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連結或點選閱讀原文直達“大荘家”
https://www.pechanga.com/homegiveaway
隨著美國家庭捐贈率近年來持續下滑,非營利機構長期以來一直擔憂“慷慨危機”的加劇。一項由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聯合釋出的新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美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向慈善機構捐贈過一次,但年輕一代的參與度相對較低,令慈善界對未來捐贈趨勢感到憂慮。
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三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的家庭在過去一年向慈善機構捐款。不過,僅有少數人捐款超過500美元,大多數捐款金額偏低。另有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未捐過款。
儘管捐贈額有限,廣泛參與仍為行業帶來一線希望。面對物價上漲、聯邦援助減少以及大選年不斷高漲的小額政治捐款競爭,許多非營利組織面臨嚴峻挑戰。
然而,代際差異值得關注:45歲以下人群中,近三分之一表示過去一年沒有任何捐款,而在45歲及以上群體中,這一比例為五分之一。此外,年輕人不論收入高低,其捐款意願普遍較低,也更有可能認為個人沒有責任幫助社會弱勢群體。
資料顯示,美國人最傾向於向宗教機構或為民眾提供食物、住所等基本需求的組織捐款。約40%的受訪者捐贈過此類機構。另有三成表示向救災組織捐過款,約四分之一則向動物保護機構捐款。
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80%表示曾捐贈食物、衣物或傢俱,而30歲以下群體的這一比例為60%。除了捐款,老年人也更傾向於參與志願服務。68歲的佐治亞州退休人士埃文斯表示,即便自己經濟並不寬裕,也堅持向教會和無家可歸者收容所捐款。去年她家遭颶風損毀,如今仍住在臨時住所。“我捐出的每一美元都以我無法預料的方式回饋了我。”
民調顯示,儘管金錢捐贈存在差距,約70%的美國成年人曾捐贈過實物物資,30%的人參與過志願服務。
分析指出,未來幾十年美國將面臨一代人財富的轉移。然而,如果年輕人繼續維持目前較低的捐贈意願,這可能對慈善組織構成長期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