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城市財經
作者:餘飛
小學生人數,減少了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其中的GDP、常住人口資料,早就公佈,本號在1月17日所寫的文章中,有詳細分析。
今天來看一個最新公佈的資料。
國家2024年統計公報披露: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萬人,在學研究生409.5萬人,畢業生108.4萬人。
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1068.9萬人,在校生3891.3萬人,畢業生1059.4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75.4萬人,在校生1659.4萬人,畢業生542.2萬人。
普通高中招生1036.2萬人,在校生2922.3萬人,畢業生891.0萬人。
初中招生1848.8萬人,在校生5386.2萬人,畢業生1698.2萬人。
普通小學招生1616.6萬人,在校生10584.4萬人,畢業生1857.3萬人。
特殊教育招生15.8萬人,在校生91.6萬人,畢業生17.7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4.0萬人。
為了方便看出資料端倪,我做了一張與2023年的資料對比,一目瞭然。
過去幾十年,雖然小學數量在城市化過程中不斷減少,主要是農村小學生進入城鎮學習,城市學校擴建,農村學校關閉帶來的動態變化,但小學在校生數量一直增長。
去年小學在校生人數較2023年減少了251.6萬人,小學招生人數減少了261.3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國家統計局
事實上,小學在校生人數2022年也出現過收縮,但那一年情況和現在不同。
當時處在疫情期間,有很多跨境學童流失疊加部分家長為了子女安全採取了延遲入學策略。
到2023年疫情結束後,2023年小學在校生、招生、畢業生全面實現增長。
2024年小學在校生、招生人數同時減少,則是新生兒人口帶來的影響,已經從幼兒園延伸到了小學。
幼兒園人數,四連降了
其實,先知先覺的人口流失地區,小學生人口早就減少了。
黑龍江小學在校生人口2012年有186.8萬,2023年跌至106萬人,十二年減少了80.8萬。
遼寧小學在校生人數從2012的213萬減少至2023年的199.4萬,十二年減少13.6萬。
吉林過去十二年小學生人數減少了32.87萬。東北三省過去十二年小學生合計減少了127.27萬人。
江西統計局披露的小學生資料來看,無論是招生人數,還是在校生人數,這幾年一直都在減少。
此外,江西省的初中在校生2021年也開始減少。2020年江西省初中在校生220.4萬人,2021年減少至216.4萬人,2022年減少至208.4萬人,2023年減少至208.1萬人。
河南省幼兒園人數見頂於2018年,當年有437.99萬人,去年降至323.62萬人,五年減少了114.37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河南省統計局
河南的小學在校生人數見頂於2020年,當年有1021.59萬人,去年減少至962.88萬人,三年時間減少了58.71。
這些地區只是先行而已,如今全國小學生人口也進入了通縮通道。
除了小學生人數減少外,原本已經連續三年減少的幼兒園人數,去年四連降。
幼兒園在園人數由2023年的4093萬人減少至3584萬人,減少了509萬人,降幅12.4%。
從歷史資料來看,幼兒園在園人數在2020年就已經見頂,2021年幼兒園在園人數較之前減少了13.06萬人,是多年來幼兒園在園人數首次減少。
2022年,在園人數加速減少,減少了177.66萬人。2023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減少了534.55萬人,2024年減少了509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國家統計局
從資料可以看到,過往每年的增幅基本都是200萬人左右,而如今減少幅度明顯在加快,2023年和2024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每年都減少了超500萬人。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資料來看,我們的新生兒人口見頂於2016年,2017年開始減少。
按照3歲開始上幼兒園、6歲開始上小學來計算,2020年便是幼兒園人數開始減少之年,2023年便是小學生人數開始減少之年。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來看,幼兒園人數減少從2021年開始,小學生人數減少從2024年開始,往後推遲了一年,大體不差。
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出生人口在龍年迎來了逆轉,相較於2023年增加了52萬人。
2023年出生人口逆轉的邏輯在於,2023年疫情結束出現了補償性結婚潮。
民政部資料顯示,2023年結婚對數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84.5萬對,才有了2024年新生人口相較於2023年多52萬人。
但是,從結婚人數來看,2025年,也就是今年的出生人口,降幅可能會比較大。
2月8日,國家民政部披露的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對數610.6萬對,這一資料創45年來新低。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國家民政部、國家統計局
結婚對數是出生人口的函式,或者說直白的,結婚對數直接決定了出生人數。
2023年補償性結婚潮讓新生兒人數久違地增加了,那2024年結婚人數創下歷史新低,便意味著2025年的新生兒人口,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
而按照出生人口下滑年份來看,到2030年出生人口帶來的影響將延伸到初中,2033年將延伸到高中,2036年將延伸到大學。
資料:教育部;製圖:城市財經
人口減少,會帶來什麼影響
人口下降,結婚人數下降、新生兒人數不斷下降,會帶來一系列綜合反應,比如老齡化問題、教育問題、城市格局洗牌問題,還有樓市問題等等。
2023年年末,60歲以上人口規模2.97億,佔總人口比重高達21.1%,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
65歲以上人口規模達到21676萬人,佔總人口比重15.4%,較2021年增加了0.5個百分點。
2024年,老齡化進一步加深,60歲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22%,65歲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15.6%。
由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編寫、2020年底出版發行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預測,養老保險將從2019年的2.65個人養活1個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個人養活1個人。
面對日益擴大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官方已經採取了多條措施。
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此外,還推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2022年11月,我們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農村人口見頂於1995年,當年農村人口85947萬人。到2023年,農村人口只剩下47700萬人。這4.77億農村人口中,還有相當一批在外打工,並未待在農村。
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農村人口大舉進城,很多人在城裡安家落戶,沒能落戶的,也都在城市討生活,或者在縣城安家落戶。
別看過年期間農村一片熱鬧景象,平時大多數農村都是一片闃靜。農田荒蕪,從前的萬家燈火已經變成了只聽蛙聲不見人語。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農村合併模式,將兩個乃至幾個人數越來越少的村合併為一個村。
早在2017年,新華網等多家官方媒體就披露過一組資料,自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村落。
如今全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這種消失速度必然會加快。而且,還會有不少小縣城消失。
2020年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資料顯示,全國2000多個縣域單位中,人口在20萬以下的多達400多個,其中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80多個。
在人口減少疊加機關單位編制精簡的大背景下,袖珍型的小縣城難免被合併重組。
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年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2023年減少了1.48萬所。
小學數量的影響,東北已經開始,下一波會是中部、西部和東部。
財新網去年的封面報道顯示,人口率先收縮、學生荒率先出現的東北地區,小學關停情況如下: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黑龍江消失了近六成、合計1900餘所小學;吉林消失了近五成、合計2600餘所小學;遼寧也消失了2200餘所小學,降幅近一半。
新生兒不斷減少,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教師隊伍過剩。
新生兒人口從2016年見頂,2017年開始減少,但教師數量每年都在增加。
教育部尚未披露2024年的資料,2023年全國專任教師數量1891.7萬人,比2022年,比上年增加11.42萬人,增長0.6%。
不計算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專門學校等專任教師,所有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的專任教師,2023年合計1883.67萬人,同口徑下較2016年增加了376.27萬人。
其中大學七年間專任教師增加了49.74萬人,高中增加了103.52萬專任教師,初中增加了85.76萬專任教師,小學增加了64.17萬專任教師,幼兒園增加了73.08萬人。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幼兒園和小學專任教師在2023年首次減少了。幼兒園2023年相較於2022年減少了15.71萬專任教師,小學減少了0.04萬專任教師。
只是開始,去年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教師崗位制度變革,將編制改為聘任制,教師的鐵飯碗,開始被砸碎了。
在之前分析當下救市無法改變樓市趨勢的文章中,我列出了當下的六個不同,包括市場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心態不同、槓桿率不同、宏觀大環境不同、人口趨勢不同。
房地產有句行話,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人口是樓市的底座,是需求的源泉,當人口不斷下降之時,增量需求會逐漸枯竭,改善需求成為主流,再加上當下供大於求的市場,會對樓市形成一個疊加利空效應。
全國人口已經三連降,人口減少的省市自治區已經從2022年的13個,增加至2023年的20個。
本號之前梳理過內地27個省與自治區2023年人口變化,得出的結論是:
1,內地27個省與自治區中,一半以上城市人口在減少的有18個,其中黑龍江全線減少,山西、湖南、甘肅人口減少城市佔比都在90%以上,它們除了省會,沒有人口增長的城市。其餘人口減少過半的地區,也只是略好一些。
2,人口減少,基本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去年人口減少的176個城市,除了重慶、煙臺兩個重點城市外,其餘都是普通的三四線。
這也是本號為何一直在強調,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樓市終將鶴崗化。
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產業羸弱、經濟疲軟、人口流失、庫存高企,這些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
所以,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會“鶴崗化”,不可阻擋。
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的綜合問題,它牽涉到經濟、就業、生育、教育乃至產業結構與制度設計。
它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各種頂層設計的制度。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是世界格局之變、發展機遇之變、思維方式之變,還有人口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