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近三十年,你看懂宮崎駿的“封神之作”了嗎?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西蒙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作為宮崎駿最重要的代表作,1997年上映的《幽靈公主》不僅創下了日本電影票房新紀錄,更影響了無數的創作者。從電影《阿凡達》到遊戲《塞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在許多優秀作品的身上都能看到《幽靈公主》的影子。
與此同時,《幽靈公主》也是宮崎駿最經常被誤讀的電影。許多人認為《幽靈公主》的主旨是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就會招來自然的報復。然而這並非宮崎駿的本意,作為宮崎駿思想和技術的集大成之作,《幽靈公主》的內涵遠不是簡單的“敬畏自然”或“環保”能概括的。
藉著今年五一《幽靈公主》4K修復版的國內上映,我結合宮崎駿的訪談和其它資料,來梳理下這部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直面複雜而矛盾的無常世界
理解《幽靈公主》首先需要了解它誕生的時代背景。20世紀90年代初是一個極為動盪的年代,蘇聯解體、南斯拉夫內戰、海灣戰爭,世界格局不斷發生劇烈的變化。
對宮崎駿來說,這一系列的事件對他最主要的影響,是讓他放棄了過去的左翼革命思想,不再相信能透過革命來建立一個理想的完美社會。宮崎駿意識到人性總是好壞並存、善惡共生,人們永遠會因為彼此不同的需求而產生矛盾衝突,這是人類無法逃脫的宿命。
與此同時,日本雖然沒有捲入戰爭,但泡沫經濟破滅、阪神大地震、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等一系列的事件也讓日本人充滿了迷茫和不安,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失業率和自殺率雙雙上升。
就是在這樣動盪的時代背景下,50多歲的宮崎駿開始創作自己的下一部作品。當時的宮崎駿有兩個選擇,一部是以毛毛蟲為主角、風格輕鬆的日常動畫,另一部則是以古代日本為背景的動作冒險片,後者的製作難度要比前者高出非常多。
當時吉卜力工作室靠著之前的一系列電影不僅賺了錢,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動畫人才。於是製作人鈴木敏夫勸宮崎駿: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說不定這就是最後一部電影了,不如趁著工作室現在有錢又有人,去挑戰下一直想做的動作冒險片吧。
宮崎駿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於是他把《幽靈公主》當做自己的最後一部電影拼盡全力製作。在這部電影中,宮崎駿拋開以往作品裡善惡分界鮮明的理想主義世界觀,試圖去描寫一個複雜而矛盾的無常世界,以及在這樣的世界裡人們又能做些什麼。
在電影中,阿伊努族少年阿席達卡因為手臂的詛咒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尋找解開詛咒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被山犬一族養大的森林少女珊,捲入了以黑帽大人和疙瘩和尚為首的人類與森林的衝突。在影片末尾,被黑帽大人一槍打掉頭的山獸神毀滅了人類居住的鍊鐵場,阿席達卡和珊一起將頭顱還給山獸神後平息了它的怒火,電影就此結束。
這很像一個“人類因貪婪觸怒自然後被報復”的故事,但在宮崎駿看來,《幽靈公主》裡的人類並不是什麼愚蠢邪惡的反派,他們都是為了社會發展和自身利益做出了自己立場上的“正確選擇”。
以黑帽大人為例,是她不斷砍伐森林,射殺了大量動物,也是她一槍打掉了山獸神的頭,才導致山獸神的暴走和鍊鐵場的毀滅。但看完電影的人很難把黑帽大人當做反派,她強大而美麗,是一個對敵人毫不留情、對手下關懷備至的革命家形象。她帶領百姓脫離武士統治,建立起鍊鐵場,她讓女性和麻風病人都能參與工作,活得平等有尊嚴,也因此深受人們的愛戴。
她砍伐森林、獵殺動物是為了開採礦石、發展村子。之所以配合疙瘩和尚捕獵山獸神,一方面是為了消除森林的威脅,另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疙瘩和尚手下的火槍隊,從武士手中保護鍊鐵場。站在鍊鐵場百姓的角度,黑帽大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正當的。

至於電影中另一個人類代表疙瘩和尚,這裡直接引用宮崎駿對他的評價:“他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人。好人一個,有問必答、態度親切,身為組織的一份子,組織的命令一旦下達,不問善惡好壞絕對遵從。”
用現在的話來說,疙瘩和尚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打工人,嚴格遵守上級的命令執行任務(電影裡是遵照天皇命令拿到山獸神的頭),除此之外他就是個有點油滑世故的普通人。如果疙瘩和尚是壞人,那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壞人了。

在《幽靈公主》中,人類和自然的衝突不是什麼善惡之爭,而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只要人類想要繼續發展、獲得更多資源(這是必然的),那麼就必然要侵佔森林,導致森林原住民的背井離鄉乃至死亡。
在電影的最後,山犬神莫娜咬斷了黑帽大人的手臂,暴走的山獸神毀了鍊鐵場,看似是自然取得了勝利,但許多細節都暗示並非如此。
在結尾中,疙瘩和尚看著一片狼藉拍著腦袋說:“輸了輸了,真是敵不過傻瓜呢。”在《幽靈公主》的紀錄片中,聲優配這句臺詞時得到的指示是“要抱著下次不會輸的心態來配”。

另一方面,失去手臂的黑帽大人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鼓勵百姓重建鍊鐵場。

顯然這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改變這兩人,他們未來仍然會去捕獵山獸神,會為了採礦而砍伐森林。
片尾還有一個細節,山獸神消失之後,曾經瀕臨死亡的森林又重新被綠色的野草和樹木覆蓋,但此時的綠色是一種剛剛抽芽的嫩綠,而不是之前有著悠久歷史感的深綠。珊對此的評價是:“雖然森林復活了,但這裡不再是山獸神的森林。”
什麼是山獸神的森林呢?《幽靈公主》的企劃書裡是這麼寫的:“山獸神棲息的森林是生命閃耀的世界,是拒絕人類的森林。”所以當森林不再是山獸神的森林時,也就意味著人類的力量可以進入森林,森林被改造成人類的後花園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留在森林的珊和留在鍊鐵場的阿席達卡,彼此相愛但立場不同的兩人會怎麼樣呢?珊能否抵擋未來人類對森林的入侵?阿席達卡能否調解人類和森林的衝突?這些問題電影統統沒有解答。
如果宮崎駿願意,他有很多種方法給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但如果這樣做,他也就沒必要費勁刻畫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了,大可以把人類都描寫成貪婪愚蠢的反派。宮崎駿在這個結尾想表達的是:在複雜而矛盾的無常世界中,並不存在什麼辦法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只要活著就會面對無止境的問題和衝突。
那麼在這樣的世界中,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宮崎駿在電影中想傳達給觀眾的話是什麼呢?答案就在電影的海報,以及電影裡反覆出現的那句臺詞上:生きろ(活下去)。

在無常世界中和美麗的事物邂逅
為了理解《幽靈公主》裡“活下去”的含義,我們需要去看宮崎駿的另一部作品——《風之谷》漫畫版。

《風之谷》漫畫從1982年連載到1994年,是宮崎駿篇幅最長、世界觀最宏大的作品。1984年的《風之谷》電影只是漫畫的開篇劇情,漫畫後面還有非常多的劇情。而1995年開始製作的《幽靈公主》和《風之谷》漫畫完結是前後腳,兩者在思想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宮崎駿自己也表示“《幽靈公主》是《風之谷》的延續”。
在《風之谷》漫畫中,曾經發達的人類文明因為核戰爭而衰落,地球上出現了散播有毒孢子的腐海和從腐海中誕生的王蟲,殘存的人類就在這地獄般的世界中掙扎生活。
女主角娜烏西卡在經歷種種冒險後發現了世界的真相:腐海和王蟲都是舊時代基因工程的產物,目的是淨化被核戰爭汙染的地球環境,完成淨化的地球將不適合現存人類的居住,所有現存人類都會死去。隱藏於古代陵墓中的生化電腦不僅儲存了舊時代的科技,還封存著適合淨化後地球的新人類胚胎,一旦淨化計劃完成就會取代現存人類,重新建立新的人類文明。
在漫畫結尾,娜烏西卡拒絕了這個看似美好的淨化計劃,摧毀了生化電腦和新人類胚胎,選擇繼續在這地獄般的世界中生活。全書的最後一句臺詞是:無論多麼痛苦,一定要活下去。

可以看到,《風之谷》漫畫和《幽靈公主》有著大量的相似之處:都不相信存在一個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主角未來都要繼續面對無窮的問題和衝突、支撐主角的信念都是“活下去”。
“活下去”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娜烏西卡和生化電腦的對話中找到答案,這裡摘錄幾段比較重要的臺詞:
“生命是在黑暗中閃爍的光,清淨和汙濁都是所謂的生命,即使生活在困苦中,人類仍舊有快樂與光輝!”
“就算沒有巨大的陵墓和奴僕,我們也能明白世界的美麗和殘酷。即便是一片葉子、一隻蟲,我們的神都會活在其中!”
“活的東西是會變的!王蟲、黏菌、人類都是會改變的,我們也可以做到和腐海共生!”
“如果毀滅的那一天終將來臨,那我們就活著去迎向那一天!我們是即使一次又一次地吐血,也要超越那一天而飛翔的鳥!”

再結合宮崎駿的其他訪談,我認為“活下去”意味著在這無常世界中接納所有的好與壞去認真生活,遇到問題時要懷抱希望去努力應對,因為事情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現在看似無解的問題在努力應對的過程中就會找到解法。
哪怕最終找不到解決方法,甚至要面對毀滅的結局,我們在認真生活中邂逅的美麗事物也已經賦予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對於娜烏西卡,這美麗的事物是王蟲。對於阿席達卡和珊,這美麗的事物就是彼此的相遇。
在那個對未來充滿迷茫和不安的90年代,這就是宮崎駿想要傳遞給人們的理念。

宮崎駿拍攝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哪部最好是一個見仁見智、因人而異的話題,但從思想表達和製作投入的角度來說,《幽靈公主》就是宮崎駿最重要的電影。唯一能與之相比的,是在2023年上映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部電影就是宮崎駿對自己的人生回顧和總結,大機率也是他最後的長篇電影了。撇開充滿隱喻和晦澀跳躍的情節不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結局和《幽靈公主》以及《風之谷》漫畫很相似,角色都選擇在無常的世界中認真活下去,邂逅生命中的美麗事物。
電影中大舅父邀請真人留在異世界,創造一個脫離惡意、永遠和平美麗的世界,真人拒絕了這份邀請。大舅父問他:“你要回到那個充滿殺戮掠奪、無比愚蠢的世界嗎?”真人的回答是:“我會找到朋友的,就像火美、霧子、蒼鷺這樣的朋友。”
而真人的母親火美知道自己返回現實後會在大火中死去,但她依然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去,並告訴真人:“生下你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從這個角度說,對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問題,宮崎駿早在《幽靈公主》和《風之谷》漫畫裡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而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我們也能窺見《幽靈公主》的後續故事。雖然《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幽靈公主》一樣沒有描寫主角未來的生活(真人返回二戰末期的日本,電影就此結束),但我們都知道之後的故事。
真人就是宮崎駿,所以電影的後續就是宮崎駿自己的人生。宮崎駿確實找到了霧子、蒼鷺這樣的朋友,他們就是宮崎駿動畫生涯的長期夥伴保田道世(色彩設計師)和鈴木敏夫(製片人)。除了朋友之外,宮崎駿更邂逅了動畫這一美麗的事物,併為此奉獻了自己的全部人生。

可以說,宮崎駿用自己的人生證明了“無論當下多麼艱難,只要懷抱希望認真活下去,總是會遇到好事”。如果讓現在的宮崎駿給《幽靈公主》寫個後續,我相信大機率會是一個讓人滿足的結局。
從《幽靈公主》上映以來已經過去了近30年的時間,世界彷彿是一個輪迴,如今人們再次迎來了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每個人都親身體驗了什麼叫“世事無常”。網上有句形容現在年輕人精神狀態的話,叫“怕苦怕累不怕死”,戲謔中又讓人有些心驚肉跳,反映的正是當下許多人對未來的迷茫不安,以及對生活意義感的缺失。
也正是因此,現在正是重溫《幽靈公主》的好時候,讓我們看看過去的人們是如何面對同樣的困境,也許從中能獲得一些啟發和勇氣,去邁出自己的人生下一步。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