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會有一位女性4分鐘跑完一英里

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名女性可以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但是,沒有人做到過並不意味著沒有人會去做,如今,那個敢於夢想、敢於挑戰的人,終於出現了。
文|令頤
編輯|金石
「就像登陸火星一樣」
一英里,等於1609米,在一個標準的400米田徑場上,要跑4個整圈,再多一點——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一位女性可以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長久以來,在田徑界,「一英里破4」也被視為一項女性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耐力運動研究員托馬斯·豪根曾闡述,在大多數距離上,女性的跑步速度往往比男性慢10%左右——目前男子一英里跑的紀錄是3分43秒,女子一英里最快紀錄可能會在4分05秒左右。《應用生理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白皮書預測,根據目前可看到的女性運動表現不斷進步的規律,女性可能要到2065年才能將一英里跑進4分鐘。
但有一位女性跑者,或許可以改變這一切。
在女性中長距離的賽道上,肯亞運動員菲斯·基普耶貢(Faith Kipyegon)是一位極具統治力的跑者,她一直保持著女子1500米的世界紀錄,在過去3屆奧運會,她也都拿到了這個專案的冠軍,是當之無愧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兩年前,在摩納哥鑽石聯賽上,她還以4分07秒64的成績打破了女子一英里跑的世界紀錄。
現實成績作為證據,在很多運動員、生理學家以及運動技能學家看來,菲斯是最接近「一英里破4」這一目標的女性——在一篇科學研究文獻中,有學者進行了科學推測,在風阻最小的理想情況下,菲斯甚至也可以跑出3分59秒37的成績。這也意味著,菲斯要突破自己個人歷史的最快速度,將平均速度提升至每秒6.7米——相當於保持時速24公里,把每圈控制在1分鐘內跑完,只有這樣,她才能將自己的個人紀錄整體提升至少8秒,成功「破4」。
但這一切只是最理想的設想。挪威科技大學精英運動研究中心的學者奧伊溫·桑德巴克在統計了數十名頂尖跑者的比賽成績後發現:排名前100的運動員,平均每年的進步幅度僅為0.1%到0.2%,他指出,對於成績在3分30秒的 1500 米男性跑步者來說,0.1% 約為 0.21 秒,遠遠到不了提高1秒的目標,對女性跑者,這個數值則會更低。如果菲斯可以成為第一位在4分鐘內完成一英里跑的女性,這就意味著,她要將自己的成績提高7秒多。
菲斯也知道這其中的強度和難度,但她還是決定試一試——巴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8點,在舉辦巴黎奧運會田徑比賽的夏洛蒂體育場,菲斯·基普耶貢要進行一次名為「Breaking 4」的跑步挑戰,嘗試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
挑戰開始之前幾個月,有媒體釋出評論唱衰菲斯,更有媒體在標題中直言不諱地寫著:《就像登陸火星一樣:女人真的能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嗎?》菲斯注意到了這樣的聲音和爭議,她告訴《人物》,自己並沒有受到這些聲音的影響,一點都沒有,「我曾拿到三次奧運金牌,也曾拿過世界冠軍。我一直在想,自己還可以做什麼呢?」菲斯說,她想要做的,就是嘗試,嘗試去突破,嘗試去挑戰。
菲斯·基普耶貢圖源視覺中國
赤腳奔跑
菲斯·基普耶貢的競技生涯充滿了挑戰,「一英里破4」(以下簡稱「破4」)只是其中的一項,在所有的挑戰中,「如何站上跑道」是她面對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那項挑戰。
1994年,菲斯出生於肯亞擅長奔跑的卡倫金家族,她和父母一起生活在肯亞西南部一個名為恩達比位元的村子裡,家裡9個孩子,她排第八。父親塞繆爾年輕的時候是一名主攻400米和800米的運動員,母親莉娜阿也接觸過田徑運動。但後來,兩人都在村子裡務農,一家人生活窘迫。
恩達比位元村位於東非大裂谷地區,這裡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這也是肯亞田徑運動員天然的競爭優勢,從小在高海拔地區生活、訓練,他們體內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高於平均水準,攝氧量也會因此提高,這能夠幫助他們在平原地區比賽時完成更高質量的呼吸活動。
菲斯一家人一直睡在一間破舊的鐵皮房子裡。到了晚上,氣溫驟降,非常冷。因為窮困,肚子餓的時候,要麼得忍受著飢餓睡覺,要麼就要向鄰居討食。家裡也難以負擔得起一雙鞋的費用,菲斯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赤著腳。從5歲開始,她每天都要跑4公里上學,再跑著回來,一直赤腳跑到了八年級。
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裡的遊戲課老師亞歷山大·基普蘭加特發現菲斯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在跑步的時候步幅卻很大,擺臂頻率很低、腳尖落地回彈的時候非常輕巧,這讓亞歷山大確信,菲斯要比一般的同齡孩子更有跑步天賦。
當時,即便學校裡大部分老師都認為菲斯年齡太小,但亞歷山大還是力排眾議,堅持讓菲斯去參加了學校的田徑訓練和田徑比賽,他相信,眼前的這個女生「有一天一定會征服世界」。
但即便已經進入學校田徑隊,菲斯對未來的設想仍然與跑步無關。當時,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小鎮女警。「我只想學習、享受生活,之後加入警察隊伍,從來沒想過要當運動員。」
真正讓菲斯感受到跑步樂趣的,是一次20米的勝利。
14歲時,她參加了一次一公里跑步比賽。當她第一個衝過終點時,第二名距離她還有足足20米的距離。這個差距給菲斯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喚醒了她對田徑真正的興趣,也徹底改變了菲斯的人生,「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我可以跑得快,成為一名優秀的跑者。」
此後,她一邊學習一邊運動,經常帶著書本參加比賽。2010年,她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國際比賽——波蘭世界越野錦標賽。全程6公里,她赤著腳跑步,一步一步踏在泥濘中,當時,一位田徑教練這樣形容菲斯的跑姿:「跑姿平穩、平衡優美。」
在那次比賽中,菲斯嶄露頭角,在19歲及以下女子組比賽中獲得第四名,成為進入前21名中的最年輕選手。
2011年,在西班牙,菲斯又一次參加了世界越野錦標賽,在草木茂盛的賽道上,菲斯獲得金牌。當時的媒體報道形容,「在燦爛的陽光下,她完成了一場光彩奪目的衝刺。」
2012年賽季剛開始,在上海鑽石聯賽中,菲斯就以4分03秒82的成績打破了女子1500米青年組的世界紀錄,並於當年進入肯亞國家隊。
同樣是在2012年,菲斯參加了國際田聯世界青年錦標賽,在女子1500米決賽開始前,菲斯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自己在這次比賽中將以非常快的速度奔跑,而且會繼續光著腳——隨後的比賽中,菲斯在最後600米發起衝刺,將所有人甩在了身後。最終她以壓倒性的優勢奪冠。
2013年,菲斯·基普耶貢(左)參加波蘭世界越野錦標賽。圖源視覺中國
賽後,有記者問及菲斯赤腳跑步的原因,她很靦腆地笑了笑,說自己其實也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雙跑鞋,但是它們並不合腳,而且因為鞋太大會失去平衡,還會拖慢速度,但是「光著腳就能自由地快速奔跑」。這也是她從比賽中學習到的奧義——要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要尊重身體的反饋。
儘管菲斯當時已經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但回到肯亞,她還是需要面對簡陋的訓練場,「一下雨,整個運動場就像剛農耕過的田地」,為了能夠正常訓練,菲斯不得不和隊友們一起捐錢購買沙子來修補坑坑窪窪的跑道。
被問及跑步之於自己的意義時,菲斯說,跑步意義重大,一方面,自己從小就熱愛跑步,另一方面,跑步「改變了我的生活和我的地位」。
這種改變真實地發生在里約奧運會之後。
2016年夏天,離開肯亞、前往裡約參加奧運會時,一到夜晚,菲斯所在的村子幾乎是一片漆黑,這裡尚未通電,每到夜晚,人們都只能靠煤油燈獲得一點光亮。
2016年8月16日,菲斯拿到了里約奧運會女子1500米比賽的冠軍。但菲斯的家人們並沒有親眼見證這一幕。比賽結束後不久,菲斯的父親塞繆爾透過媒體向肯亞總統喊話,要求在自己的村莊接入電網, 以便他能夠親眼見證女兒為國家贏得獎牌。
他發出請求的第二天,肯亞的電力部門就來到村子裡安裝了電線杆,並破紀錄地在9天時間裡完成了整個村子的通電工作,三星還承諾為菲斯一家提供一臺電視,讓她的家人可以隨時關注她在世界各地的比賽。為了獎勵菲斯和她的家人,政府還在菲斯家的路旁修建了一條2.5公里長並且非常規整的土路,併為他們建造了一座四居室的石屋。
電力接通的那一天,村民們全都湧入了菲斯的家,在這裡歡呼、鼓掌,「是菲斯,將我們從黑暗中徹底解救了出來,我們會記住她和她的金牌。」一位村民面對鏡頭說。
2016里約奧運會女子1500米,菲斯奪得金牌。圖源視覺中國
Mother Athletes
在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一年後,菲斯不得不面對一項全新的挑戰——她懷孕了——2016年,菲斯和肯亞中長跑運動員蒂莫西·基圖姆結婚,蒂莫西曾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拿過男子800米銅牌。兩人結婚後,蒂莫西選擇離開田徑場,加入了肯尼亞當地的警察局,現在是一名警官。
懷孕後,菲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直到孕期五個月時,她都在進行輕緩的跑步訓練。面對即將到來的孩子還有「母親」這個新身份,菲斯有過短暫的緊張和顧慮,「我當時非常害怕,也許我回不來了,我會從賽場上消失。」
幾個月後,菲斯透過剖腹產生下了女兒Alyn。
生育不可避免地改變著菲斯。通常,菲斯的體重會穩定地保持在45公斤,懷孕的時候,她的體重增長了將近20公斤。即便是已經生產完,她的體重也達到了63公斤。特別是在長期缺少高強度訓練後,她的腿部和核心肌肉力量都明顯減弱,再次站上跑道時,她明顯感覺到了吃力。
儘管Alyn已經算得上好哄的孩子,晚上幾乎不用喂夜奶,白天也很少哭鬧,身邊也有保姆和家人一起照顧,但育兒的過程依然耗時耗力,菲斯每天只想睡覺,「失去了所有的體能,讓我身心俱疲」。
在Alyn出生後的第七個月,菲斯主動找到了田徑教練帕特里克·桑,表示自己想要加入他們的訓練營——那裡離她家更近,車程只有不到40分鐘,她可以在每天訓練完後回家照顧Alyn。並且,她提出了自己的願景,想在2019年重新迴歸賽場。
帕特里克欣然接受了她的到來,並且叮囑她,一切都要慢慢來,要重視身體本身的聲音和狀況。帕特里克還去找了菲斯的產後醫生,從科學的角度定製了適合她身體狀況的訓練計劃和階段性恢復目標,帕特里克覺得,身體不只是工具,另一個維度上,身體也是運動員自己,保護身體既是底線也是目標,「不能強迫身體去做不健康的事情」。
恢復訓練從慢跑開始,一開始是5分鐘慢跑配合兩分鐘步行,也不貪多,每天訓練20分鐘,然後慢慢增加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菲斯還會經常騎腳踏車和橢圓機進行訓練,這臺橢圓機讓她可以「像在戶外跑步一樣,但無需負重」。
菲斯也沒有刻意地用各類飲食法節食,她還是像往常那樣吃最簡單、普通的食物,印度薄餅、薯條,「幾乎什麼都能吃」,就這樣,菲斯越跑越長,體重也回到了45公斤。
在肯亞,結婚、生育曾經一直是橫亙在女性跑者面前的一道屏障。成為媽媽也一度意味著女性運動員競技生涯的結束。
瑪麗·切格是一位肯亞的先驅女運動員,她曾經對媒體講述自己的遭遇。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選拔賽失利後,她就決定結婚生子。因為當時有一種說法:女運動員長時間跑步會損傷生殖系統,讓她喪失生育能力。生育後,瑪麗便不再跑步。同樣的遭遇,另一位女跑者傑妮·肯雅塔也經歷過。參加過墨西哥城奧運會選拔後,她的丈夫曾以離婚為逼迫,讓她在跑步和生育之間做出選擇,最終,傑妮選擇了生育。
但近些年,肯亞的女性運動員正在逐步走出這種困境。
菲斯心裡一直有一位跑步榜樣——維維安·切魯伊約特。維維安也來自肯亞,跑道上,她以衝刺著稱,曾四次獲得田徑世錦賽女子長距離專案的冠軍。與此同時,維維安也是一位著名的「Mother athlete」。2013年,維維安曾因為生育短暫離開了賽場,生下兒子後,很多人以為維維安會就此退役,或至少失去巔峰狀態。但她用真實的成績和外人鮮少看到的努力打破了「母親無法重返頂級賽事」的偏見。「賽場上的對手,只是名義上的敵人。真正的較量,是我在母親與跑者之間切換角色而絕不倒下,日復一日。」微微安說。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維維安奪得了女子5000米的金牌和10000米銀牌。此後她又轉戰馬拉松賽道,在2018年倫敦馬拉松中跑出2小時18分31秒的成績,奪得亞軍,並躋身世界頂尖女性馬拉松選手的行列。
維維安的真實經歷激勵了菲斯。菲斯覺得,因為女兒的到來,她也比以往更想要留在賽道上,想要成為女兒榜樣的同時,「我要成為一名更專注的運動員,我想以菲斯·基普耶貢的身份迴歸」。
菲斯和女兒在農場裡幹活圖源instagram@faithkipyegon
2019年6月17日,經過了幾個月的休整和訓練,菲斯重新出現在了賽場上,參加了鑽石聯賽尤金站的比賽。那一天,她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Mother athlete」。
站在起跑線上,菲斯還是感到了一種異樣的緊張,「在缺席了這麼長時間之後,你並不確切知道自己現在處於什麼位置,也不知道身體能承受多少,所以沒抱太大期望」,當時,她滿腦子都是女兒等她的樣子,那一刻,她發現自己很難真的專注於腳下的塑膠跑道。
但菲斯還是給了所有人一個巨大的驚喜,包括她自己。她最終以3分59秒04的成績贏得了女子1500米的冠軍。賽後接受採訪時,她說到了以媽媽的身份重返賽道的意義:「你要提醒自己,你選擇的職業道路是你作為女人、作為女孩的權利。你告訴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再次站在賽場上時,菲斯選擇了半身的運動上衣,肚子上的妊娠紋依然明顯。賽後,有記者問她為什麼沒有考慮把妊娠紋的痕跡掩藏起來。菲斯很坦然地說,「我為自己是一位母親、一位女性而自豪。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妊娠紋是自然而然出現的,你無法掩蓋,只要對它感到自豪,繼續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從2020年到2023年8月,菲斯在自己參加的29場比賽中,贏了26場。2023年,菲斯更是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先後打破了女子1500 米、一英里和5000 米的三項世界紀錄——一位體育記者稱,這是跑步史上最偉大的一年。刊登在肯亞《每日國家報》上的一篇社論提到:「菲斯用行動證明了,女性可以生育、可以繼續職業生涯並且取得亮眼的成績,這極大地鼓舞了世人。她的經歷也在告訴人們,母親這個身份只會讓女性運動員變得更強大。」
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菲斯都拿到了女子1500米專案的奧運金牌。東京奧運會結束,菲斯回到肯亞,每次有客人來,Alyn都會拿起菲斯的金牌告訴他們:「這是媽媽從東京給我帶來的獎牌。」
東京奧運會女子1500米決賽,菲斯奪冠圖源視覺中國
「Dare to dream、dare to try」
第一次聽到菲斯想要挑戰在4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男子馬拉松領域的GOAT、同樣來自肯亞的埃德魯·基普喬格告訴菲斯,你不是在和任何人競爭,而是在與時間和世界賽跑。
在與《人物》談及菲斯·基普耶貢時,基普喬格用了一個詞——懂得平衡。因為,1500米專案的訓練並非只注重速度,運動員的耐力也格外重要,它決定了一名運動員能夠跑多遠。菲斯在以往的比賽和訓練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正是因為「她很完美地平衡了耐力和速度之間的關係,沒有顧此失彼,這是她做對的事情」。
在決定挑戰「破4」後,菲斯的訓練也一直保持著「平衡」。
挑戰開始前的幾個月,菲斯一直在肯亞的卡普塔加特訓練營進行集訓。教練帕特里克·桑為她制定了特別的訓練計劃——菲斯幾乎每天都要進行43秒跑300米的迴圈跑練習,這個配速相當於每英里3分51秒,這不僅是為了鍛鍊她的體能,也是為了讓她在心理上適應一圈跑60秒的速度。
每週7天,菲斯幾乎每天都有跑步計劃,但跑步內容並不完全相同。比如,週二會注重訓練量,週六則注重強度。週四,她會和團隊一起進行組團長跑,一次要跑30公里到40公里,週日是休息日,她可以從營地回家,但她還會選擇完成一次10公里以上的長跑,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強她的耐力。
事實上,並非所有中長距離的跑者會選擇長距離跑步作為訓練內容,一些運動員有時甚至也很難堅持跑完40公里。但菲斯樂在其中,「當你擁有強大的耐力,站在賽道上比賽時,速度自然而然就來了。」她說。
有時,菲斯還會和隊裡的馬拉松運動員們一起訓練,他們經常從天不亮的時候就出發,帕特里克給他們安排了一條名為「波士頓環線」的長跑路徑,這條路線有平地,也有攀升,訓練的終點在懸崖高處,比他們的出發地營地2500米的起始海拔還高出了幾百米,在跑步的路上,帕特里克會騎著車仔細觀察他們的步伐——他能從運動員腳掌落地的方式,看出最近的訓練是否產生了效果。
在卡普塔加特訓練營的牆上,貼著很多標語,其中一條寫著:光有天賦是不夠的,你需要自律,你需要付出和堅持,你需要謙遜。
一直以來,菲斯都在身體力行地進行著實踐。
「有些運動員總是抱怨,但她從不抱怨,她很努力,是一位非常專注的運動員。」帕特里克說,在營地裡,菲斯和基普喬格始終是起床最早的。有時候她很累,看到其他的運動員們都還在睡覺,菲斯仍然會敦促自己不要賴床,趕緊行動起來。「即便是在不想工作的日子,你也必須起床去跑步。」菲斯曾說。
沒有比賽的時候,菲斯一週要在訓練營裡生活至少6天,只有週末才能回家看看。這也是菲斯最放鬆的一段時間,她會帶著女兒去農場餵雞、種菜,在院子裡玩遊戲,度過短暫的「心理治療期」。出發前往訓練場的時候,Alyn已然瞭解了菲斯要去做什麼,她會主動說:「媽媽,再見,週六見。」
為了「破4」成功,提前幾個月,菲斯和合作超過16年的耐克團隊也從科技的角度進行了很多調整。溫度和溼度都會影響跑者的奔跑體感,他們要找到溫度適宜、溼度適中、風速最好低於每小時 12 公里的城市來進行挑戰。
最終,巴黎成了最好的選擇。夏洛蒂體育場賽道不僅有擋風設計,還位於城市中心,市區的建築群也會有效抵消弱風的影響。
而這座體育場也是菲斯拿下第三塊奧運金牌的「幸運地」,還有一點很重要,這裡距離菲斯訓練的肯亞卡普塔加特訓練營只有一個時區,她可以休息充分,不需要花費精力倒時差。
2019年10月12日,基普喬格也曾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完成了一次類似的挑戰,他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完成全馬賽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在兩小時以內完成全馬賽程。由於挑戰並不屬於正式比賽,這一成績也並不能被記作世界紀錄,但這並不影響這次挑戰的價值,和菲斯·基普耶貢期待「一英里破4」一樣,這都是人類對於競技極限的一次挑戰,它的完成不僅意味著人類真的可以一次次地突破看似不可能突破的極限,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種寶貴的來自人類的挑戰的精神和勇氣——無論成敗,「Dare to dream、dare to try」(敢於夢想,敢於挑戰)。
2025年6月26日傍晚,夏洛蒂體育場已經準備就緒,所有的橫幅、標語都被裝飾成了菲斯最喜歡的深紫色,體育場內還播放著菲斯最喜歡的歌曲——夏奇拉的《Try everything》。田徑愛好者們從世界各地趕來,坐在體育場的前排,舉著巨型旗幟與橫幅,為菲斯加油、吶喊。
前一天,巴黎下了一場不常見的暴雨,挑戰當天,陽光蒸騰下,整個城市的空氣都變得潮溼。晚上8點,夕陽斜著掃進了賽場,為了避免陽光直射的影響,也為了能夠等空氣的溼度稍稍降低一點,挑戰稍微推遲了幾分鐘。
菲斯一直在練習場的跑道上來回折返,做著最後的準備。直到跑道內側直射的陽光消失,菲斯和她的13名配速員才在主持人的介紹下走進了體育場。
在一片吶喊聲中,屬於菲斯的挑戰終於開始了。
故事繼續,挑戰繼續
發令槍響,菲斯·基普耶貢開始向著女性跑者從未抵達的極限發起衝擊。
陪伴她前後左右的13名配速員都是精英跑者。按照計劃,起跑後,這11位男性與2位女性配速員會在奔跑途中包圍菲斯,形成一個V字形「人形風洞」方陣,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阻。當天,菲斯身穿的是一款由耐克公司3D列印的運動內衣,與其他紡織品相比,這款內衣更能有效減少汗液滯留,更輕、更透氣。她的黑色緊身運動衣是一件光滑的連體衣,配有頭帶、臂套和腿套,衣服上有一顆顆密集分佈的凸點,這都可以幫助她減少風阻。而她所穿的跑鞋重量僅為85克——前腳掌有氣穴,鞋底採用碳纖維板,可以為菲斯提供更大的推進力。
只是,挑戰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順利。第一圈400米過後,菲斯用了1分鐘,而此後的每一圈,她的用時都超過了1分鐘。進入第三圈後,最前方5名配速員退場,菲斯進入個人挑戰階段。
挑戰結束後,菲斯告訴《人物》,最後那200米幾乎是她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小段路。當時,她想了很多的事情,她想到了遠在肯亞的女兒正在注視著自己,想到了有很多下一代的女性運動員正在注視著自己。為了她們,「還是要繼續奔跑,完成我的使命。」她的身體已經接近極限,面部肌肉都能夠看到抖動,她盡力跑向了終點。再次回看這次挑戰,她也大方承認,自己的跑步策略應該重新調整一下,起跑慢一點,結束快一點,效果會更好。但當時,自己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
「破4」挑戰衝過終點的菲斯
跨過終點的時候,最終成績定格在了4分06秒42——是的,在這場全世界矚目的挑戰中,菲斯·基普耶貢並沒有如願「破4」,但她最終的成績也已經突破了個人的一英里跑最佳紀錄。她先是躺在地上,隨後又披起了肯亞國旗跪在了賽道的終點,沉默了數秒。但要面對鏡頭的時候,她馬上又切換了笑容,站起來,圍著賽場跑了一整圈,向所有的觀眾揮手。
那個晚上,沒有慶功宴、沒有party,菲斯回到自己的房間,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我要告訴她,我們沒有極限。我們只能用思想限制自己,但我們有能力嘗試一切向世界證明我們很強大。」
第二天,當被問到如何消解這次未能「破4」的遺憾時,菲斯露出了很開朗的笑容,她說自己並不覺得這是一種遺憾,在更長的職業生涯中,這只是一次經歷,她又完成了一次奔跑——儘管跑步之於她,被賦予了很多意義,但在她心中,跑步永遠都是一件非常單純的事,她只需要邁開腿,用胳膊帶動身體,就可以感受陽光、感受風,感受身體的博弈,也可以去到任何地方——這也是跑步最原始的樂趣。
菲斯·基普耶貢說,她要做的是不斷燃起勇於嘗試的勁頭,然後帶著熱情繼續跑下去。
人們很容易將類似的語言視為常見的訪談結束語,但對於菲斯·基普耶貢而言,這並非一句簡單的宣言,「破4」的故事也遠未結束——北京時間7月6日凌晨,在「破4」計劃結束十天後,2025年鑽石聯賽尤金站在美國俄勒岡州海沃德體育場舉行。當天,在1500米專案決賽中,菲斯一路領先,並在最後一圈極限衝刺,最終以3分48秒68的成績奪冠,而這一成績也打破了由她本人保持的女子1500米世界紀錄。
面對新紀錄的誕生,菲斯再次提到了女性跑者之間的互相激勵——2023年6月鑽石聯賽佛羅倫薩站,菲斯打破了女子1500米專案塵封8年的世界紀錄,那天,衝過終點後,共同比賽的其他女選手並沒有因為自己比賽的失利而沮喪,相反,她們一起圍住菲斯,抱住了她,在終點線後,她們只是在為另一位女性的成就和突破感到驕傲,併為此祝福。「看到她們,我的心都要化了」,菲斯說:「這就是競技體育,我們彼此關愛,無論人生低谷還是巔峰,都要為彼此歡呼。」
而這一次,菲斯則表示:「我身邊的女選手們現在跑得越來越快,我真的很高興,這也推動我越跑越快。今天,當我打破了世界紀錄,但我更高興的是,自己已經激勵了年輕一代女跑者,讓她們跑得更快。」
賽後仍有記者問起她「破4」失敗的感受,菲斯說:「我仍然準備繼續做一些特別的事情,那就是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我想我已經逼迫自己在1500米的比賽中表現越來越好,極限就是用來打破的,我還能更快。」
新的女子1500米世界紀錄面前,沒有人再會把這些話當做空洞的宣言,正如「破4」失敗當天的採訪,菲斯曾面對鏡頭認真地說:「如果不是我,也會是別人。我知道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會有一位女性跑進4分鐘。」

2023年6月,同場競技的女孩們慶祝菲斯打破世界紀錄圖源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1.Faith Kipyegon falls short in attempt to break 4-minute mile. National Geographic
2.Faith Kipyegon on how she’ll run a 4-minute mile—and why motherhood has made her faster. National Geographic
3.Faith Kipyegon: How Kenyan achieved the mother of all feats in Tokyo. BBC
4.What it would take for Faith Kipyegon to become the first female sub four-minute miler. The Athletic
5.Crossing the Golden Training Divide: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World-Class 800- and 1500-m Runners. Øyvind Sandbakk,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6.Leap of faith: Faith Kipyegon’s meteoric rise from Keringet to the world. Daily Nation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