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的歷史之問

作者:劉   強(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教授)
        萬依琳(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023級
                  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原文載於《電影評論》雜誌2024.9/10月刊
原標題:“意象敘事與空間建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歷史之問
內容提要: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耐人尋味的情節設定,宮崎駿的作品一度成為日本動畫電影的巔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作為“告別之作”,也延續了宮崎駿電影奇幻冒險的鮮明特色。影片將宮崎駿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日本的民族記憶進行串聯,透過森林、海洋、蒼鷺、鸚鵡等自然意象隱喻歷史,使現實世界與塔中世界兩重空間形成對比。文章將以影片中的不同意象和空間建構為研究支點,探究動畫背後所暗含的社會現實、人文情懷和理想訴求。
關鍵詞:宮崎駿 動畫電影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作為享譽世界的動畫大師,宮崎駿慣於將深刻的哲理和對人生、社會的反思融於帶有奇幻色彩的動畫之中。《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對他之前作品特色的延續,也是對過去所有創作的一次“總結”。影片在開頭第一段主角真人的回憶與獨白中,由真人母親的意外去世這一情節點明瞭故事所處的歷史節點是二戰時期的日本,這便註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不會是輕鬆愉快的,而影片中這些看似語焉不詳的表達折射的是當時日本的現實處境,是宮崎駿本人對既往歷史的評價,也是對未來的追問。
從《風之谷》到《千與千尋》,宮崎駿動畫電影所表現的內容主旨雖然各不相同,但這些影片的共同特點是對隱喻和意象敘事的大量使用,以及對各種奇幻空間的運用。常見的電影意象往往以人們生活中最為熟知的事物為載體,它可以是導演個人風格的獨特表達,也可以用以展現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不斷變換的意象明顯構成了電影敘事的一部分。而空間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人類的生活空間也不斷發生著變化,空間在電影中不僅是故事發生的場景,也是敘事的重要手段之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將空間分割成兩部分,現實世界是戰爭的年代,而塔中世界被勾勒成烏托邦的模樣,兩個空間風格差異巨大,又互為補充,與電影的敘事緊密相連。從意象與空間這兩方面入手來解讀影片,有助於從思想性和藝術性這兩方面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的藝術特色。
意象敘事:隱喻現實的黑暗童話
電影鏡頭畫面展現的內容除了人眼可以觀察到的外在的物質性的“形象”之外,被賦予了各種特殊涵義的“意象”也是重要的敘事手段,意象是形象化的符號和符號化的形象。[i]意象強調自身形象所代表的精神內涵,與客觀存在著的形象相比,這種精神內涵往往攜有某種強烈的情感色彩。《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開篇以戰爭年代主角意外喪母這一情節切入,並透過主角內心獨白的形式鎖定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但劇情卻並未圍繞現實展開,在搬入繼母家後,因為一隻蒼鷺的誘惑,主角再度踏上了尋母的奇幻之旅,而在這場“異世之旅”中,他與許多會說話的動物邂逅,在歷經重重危機後重返現實。這場奇幻冒險表面上看與現實世界完全割裂,實則與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童話世界不過是現實的隱晦縮影。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劇照

(一)自然意象:借動物之身再現社會現實
首先,是亦正亦邪的“引路人”蒼鷺。離開東京後,主角真人搬到了繼母夏子家,儘管夏子待他十分親切,但他並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與夏子的相處也始終帶有一種客氣的疏離感,在這種表面平靜、暗流湧動的氛圍下,蒼鷺的出現讓宅子再度起了波瀾。不懷好意的眼神,尖銳的聲音,以及撐開嘴之後吐出的中年男人的臉——蒼鷺的形象設計明顯帶有反派意味,但他的行為卻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反派。在現實世界中,蒼鷺與真人站在對立面,他用謊言不斷引誘真人跟隨自己去未知的領域尋找母親,二人不止一次爆發言語或肢體上的衝突,而在進入塔中世界後,蒼鷺的態度開始轉變,並逐漸與真人站在了同一條戰線,甚至被真人認可為“朋友”。在霧子面前,他曾向真人直言:“蒼鷺說的話都不可信”,但轉身卻和真人組成了尋找夏子的“搭子”。蒼鷺面對一切意外都處於一種漫不經心的鬆弛感,在危機來臨時,不論是選擇逃跑還是迎面而上,他總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一個合理的說辭,他的老練與真人的堅韌和單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縱觀整部影片,蒼鷺與真人有著截然相反的價值觀,但二人最終能走到一起,實則也代表了蒼鷺內心對於真人的認同,他的存在隱喻的是迫於現實只能隨波逐流的成年人們。
其次,是身不由己的“加害者”鵜鶘。在進入異世之後,真人面對的第一個奇幻的場面便是成群結隊涉海而來捕食“哇啦哇啦”的鵜鶘,在霧子和火美的幫助下,他們趕跑了第一批鵜鶘,但回到屋子後,一隻重傷的鵜鶘的遺言揭開了這個童話世界殘酷的一角:他們知道自己捕食“哇啦哇啦”的行為不好,但為了生存他們別無選擇。而根據劇情的暗示,不難猜出“哇啦哇啦”其實就是在現實世界中死去之人的靈魂。結合歷史程序與真人所處的現實世界的時間,當時的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實行的是軍國主義,而日本本土資源匱乏,戰爭為的是透過掠奪他國,佔有更好的生存資源。但一味渴求擴張的統治階級並不在意普通人的生活,戰爭帶來的災難遠超掠奪佔有的資源,無能為力的普通人只能被時代裹挾。鵜鶘象徵的是被動加入這場戰爭的人們,而戰爭對普通人的殘害是不分敵我,鵜鶘是加害者,也是被更高一級統治者所壓迫的受害者。
第三,是極端的“擁護者”鸚鵡。鸚鵡首次出現是火美與真人找到夏子生產的房間的時候,二人想要偷偷救出夏子,這一行為破壞了塔中世界的“規矩”,因此引來了維護“規矩”的鸚鵡軍隊。這群鸚鵡看上去呆頭呆腦,但步伐整齊劃一,手持刺刀,且具有極強的攻擊性,與現實世界中的軍隊相呼應。而在此後的劇情中,火美被鸚鵡王抓走,用以獻給石塔的統治者。在進獻的路上,真人遇到和此前別無二致的鸚鵡群,這群鸚鵡幾乎佔據著塔中這個微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除卻行為上的高度同一性之外,畫面也展現出了鸚鵡群中森嚴的等級制度:以鸚鵡王為中心,平民鸚鵡面對統治者表現出的只有狂熱的擁護和群體的狂歡。真人進入塔頂後,鸚鵡王跟在後面偷聽了真人與太舅公的談話,得知了塔中世界得以維持運轉的源頭——太舅公桌上的積木。鸚鵡王試圖將搖搖欲墜的積木重新搭好,但失敗了,積木倒塌,世界也隨之毀滅。塔中世界或許總有消亡的一日,但鸚鵡王的行為無疑加速了崩塌的程序,這也預示著狂熱極端的軍國主義最終會推動日本帝國走向衰亡。世界崩塌後,鸚鵡飛入現實世界,重新變回了普通的、無攻擊性的鳥兒,側面反映了狂熱崇拜和極端主義輕而易舉將普通人異化的能力。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劇照

(二)人文意象:象徵變革的天外隕石
影片敘事圍繞主角在塔中世界的奇幻冒險展開,對於石塔的來源,劇情中作出了明確的交待:明治時代,天降一顆來歷不明的隕石,無人敢接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隕石逐漸被遺忘,直到主角真人的太舅公出現。太舅公在接觸隕石後就在現實世界“消失”了,並一手建立了塔中世界。而真人在進入塔中後透過與太舅公對話得知,維持世界運轉的力量來源正是這顆隕石。電影畫面中,浮在半空中的黑色的船型隕石,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現實世界中的歷史——黑船事件。大洋彼岸的資本主義飛速發展,西方國家亟需尋找合適的殖民地和原料輸出市場,於是落後於世界發展程序的日本成為了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目標。“維新初年,事無經驗,困難叢生;其所以屢改者,惟求制度適宜於其時而已。”[ii] 幕府把持下的日本實行的是嚴格的鎖國政策,1853年,美國艦隊以武力威脅的方式駛入日本港口,兩國簽下“日美親善條約”。在此之後,日本政局持續動搖,幕府最終走向滅亡,天皇在幕府倒臺後重新掌權,隨後的明治維新則使日本社會開啟了近代化的路程,走向了全面西化和工業化的時代。由此可以看出,塔中世界那顆浮在空中的隕石對應的就是現實中將日本帶入近代化歷程的黑船事件,隕石的力量維繫著塔中世界的運轉,就如同美國來的黑船給日本帶來了全新的思想和技術一樣,塔中世界和現實世界實則是一體兩面的整體。
空間建構:陸海文明的交織融合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空間在必要時刻也有著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日本作為東亞島國,四面環海,氣候溫潤,水汽充足,這使得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非常可觀,森林文化作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生態基礎和悠久的歷史積澱。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森林是常見的自然環境,也是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透過奇幻冒險旅程的形式,將現實世界與塔中世界進行區分,而隨著主角冒險之旅的不斷深入,塔中世界也被分為了森林和海洋兩大空間,兩個空間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共同完成了一篇寓言式的童話故事。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劇照

(一)現實空間:烏托邦的殘酷底色
作為故事背景出現的現實世界是連線動畫與真實歷史的橋樑。在主角進入塔中世界之前,影片耗費了近一半的時長來勾勒現實世界,描繪真人在搬入繼母夏子家後遇到的各種事情,用一個個微小事件拼湊出二戰時期的日本社會面貌。在真人跟隨父親離開東京搬入新家的路上,隨處可見正在巡邏的軍隊和士兵,作為普通平民,士兵經過時必須停下腳步向軍隊行禮,致以敬意,而周圍的街道環境也十分壓抑,走在路上的行人不見歡笑,電影畫面也以灰白、灰黑為主色調。由此可見,在戰爭時代,緊張局勢輕易便能蔓延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這也為後來在塔中空間的敘事作了鋪墊。夏子家的宅子遠離城區,依山傍水,畫面的顏色開始變得鮮亮,並逐漸向宮崎駿以往作品的畫面風格靠攏,而真人在搬家後更是偶然發現了附近森林中的一座破敗的塔樓,從此開啟了這部影片的奇幻之旅。從東京大城市到鄉野宅院,再到塔中的世界,夏子家明顯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除此之外,根據劇情,太舅公親手建立了石塔世界,真人、真人的母親和夏子作為太舅公的後代,塔中的繼承人問題也與夏子家密不可分,現實中的血緣關係是塔中世界繼承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一因素最終造成了塔中鸚鵡王和統治者太舅公之間矛盾的激化,加速了塔中世界的滅亡。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劇照

(二)塔中空間:重演歷史的寓言
作為“奇幻”的重要組成部分,塔中空間的各個生物並不依據現實的邏輯進行排布。在現實世界,人們可以根據既往的生活常識來判斷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狀況,並由此分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等等,最終將這些隱形的關係作為電影敘事中的補充,但魔法世界註定要拋棄現實邏輯,因此塔中的空間徹底成為了整部影片隱喻敘事的根基。海洋空間標誌著以海洋文明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象徵著西方文化對日本的入侵、影響和改造。真人在踏上異世的島嶼時,因誤入禁地被一群鵜鶘追趕,是霧子駕駛著帆船及時趕到,帶領真人逃出生天,在駕駛帆船回程的路上,他們又遇到了許多無臉的漁夫。在這個空間中,環境比較單一,因此行駛在海中的帆船便格外顯眼,紅白相間的船帆,藍色的大海,這三種顏色在這個環境中拼湊在一起,就是美國,美國國旗便是紅、白、藍構成。上岸後,霧子告訴真人,他們捕魚是為了餵養“哇啦哇啦”,暗指由美國帶來的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制度對日本本土文化的滋養,在西方的影響下,日本也開啟了變革之路。
離開霧子家後,塔中的空間再度變化,大海消失,森林出現。森林一直是宮崎駿電影創作中寓意深遠的關鍵性符號之一,更是日本人內心深處宗教思想的核心[iii]。森林代表著人類對自然的虔誠與信仰,在這裡則被用以指代日本傳統文化環境。而在象徵傳統的森林中卻滋生出了鸚鵡軍隊,在鸚鵡王的領導下把控著塔中的資源,並試圖推翻太舅公的統治,建立新的國度。太舅公作為異世的創造者,是西方自由主義的化身,他選擇與象徵極端軍國主義的鸚鵡合作共治,最後成為石塔潰敗的導火索,因此表面繁榮的森林內裡實則已經早已開始了腐化的程序。對應現實世界,這樣的過程,與全盤西化後又深陷泥潭,最終走向戰敗的日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不僅是一部宮崎駿對自己過往人生進行總結的自傳式電影,更是一部充滿哲理與情感的寓言故事。影片透過一個小男孩的奇幻冒險之旅重現了工業革命時代以來日本所走過的道路、經歷的創傷,以及犯下的錯誤,用蒼鷺、鵜鶘、鸚鵡、隕石等各種自然意象隱喻歷史,巧妙搭建了敘事的語境,引導人們對人性、對戰爭、對日本社會進行反思。歷史沾滿血淚,而故事的結局卻是溫馨的,它讓我們在欣賞精美的動畫之餘,也感受到了如春風化雨般的人文情懷。
註釋:
[i] 遊飛:《電影的形象與意象》,《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ii] 陳恭祿:《日本簡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33頁。
[iii] 梅原猛:《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點》,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3年版。
往期精彩
▼▼▼
閱讀量:6.7W+
閱讀量:1.8W+
閱讀量:1.8W+
閱讀量:1.1W+
閱讀量:1.1W+
掃碼關注《電影評論》
微訊號 : dianying2001
微博:電影雜誌MOVIE
“在看”給電影君一朵小黃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