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說過會自己找目標的炮彈嗎?去年央視《軍工巡禮》節目裡曝光的飛龍-60A智慧巡飛彈,愣是把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搬進了現實。這玩意兒有多邪乎?內蒙古朱日和基地演習時,火箭炮打出去的彈藥竟然在天上轉悠了四十多分鐘,像長了眼睛似的追著藍軍指揮車跑,最後咣噹一聲把偽裝成草垛子的目標炸成了天女散花。在場的觀摩團直拍大腿:"這不就是會飛的二踢腳嘛!"

說起這飛龍-60A的誕生,還得感謝俄烏戰場上的教訓。當年老毛子的火箭炮轟得震天響,結果愣是抓不住烏克蘭的"海馬斯",平均要砸1200發炮彈才能蒙中一臺,氣得前線指揮官直罵娘。咱們軍工專家蹲在螢幕前看直播,一拍大腿:"傳統火箭炮該退休了!"轉頭就扎進實驗室,硬是把火箭炮和無人機這倆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搓成了夫妻檔。
要說這幫工程師的腦洞是真的大。他們給炮彈穿上方盒子造型的"緊身衣",您猜怎麼著?原本裝6發炮彈的火箭炮箱子,現在能塞進去12發,活像給冰箱裡擺牛奶盒似的整整齊齊。這還不算完,炮彈打出去之後,啪地一聲展開翅膀——您沒聽錯,炮彈真長翅膀了!摺疊起來的碳纖維機翼,展開速度比俄羅斯"柳葉刀"巡飛彈還快四成,眨眼工夫就從竄天猴變成了撲稜翅膀的老鷹。
這飛龍-60A肚子裡裝的可不是普通炸藥。您要是拆開看,準保嚇一跳:左邊是能燒穿坦克腦門的破甲彈頭,右邊是裝了兩千多片鎢合金的"鋼雨"發生器,中間還夾著個電磁脈衝裝置。去年珠海航展上,中東來的大鬍子將軍看得眼睛發直——他家的無人機群剛被這玩意兒收拾過,二十公里外的無人機就像下餃子似的往下掉,控制檯直接黑屏。

最絕的還是它那個"伏羲-2"AI晶片。這玩意兒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能耗低得跟電子錶似的,可裡面裝著整個戰場的活地圖。去年朱日和演習,十二輛火箭炮車齊射,二百四十枚巡飛彈烏泱泱鋪滿半邊天。您猜怎麼著?這些炮彈自個兒拉了個微信群,四成盯著坦克打,三成追著火箭炮跑,剩下的把逃跑路線堵得嚴嚴實實。十五分鐘不到,藍軍一個裝甲旅就變成了廢鐵收購站的樣板間。
要說這玩意兒的本事,那可真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在南海演習時,十二枚巡飛彈貼著海面飛,愣是躲過了"宙斯盾"雷達的掃瞄。眼瞅著離航母還有五公里,突然分兵三路:六枚直奔艦島搞電子戰,四枚鑽螺旋槳,剩下兩枚從甲板縫裡溜進機庫,把模擬靶船炸成了海上煙花秀。觀戰的老外武官直抹冷汗:"這哪是炮彈,分明是馬蜂成精了!"
您可能要問,這麼金貴的傢伙經得起折騰嗎?咱們工程師早就幫它練就了金鐘罩鐵布衫。零下55度的黑龍江冰窟窿裡凍兩天,拿出來照樣飛得歡實;70度的吐魯番火焰山上烤三小時,導航誤差不超過一張麻將桌的距離。去年冬天內蒙古大雪封山,這玩意兒愣是從半米深的雪堆裡扒拉出偽裝的假目標,眼神比雪地裡的狐狸還毒。
不過最讓對手頭疼的還是它的身價。您猜一枚飛龍-60A多少錢?才不到七萬美元!還不夠買輛頂配特斯拉的。美軍"彈簧刀"巡飛彈氣得直跳腳——他們家那玩意要價十八萬,效果還沒咱們的一半好。中東土豪們算盤打得噼啪響:買一套火箭炮系統,能換十倍的智慧巡飛彈,這買賣划算!
如今這玩意兒已經火到國際軍火市場了。去年沙特防務展上,埃及將軍當場簽了二十億的訂單,連傳統上用美製裝備的阿聯酋都派了王子團來考察。法國人拿著"密集陣"近防系統做測試,結果臉都綠了——十枚巡飛彈突防,愣是攔不住七枚。逼得美國人連夜給雷射炮加裝三倍功率,價格直接飆到兩千七百萬美元一套,這冤大頭當得真是肉疼。
要說飛龍-60A帶來的最大變化,還得數咱們陸軍的作戰方式。以前炮兵觀測員要揹著儀器往前線鑽,現在坐在帳篷裡喝著熱茶,看著巡飛彈傳回來的4K畫面就能指點江山。去年演習有個段子:紅方指揮官剛泡好泡麵,發現藍軍裝甲車在螢幕裡露頭,趕緊讓巡飛彈去"送外賣"。結果面還沒泡軟乎,那邊已經傳來"目標消除"的報告了。

不過您別以為這就到頂了,聽說下一代已經在實驗室裡憋大招。要加上隱身塗層,能在雷達上玩"躲貓貓";還要裝雷射自衛,能把攔截導彈晃成近視眼。到時候這玩意兒真就成了戰場上的齊天大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金箍棒專敲對手腦門心。
看著飛龍-60A的成長史,就像看咱們軍工的逆襲劇本。從當年拆解仿製老裝備的"學徒工",到現在領著全球軍工潮流的"老師傅",這條路走得那叫一個踏實。用前線戰士的話說:"以前總眼饞別人的高科技,現在輪到他們來抄作業了——還未必抄得明白!"這口氣,聽著就提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