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本文字數:1474,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蔡真、林春挺
因客戶張女士質疑愛康國賓存在漏檢、誤檢情況,愛康國賓陷入爭議之中。而在7月30日的媒體說明會上,愛康國賓表示,張女士的控訴完全不成立,造謠令員工深受傷害,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第一財經查閱裁判文書網發現,此前已有客戶因體檢效果和愛康國賓發生訴訟的情況。此類訴訟中,雙方互有勝負。
張女士與愛康國賓的糾紛中,張女士主張自己連續十年在愛康國賓體檢未有“患癌風險”預警,然而她卻於2024年被確診為癌症。對此,張女士質疑愛康國賓存在“誤檢、漏檢”。愛康國賓則認為該控訴完全不成立。
類似的糾紛在此前也有發生,比如北京遲某某就因質疑愛康國賓檢測效果提起了訴訟。
據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判決書,法院查明:遲某某在2019年6月體檢時已發現肝臟處有血管瘤,而2020年10月愛康國賓公司為其體檢時未發現血管瘤,遲某某為此又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行B超檢查,結果為“肝臟多發佔位,考慮血管瘤”。遲某某還訴稱,他本人連續10年於愛康國賓進行體檢,曾於2012年因西直門分院未能檢查出“肝血管瘤”而向愛康國賓提出過交涉。時隔8年後,愛康國賓再次出現同樣事故,同樣的事項在同一人身上發生兩次。法院認為愛康國賓公司在2020年10月的B超檢查時不夠仔細,未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履行合同時存在瑕疵,導致遲某某另行支付了檢查費用,遲某某主張的500元支付檢查費用獲法院支援,他主張被告愛康國賓公司重新履行查體義務和公開賠禮道歉的訴請不予支援。
寧夏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了一則判例,愛康國賓方面被判向原告共計支付10萬元。
該案中,原告王女士分別於2012年12月22日、2014年3月5日在愛康國賓進行了全面健康體檢,2次體檢結束後的《健康體檢報告》均顯示“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TCT):未見上皮內病變或癌變(NILM)”。2014年9月2日,王女士因身體不適至醫院進行檢查,病理診斷:(宮頸)CINⅢ級伴累及腺體,部分割槽域呈浸潤型癌改變。王女士進行了手術,之後將愛康國賓告上法庭。
愛康國賓辯稱,當事人明確知曉自身存在身體異常的狀況下,仍未予以重視,且未向愛康國賓如實陳述相關症狀,應當自行承擔相應不利後果。
法院認為,健康體檢是為受檢者提供檢查結果的健康隱患提示,以便受檢者進行進一步檢查,使其疾病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2014年3月5日被告在原告應該已經存在“宮頸癌”的情況下,進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TCT),沒有發現並提示原告存在異常情況,故被告的體檢行為存在過錯,與原告宮頸癌延遲診治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法院判決銀川愛康國賓慈銘綜合門診部(有限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8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元並承擔鑑定費用。此判決為終審判決。
在一些判例中,客戶的訴請並未得到支援。如上海朱女士主張其在愛康門診部體檢時是正常的,但在之後的婦科部分檢驗中出現了陽性,系愛康門診部在體檢時醫生未換手套造成其傷害,要求愛康門診部承擔賠償責任。但上海市高階人民法院鑑於這次婦科檢驗與愛康門診部體檢的時間相隔較大,無法確認與體檢有因果關係,對朱女士的訴請不予支援。
在最近這次引發輿論風暴的指控中,愛康國賓認為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報告結論與腎臟超聲檢查實際情況一致,不存在對於腎臟檢查漏診或誤診情況,愛康無責並願意接受第三方權威機構的鑑定,併為此承擔一切責任和法律後果。
微信編輯 | 小羊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