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聽風聲和海浪聲

我們邀請了4位對小城有著濃厚興趣的藝術家,分別在這些城市設計出了紅色的椅子,放置在市井街道或景區旁。讓大家藉著來這裡坐坐的契機,轉身看到一片新的風景,於是誕生了“來我的城市坐坐,這個專案”。
瞭解更多專案背後的故事:今年是更多中國小城被看見的一年
本篇是“來我的城市,坐坐”中的福建泉州篇。
泉州,一座融合的城市
2021年7月,泉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座位於福建中南部沿海的小城。

圖片來自小紅書@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在泉州,有260多座佛教寺廟、50多座道觀、6座清真寺以及多座基督教堂。這樣的規模很難在其它城市見到。

圖片來自小紅書@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人們也因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被它吸引。走在泉州古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有中國傳統元素的紅磚厝、騎樓,也可以看到開元寺、清淨寺等宗教建築。
泉州是著名的僑鄉,由於泉州沿海地區地少人稠,許多人沿著海路出國謀生。如今在泉州,可以見到南洋華僑回到泉州後建造的“番仔樓”和多個華僑村。

圖片來自小紅書@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在救生椅上,
聽風聲和海聲
聲音藝術家秦思源1971年生於英國愛丁堡。他是中英混血,父親是英國漢學家秦乃瑞(John Chinnery),母親陳小瀅是作家凌叔華與學者陳源之女。

秦思源

他從小往返於英國和中國,2002年徹底搬到了中國,開始關注聲音與記憶、歷史、文化的關係。2023年他與洪峰一起建立了聲音藝術博物館,是全球第一家聲音主題的文化機構。他曾擔任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副館長兼首席策展人,過去還在北京做過樂隊主唱。

秦思源選擇回到北京,也是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一點,和選擇回到泉州的僑民們有著相似之處。

回到北京的秦思源對北京的聲音有著濃厚的興趣:鴿子起飛的聲音、吹哨的聲音、風聲等等都是他想要收集的。2013年,秦思源將自己外祖父母曾居住的北京史家衚衕改建成了一座聲音博物館,試圖透過聲音記錄北京的歷史和文化。

這次在泉州,他想用一把椅子的裝置,讓大家來感受這裡的氛圍。

崇武古城位於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小城,因石雕而出名,它的城牆就是由花崗岩石砌築而成。同時,還有一條長達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線。
在崇武古城內的蓮花山上設有瞭望臺,人們可以俯瞰整個海岸線和古城。來到崇武古城海邊的秦思源,也想透過一把“救生椅”,讓大家坐在上面遠眺古城。
這不是他第一次做關於救生椅的創作。上一次,他把救生椅搬進了室內,讓人們坐在上面的視角變成一種看展的方式。
救生椅在海邊很常見,但很少有人真的坐到上面去過。這把高2.5米的紅色救生椅在沙灘上背對大海,非常醒目。
在設計這把救生椅時,秦思源不僅讓它在視覺上引人注目,也讓它和周圍的風聲、海浪聲融為一體。
希望坐在上面的人,能與自然產生一次對話。

🏝

🔴 小紅椅地址: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崇武古城海邊
🕙 擺放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底
本裝置是Lens和小紅書聯合發起的專案“來我的城市,坐坐”中的一個作品,還有更多椅子在浙江衢州、山東威海榮成和內蒙古呼倫貝爾,等著大家去坐一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