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第一次來海外,才發現我們觀念差得太多——文化衝突、生活習慣、社交邊界,誰該適應誰?

推薦閱讀:
爸媽第一次來海外,才發現我們觀念差得離譜!
—— 文化衝突、生活習慣、社交邊界,誰該適應誰?
當爸媽興沖沖地踏上飛機,準備來國外和我團聚,他們想象中的生活大概是陽光下的草坪、悠閒的異國生活、幸福的三代同堂
但現實是,他們剛到的第一天,我們的價值觀就碰撞出了火花——從穿衣、吃飯,到撿傢俱、八卦鄰里,甚至對待家務、育兒、社交等,無一不是衝突的焦點。
他們臨走時,滿臉不解,當然也滿心不悅:“我們明明是來幫你的,怎麼感覺你們一點都不高興、一點不懂感恩?而我們,面對他們的“全方位保護+全方位監督”模式,早已身心俱疲
01冷,是爸媽的終極恐懼,凍著=生病=天塌了
在爸媽眼裡,“凍著”是萬惡之源,比病毒、細菌、空氣汙染都可怕。
他們一來,就開始了“禦寒大戰”:
  • 你穿得少
    ,他們著急:“別逞強,凍壞了才知道後悔!
  • 孩子穿得少
    ,他們更著急:“小孩不能挨凍,老外的孩子抗凍,我們不行!
  • 你洗完頭不立刻吹乾
    ,他們焦慮:“晚上睡覺頭髮沒幹,寒氣進腦子裡,以後要偏頭痛的!
  • 你光腳踩地
    ,他們慌張:“腳底寒氣最重!你這習慣會害你一輩子!
更崩潰的是,他們對“冷食”的恐懼。
不能喝冰水不能吃冷飯水果要熱一下再吃,哪怕是冰箱裡拿出來的牛奶,他們都會勸你:“熱一熱再喝,不然對胃不好!
有一次,我晚上喝了杯冰牛奶,結果被他們嚴厲教育“你這不是作死嗎?大半夜喝冰的,不胃痛才怪!”
我解釋,當地人都是這樣吃的,我早就適應了,他們卻一臉震驚:“那是因為他們體質不一樣!
他們無法接受“感冒和天氣沒有必然聯絡”,更無法理解“吃點涼的不會導致體溫驟降”。
這時候,你才發現,他們所謂的“經驗”,其實只是刻進DNA的恐懼
02你作息不規律,等於不健康,不自律,不會生活!
在爸媽眼裡,健康的生活作息是這樣的:
✅ 早睡早起,晚上11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 三餐按點吃,不能亂七八糟地吃外賣✅ 夜裡不能玩手機,不能熬夜,不能加班,不能躺著刷手機
而你的實際作息是:
📌 凌晨1點才困,9點才起(爸媽覺得你“作死”)📌 早餐不吃,或者隨便喝杯咖啡(爸媽覺得你“虧待自己”)📌 午飯時間隨意,看工作安排(爸媽覺得你“把自己當牲口”)📌 晚上加班或者放鬆時間長(爸媽覺得你“不會享受生活”)
於是,每天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 “你看你幾點睡覺的?你這樣身體遲早垮掉!”👴 “我們活了這麼多年,知道作息亂的後果,年輕時候不養生,老了就知道後悔!”
他們試圖監督你“迴歸健康”,甚至會在夜裡盯著你:“怎麼還不睡?手機放下!熬夜猝死的新聞你沒看過嗎?
你想解釋,你的生活方式是適應了現代節奏,但他們並不接受,在他們眼裡,不按他們的節奏,就是作死!
03你家亂得不像家,生活太糙了!
在爸媽的審美觀裡,整潔=乾淨=有生活質量,所以他們一進門,就開始了家居大改造。
你以為你的家是這樣的👇
✔️ 桌子上有幾本書和電腦✔️ 沙發上有幾件衣服和外套✔️ 地板上有孩子的玩具
但他們眼裡,你的家是這樣的👇
❌ 桌子亂七八糟,東西到處都是!❌ 沙發像個“服裝回收站”,太邋遢了!❌ 地板一堆玩具,這還是家嗎?!
他們忍不住開始收拾,嘴裡還不停嘟囔:
👴 “你看看你家,亂得不行!別人來了都不好意思!”👵 “我們在國內的時候,家裡哪有這麼亂?”👴 “房子再大,收拾不好也住得不舒服!”
如果你反駁他們:“這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習慣,沒必要那麼整齊。他們會回你:“生活習慣能改的,為什麼不改好點?你這麼隨便,老了會吃苦的!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們來之前,儘量整理好房間,讓他們少嘮叨兩句
04八卦模式全開,社交邊界是什麼?
比生活習慣更難適應的,是爸媽的社交方式
他們來海外沒幾天,就自動切換成“情報收集模式”:
👵:“你鄰居是幹什麼的?月薪多少?”👴:“你那個朋友結婚了嗎?有沒有買房?”👵:“你同事怎麼還沒生孩子?是不是身體有問題?”
他們不理解,在國外,這些話題根本不能隨便問
更尷尬的是,他們當著別人面直接問,讓我無地自容。
“你老闆一個月掙多少?你加薪了嗎?”“你(指孩子的朋友)怎麼還單身?”
當你提醒他們“這邊不流行不適合這樣問”,他們會理直氣壯地回:“我們是中國人,和中國人聊怎麼了?
社交邊界?不存在的。
加入海外養老群留學生家長群求職內推互助群等,請公眾號留言,與數十萬海外家長抱團互助。各類在美生活攻略、海外養老攻略等,請檢視文末連結。歡迎加入北美候鳥社群大家庭。點選關注↓
05如何在海外和父母和平相處?
許多華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文化衝突,有人妥協了,有人抗爭了,有人甚至因為矛盾太多,把父母“送回國”……
那麼,作為子女我們究竟該怎麼做?

✅ 1. 設定底線,學會“選擇性妥協”

讓他們煮飯、帶孩子、買自己喜歡的菜可以,但有些原則性問題不能讓步,比如:🚫 不能隨便撿傢俱(保持家裡整潔,更要了解和尊重當地規則)🚫 不能干涉子女小家庭的社交邊界(不要八卦更不要親自詢問朋友鄰居陌生人隱私)🚫 不能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尊重孩子的口味和習慣)

✅ 2. 讓父母有自己的事情做

送他們去語言班、社群活動、旅行團,或者鼓勵他們和老鄉交朋友,這樣他們就不會整天盯著我們和孩子了。

✅ 3. 保持獨立空間,儘量分開住

最理想的方式是不住在一起,但離得近,方便相互照應。
歡迎一起來留言,說說父母來海外後,適應得如何?是完全尊重小家庭的生活方式,還是雖然嘴上說著妥協尊重,但依然覺得“父母的道理才是道理”?歡迎留言分享。
歡迎加入海外養老群留學陪讀家長群外籍養老群一起討論交流。
加入海外養老群留學生家長群求職內推互助群等,請公眾號留言,與數十萬海外家長抱團互助。各類在美生活攻略、海外養老攻略等,請檢視文末連結。歡迎加入北美候鳥社群大家庭。
【北美候鳥社群】
常用資訊彙總 2024.10版
1. 赴美 | 海關限制入境物品清單
2. 赴美回國時,如何填寫海關指尖碼?
3. 移民 | 律師講解父母移民有哪些方式
4. 移民 | 子女為父母辦理親屬移民,流程及細節,請看經驗分享
5. 移民 | 申請綠卡境內境外時間線及案例
6. 移民 | 父母境外申請綠卡面試流程&經驗
7. 延期 |第7次延期攻略
8. 父母來美哪些成人疫苗值得/需要打?
9. 在美國常見疾病如何應對——家庭常備的非處方藥有哪些?
10. 人在海外,身份證、駕照過期如何更新?
11. 護照到期,境外如何線上更換?
12. 護照丟失,如何補辦護照/簽證/旅行證?
13. 在美年輕人為B籤探親父母購買保險的經驗分享
14. 在美國種菜攻略:在美國不同地點的種菜時間
15. 攜帶/出售處方藥是否違反美國法律?
16. 父母美國養老(5) 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紅藍卡)
17. 美國養老(6):父母境外申請綠卡面試流程&經驗
18. 赴華 | 申請中國新十年籤——避坑指南
19. 申請旅遊簽證/十年美籤續簽,如何申請免面試——免面談代傳遞詳解
20. 官方指南:外籍赴華/回中國工作生活全面指引(中英文版)
21. 律師詳解|外籍子女繼承境內遺產,如何變現購匯出境:繼承轉移制度
22. 美國海關:哪些中國藥是“禁藥”,入境美國禁止攜帶?
23. 在美國,年長者可以享有哪些福利和服務?
24. 知識|獲得美國綠卡後,不在美居住會失去身份嗎?
25. 在美生活須知:必須儲存的文件、資料與證明
26. 知識 |切記不要隱瞞國內收入,境外收入申報不等於繳稅
養老專題:
75歲老年人中 12%還在工作,美國人多大年齡退休?
養老專題| 如何在美國退休和養老?——中等收入人群
從子女留學定居海外開始,父母和子女如何相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