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數性戀」研究會成為心理學的新風口嗎?

👆關注防走失 🌟公眾號右上角「設為星標」獲取每日推送 
在現代社會中,人類與科技共存,大多數人現在都與科技存在某種關係。
這種關係可能是恐懼(對AI科技高速發展的擔憂)、惱怒(“為什麼我的Wi-Fi不工作?”)、(透過科技與親友網友聯絡)、娛樂(各種互動遊戲)或生活改善(如遠端辦公,👉春季招聘|iWanna實習生星火計劃等你來!)。
我們的生活與科技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們與之建立了關係和依戀
這種情況並不新鮮——人類一直以來都容易對物品產生依戀,比如對安慰毛毯“阿貝貝”的依戀。
而現在,我們已對手機產生了深厚的依賴:我們總是知道它在哪裡,細心呵護它,丟失時會感到非常沮喪。
人類會與技術建立有意義的聯絡,並不侷限於生活日常,在人類的性和性表達中也明確存在。
如今,許多情侶都是透過各種APP認識的;透過網路也可以接觸到各種性內容。在這些現象之間,便存在著“數性戀”(Digisexuality)這一概念。
什麼是“數性戀”?
“數性戀”術語由Markie Twist和Neil McArthur提出,定義為“依賴先進技術的性體驗”。
根據McArthur和Twist的說法,數性戀的第一波是指“透過科技與人類伴侶建立聯絡”(包括觀看線上色情內容);
而第二波則是指沉浸式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類伴侶參與,或即使有人的存在,他們對體驗的本質並不重要。
數性戀和其他非異性戀規範(heteronormative)或單一戀愛規範(mononormative)之外的性取向一樣,往往被不當地批評為“怪異”,或被視為一種疾病。這種現象被稱為“數性戀恐懼”(digisexualphobia)——即對數性戀活動以及數性戀者的厭惡或偏見。
那些更傾向於使用色情內容而非與伴侶發生性關係的人,往往會被自動貼上“色情成癮者”的標籤,或被認為存在“迴避型依戀風格”。
但事實上,認為與伴侶發生性關係必須優先於獨自性行為或觀看色情內容,這本身就是一種異性戀規範(heteronormative)假設,其中一些人可能正是數性戀者。
“數性戀”與AI愛侶
目前,機器人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我們短期內不太可能看到機器人在街頭自由行走。但目前已經有一些由AI自動化控制的“非行走型”機器人,能夠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性和親密體驗。
與AI進行性和浪漫互動已經成為可能,而與真正的機器人發生性關係可能正是“數性戀第二波”的一部分。
現在,戀愛機器人的成本仍然很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第二波數性戀者出現。在此過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將這一群體視為病態。
然而,我們也必須考慮AI愛侶以及性機器人的倫理問題。科技發展速度太快,以至於我們尚未掌握這些技術對人類幸福感的具體影響。
AI伴侶能夠為人類提供有意義的關係,進而增強幸福感,但也存在濫用的可能性,比如資料隱私方面存在不透明性。此外,AI科技公司以盈利為導向,可能會使得使用者被迫支付更多費用,獲取更露骨的內容。
在採訪的幾家AI公司中,大多數公司都關注了愉悅感、隱私和誠實性等方面,但只有一家公司認真考慮了“持續性同意”(ongoing consent)和“防止剝削和傷害”的問題。該公司建立了一套系統,以在使用者無法繼續負擔服務費用或服務被中斷時,保護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其他AI公司在這些領域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技術的教育卻相對滯後。Twist和McArthur提出了“數字健康”(digihealth)的定義:
數字健康是指透過與數字技術的互動,促進身體、心理和社會福祉的結果。它需要對技術和線上關係持有一種尊重和積極的態度。數位健康意味著能夠在沒有脅迫、歧視和暴力的情況下,享受愉快和安全的技術體驗。要實現和保持數位健康,必須尊重個體在網路和現實世界中的權利。
Twist和McArthur提出了維持數位健康的五項核心原則:
1)同意(Consent):所有參與者必須是自由、自願且熱情地參與所有數字體驗。
2)免受剝削和傷害(Protection from exploitation and harm):數字體驗必須在保護參與者身體和心理完整性的前提下進行。
3)誠實(Honesty):數字體驗必須基於參與者之間真實和透明的資訊共享,以及對體驗性質的共同理解。
4)隱私(Privacy):參與者必須保留保護個人資訊的權利,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隱私。
5)快樂(Pleasure):參與者必須能夠在沒有羞恥感的情況下,自由地追求愉悅的數字體驗。
這些原則有助於在數位互動中識別問題,並在發現偏離時,幫助人們重新建立數字健康。
數性戀並不是一個新現象,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它正在不斷變化。2000年代初的數字依戀和互動,與2025年的數字體驗已經截然不同。這種人機關係的加深,可能會引發心理學界對「性」、「愛」和「伴侶關係」的新一輪思考和研究熱潮。
“數性戀”與心理健康領域
傳統伴侶關係的壓力與複雜性,讓許多人尋求替代性的情感滿足和性滿足。AI伴侶和數性戀提供了一種低風險、可控性強的替代方案,並且AI伴侶可超越性別和取向限制,吸引更廣泛的群體。
不可否認的是,AI伴侶在提供情感支援、陪伴和性滿足方面,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成癮、逃避現實等負面心理後果。
在這種大背景下,心理健康領域可能發展出新的研究和諮詢方向,例如數性戀的心理健康風險與干預策略、AI伴侶與現實人際關係的互補或替代研究、數性戀心理諮詢、AI伴侶成癮干預、人機關係的倫理與邊界探索等等。
此外,心理健康研究將推動社會對數性戀的理解與包容,減少「數性戀恐懼症」。
AI伴侶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在擴大,未來可能發展成一個數十億級別的產業。心理健康行業可能與科技行業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例如設計更人性化、更注重心理健康的AI伴侶、開發以心理健康為導向的AI陪伴和性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心理諮詢與AI伴侶之間的互補服務等等。
我們期待並堅信,心理人在AI時代會有更多機會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對AI時代的心理諮詢領域感興趣,並想了解前沿的進展,一定不要錯過3月25日《探索AI時代的臨床康復心理諮詢》直播講座~快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吧!
References
本文部分內容翻譯自倫敦性心理和關係心理治療師Silva Neves文章《什麼是“數性戀”》(What Is Digisexuality?)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alking-sex-and-relationships/202503/what-is-digisexuality
Hertlein, K. M., & Twist, M. L. C. (2018). Attachment to technology: The missing link. Journal of Couple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17(1), 2-6. doi:10.1080/15332691.2017.1414530
McArthur, N., & Twist, M. L. C., (2017). The rise of digisexuality: Therapeutic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2(3/4), 334-344. doi:10.1080/14681994.2017.1397950
Neves, S., Twist, M. L. C., & McArthur, N. (2024). Editorial introduction and reflections from the 2024 AVN Adult Entertainment Expo.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9(4), 1063–1073. https://doi.org/10.1080/14681994.2024.2439164
Twist, M.L.C., & McArthur, N. (2020).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on digihealth and sexual health.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5(2), 131-136. doi:10.1080/14681994.2020.1735176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


掃描下方二維碼
諮詢顧問老師,獲取免費申請建議!
轉發還可領取心理留學獨家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