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一個女人終其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無憂
來源:名著聽書(ID: dushu369)
人生大雨自己撐傘,生活再苦也要種花。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訊

楊絳曾經歷過一段困難的時光。
1972年春,46歲的楊絳在農場勞作,清晨五點摸黑起床。
她將舊床單撕成布條,裹在掃帚柄上既當清潔工具,又作健身器材。面對刺鼻的廁所環境,她總說:“擦洗的是汙垢,修煉的是筋骨”。
有人發現她總在窗臺用清水寫字,她坦然笑道:“腦子不生鏽,心氣才不涼。”
正如她在《將飲茶》中所寫:
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當戲看。唯有自己的骨頭,要能蒸得熟、捶不扁。
讀懂楊絳的故事,你會明白:
原來一個女人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打扮得多麼漂亮,也不是賺錢有多厲害,而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懂得修煉這3種能力。
01
  • 強健體魄,築牢你的生命根基。
楊絳曾說:“人這一輩子,到最後,唯有健康是自己的。”
人活一世,有許多事情別人可以替你做,比如開車、花錢等,但唯獨生病這件事只能自己來扛。
沒有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
年輕時,楊絳與丈夫錢鍾書每天清晨必做兩件事:一是在校園草坪上散步,二是打太極拳。
冬天天氣陰冷潮溼,她依舊堅持用熱水泡腳後出門,穿著厚棉袍在寒風中舒展筋骨。
即便後來懷孕,她仍挺著肚子在廚房邊揉麵邊深蹲,她說:“身體動起來,心裡才踏實。”
安排她去勞作的那段日子,她把勞動當作鍛鍊:掃院子時模仿太極拳的雲手動作,挑水時練習腰腹發力。
有人勸她“裝病少乾點”,她卻說:“筋骨越磨越韌,這時候躺下才會真廢了。”
即便晚年丈夫和愛女相繼離開這個世界,她仍每天清晨繞著北大未名湖走滿七千步,做一做八段錦,讓運動成為對抗悲傷的良藥。
98歲那年體檢,醫生都驚歎她骨骼密度堪比六十歲,她狡黠一笑:“我這把老骨頭,可是日日拿八段錦擦亮的”。
有句話說得好:“別拿身體當信用卡透支,醫院繳費單可比工資條狠多了。活得久又能蹦躂的才是真贏家。”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縱慾望,而是用自律守護身體這座聖殿。
健康,是女人最硬的底牌,擁有它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正如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的箴言:“人生實苦,但有了好身體,苦中也能長出甜藤蔓。”
人生下半場,不妨試試這些小妙招,幫助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
1. 科學運動:
動靜相生的人生智慧從低強度專案入手,如每日快走30分鐘、瑜伽拉伸、八段錦等,讓身體逐步適應。
每週適度增加運動量,三個月後回頭再看,你的體能和狀態都會有顯著提升。
2. 營養築基:
家常菜裡的養生哲學參考“膳食黃金法則”:
每餐主食佔1/4(優選雜糧),蛋白質(肉/蛋/豆類)佔1/4,蔬菜佔1/2。
少油鹽但不必苛求無味,吃飯吃到七分飽時及時停筷,讓身體獲得均衡營養,才能為日常注入持久活力。
3. 規律作息:
給身體注入鬆弛感每天晚上十一點前睡覺,不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最好的養生,莫過於讓身體在張弛有度的節奏裡紮根,在營養與活力的平衡中生長,支撐你去從容擁抱人生的千百種可能。

02
  • 高配心態,積蓄你的生命力量。
楊絳在《我們仨》中回憶並寫下了兩段親人離世的經歷。
1997年3月,楊絳的愛女錢媛,因病住進醫院。
楊絳走在路上,像是有心靈感應般,她低聲說了一句話:“圓圓,阿圓,你走好,帶著爸爸媽媽的祝福回去。”
次日凌晨,錢瑗在睡夢中離去。
一年後,錢鍾書也因病住院。
在錢鍾書臨終前,她強忍內心的悲痛,從容地附在丈夫耳旁,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倦了,閉上眼,睡吧。”
很多親人擔心她承受不住親人離世的傷痛,紛紛前來看望她。
楊絳卻反過來安慰大家:“我都挺過來了,你還這樣哀傷?往深處想,痛苦的擔子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後來的日子裡,她一頭扎進書齋,整理了錢鍾書的所有學術遺稿。
除此之外,她還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出版了散文集《我們仨》,編訂了足足有250萬字的《楊絳文集》。
面對親人離世,她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忙碌且充實的生活撫平了內心的傷痛。
生活中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那些經歷的痛苦,也會幫助你修煉自身,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熱播劇《六姊妹》中的何家藝就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何家藝和歐陽寶結婚後,做皮毛生意,成為了何家最有錢的女人。
因為歐陽寶的市場誤判,兩個人虧了一百多萬。
生意失敗後,何家藝沒有抱怨或氣餒,而是積極尋找新的機會和出路。
她勸歐陽寶說:“活著才有希望,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後來,何家藝在逛街時偶然聽到一個老太婆嘀咕沒有便宜又好的旅館,她立馬覓到了商機。
她選擇和歐陽寶賭一把,賣掉自家的別墅,買下王懷敏在車站旁的房子開旅館。
兩個人一步一個腳印,從開澡堂到開旅館,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

究其根本,正是心態的力量,讓人在絕境中看清隱藏的生機,在動盪裡抓住確定的錨點。
與其糾結過去犯下的錯,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擁有穩定的核心。
1. 釋懷過往,重構當下的力量:
過去已經翻篇,持續的情感反芻會形成認知閉環。
可以透過情感錨定練習,每天記錄三件具體的小確幸,專注於當下的生活。
2. 超越比較邏輯,建立內在座標體系:
攀比的本質是價值座標的錯位,將他人的劇本強加於自己的人生舞臺。
不如把比較的精力花在提升自身的價值上,學習一項技能,讓自我迭代成為抵抗焦慮的鎧甲。
面對和接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對女人來說,最有價值的奢侈品,莫過於一顆強大的內心。
只要內心足夠強大,任憑風浪多大,你都能夠掌握人生這艘船的航程。

03
  • 持續成長,豐盈你的內在涵養。
楊絳說:“人雖渺小,人生雖短促,但是人能學,能修身,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之處,就在人自身。”
而真正聰明的女人,都懂得不斷提升自己,保持學習和進步。
2014年的李筱懿,婚姻破裂、失業、財務危機如三座大山壓頂,但她心中始終燃著一簇火苗,不願被命運裹挾。
在紙媒日漸衰落的時候,她將目光投向自媒體創業,迅速創辦了自己的新媒體賬號。
創業初期,她因缺乏市場經驗,公司瀕臨倒閉。
高燒15天的病痛幾乎擊垮她的身體,前夫爭奪女兒撫養權的官司更讓她心力交瘁。
彼時的她,像一隻困在繭中的蝶,被世俗定義的“失敗女性”標籤層層束縛。
深夜的淚水和鍵盤上的血泡,記錄著這段至暗時光。
凌晨4:45的鬧鐘成了她的戰鼓,一杯黑咖啡、兩小時寫作,雷打不動地將人生感悟凝練成《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等暢銷書。
每天早起寫稿、晚上研究行業賬號,努力加堅持,終於逐漸寫出了爆款。
當短影片浪潮襲來,李筱懿又主動求變,46歲的她帶著團隊研究鏡頭語言,轉戰影片號,減重8斤、打磨發音,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七載寒暑,900萬字的筆耕不輟終成迴響。
她的自媒體矩陣粉絲突破2000萬,公司估值超3億,更以實力贏回女兒的撫養權。

在《自在》一書中,她寫道:
“世俗的成功不是炫耀的勳章,而是選擇的自由——能體面地說‘不’,也能從容地擁抱‘是’。”
世事無常,面對人生的諸多不確定,主動成長和進步,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持續成長從不是輕盈的飛翔,而是帶著傷痕的攀爬。
真正的涵養,在於低谷時不棄思考的微光,巔峰時不失謙卑的底色。
往後的日子裡,不妨從這3件小事開始,提升自己,豐盈你的精神世界。
1. 堅持閱讀,提升認知。
讀書,是獲取新知、增長見識最快捷的方式。廣泛閱讀能提升思維的活躍度,使解決問題的方式突破固有框架,持續更新認知體系。
2. 管理情緒,強大內心。
覺察自己的情緒,每日寫感恩日記強化積極情緒,避免陷入瑣事消耗。
3. 學習技能,拓寬圈子。
培養一項愛好,比如畫畫、寫作、攝影等,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拓寬生活圈子,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內在的豐盈,永遠始於對自我的不妥協。
當你將困境視為淬火的熔爐,時光終會還你一雙破繭的翅膀,既能托起自己的生活,亦能照亮他人的夜空。
梁文道曾說:
“一個女人一定要有讓自己過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很重要。”
楊絳的一生雖然經歷諸多風雨,但她一直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告訴我們:
“人生大雨自己撐傘,生活再苦也要種花。”
未來願你我都能像楊絳先生一樣,直麵人生風雨,無懼歲月挑戰,成為一個智慧且通透的人,收穫淡定從容的人生。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