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海東
昨天說到朝鮮康盤石革命學院疑似更名為“七谷革命學院”的事情。今天,這證據又多了一分——《勞動新聞》6月23日在第3版刊登了“七谷革命學院”學員到平壤和盛4期1萬戶住宅建設工地進行宣傳鼓動的訊息;配發的圖片顯示,清一色的小女孩,身穿與康盤石革命學院學員制服相同的制服(下圖紅線標註為朝文“七谷革命學院”)。這似乎進一步坐實了康盤石革命學院更名的事情。


這件事情如果可以進一步得到證實,則表明朝鮮正在悄悄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與當下的“金正恩新時代”有關。目前,我們尚不完全清楚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從2016年勞動黨七大以來逐漸開啟的“金正恩新時代”正在逐漸淡化前兩代大元帥的影響,“金正恩革命思想”正在逐漸成為“唯一領導體制”應用的主要指導思想,而“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正在逐漸成為一面意識形態大旗。近年來的種種跡象,均正在指向這樣一種趨勢。
在我看來,如果說2016年的七大是繼往開來,2021年的八大是正式入門,那麼,即將於半年之後召開的九大就是定性定型,亦即實現去年以來成為朝鮮主流熱詞的“舉國蝶變”。當然,“舉國蝶變”需要幾個“十年規劃”的實現予以配合,比如新農村發展綱要十年規劃,比如“地方發展20×10政策”,比如教育發展十年規劃,比如醫療衛生十年革命。這些十年規劃的最終完成要落到未來的勞動黨十大期間,但這並不耽擱“舉國蝶變”的程序,也並不妨礙九大推出“金正恩革命思想”、為元帥奠定歷史地位。

這種趨勢,從朝鮮人胸前的像章中可以窺見一斑。2024年6月八屆十中全會起,金正恩單人像章出現,雖然截至目前尚未普及至一般幹部群眾,但高層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佩戴,比如最近國家保衛相李昌大去莫斯科參加論壇會議,胸前佩戴的就是元帥單人像章(上圖),而非前兩代大元帥的雙人像章。
而在此之前,三代元帥的畫像去年已經開始在勞動黨中央幹部學校並排依次懸掛(下圖1-3);今年6月2日,朝媒報道勞動黨中央幹部學校竣工暨開學1週年紀念活動時,主席臺上則只懸掛了元帥畫像(下圖4)。




這種變化是漸次推進的,要考慮朝鮮幹部群眾的接受程度,“一刀切”顯然不行。韓國人總說這是“偶像化”措施、是強化元帥權威,這看法不能說不對,但未免簡單化、未免片面。在我看來,更重要的其實是顯示“金正恩新時代”的到來,是為了讓這個國家從前代的庇廕中走出來;元帥去年以來強調的“舉國蝶變”,不單單指軍事、經濟,更重要的還是道路之變。車英赫去年底有文章談及了這個問題,此處不贅述。
6月21日,KCTV晚間新聞節目頭條報道了平壤金正淑紡織廠現狀。這家紡織廠是朝鮮著名企業,以元帥祖母的名字命名,也是元帥曾經視察並予以深恩關懷的名廠。報道里提及了元帥2016年6月20日對該廠的視察,畫面中出現了廠區內革命史蹟紀念馬賽克壁畫(下圖)。依下兩圖所示,影像放大後可以看到,三代的馬賽克壁畫並未按次序排列,而是元帥居中間,前代擺兩旁,上手是爺爺、下手是爸爸。這是一個此前罕見的現象。


馬賽克壁畫是朝鮮的重要宣傳工具之一,主要用來藝術化記錄金家三代的“革命活動”,是“革命史蹟”的一種形式。元帥的馬賽克壁畫首次公開出現,是在2022年10月10日連浦溫室農場竣工典禮的KCTV新聞影片中,記錄的是2022年2月元帥為該農場奠基的藝術化場景(下圖)。

此後,以元帥為主角的馬賽克壁畫開始在多地出現;在前兩代曾經視察過、立有前兩代馬賽克壁畫的“革命史蹟地”,元帥視察同一地點的馬賽克壁畫也開始豎立。三代壁畫的公開出現,基本都是在KCTV的新聞節目中,極少出現在朝媒對外發布的圖片中,是個主要對內不對外的意思。比如朝鮮的另一家著名企業金星拖拉機廠的廠區內,也是三代依次並立(下圖),而且是三代壁畫並立的首次公開出現,時在2023年9月30日KCTV新聞節目中。

那麼,元帥居中間、前代擺兩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很難說清楚,畢竟這些“革命史蹟地”外人難以進入,無法確認準確時間。但這種元帥C位的馬賽克壁畫擺放方式,凸顯了金正恩的地位,是個現任為主、前代次之的意思。如果說,三代畫像依次並立顯示的是“繼承”,那麼,元帥C位、前代兩旁的並立方式則顯示的是“繼承與發展”,重點在當代的發展,繼承性已經在有形與無形之中被削弱了。在我看來,其中蘊含著元帥對權力來源的深度考量,即元帥是被“擁戴”、“推舉”出來的,而不僅因為他的“白頭山血統”。這個變化其實是十分深刻的,接下來要看勞動黨九大怎樣反映這一變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