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在競選期間曾向臺灣提出警告:臺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其實就是對臺軍售。如今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還沒多久,唯美是從的臺灣當局就列出海陸空三軍的對美武器採購清單了。
臺灣中天新聞網站5日稱,臺軍認為,過去8年的美國對臺軍售專案中,特朗普第一屆總統任期內主要是硬體裝備,拜登政府則偏重軟體與“不對稱作戰裝備”,“兩者相輔相成”。根據臺軍的最新“採購願望清單”,臺空軍正在積極爭取採購6架E-2D型空中預警機,臺海軍有意重啟採購10架MH-60R型反潛直升機,臺陸軍則計劃重新建案採購M109A7型自行榴彈炮。
其中臺灣海軍此前分兩批向美國採購的現役S-70C(M)-1/2型反潛直升機,首批自1990年開始服役,目前效能已逐漸老舊,並面臨零部件供應商消失的問題,因此規劃向美國採購10架新型MH-60R型反潛直升機。據稱臺灣海軍此前曾編列機密預算爭取採購MH-60R型直升機,不過拜登政府始終未同意出售,加上採購成本高昂,以及受到潛艇自造案影響而延後。隨著特朗普重新上臺,臺海軍考慮將其列入優先採購序列。
而臺灣陸軍原本在特朗普第一屆總統任期時獲准引進M109A6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但拜登政府上臺後該採購案遭到否決,臺陸軍改為增購18套“海馬斯”遠端火箭炮系統。不過面對現役火炮裝備嚴重老舊的問題,目前臺陸軍考慮建案採購更新的M109A7型自行榴彈炮。
相比之下,臺灣空軍的E-2D預警機採購計劃對於提高臺軍整體戰力的幫助更大,因此也更受關注。臺灣《自由時報》5日稱,知情人士透露,臺灣空軍為強化偵搜預警能力,向美國爭取採購6架E-2D預警機的相關作業已經啟動。
目前臺灣擁有一共6架E-2K系列預警機,根據臺灣空軍的說法,它配備的AN/APS-145預警雷達探測範圍為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排程其中40個目標,但滯空時間僅約5小時,因此臺灣空軍的E-2預警機必須依靠接力升空才能確保連續的空中探測。
更糟糕的是,2022年一架臺軍的E-2K預警機在降落時未執行起落架檢查程式就匆忙落地,結果導致機體嚴重毀損,臺空軍沒有將其修復,而是轉為訓練裝置,這也使臺軍可用的預警機數量下降為5架。同時這些預警機服役最長時間已超過25年,包括雷達等裝備已面臨零件短缺、後勤維保無以為繼等困境,更加劇了臺空中預警機可用數量捉襟見肘的困境。因此,臺空軍開始將希望寄託在採購美軍最新的E-2D預警機上。

《自由時報》吹噓稱,E-2D預警機極大地提高了探測範圍、目標解析度和跟蹤精度,有效探測範圍達550公里,航程超過2500公里,都明顯優於E-2K預警機。臺軍訊息人士表示,E-2D的效能“對於臺海防衛作戰效益甚大”,它在臺灣東部外圍空域巡邏時“即可掌握臺灣海峽動態”,“探測能力的顯著提升還可更有效掌握解放軍各式飛機和武器的動態”。同時該機更遠的航程與更長的滯空時間,也可減少後勤維保的負擔,如果臺灣空軍一併採購“協同接戰能力”等子系統,還可增加臺軍聯合作戰的能力。
更讓臺軍動心的是,根據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說法,E-2D配備的AN/APY-9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化了反隱形探測能力,採用針對隱形目標的低頻UHF波段,同時強化了雷達功率,因此也被臺灣媒體吹噓為“可以發現解放軍殲-20隱形戰鬥機”。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搭載的E-2C預警機
但臺軍的期望恐怕很難實現。E-2D是美國航母新一代主力艦載預警機,目前美國航母打擊群正急迫要求更換艦上過時的E-2C系列預警機,例如去年在紅海護航行動中表現狼狽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搭載的就依然是E-2C預警機而非最新的E-2D。因此在未來幾年內,美國需要優先滿足自身需要,就算特朗普政府批准對臺軍售,臺灣何時能夠拿到也是未知數。
此外,就算E-2D交付臺軍,它在戰時能夠發揮的實際用途也是有限的——與戰備值班狀態的戰鬥機不同,預警機起飛前需要諸多準備工作,面對解放軍的體系化作戰力量,臺軍預警機在戰時是否有機會及時起飛都成問題,很可能會被遠端火力摧毀在地面上。同時西方媒體注意到,解放軍戰鬥機已經開始配備新一代射程遠達數百公里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就是專門針對預警機這類機動能力差的二線特種飛機而研製的——換句話說,未來臺軍的預警機在戰時能否起飛、起飛後能否在空中存活多久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