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工作簽證收件第一天,中國申請者各留後路

(全文摘自僑報網)
【僑報記者徐一凡4月1日華盛頓報道】2015年4月1日是美國公民移民局(USCIS)對2016財年H-1B工作簽證申請收件的第一天。雖然統計資料還沒有釋出,但漸漸復甦的經濟使得今年又是H-1B的“大年”已經成為共識。不過,這幾年不斷降低的“中籤率”已經讓申請者們有了心理準備,許多人在及時遞上申請的同時,已經各自留好了“後路”。
記者聯絡了幾名留學生出身、正在申請H-1B工作簽證的職場新鮮人。文科專業畢業的林同學說,如果抽籤不中,實習期OPT支撐不到明年再申請的時候,到時候只能回國工作,好在現在中國經濟實力強大,回國工作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相比較而言,計算機系畢業的董同學因所學專業屬於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因此在12個月的OPT結束後還可以延期17個月,這令去年8月畢業的他有了至少兩次遞交工作簽證申請的機會。董同學告訴記者,他還有一些朋友,準備“抽不中”後在剩餘的OPT時間裡走別的路,比如其博士畢業的師兄準備提出EB1A傑出人才綠卡申請,也有家裡條件不錯的朋友已經著手申請EB5投資移民。
訊息靈通的陳同學思路更開闊。他說,他的願望是進跨國公司工作,而跨國公司可以為員工申請L類簽證。他說:“不久前,奧巴馬不是說L1B簽證要放寬嗎?我可以先找一個美國境外的跨國公司工作,然後‘曲線救國’,有機會時再被派回來。”
事實上,在北美華人聚集的北大未名MITBBS相關版面上,關於更多“後路”的討論早已如火如荼。有些人列出瞭如果H-1B抽籤不中會把員工外派的公司,如谷歌、微軟、亞馬遜、臉譜等。有些人在高校、政府投資的非盈利組織等不佔每財年8萬5000個工作簽證名額的機構工作,或正在努力尋找這些機構的工作,以避開慘烈的“抽籤”。
當然,在這些機構工作的人“跳槽”時,會遇到工作簽證沒法轉的情況,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先解決眼前的工作簽證問題比較重要。也有人在考慮“掛靠”學校的問題,但日前聯邦調查局對掛靠學校的突襲讓人很難認為以F1身份“掛靠”是個好選擇。
用“慘烈”來形容今年的H-1B抽籤並不為過。去年這個時候,在允許收件的1周時間內,移民局共收到了17萬2500份申請。而在8萬5000個H-1B名額中,有6萬5000個普通名額和2萬個給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申請者的特殊名額,有碩士以上學位的申請者先被抽出2萬個“中籤者”,剩下的再和獲得本科學位的普通申請者一起接受第二輪抽籤。
據統計,2015財年的H-1B申請,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中籤率為70%左右,而普通申請者的中籤率低至30%。今年,隨著經濟復甦、就業機會增加,加上符合一定條件的H-1B持有者配偶H4簽證持有者可以合法工作,以及前幾年“積壓”的未中籤者再提交申請,2016財年H-1B工作簽證的中籤率可能更低。來自多家律師事務所的“一線”資訊也經證實了這一點。正因為如此,許多申請者在遞上H-1B申請的同時已經想好了“後路”。
近10年來,H-1B工作簽證經過供不應求、供大於求,現在又回到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且這形勢將越來越嚴重。增加H-1B名額的提案在國會轉了許多圈,但至今仍沒有成為有效法案。《華爾街日報》的客座作者蓋裡·比奇(Gary Beach)撰寫部落格稱,H-1B工作簽證已經成了一個“兩面不討好”的專案。一方面,這項以吸引STEM人才為主的專案令美國教育系統飽受詬病;另一方面,該專案從數量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外來人才”的需要。比奇建議,2016年的這個時候接受2017財年H-1B簽證申請時,應當放開名額,讓事實告訴政府這方面的實際需求,再經過討論確定合理的名額數量,在2018財年H-1B開放申請時照章辦理。
2015年3月12日,移民局釋出關於H-1B工作簽證的申請通知:移民局於4月1日至7日收件;完成抽籤過程後,選擇加速審理的申請將於5月11日開始進入審理程式。對比去年4月15日就開始審理“加速”的案件,移民局今年對繁重的收件、整理任務顯然已有充分的預估。
投稿
把你的海外故事分享給所有人
US小賣部
海這邊的小幸福

回覆關鍵詞:工作影片二手資訊|檢視以往各類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