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情】特朗普政府官員與馬斯克在會上激烈交鋒
按語:這是《紐約時報》對盧比奧等政府官員在內閣會議上與馬斯克口角的獨家報道。馬斯克指責魯比奧裁員不力,魯比奧反唇相譏,航空管理局的達菲也批評馬斯克在美國出現眾多空難事件時還在裁空中交通管理員,馬斯克也當仁不讓。最後,特朗普不得不出來和稀泥。表揚了魯比奧,並限制了馬斯克的權利。背後,這些內閣高官沒少對特朗普告狀。會後,顯然也有人特意把訊息釋放給媒體(且是反對派的《紐約時報》),以此曝光並升級馬斯克和其他官員的衝突,用意肯定是設法除掉馬斯克。現在所有人(尤其是職業政客)都害怕馬斯克的影響力,第一馬斯克仍然是特朗普最大的金主,第二馬斯克掌握社交媒體平臺X,大家對著馬斯克的“淫威”,更多隻是敢怒不敢言。特朗普為了平衡,只得親自出手約束馬斯克。不知道這樣的狀況能持續多久。馬斯克處在一個頗危險的境地,搞不好最後把左右兩黨所有的政客都得罪光,成為天下公敵。2025.3.8
(全文約3,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Inside the Explosive Meeting Where Trump Officials Clashed With Elon Musk
Simmering anger at the billionaire's unchecked power spilled out in a remarkable Cabinet Room meeting. The president quickly moved to rein in Mr. Musk
【內情】特朗普政府官員與馬斯克在會上激烈交鋒
對這位權力不受約束的億萬富翁的不滿情緒在一場引人注目的內閣會議室會議上爆發了。總統迅速採取行動,試圖對馬斯克加以管束
Simmering anger at the billionaire's unchecked power spilled out in a remarkable Cabinet Room meeting. The president quickly moved to rein in Mr. Musk
【內情】特朗普政府官員與馬斯克在會上激烈交鋒
對這位權力不受約束的億萬富翁的不滿情緒在一場引人注目的內閣會議室會議上爆發了。總統迅速採取行動,試圖對馬斯克加以管束
撰文/Jonathan Swan & Maggie Haberman
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日期/2025.3.7
正文:
馬可·魯比奧怒不可遏。這位國務卿在白宮的內閣會議室裡,就坐在總統身旁,卻聽著來自世界首富的一連串抨擊。
··· ···
(全文約3,000字)
2️⃣馬斯克在特朗普圈子裡地位上升,特斯拉卻一路走低
按語:“很少有哪個公司像特斯拉一樣,品牌形象與執行長如此緊密相連”。而且,大多產品本身是政治中立的,不與特定的價值理念相聯絡,但作為電動車,特斯拉的品牌卻建立在環保主義理念之上,主要面向信奉自由派/左派/進步主義的客戶群體。矛盾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斯克在美國及歐洲擁護(並助力其成功)的是反對氣候變化和進步主義理念的民粹右翼政治,與特斯拉價值剛好相反。換言之,特斯拉的典型客戶是反對乃至痛恨民粹右翼的。而擁護民粹右翼的人很可能懷疑新能源,不相信電動車,很難將其對馬斯克的認可轉化為對特斯拉的需求(在美國的例子裡,典型的特朗普支持者畫像是一群教育水平更低、購買能力更低的人)。另外一個原因,人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馬斯克把大量時間投入到DOGE上,自然就沒有那麼多時間顧及特斯拉,這自然也影響到特斯拉的產品更迭。結果是,特斯拉的銷售額出現斷崖下降,這個明星電動車品牌圍繞核心使用者群、技術及品牌形象的護城河正在一點點被打破。此時最為痛苦的,大概還是特斯拉的股東和員工。2025.3.8
(全文約4,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esla's Fortunes Fall as Musk Rises in Trump World
CEO's politics erode brand's appeal among some core buyers of electric vehicles; 'I used to idolize the guy'
馬斯克在特朗普圈子裡地位上升,特斯拉卻一路走低
執行長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削弱了該品牌在一些電動車核心購買群體中的吸引力;“我曾經崇拜過這傢伙”
CEO's politics erode brand's appeal among some core buyers of electric vehicles; 'I used to idolize the guy'
馬斯克在特朗普圈子裡地位上升,特斯拉卻一路走低
執行長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削弱了該品牌在一些電動車核心購買群體中的吸引力;“我曾經崇拜過這傢伙”
撰文/Becky Peterson & Sean McLain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6
正文:
很少有公司像特斯拉這樣——品牌形象與執行長如此緊密相連。在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大部分發展歷程中,這種聯絡對其業務是有益的。
··· ···
(全文約4,100字)
3️⃣英國是如何搞垮本國經濟的
按語:本文載於《大西洋月刊》,作者分析了英國如何從昔日的工業革命大國,到戰後走向經濟衰退的核心原因。基本歸結為兩個領域的政策失誤——住房與能源——根本特徵都是政府過度管制,破壞了市場活力,遏制了私營資本的投資,結果導致住房短缺、能源供應不足,以及以此為基礎的一切經濟成本與社會成本的提升。而無論是住房,還是能源(甚至其他領域),過度監管又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環保主義的“矯枉過正”,為了重新確立人與環境的關係,反而抑制了發展——限制住房與基礎設施建設、限制油氣能源(甚至新能源)的建設;二是法律體系,以訴訟為中心的制度與文化。在法律層面,對環保法規教條化應用(例如將環保名義的訴訟門檻設得極低),大大增加了投資與開發的成本與風險,促成並加劇了危機。英國存在的問題不僅只在英國存在,還在英語國家存在(例如住房問題),也在歐洲大陸存在(例如能源問題),唯獨英國兩個問題皆有。這裡可見政策初衷與效果背離的悖論:當年自覺發展已經很充分了,要考慮中長期的生存,因此推動環保主義的可持續發展,結果可持續發展搞過了,變得沒有發展,最終反過來導致了更嚴重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問題,甚至影響了生存。
給我們的啟示:1)在環保與發展之間必須找到某種平衡點;2)住房政策是社會健康穩定之基,不僅要保護低收入階層,也要對中產階級有所保障。從英國,到愛爾蘭,到香港,都可以看到住房短缺演變為更深層次的經濟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3)要關注過度監管對市場機制(包括民營資本)的抑制作用;4)要有政治、政策上的糾錯機制,動態評估政策效果,即時進行修正調整。目前看,各種西方民主國家都因政治制度的原因陷入發展僵局,似乎不以美國式的激烈政治改良(甚至革命)就無法打破。
原來許多人覺得西方制度優越,而英國作為最老牌的工業國家,是一切的祖師爺。今天再看英國的情況,恐怕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時候,是制度帶來了發展;有的時候,是發展沒有受到制度的影響(拖累),其因果關係並不那麼簡單,必須透過更長的時間來驗證 2025.3.8
(全文約3,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How the British Broke Their Own Economy
With the best intentions, the United Kingdom engineered a housing and energy shortage.
英國是如何搞垮本國經濟的
出於美好的初衷,英國卻人為造成了住房和能源短缺的局面
With the best intentions, the United Kingdom engineered a housing and energy shortage.
英國是如何搞垮本國經濟的
出於美好的初衷,英國卻人為造成了住房和能源短缺的局面
撰文/Derek Thompson
載於/The Atlantic
日期/2025.3.3
正文:
英國這是怎麼了?大不列顛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工業革命開創了能源高產的時代,開啟了一個生產力進步的新紀元,讓許多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和食物)的價格變得更加親民。如今,這個國家卻飽受與這些成就截然相反的問題之困擾:嚴重的能源短缺加深度的生活成本危機。今年2月,英格蘭銀行報告稱,英國目前正持續陷入一場神秘的生產力衰退,連該行自己的經濟學家都“無法完全解釋”其原因。在過去的16年裡,實際工資幾乎沒有增長。英國政治似乎陷入了一個迴圈:先是令人失望,接著是做出大幅促進經濟增長的戲劇性承諾,然後是更多的失望。
··· ···
(全文約3,600字)
4️⃣Candise Lin如何成為中國網路文化的非官方大使
按語:本文載於美國的《Wired》(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文化雜誌之一),介紹了一個國人可能不太瞭解的網路文化現象:一個在廣州出生,小時候隨家人移民定居美國的女生Candise Lin,在英語網路世界裡傳播中國的網路潮流、時尚、八卦、幽默。以獨特的方式,對外國網友介紹中國、講述中國故事。她也是最早向英語國家網友推廣小紅書的人。Candise Lin受過極高的教育水平(博士文憑),擁有兩國生活經歷所帶來的多元化視角和複雜性,深諳中美在文化、意識形態、政治、制度上的衝突(以及從事相關話題探討裡帶來的風險),但又很清楚兩國年輕人之間的共性、共鳴、相互好奇與吸引力,以非政治、中立、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和視角,呈現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可以看到,民間自媒體交流傳播的效果遠超官方媒體。2025.3.8
(全文約2,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How Candise Lin Became the Unofficial Ambassador of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Long before TikTok refugees discovered Red Note, Candise Lin was giving Americans a portal into the wild, hilarious world of Chinese social media.
Candise Lin如何成為中國網路文化的非官方大使
早在TikTok的擁躉們發現小紅書之前,Candise Lin就已經為美國人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社交媒體那充滿趣味、熱鬧非凡世界的大門
Long before TikTok refugees discovered Red Note, Candise Lin was giving Americans a portal into the wild, hilarious world of Chinese social media.
Candise Lin如何成為中國網路文化的非官方大使
早在TikTok的擁躉們發現小紅書之前,Candise Lin就已經為美國人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社交媒體那充滿趣味、熱鬧非凡世界的大門
撰文/Zeyi Yang
載於/Wired
日期/2025.3.3
正文:
1月中旬的一天,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社交媒體網紅Candise Lin(坎迪斯·林,下文稱林女士)一覺醒來,發現數十萬所謂的“TikTok難民”突然湧入她每天都在使用的一款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小紅書。林不想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才發生的,但這一趨勢很好地說明了她的影片是如何成為連線西方和中國社交媒體這兩個平行世界的重要紐帶的。對於許多原本對中國瞭解不多的人來說,林女士已經成為中國事實上的網路文化大使。
··· ···
(全文約2,800字)
5️⃣“我恨你”:妻子的這句話讓丈夫對日本的姓氏問題突然醒悟
按語:今天是三八婦女節。轉發不久前日本《每日新聞》的一篇報道,一個女子在結婚後,認為改從夫姓給自己造成了極大心理傷害,夫妻兩人辦了離婚,但仍然在一起生活(“事實婚姻”),並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姓氏權利(在日本,法律規定夫妻兩人要選共同姓氏,要麼妻從夫,要麼夫從妻,相當於入贅。95%的妻子選擇從夫姓)。這對夫妻確是真愛。但這樣的社會距離中國已經很遠。但稍加研究會發現,在最發達的民主體制經濟體裡,妻從夫姓的情況非常普遍:美國約70%;英國90%;德國、法國約80%,北歐約30%。全球來看,有近四成的女性生活在婚後需改夫姓的社會(含法律強制和習俗主導)裡。對於一些女性來說,修改姓氏相當於否定並剝奪了自我的一部分,也讓她們感受到生活在男權社會里。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女性平權也是一個非常複雜且有爭議的話題:女性地位提升及經濟獨立被認為是導致全球各個國家與地區出生率下降(跌落至替代率以下水平)的最大單一因素;而在日本,情況更加複雜,這種陳舊的社會安排可能導致“厭婚”——男方擔心責任與壓力,女方擔心喪失自我。日本結婚率連年下降,可能也有這樣的因素。結婚率下降,出生率自然也下降。究竟如何在男女平權之間找到平衡點,促進個人的發展,家庭的構建與穩定,鼓勵正常的生育與繁衍,是一個最艱難的話題。也許將來超級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解答這個問題(假設那時人類還有機會的話)。2025.3.8
(全文約1,7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I resent you': Wife's remark a wake up call for husband over Japan's surname issue
“我恨你”:妻子的這句話讓丈夫對日本的姓氏問題突然醒悟
“我恨你”:妻子的這句話讓丈夫對日本的姓氏問題突然醒悟
載於/The Mainichi
日期/2025.12.31
正文:
37歲的佐藤萬奈在隨瞭如今32歲的丈夫的姓之後,努力應對隨之而來的種種變化。她對丈夫西清孝說:“我恨你。”直到深愛的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痛苦,說出如此傷人的話時,西清孝才意識到在法律上更改姓氏所帶來的負擔。
··· ···
(全文約1,700字)

6️⃣在日本鄉村,人口不斷減少,社群便利店正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按語:這篇文章載於《每日新聞》,是關於日本鄉村社群便利店的報道。筆者近年來到日本東京和大阪地區以外的鄉村進行“下沉”旅行時可以發現,這些地方人口逐年衰減,剩下的都是老人。這些地方往往有規模體量較大的便利店(尺度大於都市內的),可以提供食品雜貨和生活必須服務,對老人來說是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存在。食品方面,豐富品類的預製食品尤其重要,因為很多老人已經沒有做飯的能力。對於遊客來說,便利店也很重要,因為無論其他設施如何衰敗,人煙如何稀少,便利店就像“加油站”和“綠洲”一樣,為你提供關鍵的補給。這裡,便利店實際上就是物流埠,是維持居民生活、保證社會運轉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2025.3.8
(全文約1,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Community convenience stores becoming essential in rural Japan amid depopulation
在日本鄉村,人口不斷減少,社群便利店正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日本鄉村,人口不斷減少,社群便利店正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載於/The Mainchi(每日新聞)
日期/2025.3.8
正文:
儘管從店鋪數量來看,日本的便利店市場或許可被認為已經過度飽和,但大型便利店運營商羅森公司(Lawson)卻正在日本的山區和其他人口稀少的鄉村社群開設新門店。這些“地域共生便利店”還充當著當地超市的角色,在日本的部分地區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 ···
(全文約1,100字)
【【【請求推薦(長期有效)】】】
招募:影片剪輯拍攝、新媒體運營
崗位:實習生 或 正式崗
領域:人文社科
要求:英文基礎好、有國際視野、有人文關懷、有創意、有網感
經驗:應屆畢業生 及 1~5年工作經驗即可
地點:北京(要求人在北京,可接受遠端辦公)
聯絡:電話15010806420 微信mylivinghistory-xu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