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小學時光吧,這屆新初一的老母親內心已崩潰!

毛豆這學期開學不是六年級了嗎?他的新校部離中學部特別近,我騎電動車送他上學的時候,總是看見初中的孩子們揹著沉重的書包走過。
一個年級一個樣,六年級後毛豆的學業任務也變得緊張了。不過,當我和初一媽媽們聊天的時候,得出了一個結論:小學生算啥呀!新初一的老母親內心才崩潰呢!
這屆新初一,不管是人教版、外研社版還是滬教版,拿到教材後,社交平臺上哀嚎一片——這一屆的新初一真心不容易。
我這就把升入初一的難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娃的小學時光呀!

初中的壓力跟小學相比,是全方位的碾壓
從小學升入初中,一是課程增加了,還全是主課——
從三門主課突然增加到七門,作業量陡然增大,需要背誦的內容又多

第二就是,在校時間長。我聽說的,北京這邊初中是六點放學,各地有的孩子早七晚八,有的早六晚九。但是放學回家後,即使不上晚自習的,寫作業也要寫到十點左右。
這跟小學生活相比,簡直是全方位的碾壓。
朋友的孩子今年就是新初一,開學這短短幾天,已經讓她壓力倍僧,有點快扛不住了。
她是這樣跟我分享的:
首先,新初一的孩子面對的是七門功課,七個老師,多科作業應接不暇。
七個不同的老師如同葫蘆娃,還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作業要求、不同的筆記本、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批註,有的老師要藍筆,有的老師要紅筆、還有的要熒光筆

孩子都要短期內迅速適應。
最主要的是,中的老師對孩子們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不會再像小學那樣包容,對孩子容錯率也很低。
因為預設初中已經不是小學生了,是大孩子了。(雖然還長著一張小學生的臉,心智也並不成熟),老師們一開口就是——
“你們需要面對的就是三年後的中考,三年時間轉瞬即逝,所以一天都不能鬆懈,要儘快適應初中節奏,不能落後於人,更不能拖班級後腿。”
然後呢,在學校待十個小時的娃,回家後還要寫作業,背誦,睡得晚,睡眠時間很難保證。
早上睜開眼睛就要趕快去學校早讀,起的太早沒胃口,老母親精心做的早餐,孩子隨便扒拉兩口,甚至只喝兩口奶就出門了。
晚上揹著死沉死沉的書包回家,作業一科又一科。作業一多,再加上語文/小古文/英語等要背誦很多,孩子情緒就不太好,甚至會突然暴躁,還會哭。
而且上的好學校和重點班的孩子,同學們又都是極度自律自雞的娃,他們心裡多多少少都明白未來的競爭很激烈,家長,老師都對他們期望值很高。
於是又給孩子們無形的同伴壓力——別人都這麼努力了,你好意思做異類嗎?

可是問題是他們也僅僅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啊,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又片面,青春期的大腦又特別會鑽牛角尖,壓力一大,情緒上來跟洪水決堤一樣!

配圖選自《小歡喜》

眼看著原本活潑可愛甚至還有點幼稚的孩子,突然間連笑都很少了,哪個大人不心疼呢?
感覺這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講,有點像同時要完成互斥的任務?

——

你想,初二生地會考,初三備戰中考,初一七門主課,還要考體育?
所以,既要分數,又要睡眠長身高?
所以,既要學習好,還要保護視力?
所以,既要五五分流,又要保證孩子身心健康?
這時間、精力到底咋個分配法?才能既要又要?

而且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地區中考都要考小四門的。在保證語數英物理化學這幾科成績的情況下,小四門到底要怎麼分配時間?怎麼學?
這一連串的靈魂拷問確實難住我了。
又轉念一想,知道初中難,沒想到初一的孩子是這麼難,可想而知初二初三的孩子又有多累多難了。
初中如何“既要又要”?
現在初中的學習強度和難度,是遠超我們小時候的。
這其中既有新課標難度的增大,比如滬教版的新初一英語,我看了下難度是過去公立高中的難度,再加上中考的五五分流,繁重的課業壓力和他們的身心發育是不成比例的。

上海七年級新版英語教材

有些高考大省乾脆是初一初二就學完了初中所有的課程,初三一年時間備戰中考,這樣壓力就全給到初一初二了。這也是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厭學、退學、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

配圖選自《小歡喜》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承受住這種壓力的。
初中生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主要課目、小四門和體育之間分配,這當中有沒有什麼竅門?
我覺得有一個策略不錯——
如果把初中和高中的科目連線起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小四門到了高中是可以選科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不同的科目組合。
這樣看起來,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門也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高中可以選科,就沒必要把太多時間花在小四門上。
所以,如果中考要考七門,我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數、英、物理、化學上,把零碎和邊角料的時間來學小四門,不會追求這四門的滿分,只要成績過得去就行。
這樣的好處是,可能小四門的成績沒有那麼高,但主要課目成績上去了,總分也不會低,而且也為孩子在高中階段多留下一分生機。
就好像一場長跑比賽,沒有合理分配體能的話,孩子就會跑得很累,甚至後期跑不動,不想跑了。
當然,我這只是建議,具體還要根據當地中考和孩子實際情況來選擇。
但不管如何,最終免不了的是,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肯定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所有的孩子時間都不夠用。
這也是大環境決定的,我們家長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我們只能幫助孩子儘量在當下取得好的發展,儘量不把焦慮傳遞到孩子身上,畢竟他們還沒有完全長大。很多情緒他們消化不了,我們只能讓孩子相信,我們願意幫助他。
我們只能提醒自己,焦慮和衝動會摧毀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我們要做麥田的守望者,在人生關鍵處點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