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聽到這首低保真的後朋音樂,再加上這張經典的頹廢臉,你很難不被帶入到東歐亞寒帶獨有的喪逼氣氛中去。

你的腦海裡或許已經浮現出破舊的赫魯曉夫樓,陰冷的天氣,一成不變的生活,毫無生氣的世界。

Doomer三件套:喪臉、香菸、黑帽衫
這便是近年來在外網流行的Doomer文化,這張頹喪臉又稱“Wojak臉”,最早於2009年12月16日釋出在一個叫名為“Sad and Useless”的迷因網站上,結果這張電子簡筆畫卻在4chan論壇上走紅,影響至今。

初代Wojack

如果經常逛海外論壇,以上meme都是老熟人了
作為網際網路另類喪文化的代表,Doomer正巧碰上了俄系樂隊的後朋復興(Post-punk Revival),兩者相輔相成,徹底把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冷峻肅殺感釋放到了整個網際網路。

Molchat Doma是這場蘇俄後朋復興中不可忽視的樂隊
大量Lo-Fi處理的合成器音效,低沉的貝斯以及冰冷的人聲,似乎就是為Doomer量身定製的BGM,兩者最終也得以深度繫結。

所以如今一提到俄羅斯後朋,大多數人都將其與Doomer眼中的世界聯想在一起,冰冷,破敗,宛如一片蘇式廢土。
正如60年代的搖滾潮孕育了前朋克(Proto-punk),70年代動盪的英國社會催生出了朋克,直至發展到80年代的後朋(Post-punk),以及從90年代末持續至今的後朋復興。
藝術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

同樣,這些在海外流行過的Doomer文化以及後朋音樂,最近卻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發了新枝,整出了新活兒。
那年那月那日

“xx年,xx月,xx日,你在……”
此開頭幾乎是所有中式Doomer影片的標配,在如此精確的時間描述下,剩下對事件的敘述卻是那麼的含糊不清。

初看真會以為是哪家倒黴孩子瘋狂包夜被家長抓回了家,但要真是在6月15日當晚回了家,那可就逃出生天了。
因為在16日凌晨2點40分許,這家網咖遭到了惡意縱火,起因則是縱火者在網咖被網管制止搶劫未遂,心生報復。
這場名叫“北京藍極速網咖縱火案”的悲劇最終導致了25人死亡,更是推動了當時全國網咖的大整頓。

“藍極速”網咖部分實物至今被陳列在海淀區公共安全館內
屬於是“懂的都懂”,不懂的需要科普補課的程度。
此時,文字旁頹喪的Wojack畫像,彷彿就是對這些隱匿於歷史黴層中事件的最好註解。
在全網都痛恨謎語人的今天,為什麼這種型別的Doomer影片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如此之多,且讓觀眾欲罷不能?

那是因為,這是一場懷舊與獵奇的雙向奔赴。
現階段中式Doomer的敘事創作下,事件題材涵蓋了諸多全國與地方的刑事大案、重大社會新聞、重大災害事故,甚至將一代代人熟知的都市傳說都納入了其中。
在這些伴隨著陰冷後朋音樂的Doomer影片中,你能看到對主流群體記憶的另類回憶。

這裡能碰到曾興風作浪的“中國第一悍匪”白寶山。
1997年8月18日,白寶山與吳子明持八一式自動步槍、五四式手槍在烏魯木齊邊疆賓館門前槍殺二個做黑市換匯商人,搶劫所帶的現金123萬元,逃跑途中殺死7人,重傷5人。

能在2004年的雲南大學宿舍和一位叫做馬加爵的室友打牌,只是後續有四位同學都被馬加爵的石工錘拿下,屍體也被鎖進了衣櫃。
還能在2011年的復旦大學宿舍樓裡首次碰到你的新室友林森浩,幸運的是,你一直不愛喝宿舍飲水機裡的水,僥倖躲過了2013年的復旦投毒案。

再加上2012年你在重慶沙坪壩區的中行門前躲過了悍匪周克華的子彈,中式Doomer的經歷堪比西部刑偵大案。
往影響更加深遠的社會事件來說,從九十年代橫跨整個千禧年,中式Doomer就像開啟一本殘酷的時代年譜。

作為被下崗潮陰雲籠罩的東北職工,有人在鐵西區惶惶不可終日,有人的補貼被挪進腰包,腐敗者的女兒在加拿大唱《我的歌聲裡》,566個家庭的孩子只能彈“鋼的琴”。
難怪很多人都認為,那個年代的東北是中國最具有Doomer風貌的地區。

2006年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甬溫線動車追尾、2015年天津塘沽爆炸等等社會焦點,都在冰冷粗顆粒的合成器音效中緩慢炸裂開。

你同樣能看到相對小眾的地方記憶,知名度雖不及全國性大事件,但卻擁有著一樣的沉重。
2007年7月18日,濟南迎來了特大暴雨,大量雨水灌入一座名叫銀座百貨的地下綜合購物廣場。

水位很快就升了上來,大量櫃檯被內澇衝倒,燈光熄滅,雖然應急措施開始實施,但由於顧客眾多,現場出現了巨大混亂,成為了當地人的回憶夢魘。
商場中到底有多少人喪生,迄今都是眾說紛紜,以至於後來還出現了“暴雨後小孩看到無數冤魂”的都市傳說。

2006年7月,在陝西漢中的“牛大碗”牛肉麵店老闆被指控殺人分屍,該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憤怒。

老闆王琦作為之前的刑滿釋放人員,麵館因為量大肉多實惠被當地消費者青睞,沒想到面裡被吃出了指甲,緊接著後廚的大鍋和冰箱中都發現了人體組織。

最終查明為店裡兩位打工女子不幸遇害,除了後廚的殘骸,更多人體組織被多處拋屍,牛大碗麵館之後也被當地人稱為“人大碗”,可見心理陰影之深。
2001年3月16日凌晨,石家莊國棉三廠小區15和16號樓發生爆炸,嫌犯共使用近500公斤炸藥,前後共炸燬石家莊5棟居民樓,堪稱喪心病狂。

此案件名為“靳如超爆炸案”也稱“石家莊“3·16”特大爆炸案”,主犯靳如超由於聽障問題,與周邊人關係極差,最終懷恨在心,在日積月累後促成了反社會行為。

該事件造成了108人遇難,38人受傷,即使放在當時是全國性新聞,但可惜事件發生在千禧年初,時間久遠且當年的媒體傳播效果遠不如今天。
隨著後續靳如超被捕,與非法販賣他炸藥的王玉順等人一同在2001年4月29日被執行槍決,對於當年大多數關注該案件的人來說,就算告一段落了。
但對於刻骨銘心地經歷過該場爆炸的當地人來說,這是時間永遠無法治癒的傷疤。

藉助中式Doomer充滿臨場感的文字,感受稍顯晦澀的時代記憶,在回憶與共鳴之餘,有觀眾感慨像看獵奇解密片一樣,越看越想看,也有觀眾表示在宏大敘事之外,需要更多類似作品出現,以便銘記這些別樣的歷史。
評論區更有親歷者現身說法,有劫後餘生的慶幸,也有揭開傷疤的痛苦與憤慨。

在不同視角描述下,有人與悲劇事故擦肩而過,有人卻毫不知情地被捲入到了事故當中,有慶幸,有遺憾。
就像當年512汶川大地震前夕,被父親從網咖抓回學校的小孩,他和從藍極速裡被家長抓走的小孩相比,命運列車駛向了不同的方位,可謂造化弄人。

該事件雖未被證實過,但早已廣為流傳
當然,在以上這些沉重殘酷的社會歷史事件回憶之外,中式Doomer也像當年的Wojack一樣,形成了許多變體。

時代與社會變遷下的選擇,“穩辣”與“丸辣”之辯。
比如80年代賣掉浦東房產,全款喜提新款桑塔納就“丸辣”,90年代下崗後南下經商則“穩辣”,若當年聽信張雪峰老師all in土木工程,如今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了。

四年時間,滄海桑田
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Doomer穿越體,無論是2019年你剛剛盤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口罩廠,不知道如何是好,還是2016年拍起了社會搖和去鎮上炫零食的短影片,甚至是2012年被忽悠買了上百個叫做“比特幣”的新玩意兒……
相比傳統穿越爽文以及命運齒輪轉動梗,Doomer影片的情緒更加平淡與冷靜,甚至帶有一絲悲觀,站在舊有時間節點上眺望,保留了未來的“不確定性”,風味獨特。

《底層暴富物語》
後期題材範圍擴大到海外乃至全球社會事件,比如“2001年9月10日,你被老闆解僱了,你羨慕你的同事還能在雙子塔裡工作”。
情緒上逐步跳出了純正的Doomer喪氣味兒,似乎還帶上了一股地獄笑話的黑色幽默。

題材的時空節點選擇則跳出80年代至千禧年的時代範圍,徹底轉向了歷史課式的“考點”,加入了各國家各時期的社會歷史事件,從“共同回憶”走向了“放梗玩梗”,甚至被冠以“新式鍵政”的名號。

1900年最後一隻旅鴿被擊落,最終滅絕
這輪中式Doomer風潮不禁讓人想起之前同樣在網際網路上流行的中式夢核。
那裡已經沒有人了
“你可以回去,但那裡已經沒有人了。” ——這句話之於中式夢核的重要程度不亞於Doomer影片中的時間節點。

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對上一輩人童年掠影的懷念,那充滿著千禧年風貌的中式夢核,就像《有話好好說》裡的那個躁動又模糊,熟悉卻又遙遠的永恆夏日。
所以,同樣是懷念過去的時代,同樣在懷舊中帶有濃濃的憂傷,但中式夢核似乎站到了Doomer的另一面。

刺眼的日光,燥熱的空氣,彷彿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熟悉又陌生
在物件選取上,中式Doomer透過解謎般的敘述展開殘酷且低飽和的現實事件,而中式夢核則是如夢幻般地選取千禧年回憶中的各色切片,直至組成一個完整的回憶Bot。
從日常生活的諸多場景到細小入微的童年物件,這些千禧年碎片在網友的共同回憶下被逐漸收集完善。
每一個都是高飽和但又模糊的存在。

在這個陽光永遠過曝的夢幻空間裡,你能看到兒時的學校走廊,與朋友們嬉戲的遊樂場,週末與家人散步的公園,考試高分後去買玩具的地下商場。
雖然那裡已經沒有人了,但每當看到這樣的圖片,你耳邊總會傳來舊時的嬉鬧嘈雜聲,或許這時才明白,當年語文課上沒學明白的修辭叫“通感”。

似乎中式夢核的世界永遠被困在了夏天,那種感覺就像在熱天午後醒來時宛如隔世的朦朧,眼前是全套的千禧年木質家裝,耳畔是窗外永不停歇的蟬鳴聲。
當你琢磨父母出門打牌為什麼不關電視時,身後的綠色電扇還在擺著頭,轉著圈兒。

書包裡塞著一堆文具、貼紙、辣條、小人兒書,即使當年上學背不了這麼鼓囊的書包,但包裡裝著課間和課上開小差的“玩樂時光”。

陽光照射下的藍色玻璃,折射出千禧年建築的餘暉,有人在玻璃背後看電視、晾衣服、寫作業、發呆。
當夢核裡的過曝驕陽落下時,趴在窗沿邊遠眺的你,發現每一扇窗才是被未來回眺的記憶視窗。

中式夢核是站在當下眺望那模糊的過去,有人覺得詭異,有人覺得憂傷,有人覺得溫暖,但都止不住去懷念。

但中式Dommer不同,它是立足於確定的過去,直面那被鎖定的未來,最終迎頭撞上,撞上那慘烈的,又無法抹去的回憶。
請不要忘記我

隨著大量中式Doomer內容的井噴,“低質創作”與 “玩梗自嗨”的標籤也逐漸被打了上去,正如之前的夢核一樣,都被從亞文化圈子拉到了聚光燈下,成為了潮流。

現在你甚至能看到丁真的Wojak
懷舊、獵奇、鍵政、原教旨、樂子人現在全在裡面一鍋燉,甚至在此之前,Doomer與後朋文化曾與二次元文化有一次短暫的交融,但相比這一輪井噴,本地化上要差一點。

一樣的音樂,類似的背景圖,只是把Wojak換成了二次元美少女
無論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它們,有一點是確定的,人們的懷舊變得越來越氾濫與多樣了。

你知道嗎,現在這個世界已經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 ——《三峽好人》
在懷舊大潮下,Doomer和夢核其實也算是一體兩面,形態各異,但核心相同。
經歷過中式夢核的舊日時光,在學校上課,在小區內玩耍等等,而Doomer裡的種種事件也在同一時空發生。
有人記得兒時少兒節目的內容,一起上微機課的快樂,吃洋快餐時用的優惠券價格;肯定也有人記得一同經歷過的事故與見證過的慘劇。

浮光掠影,一場舊夢
就像曾經購買兒童玩具的商場以及無數小孩打鬧的居民區,它們是無數經典夢核場景的誕生地。
但這些地方或許也經歷過內澇與爆炸,成為他人不幸離世的事故現場,只剩下物是人非。

甜蜜美好但記憶模糊,就像沒有臉部細節的人物是夢核的標誌性元素之一,Doomer殘酷的時間線卻是精確且具體的,它們共同組成了美好和殘酷並存的回憶。

請不要忘記我
那即是過去。




設計/視覺 L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