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號,因為向來秉說大實話的原則,所以有時難免會引起一些言辭激烈的留言,屬實是吃力不討好。碰到這種情況,可能擱其他人早罵回去了,但我心理沒那麼脆弱,再者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一貫拒絕精神內耗,有那生氣的功夫還不如坐下來,好好給自己泡杯茶。
我很感謝自己喝茶的習慣,不只是因為喝茶養生,更多是因為喝茶於我像一種修行。試想,如果把情緒浪費在無意義的謾罵和爭辯上時,自然無法集中精力去追求目標,而我的每天一茶,既可以擯棄雜念在茶香中思考,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就只是靜靜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長短不過一刻鐘,但整個人的心念狀態都會由此充實許多。

也許茶喝的多,嘴就挑了,也有了茶友們的習慣:難得喝到的好茶,就免不了也要讓朋友品品。最近來了不少新朋友,有些喜歡陳皮的朋友也會請我推薦推薦陳皮茶,這裡說一下,我平時最常喝的這家陳和堂-陳皮。
喝陳皮的朋友都知道“一兩陳皮,一兩金”之說,因為陳皮性甘溫,是驅寒暖身絕佳選擇。馬上冬至了,降溫很猛,我發現不少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泡上了陳皮茶,一杯下肚,好喝之餘,胃裡也暖烘烘的。

(茶友真實留言)
上次推過後,不少朋友品飲感反饋非常好,經常來問復購的事情。因為這陳皮是新會柑園直採,貨源緊俏,所以一直沒有答覆大家。正好年底不少朋友要囤茶,讓我去問了問,沒想到巧了,這次趕上了,那我肯定得給大家謀個福利。
所以今天再推一次,享受本號讀者專享價,不貴,並且老規矩,不滿意可以退款。

(掃碼新增好友直接工廠價購買)
他家新會陳皮能如此受歡迎是有原因的,下邊有詳細的測評,建議大家看一看,對比一下自己平時喝的陳皮,做一個評估,就知道我沒騙人。
01
他家的新會陳皮的片長大且完整,豬鬃紋理清晰,凹凸分明。比起市面上常見的陳皮,它獨具有新會的優勢,油室飽滿,呈現深褐色質感。
幹皮拿起手來就帶有新會陳皮典型的香甜,古韻味濃,聞之怡神。

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下這款新會陳皮的開湯。
選白瓷蓋碗,投陳皮一片,水300毫升。建議用100度的沸水沖泡,更利於茶香的透出。
先嗅茶香,開茶茶香厚實質重,濃郁的陳皮香氣,正緩緩飄出。
第一泡醒皮出湯,湯色清晰透亮,呈淺金色,未入口就已先養眼。茶湯入口潤甜,品啜間,山野韻味已經溢滿口腔。

第二泡,10秒出湯。這次的茶湯口感和普通陳皮區別愈加明顯。
普通陳皮口感單薄味雜,而新會陳皮入口層次更豐富,加上第二泡讓湯感細密度更高,入口後有山花野韻的香味,悠揚而柔和。
一口飲下,喉嚨潤滑舒適,像被輕柔的香氣裹住,下一秒,舌底生津,喉間頓覺有陣陣清甜感。回甘綿綿不絕。

第三泡,湯色已明顯變深,亮如琥珀。口感更醇滑,茶湯中甜而不膩的滋味,就像吃了一口花蜜,閉上眼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山花爛漫的場景。
此時的杯中茶香氣滋味層次感更強,第一層是花香,第二層是果木香,幽雅溫柔

喝到第四道的時候,新會陳皮的餘韻更顯,口中的茶香層次感更分明,溫柔細膩之外,還多了一分山間野韻。
茶氣蒸騰上來,後背鼻尖微微冒汗,兩頰生津不斷,空氣中飄溢的花果香,瞬間讓人有了置身山野空谷的感覺。

接下來的幾次沖泡,這新會陳皮的茶湯依然乾淨透亮,滋味也是持續穩定,厚度不減,基本是延續第四道湯感的表現。
每一口都伴隨著花果甜香,而喉間的鮮爽感,更讓人越喝心情越舒暢。

泡到第八泡,茶湯入口的厚度已開始減淡,但簡單沖泡後,口感細膩度還在,回甘依舊。
若此時鼓動一下口腔,就會感到肌肉收緊,兩頰有微酸的生津感,十分爽快。
茶盅的香氣也是一絕,冷聞杯底,花蜜香馥郁,久久不散。

第十泡出湯的茶色,仍然令人拍手叫絕,雖湯色減淡,但口感依然線上。
入口滑潤,貫穿始終的淡甜餘韻仍在,最後一湯下肚,身體已由熱騰的夏轉入溫柔的春,有陣陣微風襲來,體感舒適。
再看茶湯,顏色仍亮而鮮活,底部無沉澱。

十泡出完,葉底完整厚實
濾網無渣,可見這陳皮不論是從產地還是儲運過程品控,都有十分的高質。
中國自古有喝陳皮的歷史,陳皮最早被記錄在《神農本草經》中,後來被發現可做日常飲用之途,一度成為貴族士大夫們的身份象徵。

經歷千年鉅變,即便文明幾經摧毀、教化幾經斷層,但陳皮文化卻綿延至今。
它既是平民大眾飲品,也是文人墨客佳欣,更是達官貴人所趨。真正愛茶的人珍惜它,保護它,更懂用它來修養身心。
說回他家的新會陳皮,一直是我自飲的口糧。熟悉的讀者都知道,我對陳皮的要求是很高的,有需要的朋友,直接加下面微信,就可以享受本號讀者專享價,不好喝包退款。
長按識別二維碼新增好友,交流品鑑——

(長按識別二維碼直接工廠價購買)
只有自己喝得久了,感覺的確好,才敢推薦給大家!
02
由於產地、氣候環境、柑樹樹齡等多方因素制約,現如新會陳皮一直是市面上稀缺的存在,而核心產區的陳皮更可謂是可遇不可求。
但真正懂陳皮的朋友都知道,新會熊子塔周圍兩公里內的陳皮才是最好的,因為柑果的生長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他們家的陳皮果園就在這裡,像我平時最愛他家的梅江,就是採摘於這裡,種植在這裡的果樹,受三江天然滋養灌溉,天然培育,絕對沒有重金屬汙染這些種種因素疊加,讓新會陳皮成為市場上的珍稀之物。

採摘標準也很嚴格,即選用同一片茶園、同一批採摘、同樹齡的柑果採摘,採摘下來的柑果都在三兩左右。

最讓人放心的一點是,柑樹地的水源是飲用水源保護地,不用擔心農藥問題。


採摘後的新會陳皮,經過浸泡清洗後,進入制皮工序。
新會陳皮製皮工藝十分重要,他們家都是最傳統的制皮方式,有從業20餘年的老師傅們全程親自把控細節,確保每個流程到位,保證果皮品質。

(陳皮清洗時還需用蘇打水進行細緻消毒,確保去除雜質與有害微生物,啟用有效物質)
洗皮後是開皮。當下多數地區制皮靠機器,雖速度快但不穩定,完整率低,而他們家制作堅持人工開皮。老師傅憑經驗,精準感知果皮特性,巧妙下刀,確保果皮完整,最大程度保留油室等結構,保障後續陳化與藥效。
這款新會陳皮還始終堅持著自然晾曬,這與它的產地——新會有關。
03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新會是陳皮的第一發源地。
“陳皮之父”林兆倫是新會柑有機種植的泰斗,他對新會柑的有機種植和新會陳皮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他們家陳皮用了的有機種植方法後,極大地提高了新會柑、橘、橙的種植產量和柑果品質的提升。

說回制皮,新會能作為陳皮的核心產區是有原因的。這裡溫溼度適宜,自然晾曬出的陳皮,帶有天然的甜香味。

最後再經開皮,制皮,剔除劣異,才會流通到我們手裡。
他們陳和堂陳皮的柑園就在新會,他家從陳皮不允許私人交易的時候就開始做茶,行業經驗豐富,各項合規質檢也做的相當完備。比如國家有機茶認證證書,只有懂行的朋友才知道,這個證有多難申請。
不僅柑樹基地要滿足必須無農藥、化肥及任何激素合成物質,茶加工生產線要符合國家食品生產加工的規範體系,而且每款產品都具有可溯源性。
一句話,能拿這個證的皮,是絕對的萬中挑一的品質。

檢測證書(支援複檢)


現在市場開放,藉助網際網路之力,算是真正實現了原產地直接供皮,杜絕了各層陳皮商從中層層加價,也讓更多愛陳皮的朋友能用更實惠的價格,喝到原汁原味的新會陳皮茶

(茶廠入口)

(倉庫實拍)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他們家新會陳皮,是目前我喝過的陳皮裡價效比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不少朋友已經是這個品牌的粉絲,多次回購,除了它本身確實好之外,品牌方的售後服務也很貼心,更是讓人把心放在肚子裡。
15天無理由退換貨,不好喝包退款!
(會隨包裹附贈1泡試飲裝,試喝不滿意,未拆開正裝,不影響二次銷售,可隨時退換)
為了更好的服務大家,他家在近期剛做了品牌升級(現品牌為陳和堂),再加上馬上年關到了,想到喝多讀者朋友也有送客戶、送朋友,準備員工福利的需求,於是我也趁機給大家爭取到了一份超大的團購福利!
長按識別二維碼新增好友,就可以花更少的錢喝到——
來自源頭工廠的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
陳和堂-正宗新會陳皮茶

(長按識別二維碼直接工廠價購買)
喝陳皮,認準陳和堂-新會陳皮,陳皮核心產區直髮,0差評,請大家放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