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作客新潮直播間,對話新潮傳媒創始人、董事長張繼學。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增長放緩,外部環境嚴峻,加之內需不足,各類因素交織,使得經濟復甦的步伐出現不確定性。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在政策支援、市場情緒以及科技創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有望重啟經濟復甦程序、提振各方信心。我們深信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前景是無限光明的。
以下是直播對話實錄(有編輯和刪減)
張繼學:“新潮老張朋友圈”直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們今天請到的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教授。
任澤平:張繼學是新潮傳媒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社群營銷專家。他在社群營銷,包括品牌營銷方面有著很獨到的見解。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
張繼學:在當前形勢下,大家心裡普遍存在著一種悲觀情緒,當然我也看到一部分人表現得很樂觀。請問,我們對未來的預期究竟應該悲觀還是樂觀?
任澤平:我一直講一句話,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世界終將屬於樂觀主義者。大自然的法則都是樂觀的人淘汰悲觀的人。我想在這個時候給大家打打氣。中國是一個14億人的大市場,每年保持5%的增速,出海更是一片大藍海,我們又趕上了這個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慧革命。悲觀的人看到的都是困難,樂觀的人看到的都是機會。我覺得大家要永遠往前看,永遠在路上,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

張繼學:我身邊的企業家朋友,凡是做得好的,都是樂觀主義者。實際上就是因為心中有夢,為夢想奮鬥。比如,我們的客戶黃天鵝可生食雞蛋,今年也是保持良好的增長,還有鴨鴨羽絨服、貓人科技內衣、東阿阿膠等等,也都增長得很好。新潮傳媒這幾年一直都是增長的,並且在今年實現了全面盈利。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克服蕭條,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這種“節”是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和堅韌。所以,我們不要浪費每一次寒冬,那是我們趕超對手的機會。
任澤平:還有人講,在冬天裡長大的孩子,未來都是巨人。
張繼學:我們在今天面臨兩大變革,第一是人工智慧。它會把每個行業重做一遍。帶來未來30年的新紅利;第二是新能源。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快速普及,而且中國的製造能力超級強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席捲全球成為大機率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樂觀,不要悲觀。
想請問一下,作為我們企業主、創業者,未來有什麼機會和希望?另一方面,作為普通老百姓個人,未來有又什麼機會和希望?
任澤平:所有的機會都是時代給的。說未來的機會在哪裡?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
第一個機會應該是大健康產業。中國的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再過二三十年,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將達到1/ 3,人口規模將達到4億。那麼保健品、養老社群、護理,這些都是大賽道,日本過去的30年,大健康產業逆勢增長,現在已經成為日本第一大支柱行業,佔GDP比重超過房地產,達到了10.5%。所以說大健康一定是大賽道。
第二個機會是全球化,也就是中國企業出海。中國14億人,而全世界有80億人。在外部還有5-8倍的增長空間,中國的產能出海,都是降維打擊。所以走出去,會有更大的機會。
第三個機會是社群經濟。2023年末,中國城鎮化水平達到了66.2%,而生活在城鎮裡的人,一定住在社群裡。八九億人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任澤平:我有一個問題,新潮進入電梯媒體行業時,分眾已經是中國第一的電梯媒體了,那你為什麼還是十年磨一劍做新潮。新潮和分眾有什麼不同?
張繼學:以前我是做平面媒體的,新潮生活週刊連續五年在全國是前五大週刊,我們在成都的市場份額超過60%。2012年左右,平面媒體的時代過去了,因為網際網路媒體快速成長起來。所以必須轉型。2014年去美國,谷歌拿下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廣告屏,智慧化投放廣告。我當時就覺得,線下媒體數字化就是戶外媒體的未來,具有大價值。
回頭來看,新潮的發展其實就是抓住了幾個重要機遇。首先,經濟學原理表明,一個行業至少可以容納兩個巨頭公司,從而形成良性競爭格局今天,我們還是有機會的;其次,城市電梯總量已經超過1000萬部,至少有400萬部電梯具有廣告價值。而我們與友商的電梯廣告總量覆蓋也只有100多萬部電梯,發展空間還很大;第三,電梯媒體的數字化正在加速推進,以前是手工廣告,未來是數字化廣告;最後是,新潮拓展市場的時候,創投市場也非常火,我們抓住機會,就做起來了。
任澤平:有人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新潮與分眾到底有什麼不同?
張繼學:分眾主要做寫字樓,我就做社群;分眾做套餐售賣,我就做精準化投放,所有點位都可以拆開售賣。總之就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今天,我們基本上就把這個社群這個賽道做出來了,新潮已經是中國社群第一媒體平臺。當時,我們還專門設計了梯內屏,現在的梯內屏是我們首創的。幾年之後,幾乎所有梯媒公司用的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梯內屏。
任澤平: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大部分中國人今天都生活在社群裡面。社群的電梯媒體成為快消品行業重要的廣告載體,在這方面,新潮有什麼經典案例可以分享嗎?
張繼學:我認為媒體的價值=使用者數量X接觸時間X互動性。為什麼抖音、微信那麼厲害?因這他們有幾億使用者,每天使用者至少都會使用一兩個小時,然後還能互動。
相比較而言,電梯廣告不那麼性感。雖然它的使用者數量也很龐大,有三、四億人,但使用者每天就是在乘坐電梯時能夠接觸到電梯廣告,平均一天也就兩分多鐘,而且還不能互動,所以千億營收基本就是梯媒廣告公司的天花板了。但另一方面,當你擁有了足夠大的使用者數量後,它就能產生人群和交易的閉環。也能成就許多優秀的品牌。

牙線品牌小鹿媽媽就是我們做出來的。牙線這個行業屬於典型的有品類,無品牌。其實每個細分賽道都蘊藏著大機會,成為隱形冠軍的機會。後來新潮和小鹿媽媽開始合作。兩三年之後,它就成為了這個行業的第一名品牌。
產品的成功取決於4P,產品,價格,渠道,品牌。產品沒差異,價格有差異;價格沒差異,渠道有差異;渠道沒差異,品牌有差異。只要你有差異化,你就能成為領先品牌。
任澤平:那麼在這4P裡面,小鹿媽媽的差異性體現在哪裡?
張繼學:首先它的產品質量肯定是行業頂尖的,別人散亂差,它就做高品質、標準化,這就是機會;第二,它的價格不便宜。各種高檔會所、賓館用的都是它的牙線;第三,與傳統渠道不一樣,它從線上開始打,成為新經濟代表品牌;第四,別的牙線品牌基本都不做廣告,他就投梯媒廣告,“牙線就是小鹿媽媽”直接封殺品類。什麼叫好廣告?第一代言品類,第二封殺競爭。
任澤平:所以,這也是樂觀者前行,對吧?一個做牙線的,一年能賣一億盒,能創出一個品類來,成為領導品牌。
張繼學:另一個品牌是大衛拖把。在創辦大衛拖把這個品牌之前,它是做拖把行業代工的,也是拖把行業代工廠第一名。但代工利潤很低,而且它本身已經很有實力了,所以就想到了自己創辦品牌,並且請了特勞特做定位,確定了“拖把專家”的品牌定位,之後又找到了我,希望與新潮合作。品牌創始人跟我說,拖把這個賽道有200億的規模,如果能拿下30%的份額,就能成為第一名品牌,年營收就能做到60億,頭部品牌有議價能力,利潤能做到15%,就有9億,加25倍的市盈率,就是一個200 億的企業。今年是我們合作的第五年,大衛拖把已經成了行業第一名,在天貓、京東的銷售都是第一名。
任澤平: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大衛拖把有什麼與眾不同?其它拖把更便宜,我為什麼要買這個更貴的大衛拖把?第二,新潮為這個品牌做了什麼?
張繼學:使用者為什麼選擇更貴的大衛拖把?其實就是它的質量好,高品質、標準化,好幾年都不會壞,價效比很高。
新潮為大衛拖把做了什麼。總結一下,最重要的是三件事。一是,我們找到了家居賽道里相當弱小的品類,但即便如此,頭部品牌也有五六十億營收的成長機會。如果大衛拖把能夠成功,也能說明新潮這個平臺足夠強大;二是,我們與大衛拖把共同找到了成為第一的增長閉環路徑,產品、價格、渠道和推廣,細化到可操作的地步。新潮、大衛拖把和諮詢公司一起去做;第三就是流量補貼。比如,大衛拖把一年在新潮投幾千萬廣告,我們就會把剩餘的媒體流量補貼給他,陪他走三五年。這個品牌就起來了。
所以,投廣告不能到處撒胡椒麵,這樣是沒人給你流量補貼的,我的建議是要專業、聚焦。ALL IN 一家線上媒體和一家線下媒體,打透。

任澤平:張繼學是國內TOP級的社群營銷專家。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在這樣一個時代成就一家企業,找出新的這些增長點,相信對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幫助。
張繼學:我再分享一個小葵花兒童藥的案例。當時它的兒童藥當時銷量是第三名,品牌知名度也是第三名。之後,品牌找到華與華做諮詢顧問。又來與新潮談合作。他的藥賣給家庭的。有時候爺爺奶奶買,有時候爸爸媽媽買,而吃藥的環境主要就在家裡。
接下來的問題是,你的電梯廣告怎麼投?中國電梯廣告分三代,第一代電梯海報;第二代電梯廣告LCD 屏廣告,主要以寫字樓為主。社群也有一部分。第三代電梯智慧。安裝在電梯裡面,隨著人上下,能夠精準選點,還能做效果歸因。小葵花葯業和我們合作了兩年後,它就把市場上所有智慧屏廣告全買了,包括新潮的,也有友商的。到今天,小葵花就是兒童藥行業第一品牌,遙遙領先。
任澤平:新潮幫助小鹿媽媽、大衛拖把,還小葵花葯業成功,成就他們的夢想,我覺得這對社會的價值更大,對於大品牌而言,新潮就是錦上添花。但對於創業企業,這就是雪中送炭。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而且能證明新潮的能力,三年、五年打造一個行業知名品牌。
人工智慧時代的機遇與風險
張繼學:人工智慧正在帶來一場新的革命。有人說未來7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解構。凡是不能擁有或者不能使用人工智慧的企業都會被淘汰。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未來的企業和個人有什麼機會?又將面臨哪些風險?
任澤平:有一次我聽周鴻禕講,說大家不擁抱人工智慧,就將被人工智慧淘汰,其實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就像線上有機會,線下一樣有機會。各有各的機會。
人工智慧肯定是有大機會的,這種機會類似網際網路革命,會改寫很多的行業。但對大部分而言,不是去搞大模型。前一段時間,澤平宏觀商學院企業家去商湯遊學,他們跟我講,真正的大模型要1000億才能上牌桌,算力演算法很貴的。所以我覺得機會一定是在應用領域,尤其是超級應用。比如AI助理、AI 搜尋等。
AI就是你的助手,吃喝玩樂住行可以用 AI 助理幫你透過大資料推薦,成為你不可缺少了的你的生活助手。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AI助理,這一定是個超級應用。你能想到顛覆這個圖文時代的短影片,但顛覆短影片的是什麼?它可能會是一個這種新物種,人工智慧的超級應用。
時代的更迭是很快的,我們要順勢而為,抓住新的機遇。你要進攻頭部的堡壘,那你直接正面他的戰場,你幹不過他,資源遠比你豐富。但如果進入了一個新賽道,或者使用了新工具,就有了新的機會。
中國有三四億輛車存量,每年2600萬輛車銷量,全球有多少車?所以無人駕駛也是人工智慧和技術革命的集大成者。儲能、氫能、智慧駕駛都是新的萬億級賽道,值得大家去關注。
張繼學:馬斯克說,未來人工智慧會讓人形機器人長出智慧。然後我們每個家庭或者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或者兩個人工智慧產品,會有100億到200億個人形機器人出來,就能把勞動力成本拉下來。那麼勞動力成本貴的情況就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但另一方面,人工智慧也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可能會把人類降級為老物種,而它們則是超越了人類的新物種。你怎麼看待人工智慧的風險?
任澤平:人工智慧它是一箇中性的產物,關鍵是用它的人。人類的偉大之處是什麼?人有道德感,在人類的世界裡面有人文關懷,有溫度的。所以一定要用我們的規範、我們的道德、我們的法律來駕馭這個人工智慧,這是第一。
第二,我覺得人工智慧會替代很多行業,但是也會誕生很多新的行業。比如新能源汽車替代了燃油車,導致了很多燃油車的工人下崗,但是新能源技術又帶來很多新的就業,時代總是在進步的,我們要永遠向前看。
第三,人類有些東西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一是智慧,真正的創新來自於人的大腦,人類的大腦是經過了幾千年進化來的,人工智慧可能對大腦還無法解碼;二是情感,比如我們現在做一個投票,你願意跟一個人工智慧談戀愛,還是一個真正的人談戀愛?
人工智慧發展得非常快,它會帶來很多挑戰。所以,既要推動技術的發展,又要善用技術,最終要靠人的道德感,靠對人類命運的共同關懷來駕馭它。
新渠道或新流量出現,就會產生新品牌
任澤平:很多人都覺得做品牌已經越來越難了。但我們也看到許多小賽道也跑出了大品牌。這裡面肯定是方法,有邏輯框架的,做品牌究竟有什麼打法?成功肯定有成功的道理。他一定是做對了一些底層邏輯。
張繼學:今天的線上品牌活得很焦慮。今年618,電商份額下降超過7%。以前馬雲和王健林打賭,未來十年線上線下各佔一半。12年過去了,線上佔比也只有30%左右。說明線上也是有天花板的,以前線上品牌起來很快,但現在很多也都消失了。
隨著流量成本增加,線上品牌慢慢就賺不到錢了。以前一個月能賺幾百萬,現在一個月就只能賺三五十萬,甚至還要虧上三五十萬。我有一個客戶,去年賺了3億,而且幾乎100%是線上銷售。他說準備把這3億用來做品牌,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我跟他說,別再繼續在流量裡邊耗了,再耗下去,流量就全回去了。趕快投資做品牌,用品牌溢價來獲得流量主權,定價主權。有品牌就有定價權。
首先,營銷的基本框架就是4P,產品、價格、渠道、推廣。每個“P”都要到位,你才能成功。但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要麼錢不夠,要麼人不夠,要麼資源不夠。4個“P”一起動不太可能。所以,首先要判斷你最應該做的是哪個“P”,然後把資源投到那裡去,另外3個“P”暫時不動,或者少動。
產品力不夠,就補齊產品能力;渠道能力不夠,就建渠道。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如果產品和渠道都建好了,就去做推廣。推廣分成兩個部分,一是線上買流量,你的能力夠不夠強?二是線下建品牌。你的指名購買率夠不夠?知名度、美譽度和未來購買意願,就是你的品牌資產夠不夠?我們發現,凡是品牌資產高的企業,流量轉化率高,進渠道更容易,它的銷售是更穩定的。這就是品牌成功的基本方法論。
其次,你要找到成為下一個大單品類冠軍的機會,至少10億級大單品。然後找到成為10億級大單品的增長路徑。
第三,要找到合適的渠道、合適的媒體一起去“賭”。品牌要把資源發力單一平臺、單一媒體,引爆區域市場,集中火力打透。凡是新渠道或新流量出現,就會產生新品牌。比如,7-11、山姆會員店、沃爾瑪到中國了,如果你能成為他們的供應商,你就能在他們的平臺上賣起來。再說媒體,央視作為當年那超級流量平臺,成就了茅臺、五糧液、蒙牛、伊利等品牌,後來淘寶打出了三隻松鼠、韓都衣舍這樣的品牌,抖音讓花西子、貓人、鴨鴨脫穎而出;而梯媒的出現,也成就了一大波品牌:黃天鵝雞蛋、大衛拖把、飛鶴奶粉,波司登、妙可藍多等等。
所以,當新渠道、新流量出現時,趕緊加入,享受到渠道和流量的紅利。這樣更容易成功。

品牌成功的基本法則就是,用4P理論去規範產品和商業模式。然後找到渠道和流量的紅利,然後ALL IN。
任澤平:按理說,比如一個品牌,有足夠的流量曝光之後,應該成為品牌,但為什麼到最後卻沒有能夠成為品牌?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品牌?
張繼學:很多人說,品牌就是一個企業的牌子。如果說一個企業的名字就是品牌,那麼每個企業都有品牌。但事實並非如此,品牌其實是一個企業的價值主張,是能夠被消費者記住的部分。這才是品牌資產。
那麼,如何能夠讓消費者記住呢?就是簡單重複。這裡面有一個七次傳播原理。你要讓一個人短期之內看到七次廣告,才能真正記住這個品牌。第一次、第二次看到廣告,但沒注意,第三次、第四次,對品牌有了記憶。第五次,六次立生興趣,什麼時候買來用一下?第七次,就下單購買了。但今天流量越來越碎片化,7次可能不夠了,可能要20次、30次,才能真正記得住這個品牌。
在今天,電梯廣告屏覆蓋的使用者規模超過 4億,每天輪播300次,一個月下來,同一個品牌廣告,使用者肯定能看到幾十次。過去這兩三年,凡是大家記得住的朗朗上口的、知名的品牌,都是電梯廣告打出來的。
任澤平:我再問一個問題。因為大家現在也很困惑,線上線下那麼多媒體,什麼樣的品類或品牌,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媒體?或者說,什麼樣的品牌投放梯媒效果是最好的,價效比也是最高的?
張繼學:判斷廣告打得好不好有兩個標準,一是記得住,二是能賣貨。記得住我們剛才講過,那麼賣貨?
要賣貨就要先鋪進渠道,然後讓人來買貨。這樣就需要打廣告,廣告怎麼投?首先要判斷這個產品賣給誰,這些人最常出現的場景在哪裡,如果在寫字樓裡,你就投寫字樓廣告,如果在家庭裡,你就投社群廣告。如果你的使用者是高階人士,天天坐飛機,那你就投機場廣告;如果你的使用者喜歡刷抖音,那就投抖音廣告。比如,家庭消費品,就應該投社群電梯廣告,絕對沒問題。

任澤平:前幾年中國經濟高歌猛進,很多國貨開始做高階。現在進入新的經濟週期,我們看到,拼多多的市值超過了阿里,希音橫掃美國服裝市場。消費者開始注重價效比。對中國品牌而言,究竟應該做高階呢,還是去拼價效比?
張繼學:如果我們認為消費升級是一條單行道,其實是不對的。作為企業,如果具備了突破高階價格的能力,很厲害。如果有能力突破低端價格,以更低價格獲得市場份額,也是很厲害的,無論向上做高階,還是向下做價效比,都是優秀的企業。如果要做價效比,戰術就是成本和規模優勢,你要薄利多銷,如果要做高階,個性化定製,戰術就是流程和文化。
尤其是今天中國邁入存量經濟階段,消費開始分級。市場進一步向頭部品牌集中,平價替代就成了非常好的創業機會了。鴨鴨、名創優品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平價品牌,日本 80 年代,快速崛起了7-11、優衣庫、無印良品。今天的中國正好在這個節點上。我相信未來 5-10年,平價品牌的創業機會非常多。
結語
任澤平:最後總結一下。跟我們分享你和新潮的夢想是什麼?
張繼學: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媒體。第一次創業是在樂山做傳媒,佔據了整個樂山市廣告收入的小一半;第二次創業是新潮週刊,佔據了整個成都週刊市場65%的份額,區域市場第一,全國前五;第三次創業就是在中國做社群媒體的電梯廣告平臺,到今天,新潮傳媒已經是中國社群第一媒體平臺,電梯智慧屏數量全國第一。今天的新潮用科技為客戶提供更精流的流量,節約一半的社群傳播成本。而未來10年,我和新潮將繼續努力,助力100個國潮品牌市值或者營收過百億。這就是我的夢想。
這個夢想實現的路徑就是,中國現在有60多萬個社群,我們挑出其中15萬個優質社群,投資60億元,安裝 200 萬張電梯廣告屏,覆蓋1億家庭的2.6億人,將品牌廣告鋪進這2.6億人每天的2分半鐘電梯時間裡,讓好產品賣進千家萬戶。
走到今天,我的夢想已經實現40%了。再給我 3 年時間,這1億家庭的 2.6 億人的社群數字化媒體平臺就打造成功了,讓新潮成為年營收過百億,市值300-500億的公司。真正做一些對社會進步有益的事情,在幫助品牌成功的同時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