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5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
來源:餐飲O2O
隨著 2025 年茶飲行業財報陸續披露,頭部品牌間的分化愈發明顯,供應鏈升級、國際化拓展等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議題。
蜜雪冰城構建起龐大的 “供應鏈帝國”,霸王茶姬化身 “出海黑馬” 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奈雪的茶受直營模式所困,古茗則依靠加密策略穩固市場。
這些財報資料的背後,映射出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的深層邏輯。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覆盤古茗、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 2024 年財報,一探背後蘊藏的發展脈絡與行業趨勢。
01
直營品牌深陷“規模困局”
從財報資料來看,主打加盟業務的茶飲品牌表現相對較為出色。
首先,蜜雪冰城一超多強,呈現“碾壓式盈利”。根據財報顯示,蜜雪冰城門店突破 46479 家,營收達到 248.29 億,市值也一路飆升,達到 1618 億港元。

此外,主打加盟業務的霸王茶姬和古茗的表現也相當強勁。
一是霸王茶姬實現 GMV 與淨利率雙高增長,成行業標杆。霸王茶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公開招股書,資料令人驚歎:2024 年 GMV 達 295 億元,同比增長 173%;淨利率高達 20.3%,遠超行業均值。

二是古茗可圈可點,淨利和營收穩健增長。2024 年古茗營收 87.91 億元(+14.5%),淨利潤 14.93 億元(+36.2%)。
上述茶飲品牌主打加盟模式,絕大部分營收均為加盟商貢獻。如霸王茶姬,其收入主要來自加盟店,2024 年來自加盟店的收入 116 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 93.8%。

而反觀始終堅持直營、曾經高階茶飲的代表奈雪的茶,卻深陷增長困境之中,不僅營收下降,還面臨不小的虧損。
財報顯示:2024 年營收 49.21 億元,同比下降 4.7%,經調整淨利潤由 2023 年的盈利 2090 萬元轉為虧損 9.19 億元。
嚴重虧損讓奈雪的茶的股價一路下跌。目前,奈雪的茶股價徘徊在 1 港元左右,較其 19.8 港元的 IPO 發行價相去甚遠。
主要虧損原因有三個方面:
閉店損失、投資虧損,以及直營的重資產、重成本的弊端。
閉店虧損。2024 年奈雪關店 121 家直營門店,導致直接損失 1.6 億。
投資損失。奈雪的茶在一些投資專案上出現了虧損,2024 年投資虧損達 3.2 億元。

直營的重資產、重成本的弊端。奈雪的茶直營模式成本高企,人力與租金佔比超 30%。成本佔比的提升,自然讓利潤空間減少。
因此,奈雪的茶陷入如此困境,有直營模式的影響,也有投資和閉店因素的疊加,才導致其營收下滑、利潤虧損。
當然,也有茶飲品牌,雖然也主打加盟模式,但表現相對平凡,營收和利潤率雙雙下跌。如茶百道在 2024 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下跌了 13.8%和 48.71%,不過門店規模在增長,營收和利潤仍處於盈利狀態,保證了基本盤。
02
三巨頭差異化破局
隨著國內茶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增長空間逐漸觸頂,為實現可持續增長,突破增長瓶頸,出海已成為茶飲品牌的必由之路。
2018年,蜜雪冰城率先佈局海外市場;2019年,霸王茶姬緊隨其後,開始試水海外;茶百道也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這些品牌在海外市場已開設眾多門店。其中,蜜雪冰城在中國內地以外開設了約4900家門店,霸王茶姬海外門店數量達156家,茶百道海外門店也有14家。

它們不約而同地將東南亞作為主戰場。霸王茶姬的百家門店均分佈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茶百道則選擇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作為主要市場。

為何選擇東南亞?原因有三:
一、東南亞茶飲市場規模增速全球最快,預計將由2023年的201億美元增長至2028年的49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9.8%。
二、文化認同度高。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有著相似的茶文化基因,當地消費者更易接受中國新茶飲的口味。
三、氣候適宜,冷飲需求全年無休。東南亞地區氣候炎熱,為新茶飲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進攻東南亞市場時,茶飲品牌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蜜雪冰城以供應鏈優勢制勝,憑藉極致價效比取勝。在東南亞國家,蜜雪冰城堅持低價策略,如越南檸檬水售價僅1.54元人民幣(當地均價15元)。
這一低價策略得益於其在當地自建的供應鏈體系,包括越南海防糖漿工廠、印尼雅加達中央廚房,以及佈局在東南亞的7個倉庫(6.9萬平方米),實現核心原料自給率80%以上。
霸王茶姬則透過文化輸出和高階定位加速全球化。其堅持“不做本土化”,強調中國茶文化的純粹性,與臺式奶茶形成差異化;
在吉隆坡雙子塔等核心商圈開設旗艦店,並與馬來西亞燕窩品牌、法國奢侈品牌聯名,提升品牌溢價。
古茗選擇聚焦華人市場,透過區域深耕和中端定位尋找市場站位。在印尼、菲律賓等華人聚集區,古茗透過衛星店模式快速滲透下沉市場;東南亞加盟費降至國內50%,並推出“咖啡機銷售+原料捆綁”模式;在東南亞建立區域分裝中心,核心原料(茶葉、糖漿)國內直供,輔料(椰果、珍珠)本地採購,以降低物流成本。
因此,2024年茶飲出海東南亞已從“野蠻拓店”進入“精耕細作”階段。蜜雪冰城憑藉供應鏈優勢鞏固下沉市場,古茗以中端定位收割區域紅利,霸王茶姬借文化溢價破局高階市場,三者形成互補的競爭格局。
03
健康化與單店價值成突圍焦點
雖然許多茶飲品牌,門店依然處於增長的狀態,但相比往期,新店增速明顯放緩。
如古茗2024 年新店增速放緩更為明顯,全年淨增門店 913 家,增速 10.1%,較 2023 年 34.98% 的增速大幅放緩。
還有茶百道和奈雪茶,其新店增速也明顯放緩。茶百道2023年新增新店1440家,2024年僅新開了594家,奈雪的茶2023年開出了587家,2024年僅開143家,新店增速斷崖式下跌。
雖然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新店增速比往年多,但相對往年的直線式增長則相對平穩,相對放緩。
而造成新店增速放緩的核心原因便是,市場飽和,加盟商承壓過重。
首先,市場飽和,整體市場處於收窄狀態。全國茶飲門店總數較峰值減少 3 萬家至 62.5 萬家,三四線城市單店日均 GMV 同比下降 15%-20%。造成這種原因有兩種,
一是市場飽和度提高,競爭加劇,導致消費者被分流;二是外部消費環境變化的影響,如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或消費偏好發生改變等。
其次,加盟商承壓過重,流失率上升。如古茗2021 年 – 2023 年,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分別為 6.2%、6.7%、8.3%,2024 年前 9 個月,一舉躍升至 11.7%。
在如此的狀況,茶飲品牌不得不調整戰略,從"跑馬圈地"進入"精耕細作"階段,單店健康度取代規模成為核心指標。
首先,深挖健康茶飲,撬動健康新增量。如奈雪推出"不加糖"系列,茶百道"小麥草系列"單款兩月消耗10萬斤原料,試圖透過產品升級提振復購。
還有霸王別姬則透過砍半咖啡因,徹底攻克 “奶茶導致失眠” 的痛點。如今年3月份在全國省會城市首發 “輕因” 系列產品,包含輕因・伯牙絕弦和輕因・伯牙鮮沏,還同步上線全國 “輕因專區”,把青青糯山、白霧紅塵等四款經典產品歸入其中。

該產品創新採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 ,精準分離茶葉中的咖啡因,咖啡因含量直接砍半!
而奈雪也選擇透過跨界輕食的方式,省耕健康茶飲。如前不久,前不久,奈雪推出了全新店型 “奈雪的茶・green 輕飲輕食”。該店以 “能量碗 + 功能茶飲” 組合構建了 “輕食代餐 + 健康社交” 消費場景,

然後,迴歸 “在店經營” 的本質。如喜茶在 2025 年 2 月 10 日,率先打響反內卷第一槍。其內部郵件指出,行業的 “數字遊戲” 已到盡頭,無意義的價格戰、營收和規模內卷消耗使用者對新茶飲的喜愛。
若說 “在店經營” 較好的品牌,當屬霸王茶姬莫屬。根據招股書顯示,其單店月均 GMV 高達驚人的 51.2 萬元。
而這得益於五個方面:
一是透過 “五個線上” 系統,實現全鏈路數字化管理,提升單店運營效率與使用者復購率;
二是透過聚焦核心產品,以 “原葉鮮奶茶” 為單一品類核心,實現了規模效應,降低了邊際成本 ,並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三是採用高門檻與 “119N” 模式,確保加盟商質量與單店標準化複製;
四是運用了榫卯結構、青花瓷元素和戲曲臉譜 LOGO 等東方美學符號,並融入茶馬古道、漢服刺繡等文化 IP,營造出 “東方新茶鋪” 的沉浸式場景,提供品牌溢價;
五是建立自有基地,採用分倉模式,降低物流和採購成本。
呈現一超多強的態勢
根據五大茶飲品牌財報資料,蜜雪冰城以絕對優勢領先,呈現一超多強格局。
營收方面,蜜雪集團以248.3億元蟬聯行業榜首,是霸王茶姬的兩倍,奈雪的茶和茶百道的5倍左右,古茗的2.8倍。
利潤方面,蜜雪集團利潤超過44億元,增幅超四成,盈利水平超出其他四家茶飲集團淨利總和。
門店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團全球門店數超過4.6萬家,增速超兩成,遠超其他茶飲品牌。
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其透過規模效應反哺供應鏈,再借助供應鏈優勢構建競爭壁壘,形成“更多門店→更強供應鏈→更低成本→更高市佔率”的飛輪效應。
這一成就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供應鏈壁壘。財報顯示,蜜雪冰城60%原材料實現自產,核心食材(奶粉、糖漿)100%自控,採購成本較行業低0%-20%。
招股書資訊顯示,蜜雪冰城透過覆蓋全球六大洲、38個國家的採購網路降低採購成本。
就同類型、同品質的奶粉和檸檬而言,2023年其採購成本較同行業平均分別低約10%與20%以上。
目前,蜜雪冰城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約60%由自有工廠生產,且其目標為實現核心飲品食材100%自產。
自建原材料工廠和倉儲物流體系,從生產源頭到終端配送實現了成本控制。
得益於供應鏈優勢,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分別為28.3%、29.5%及32.4%,呈逐步上升趨勢。
因此,未來供應鏈的競爭仍將是主流,誰掌握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誰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近年來,頭部茶飲品牌均在加速供應鏈佈局。截至2024年9月,古茗擁有22個倉庫,超過76%的門店位於倉庫150公里範圍內,能為97%以上的門店提供兩日一配的冷鏈配送服務。
“倉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佔GMV的比例不足1%,遠低於行業2%的平均水平。茶百道福建茶葉基地於2024年4月投產,並擁有一個包材廠。
05
資本向IPO預備軍傾斜
當蜜雪冰城以1.84萬億港元凍資額重新整理港股紀錄,霸王茶姬攜124億年營收衝刺“美股茶飲第一股”,新茶飲行業的資本戰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4年,前五大品牌狂攬62%行業營收,超14萬家中小門店倒閉,一場由供應鏈、資本與全球化構築的“寡頭遊戲”正重塑行業格局。
2024年,現製茶飲行業已步入“萬店俱樂部”的壟斷時代。頭部品牌依託供應鏈控制力、資本優勢和規模化運營能力,築起了堅實的護城河,導致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持續被壓縮。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高達5,829億元,前五大品牌貢獻了62%的營收,而2021年這一比例僅為39%。其集中度提升速度遠超餐飲其他細分領域。
頭部品牌的擴張顯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蜜雪冰城(46,479家門店)、古茗(9,914家門店)、茶百道(8,395家門店)三家門店總數佔行業前十的73%。霸王茶姬則以6,440家門店和167%的增速,成為中端市場的最大黑馬。
在頭部品牌的強勢擠壓下,眾多中小品牌被迫退出市場。據窄門餐眼資料,截至2024年12月15日,近一年來全國新開奶茶店12.77萬家,但同期淨增門店卻為負1.78萬家,這意味著有超過14萬家奶茶店關門停業。
頭部品牌憑藉強大的盈利能力和龐大的門店規模,吸引了大量資本的矚目。2024年,行業融資主要集中於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等IPO預備軍。
蜜雪冰城港股IPO認購金額創紀錄地達1.84萬億港元,超越快手成為“凍資王”;霸王茶姬赴美上市,募資用於供應鏈和海外擴張;古茗獲得騰訊、美團龍珠等基石投資7100萬美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百道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5.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16億元增長397%,主要得益於IPO募資。
然而,上市後業績卻呈現出兩極分化。蜜雪冰城市值突破1,600億港元,成為港股茶飲第一股,毛利率提升至32.5%,供應鏈成本僅為行業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茶百道股價處於下行區間,2025年3月24日收盤價為9.21港元/股,市值約為136億港元,相較上市收盤時市值蒸發約53億港元。
奈雪的茶股價更是從上市首日的17.12港元跌至1.18港元,市值蒸發超90%。
小結:
2025年的新茶飲行業,已從“瘋狂擴張”轉向“價值深耕”。供應鏈效率、文化溢價與健康化創新將成為破局關鍵,而東南亞市場的精耕細作或為品牌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