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一批健美運動員已經70歲+,現在的他們都怎麼樣了??

健美,應該是很多小夥伴開始健身的動力,一個健碩的體格,有型的肌肉,輪廓分明的線條,賽場上震撼的表演和臺下的吶喊。

不管你是否喜歡健美,只要關注過健身圈的事情,就一定看過幾個健美運動員。
健美運動已經在中國發展多年,那個年代的健美運動員和現在的氛圍不同,並不是為了做網紅,更沒有如今的功利和商業,大部分都是因為熱愛。
很多健美運動員在退役後依然熱愛鍛鍊,開起了自己的鐵館,有一些鐵館在館主離世後,老闆娘依然為了這份熱愛支撐著鐵館的運營,哪怕健身房早已經沒有盈利能力,更比不過如今商業健身房的環境和運營。

但這就是那一代健美人的信仰。

早年的健美運動員都很少有人熟知,當時的健美過於小眾,資訊和資訊匱乏,更沒有網際網路,大家都很少有人會去主動關注這個群體。

今天說一位很早一批的健美運動員,在中國健美圈有這樣一位傳奇的人物,名叫楊新民。

1949 年出生的他,今年也已經 75 歲了。儘管到了可以當「爺爺」的年紀,但楊新民老師的身體狀態卻要比不少健身房的年輕人要好。
S叔之前在一家健身房見到過楊老師,非常熱情。
楊老師,見證了新中國一路的富強與繁榮,但自己的身材卻五十年如一日,還和年輕小夥一樣。
楊新民老師,也被大家親切的成為「健美常青樹」。
現在楊老師仍在堅持健美、感恩健美、宣傳健美。
他說人就是一臺機器,太陽昇起我們就要起來,發動機器,讓身體運轉起來。
一練就是幾十年,堅持、自律、熱愛、在楊新民老師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出生在人傑地靈的山東半島煙臺,出門就是大海,從小楊老師就喜歡各種體育運動。
游泳、長跑、籃球、排球、舉重等等,生而愛動,閒不住就是楊老師的標籤,這些運動也給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從 20 歲開始就接觸體育專案,長跑、單槓、雙槓,但楊老師真正接觸舉重還是在 1982 年,那一年的他已經 33 歲了。
36 歲開始健美訓練,37 歲第一次參加全國健美比賽,獲得了 80 公斤級第三名。
有人會問為什麼楊老師三十幾歲才開始參加訓練和比賽?
大機率是因為當時國內的健美行業才剛剛開始,想想當時國家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能堅持舉重對於一個人來說壓力有多大。
剛開始接觸健美,沒有人指導,環境又非常惡劣,能堅持下來的絕非常人,楊老師只能看著《健與美》雜誌,邊看邊摸索,自己慢慢練。
從 1986 年開始至今,楊老師的健身時長比很多人的年紀都要大,數十年如一日的鍛鍊,期間也獲獎無數。(因為獲獎太多,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想想當時國內健美的熱潮,條件艱苦但還是依然有很多前輩堅持,反觀現在,很多人做有氧都三分鐘熱度。

楊老師 75 歲還能保持如此年輕健碩的身材,得益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鍛鍊。
為了保持營養均衡,健康的同時還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楊老師的食譜也很講究,牛羊肉、雞蛋、魚肉、蔬菜都是每天必吃的。
三分練、七分吃,楊老師健康的飲食習慣已經保持了幾十年。
現在楊老師是一名專業的健身導師,專為國內各大健身機構培訓私人教練,基本上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三亞活動。
對於楊老師來說,健身房就是他的另一個家。
問到楊新民老師要練到多少歲時,楊老師說:“健美的朋友們,我們80歲再見。”
前幾年,楊老師就因為一張圖片而走紅,一樣的年齡,楊老師和同齡人的差距站在一起就非常明顯。
健身和不健身,年輕時看不出,上了年紀之後才明白,完全是兩種人生,兩種狀態。
楊老師數十年的健身經歷,很多人遇見楊老師都會問同樣的問題:“健身,給了您什麼?”
楊新民老師面對這個問題總是會毫不猶豫的說:“健身給了我很多好處,最大的好處還是延緩衰老。”
當然,楊老師的精神狀態以及身材可以完美的認證他說的,這就是健身自始至終最大的目的。
很多沒有接觸健身的人不懂健身,認為健身僅僅只是為了「減肥」、「練肌肉」,不懂健身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減肥」、「練肌肉」只是健身帶來的好處。

健身意味著,你能和大部分同齡人拉開一大段差距。
當同齡人在大吃大喝、泡吧、瀟灑人間的時候,有健身習慣的你默默走進了健身房,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進行舉鐵……
可能年輕的我們還沒有感覺和同齡人有太大的差別。
10 年後
同齡的男生開始發福,沒人標配的大肚腩,跑兩步都得喘氣;
同齡的女生開始衰老,慢慢開始出現皺紋,身材也急速變形。
健身的你依舊活力滿滿,這個時候的你,依然和年輕人稱兄道弟。

20 年後
其他大部分同齡人面臨各種疾病的煩惱,醫院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而你依然背起揹包,大步流星朝健身房跑去。
30 年後
可能有些同齡人已經缺少了自理能力;
而你可能不再去健身房,但還是公園裡最靚的仔;還是廣場上大媽們圍繞的物件,你完全有精力去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爬山、旅遊都在你的計劃之內。

如果還有人問為什麼健身?
那我也只會回答:
「不想變老」

— END —

健身多年,科普多年,感謝遇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