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再扒毒綜藝!擦邊、吃人血饅頭,卻火了27年!

年前,有一場辯論火了。
辯題:“愛美”之於女性,是一種自由/不自由。
陣容:魯豫、馬薇薇、龐穎、詹青雲。
賽場上,一些發言沉甸甸、金光閃閃——
女性太愛反思自己,與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責結構,與其指責結構,不如拆解結構…
你以為那些穿夾克衫,褲腰勒到胸以下的男性覺得自己丑嗎?不,他們覺得自己美爆了。這種叫廳局級穿法,它是權力的外化…
但這場比賽有不少爭議之處,以至於馬薇薇當場對主辦方貼臉開大。
比如,哲理辯變成明星表演賽、女性辯論賽不判輸贏、設計高跟鞋不友好舞臺。
也有網友指出。
主辦方設定的辯題過時又膚淺,有矮化女辯手、製造矛盾衝突、博流量之嫌…
圖源:網路
這些質疑讓我想到。
身處“綜藝大爆發時代”的觀眾,辨別能力和評價系統升級都在迅速更新、升級,使得節目組製造話題的手段愈顯拙劣。
剛好,最近網飛釋出一部紀錄片。
全盤猛料,大膽開麥,內娛“毒綜藝”的套路被扒了個底朝天,來聊聊它——
傑瑞·斯普林格:脫口秀勁爆內幕揭秘
1994年,美國芝加哥。
由全國廣播公司(NBC)製作的《傑瑞·斯普林格秀》,風格太過嚴肅,收視率低迷,經常要到大街上拉人充當現場觀眾。
節目面臨著被砍的命運…
在當時,《奧普拉脫口秀》一騎絕塵,收視率高達1200萬到1400萬人。
全美至少還有幾十檔脫口秀競爭。
收視率超過200萬人,就已經算得上厲害…
該如何在短時間內提振收視率?
製作方決定來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他們聘請了一位小報編輯擔任節目監製。
這位編輯名叫理查德。
他的日常,是撰寫一些瘋狂的、博眼球的版面。
比如“雙頭人唱響立體聲”“被惡魔附體的烤麵包機”“貓王被拐上飛碟”。
理查德加入後,節目風格180度大轉彎,走起了搞笑和擦邊的路線,充斥著皮條客、應召女郎、裸男裸女、一夜情對質…
向低俗,投懷送抱。
一開始,高層覺得很丟人。
堂堂全美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居然在生產如此上不了檯面的內容?
當收視率出爐,所有人都轉怒為喜:370萬!
節目不僅存活下來,播出時段還被挪到了白天,然後凌晨再重播一次。
廉價的繁榮,需要製作人頂住巨大的壓力,不斷挖掘能刺激眼球的猛料,保障收視率。
問題是,一種風格做久了,就會削弱新鮮感、流失大量觀眾,即便是搞軟色情。
節目很快便迎來了瓶頸期…
破局者,是一組重磅嘉賓。
有一期節目,請來了“三K黨”——奉行白人至上的極端種族主義組織,以及民權領袖。
節目的初衷,是試圖透過對話的方式,說服“三K黨”成員退出這個臭名昭著的組織。
但錄製現場愈發失控。
瀰漫的仇恨與憤怒演變成一場暴力事件,雙方毆打成一團,混亂不堪。
只有理查德,站在監視器前拍案叫絕。
他知道,這種衝突極度吸睛,收視率絕對爆表。
從那以後,節目走上了靠矛盾衝突製造話題的路子,一期比一期爛俗,比如揭曉親子鑑定結果、妻子大戰情婦…
節目漸漸脫離了脫口秀該具備的所有特徵,成了一座現代鬥獸場,淪落為電視界的“下九流”。
一時間,全美都在對其口誅筆伐。
但節目絲毫不受輿論影響。
臺下,監製理查德如法炮製著一齣出好戲…
臺上,主持人傑瑞把控著節奏,鑼鼓喧天…
收視率,一路高歌…
甚至在播出“親哥哥把親妹妹肚子搞大”“男子與馬的跨物種婚姻”(該期遭到禁播)這樣震碎三觀的內容之後,節目把《奧普拉脫口秀》拉下收視神壇,震驚全美。
《傑瑞·斯普林格秀》賺得盆滿缽滿。
但,“不講道德標準只講視覺奇觀”的製作思路,此時已悄悄埋下禍根…
幾年後,脫口秀儼然成為撕*秀。
在錄製現場爆發的衝突中,嘉賓受傷屢見不鮮,有人被打掉牙齒,有人頭皮被扯掉幾大塊,有人美甲連著指甲蓋被掰掉…

監製理查德曾被問及,做節目的底線在哪裡。
他的語氣篤定又輕鬆——
我不會設任何底線,如果我能在電視上殺人,我會毫不猶豫當眾執行,毫不猶豫…
當逐利的資本繫結收視率(流量)至上的生存法則,人性的自我約束力是如此不堪一擊。
隨著觀眾的口味愈發刁鑽,節目被推上了“劇本論”的審判臺。
那些吸睛的衝突,都是假的嗎?
儘管紀錄片中受訪的幾名製作人矢口否認,但從一些資料可以斷定,節目的罵戰、肢體暴力,很大程度上經過了排練,以及刻意引導。
比如,拋擲誘惑。
大約75%的嘉賓是小鎮居民,多數人從未坐過飛機,從未去過大城市,視野貧瘠。
節目組會派豪華專車把嘉賓送到機場,然後用大魚大肉款待對方,讓嘉賓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凌晨,酒勁還沒下去的嘉賓就被帶到演播現場,接受指導、調動情緒。
有一位製作人透露,錄製期間,理查德會待在現場做觀察,當時機成熟,他便透過一個固定手勢,示意再推嘉賓一把…
長期積累的矛盾,最終釀成禍患。
2000年5月,一個女人登上節目。
她原本是寡婦,不善交際,後來透過網路聊天室與一個德國男人相愛,並步入婚姻。
結婚僅一年,丈夫就開始家暴。
離婚後,孤單將女人推上了《傑瑞·斯普林格秀》的舞臺,她希望透過節目挽回這段感情。
此時,男人已經有了新歡,並且當眾擁吻了對方。
很顯然,女人掉入了節目組佈設的陷阱。
製作人意圖挑唆兩位女嘉賓動手,激化矛盾。
但這次,女人沒有讓節目組得逞,而是平靜地轉身,走下舞臺。
為了讓她完成錄製,節目組甚至威脅:如果不回到臺上,就不提供返程機票…
女人還是離開了錄影棚。
從離開那刻起,百般殷勤的節目組再也沒有聯絡過她,連最基本的詢問都沒有。
直到一起情節惡劣的謀殺案登上頭條,這期節目才掀起了軒然大波——女人被前夫殺害。
負責此案的警察說,那是他們見過的,最慘烈的罪案現場之一…
都發生了些什麼?
謀殺案和節目有何關聯?
參與節目錄制的兩三個月後,女人和前夫有過短暫的複合,並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
但,前夫死性不改。
徹底絕望的女人,因為財產劃分問題,一怒之下把前夫告上了法庭。
好在法官把房產的所有權判給了女人,同時對男人釋出了限制令。
輸掉官司後,男人到酒吧買醉,電視上正好在播那期關於三人恩怨的節目。
酒精催化著惡性情緒。
最終,男人失控,痛下殺手…
身為監製的理查德,曾這樣為節目辯解——
我們只是給他們一個講故事的機會,我們從不負責解決故事裡的問題。
節目應該為謀殺案負責嗎?
可以肯定,至少它不是清白的。
節目經歷著鋪天蓋地的道德審判。
可即便如此,節目組從未表達過任何歉意,甚至在即將被傳喚時,“恰巧”在牙買加拍攝…
一天天過去,公眾的憤怒漸漸被爛俗、無底線的節目內容沖淡,最後歸於平靜。
理查德依舊在壓榨員工、剝削嘉賓。
為製造出下一個爆款,使出渾身解數…
《傑瑞·斯普林格:脫口秀勁爆內幕揭秘》以節目發展為線索,透過監製、製作人、主持人、評論家、嘉賓(及其家人)、相關影像資料等多個視角,剖析了娛樂至上的原罪。
1991年9月30日,《傑瑞·斯普林格秀》首播。
2018年7月26日,最後一期節目播出。
近27年,27季,3891期。
節目幾度經歷觀眾審美疲勞、素材枯竭、輿論危機,但這場爛俗的獵奇大秀,還是成為美國電視史上的長壽脫口秀之一。
人氣最旺時,它一度成為日間脫口秀的收視王者,連《奧普拉脫口秀》都不是對手。
紀錄片的爆料,讓人打破了對節目製作的認知。
原來,每一齣精心設計的矛盾都在瘋狂試探觀眾的底線;原來,蹂躪公眾價值觀的罪魁禍首,不是製作人和嘉賓,而是坐在監視器前,暗中掌控一切的逐利者…
一名負責蒐集故事、聯絡嘉賓的製作人,在節目經歷曠日持久的道德審判後,因為巨大的工作壓力,吸食違禁品、染上酒癮。
某一期節目,他要深入挖掘一個更炸裂的故事:一位父親,經常在援交網站上指定親生女兒提供服務。
這次,他選擇了退出節目。
他的一句話非常值得深思——
如果沒有這些事。
網飛也不會有題材出這個紀錄片。
真實呈現與主觀製作的關係該如何處理?
道德約束的界線該如何劃分、監督?
這些討論了幾十年的話題,如今正是處於流量漩渦中的國產綜藝,所經歷的討論。
曾有人說,內娛已經薅光了過去30年之間,日韓、歐美出圈綜藝的版權。
當然,還有各種形式的,給自己貼上原創標籤的“漢化”“致敬”…
本就根基薄弱的國產綜藝(真人秀),應對創意枯竭、內容寡淡的方式,是在編排劇本、惡意剪輯、製造衝突、引導輿論的路上越走越遠。
因為節目組深諳流量之道:只有源源不斷的討論,才能為節目續命,黑紅也是紅。
國產綜藝的基本盤是怎樣的?
拿剛剛過去的2024年舉例。
有存在感的節目裡,《乘風2024》評分5.6,《歌手2024》評分4.4,《花兒與少年 第六季》評分3.9,《無線超越班 第二季》評分5.4,《再見愛人 第四季》評分一路跌到6.5…
顯而易見。
爛綜藝,甚至是毒綜藝,已經成為主流。
2017年,“中國首檔演技競演類勵志綜藝”(節目的自我定位)《演員的誕生》上…
章子怡怒扔劉燁皮鞋、袁立手撕藍臺等等,用一場場戲精表演詮釋了什麼叫“戲比天大”。
2024年,“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節目的自我定位)《再見愛人 第四季》上…
全網圍剿一名過氣選秀歌手的半素人老婆,“燻雞事變”把觀眾氣出結節,平臺轉身掛上燻雞連結,把公眾情緒轉化為成交額。
7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國產綜藝(真人秀)經歷著一場詭異的退化,並且掘利邏輯越來越成熟、可持續、可複製。
這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
尤其是在環境凋敝時,逐利者會更加肆無忌憚,一次次潛入觀眾的意識,反覆按下主導情緒的紅色按鈕,試探臨界點在哪裡…
當然,烏鴉絕對不是在為身處輿論中心的任何一位嘉賓說好話。
就像《傑瑞·斯普林格秀》的主持人,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節目製作,但參與利益分配的人,自然不可能是一朵白蓮花。
正如紀錄片中的評論家所說——
把他人的痛苦包裝成娛樂和消遣。
讓觀眾叫好,噓聲相向。
這樣的行為再卑劣不過。
每一聲被精心設計、編排、剪輯過的故事所引導的謾罵和詛咒,在某些人耳中,是無盡貪婪的,人民幣入賬的聲音。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扭曲的價值觀,終有反噬的一天。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內娛收著點吧,小心被反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