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檔案洩露:特朗普欲將NIH預算砍掉44%北理工通報:被舉報教師免職解聘|學界速遞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速  覽 
  1. 內部檔案洩露:特朗普欲將NIH預算砍掉44%
  2. 北理工通報:被舉報教師免職解聘
  3. 全球六分之一農田受重金屬汙染威脅
  4. 我國上山遺址發現距今一萬年的稻米酒
  5. 日本合成人造雞塊,預計5-10年上市
學界頭條
1.內部檔案洩露:特朗普欲將NIH預算砍掉44%
據Inside Medicine及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內部流傳著一份pdf檔案,檔案截圖顯示,該提案將削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2026財年中預算的44%,削減後經費為267億美元,幾近腰斬。
儘管外界對本屆聯邦政府縮減經費的態度早有領教,但如此之大的削減幅度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據悉,NIH上一次削減預算是在2003年,當時削減後的預算是270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一削減提案如果得到國會透過,NIH的經費水平將一夜回到二十三年前。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副執行主任Jennifer Zeitzer表示,“這將徹底摧毀美國的生物醫學研究。”
此外,該提案還要求撤銷NIH的四個研究所和中心, 被撤銷的研究所領域涉及護理研究、替代醫學、少數民族與全球健康研究。剩餘20個研究所中的15個將被併入五個新的研究所,五個研究所分別研究身體系統、神經科學、普通醫學、殘疾與行為健康。
參考來源:
https://insidemedicine.substack.com/p/scoop-leaked-pdf-outlines-major-hhs
2.北理工通報:被舉報教師免職解聘
4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學官方微博釋出情況通報:4月19日晚,網路出現我校教師宮某涉嫌師德失範行為的舉報資訊,學校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連夜開展全面調查核實。經調查,舉報的宮某師德失範行為屬實,宮某嚴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嚴重違反黨規黨紀、校規校紀。
經研究決定,給予宮某開除黨籍處分,免去行政職務,撤銷其教授職稱,取消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撤銷北京理工大學教師崗位任職資格,解除聘用關係。同時,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
之前網傳有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的研究生實名舉報該學院副院長宮某洩露研究生考試面試的題目、套取科研經費公款吃喝以及不正當男女關係等問題,並以PPT形式條理清晰的列舉,引發關注。
參考來源: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4/542519.shtm
前沿研究
3.全球六分之一農田受重金屬汙染威脅
地圖顯示了一種或多種金屬濃度超過毒性閾值的區域(顏色越紅越嚴重)。
圖源:Hou et al./Science
一項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顯示,全球約14%至17%的農田,總面積最高約2.42億公頃,受到至少一種有毒重金屬的汙染,超出了農業和人體健康安全閾值。這些重金屬包括砷、鎘、鉻、鉛、鈷、銅和鎳,廣泛分佈於南亞、東亞、中東和非洲等地,威脅全球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研究彙總了8.2萬篇有關論文中的1500份資料最詳細的,其中包含了1493個區域研究的79.6萬份土壤樣本,結合機器學習技術,繪製了全球農田重金屬汙染分佈圖,發現鎘是汙染最廣泛的金屬,而在這些受到汙染的農田附近,生活著9-14億人。
研究指出,汙染源於自然地質過程和人類活動,如採礦、工業排放和農業灌溉。尤其在歐亞大陸低緯度地區,存在一個從南歐到南亞的“金屬富集帶”,與古代文明的採礦活動密切相關。全球約9億至14億人生活在高風險區域,長期暴露於重金屬可能導致癌症、腎損傷和神經發育障礙等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58-z

4. 我國上山遺址發現距今一萬年的稻米酒

遺址位置和出土文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美國斯坦福大學,聚焦我國浙江上山文化遺存,利用多種微體化石分析技術,發現了東亞最早酒類釀造新證據,揭示了一萬年前上山遺址稻米釀酒技術。
該團隊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採集了12件陶器殘片。這些陶器代表發酵、盛裝和烹飪等用途。植矽體分析顯示,陶器殘留物和陶土含有大量馴化稻的植矽體。這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資源。同時,稻殼和稻葉被用於陶器製作,進一步證明稻米在上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研究分析了紅曲黴和酵母遺存在不同陶器型別的分佈,發現了小口罐中的數量顯著高於用作炊器的罐和用來加工一般食物的大口盆。這表明,陶器型別與特定功能相關,其中小口罐可能專門用於釀造發酵酒。
參考來源: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2274121
5.日本合成人造雞塊,預計5-10年上市
研究培育出的雞肉塊
圖源:Trends in Biotechnology
近日,日本科學家透過模擬血管迴圈系統的裝置,培育出了一塊重達11g的雞肉組織。研究人員令雞肌肉細胞懸浮在凝膠中,並透過中空的纖維細管為其輸送氧氣和營養,使雞肉細胞逐漸發育成雞塊形狀。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組織培育裝置為在實驗室培育完整的雞、豬、牛魚肉組織奠定了基礎,甚至有望用於培育功能性器官。據悉,向厚實的肌肉組織中為細胞提供足夠的營養和氧氣,一直是實驗室培育肉類的難點。因此,此前的許多專案都只能培育出微型肉粒。本次研究額負責人竹內昌治教授指出:將活細胞置於凝膠中,並以半透性的中空纖維管輸送氧氣和營養,使得這個難題得到解決。
有專家評論,該技術的優勢在於食物的一體成型,未來甚至可能直接往培養基中注入咖哩醬,以便得到印度風味的雞塊。
參考來源:
https://www.cell.com/trends/biotechnology/fulltext/S0167-7799(25)00085-X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