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ADHD同行的那些日子

ADHD在中國叫“小兒多動症”,這個名就很有誤導性,給人的感覺是隻有那種坐立不安的小孩才有這個毛病。
大家很難想象一個很孤僻不愛動的小孩也有這類問題。而且人群裡比例高的離譜,差不多十個裡就有一個。美國那邊的資料是10%,中國這邊要低一些,可能是因為絕大部分人不知道這個病。
這個話題在十年前我剛確診的時候經常聊,老讀者們還是挺清楚的,這幾年幾乎沒咋提,主要也是發現這東西這幾年困擾我明顯少了很多,慢慢也忘了這事了。
很多時候精神類疾病最大的問題是,你不知道自己有病,甚至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眼裡的世界和你眼裡的世界並不一樣。
ADHD本質是一種注意力缺陷,再深入點,是一種多巴胺的功能異常,體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多巴胺比正常人少,做事缺乏動力,很普通的事,患者也比正常人吃力的多,年齡越小越嚴重。
也就是說,人的基本設定是預設對所有事情都反感,透過分泌多巴胺來做取捨,讓人在做日常的事情的時候不那麼痛苦。
ADHD患者缺多巴胺(姑且這麼理解吧,其實是一種功能失調,導致低多巴胺症狀),所以對幾乎所有事都反感,缺乏動力,幹啥都費勁,很容易力竭,缺乏動力,缺乏上進心。拖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時間概念。
每個人都多少有點這類症狀,但是一小部分人處於極端的病態裡,生活一塌糊塗。
多說一句,很多家長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使勁逼孩子,不給他自由和娛樂時間,也會導致孩子產生一大堆ADHD症狀,也就是不接受任何指令,幹啥都累,極度厭學,啥也不想幹,這些症狀會自我加強,越來越嚴重。所以懷疑孩子有病,就去醫院看看,不要在網上找自測題。
至於“多動”這個症狀,差別很大,有的亂動,有的非常安靜。
比如我就從來不亂動,但是從小發現對於一些重複的、繁瑣的東西,會產生巨大的抗拒情緒,費很大勁也搞不定。就算搞定,也錯誤百出,自己還痛苦個夠嗆。初期給人的感覺是腦子特別慢,比同齡人慢得多,隨後大家會覺得這個孩子天生笨,沒救了。
也正是因為我不亂動,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多動症,直到大學畢業,進了公司,有個關係很好的同事偶爾吃藥,隨口問了下咋回事?
他跟我說他有ADHD,小兒多動症。我第一反應是你既不是小兒,又不多動,咋得了這麼個病?等他給我解釋了病因和症狀,我突然發現這說的不就是我自己嘛,難道我也有病?
又跟隨他回想了下,極其接近的童年,比如別的小朋友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我們都特別慢,關鍵是抗拒,不想做,幾乎抗拒所有事。比如小時候老師讓抄一篇幾十字的課文,差點要了我的命,那種痛苦感,隔著三十多年我都記憶猶新。
由於大部分事極度抗拒,效率也奇低,這就有了一些伴隨症狀,比如記性極差,啥也記不住,聽課的時候不斷走神,大部分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啥,老師安排的課文背誦,好像從來沒背下來過,小學一塌糊塗。當時的老師都說不是個讀書的料,就差脫口而出“智障”兩個字了。
還有一些神奇的症狀,絕大部分事情都又遲鈍又拖沓,但是極少數感興趣的東西一玩一整天。
而且根本不需要別人一起玩,性格也極度孤僻,跟其他人合不來。唯一喜歡的事就是看書,一開始看連環畫,後來開始看書,有情節的書看著就是動畫,一邊查字典一邊看,經常一整天動都不動一直看。沒情節的書,比如教科書上的,就跟看天書似的,全是亂碼,一看就走神。
後來有人描述這種狀態:
對絕大部分事情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東西做起來都異常痛苦;
對極少數事極度感興趣,這些事幹起來有加倍快樂。
屬性極度不平衡。
後來上了初中,涉及重複和繁瑣的知識,一直表現極差。但是有物理老師可能是同情孤僻兒童,鼓勵了幾次,喜歡上了物理,後來對理工科感覺都很好。因為不用記憶,也不繁瑣,成績也很好。但是語文英語卻一塌糊塗,類似填表格這類事都要了命了,幾乎從沒一次填對過,到現在還有這個毛病。
高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填那個機讀卡,幾乎每次都出錯,就是這玩意:
我一直以為是粗心,後來發現越認真,越容易走神,一走神,又填錯了。
短期記憶超級短,我大學導師說我的海馬體應該比正常人小一圈,跟我說的話,轉頭就忘。比如讓我去502室,我得趕緊寫下來,不然過一會兒就忘了,現在也一樣。搞笑的是,那些相互有聯絡的或者感興趣的,就記得特別清楚,跟個復讀機似的。當時就有大學同學說我去查下是不是小兒多動症,我覺得他是在開玩笑,多年後才知道他也有病,而且他是認真的。
後來大學考的倒是很好,高中數理化成績很好,而且高中學習好的經歷,讓自信恢復了一些,孤僻症狀也慢慢消失了,到了大學基本上是正常人了。
但是生活中只有極小一部分事特別上心,剩下的事都一塌糊塗的毛病持續到現在,比如收拾屋子是一件極度痛苦的事,整理什麼東西都極度要命,能不幹就堅持不幹。後來工作,寫程式碼不受影響,但是程式碼比對簡直能把人逼瘋。
後來我就聽我同事的,去北京六院這個精神病醫院查了下,一查果然是。那個醫生還說一般都是小孩過來查,你一成年人查這玩意幹啥,要參加成人高考?
我當然不是要參加成人高考,只是查完之後覺得有種“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就好像第一次戴上近視鏡,發現原來世界的“建模”沒那麼粗糙,遠處的山和樹都有清晰的邊緣。
我還問了下醫生,為啥我的學業沒咋受影響?
他說不可能不受影響,但是後期會出現“注意力代償”。說的是注意力缺陷兒童並不是所有事情上都缺陷,總有一兩件不缺的,你把別的小孩均勻的注意力集中在幾件事上,這些事說不定還會做的更好。注意力在哪,人的發展就在哪。
他還舉了個例子,說貓頭鷹是個全色盲,看不到花裡胡哨的世界,但是夜視能力是人類的100倍。ADHD患者也跟貓頭鷹似的,視力整體有缺陷,但是偶爾有區域性優勢。有的患者數理化不錯,有的會寫文章,還有一部分反應特別快,玩遊戲很厲害。
後來說高興了,他還跟我說他兒子,也有這病,他們家祖傳的病,從小唯一擅長的就是抓娃娃,遠近聞名的抓娃娃高手,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看電影和抓娃娃上,連個專科都沒考上。
但是近幾年開始寫網文,思路天馬行空,文筆跟精神病似的,竟然有很多人看,收入還不錯,比他在三甲醫院上班都賺錢。
從醫院出來的時候,牆上有個QQ群,是個ADHD患者互助群,進去之後才知道,主要是成年患者給小患者們做開導的。不斷有媽媽提問,我家孩子有哪些症狀,這種症狀將來會緩解不?立刻就有過來人出來說這些症狀將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順便說一下自己是什麼時候慢慢好轉,家長們都會安心很多。
我觀察了幾年,整體發現有這麼幾個特點:
1、這類患者大部分非常活躍,少數極度封閉。
2、小學成績一般都非常差,一部分到了初高中能好起來,但是大部分一直都不太行。最折磨家長的,就是學業問題。
3、每個人都在初期生活不能自理,慢慢後期就正常化了,但是他們是行為正常了,絕大部分人痛感永遠都在。其他人,包括父母和配偶,很難理解這些人正常過日子都這麼苦,但是他們也沒辦法。
4、一部分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成就都還不錯。
整體時間線大概是這樣的:
小學一年級就能看出來明顯跟別的小孩不一樣;
到了初中跟同齡小孩差距依舊很大;
高中左右會出現明顯的“代償優勢”,也就是出現了極度擅長並且感興趣的領域。
比如一些小孩終身閱讀障礙,看不了字,連一百字的文章也讀不下來,但是對色彩、空間特別敏感,適合做設計師或者攝影。還有一個神奇的小孩,幹啥都不行,但是飛無人機特別厲害,世界在他眼裡比其他人要慢一些,現在是個無人機特技攝影師。還有一個哥們是審計人員,他眼裡賬本上的數字會跳起來說自己有問題。
絕大部分患者,30歲左右就正常了,但是很多日常的事依舊很抗拒。
還有一個特點,是我這兩天查資料的時候查到的,創業者裡ADHD佔比非常高,中美都一樣。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這類人正常上班一般效果不行,對繁瑣和重複過敏,可能很早就被趕出來了,沒地方可去只好創業了。而且這類人可能是多巴胺分泌少,幹日常的事費勁,但是對高挑戰和不重複的事卻適應得多。
再說說我同事,他有個“單執行緒”毛病,不能同時幹兩件事,問題是他自己又控制不了,一旦開始幹啥,再幹別的思緒就會不由自主飄回去。比如開會或者跟他聊天過程中,發現他目光開始變空洞,就知道又去想別的事了。更離譜的是,他經常發言的時候說到一半忘了自己在幹啥了。
而且他也有個毛病,說話的時候得拿個筆,說一段,得把主題記在黑板或者紙上,不然一會兒就忘了自己前邊說過啥了。得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說,沒有紙和筆,啥都說不明白。
平時專案組裡無所謂,提醒下就行了,但是去參加正式會議,或者述職彙報,給大領導彙報,出現這症狀就太離譜了,所以他就得吃藥,平時不用吃。
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很低,內心可能多少有點自卑,可能也是因為從小不合群疊加小時候腦子不太好。但是他在技術方面非常非常強,強的可怕,十年前就能拿到百萬年薪的那種技術高手。
另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是今年過年的時候發生的,我當時寫哪吒的文章,順便聊到成都正在變成動漫的中心,中國一大堆動漫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已經聚集在了成都。
那篇文章發出去後,後臺有個小夥伴聯絡我,說他在很多年前看到我聊ADHD,也去醫院查了下。作為成年人,其實查不查都沒啥差別,但是他在確診後查資料,看到有過來人說,ADHD患者最好是選一個自己喜歡乾的事,不然痛苦一輩子,因為沒法像正常人那樣湊合著過。
於是果斷選了喜歡卻不賺錢的動漫,這不多年過去了,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達到了自己之前沒法想象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現在工作的時候,是感覺不到時間流逝的,又擅長又喜歡。
這也是為啥我今年決定再寫一篇這個文章,主要也是太多家長生了這麼個孩子後,並不知道孩子有病,生活陷入了漫長的煎熬裡,前期以為孩子智商有問題,後期以為孩子情商有問題,擔心孩子的未來。其實絕大部分後來都沒啥事了。
就我自己的經歷,結合QQ群那幾年的觀察,絕大部分人後來都正常化了,儘管絕大部分人在學校的時候學習不太好,不過好像並沒有耽誤他們長大後過日子。一部分人混得還不錯,可能也是因為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給了每個人更多的選擇吧。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三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