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BU/MIT深陷上億財務窟窿,留學生會被拿去“抵債”嗎?

對於留學生的錢包來說,最害怕的新聞無非是漲學費了。別的吃吃喝喝扣扣搜搜都能省,只有學費,那是板上釘釘交出去的一筆錢。但自從特朗普政府開始向美國大學的持續施壓下,一些學校也開始頂不住了。
學校沒了錢對學生肯定不是好事兒,但在具體學費、教職工數量和質量、考研讀博、高校工作機會方面,又會有哪些影響?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盤點。
有哪些大學目前“囊中羞澀”?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媒體Higher Ed Dive報道,目前,有8所知名大學深陷財務窟窿:
🔹南加州大學
這所洛杉磯,從不缺名媛少爺的私立大學,居然在2025財年背了超2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從去年的1.58億蹭蹭漲!
南加大代理校長Beong-Soo Kim宣佈,在剛剛於六月結束的2025財年,學校實施了一系列臨時措施,包括削減學院和部門預算、暫停招聘等等,以減緩支出增長。
但校長強調赤字是“結構性”的,接下來可能需要採取不根據績效調整工資,終止某些第三方服務,控制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和差旅等等。
此外,校長也很直接地表示:只靠這些舉措,或者增加學費收入、動用更多捐贈基金或承擔更多債務,只會把我們的問題轉嫁到子孫後代身上。為了果斷應對財務挑戰,學校需要轉變運營模式,也就是說,裁員是不可避免的了。
🔹波士頓大學
本月初,波士頓大學宣佈將整個大學下一財年的預算平均削減 5%,裁員約 120 人,並取消 120 個空缺職位。學校給出的理由是:聯邦資金支援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壓力以及學生群體結構變化。
不過這波削減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校方表示“部分領域的削減幅度將低於5%,而其他領域的削減幅度將高於平均水平”。
在一眾遭到衝擊的美國大學當中,其實波士頓大學還算是有點小錢的:除了超過35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外,學校還擁有近2億美元的儲備金。
但即便如此,校長梅麗莎·吉列姆(Melissa Gilliam)在12月指出,由於運營成本上升以及數字學生資訊系統推廣困難,波士頓大學的儲備金仍未達到目標。研究生入學人數減少也導致波士頓大學碩士專案總收入未達目標3800萬美元。
而且,特朗普政府以保護猶太學生為名的一系列舉措嚴厲打擊各大學校的聯邦研究資金。雖然目前沒有公開資訊,但是學校絕對是不能倖免的;
2024財年,波士頓大學的贊助撥款總額超過5.79億美元,其中67%來自聯邦機構,包括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這些撥款佔波士頓大學年度總收入的22%,其中大部分同樣來自聯邦政府。 
🔹斯坦福大學
即使是最強的理工大校也不見得能在眼前這情況下包圍住自家財政啊。
六月底,斯坦福大學宣佈將砍1.4億預算;這筆資金原本用於支援學校行政運轉。斯坦福大學校長喬恩·萊文 (Jon Levin) 和教務長珍妮·馬丁內斯 (Jenny Martinez) 表示,為了節省資金,裁員和和消除空缺職位雖然難,但也是必要舉措。
和波士頓大學不同,斯坦福有在考慮提高捐贈額——從校友身上多薅點兒銀子。斯坦福確實有幹這事兒的底氣,根據美國高校商務官員協會(NAOC)和資產管理公司Commonfund的最新研究,斯坦福大學的捐贈基金價值高達376億美元,在2024財年美國高校中排名第四。
除了裁員外,斯坦福大學還將維持 2 月份實施的員工招聘凍結政策,並將支出集中在“最關鍵”的專案或有外部資金的專案上。
🔹布朗大學
自4月以來,布朗大學就在被特朗普政府瘋狂卡資金,其中最大的一筆是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撥款,佔布朗大學聯邦研究經費的70%以上;僅NIH的損失總額就每週增加約350萬美元。
布朗從去年開始就面臨著財政赤字,理由是不增不減的收入,獎學金髮放增加,通貨膨脹,工資和福利支出也跟著漲,接收的學生和教職工也在增多——過去10年裡人頭增加了30%。
為了應對赤字,布朗甩出一堆招數:調整預算,招聘直接喊停,教職工增長卡在1%,博士預算也得“瘦身”;擴充套件線上碩士專案;聯邦經費沒譜,布朗就豪擲3億貸款,賭一把未來。
🔹喬治華盛頓大學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私立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也沒有幸免於財政赤字,將凍結招聘,並可能在未來裁員。
校方說此次招聘凍結適用於由大學直接資助的職位,並將至少持續到 10 月 1 日。此外,學校還計劃審查大型採購合同,削減資本支出,並縮減旅行、活動和娛樂預算等。 
🔹康涅狄格大學
康涅狄格大學成立於1881年,有超過3萬學生在其六個校區中就讀,其中包括近8千名研究生和2萬名本科生。
2025年,康涅狄格大學的預算是30億,但是在在 2026 財年出現總計 1.34 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此外,減少、放緩和終止聯邦研究資金的成本還給大學帶來 9500 萬美元的損失。
此外,還存在其他風險。由於康涅狄格州全年自行管理預算,州政府的撥款甚至可能低於2026財年的預期水平。在向董事會提交的財務報告中,康涅狄格大學官員還指出了潛在的聯邦政策變化,例如減少學生援助、增加關稅以及削減醫療補助和醫療保險。
從好的方面來看,康涅狄格大學預計,除了籌款活動承諾的增加外,入學人數的增長還將帶來學費收入的增加,這兩者都將增加其收入,並抵消公共資金的部分下降。
🔹天普大學
位於費城的公立大學也正面臨財政困難, 校方預計將裁員;學校領導已要求副校長和院長將各部門的薪酬總支出削減5%。
與2017年秋季相比,天普大學學生人數減少了10,0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發生在疫情期間。截至2023年秋季,天普大學的入學總人數為30,205人。 這一下,導致學費收入直接減少約 2 億美元。
天普大學員工薪酬佔運營支出的62%,而且學校仍計劃將績效工資的預算增加1.5%;大學還在進行資本投資,包括為其公共衛生學院建造新址和建造一個藝術館。需要多薅點捐款和州政府資金資助了。 
我們的學費交哪兒去了?
有些同學看到這裡就要疑惑了:不兒,這些學校學費也不便宜啊,而且有錢的校友一抓一大把,怎麼就欠這麼多?
不同的學校欠錢的理由不同。就今年的情況來看,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是聯邦資金:布朗大學將損失 5.1 億美元;西北大學7.9 億美元;賓夕法尼亞大學因對待一名參加 2022 年學校體育運動的跨性別運動員的方式不當,於 3 月份被暫停提供 1.75 億美元的聯邦資助;康奈爾大學被削減至少 10 億美元……
這些聯邦資金佔多少比重呢?詳情看下圖⬇️
Source: Urban Institute
在接受調查的院校中,麻省理工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的聯邦資金最多,佔其總收入的40%以上;而其他26所接受調查的院校獲得的聯邦資金不到其總收入的10%。
在大多數此類院校中,以研究經費和合同形式提供的聯邦資金佔其總資金的比例遠遠高於學生資助。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資金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以及美國能源部和國防部。麻省理工學院(MIT)大部分資金流向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以“致力於研究和開發一系列先進技術,以滿足關鍵的國家安全需求”。

Source: MIT News
這些高校拿著大筆的聯邦資金的理由,是因為其成果在美國國家層面的科技、醫藥、環境甚至軍事領域有著深度繫結;但現在不少和“多樣性”沾點兒邊的研究都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相左,遭大砍特砍。
當然,吃人的嘴短, 拿人的手軟,美國大學既拿了聯邦政府的錢,就不免要受到審視。他們用錢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官僚和冗雜:根據美國保守派智庫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發現,許多學校的行政人員隊伍龐大,被視為大學成本上升和教育資源消耗的主要原因。
在師生比最高的五分之一高校中,每三名學生就配備一名以上的教職員工;所謂“行政人員”數量比教學人員數量高出約45%。
這些大學中其中不乏旗艦公立學校,例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每1000名全日制學生配備281名全日制非教學人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每1000名學生配備323名全日制非教學人員)和俄亥俄州立大學(每1000名學生配備482名全日制非教學人員)。
此外,對於部分不出名的學校來說,學生人數一降再降,學費收入直接腰斬;教職工薪水、福利、水電費、物資,再加上老舊設施維護,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飆升,收入卻跟不上;現在的學生,醫療、心理諮詢、課外活動,一個都不能少。服務升級,預算卻得跟著一塊兒膨脹等,都是原因。
寫在最後
高校哭窮,政客博弈,留學生也見多了行政冗餘帶來的各種阻礙。但,目前來看,除了學費不可避免地每年都在逐漸增長,這些財政赤字,除了影響師資力量和部分實驗室的工作機會之外,並沒有在短期內對留學生本科錄取有直接影響。
即使有,也有可能是好事:更多為了盈利的碩士專案開設來填補財政窟窿;本科也會招收更多不需要獎學金的留學生。這時候,咱們反而更懂攥緊手中籌碼。畢竟,每一分學費都在逼我們成為“策略大師”,去精準投資時間,高效兌換資源。
值不值未來自見分曉,但主動權,永遠在自己手裡。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學領域的教學和申請專家創立的線上教育團隊,專注於為北美留學生的備考和申請提供優質的資訊和服務,至今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團隊本著專業、務實、可靠的工作品質,設計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留學語培和申請產品,受到廣泛認可。產品和服務詳情,請檢視公眾號選單「TD好課」瞭解。
戳戳「在看」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