年的十二生肖香氣之旅。未來,聞獻將在每一個生肖年與中國調香師聯合共創,透過香氣重新詮釋中國十二生肖的符號形象,傳承這一文化傳統,與國人共同強化全新的感官關聯與身份認同。

瞭解更多精彩案例,點選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 創立於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長及經驗共享平臺,平臺包括自媒體、社群、培訓和品牌活動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絡「品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