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對話7歲小女兒工作比遊戲好玩得多

本文摘編自梁建章新著《創新主義》
7年前,我和太太迎來了我們的第二個孩子——我的小女兒。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她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同其他小孩一樣,她也不願意做功課。有一次,我試圖說服她要努力學習。
“寶貝,你知道你為什麼要努力學習嗎?”
“為什麼,爸爸?”
我剛想說努力學習是為了賺錢,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不對,不能說是為了賺錢,她遲早會知道我們家有錢。於是我說:“努力學習是為了工作。”
“但是為什麼要工作呢?未來不是有機器人嗎?”7歲的孩子會問一些深刻的問題。
“人還是要工作的,否則會很無聊。”
“真的嗎?難道不能天天玩遊戲嗎?”
“工作比遊戲好玩得多。”
“真的嗎?”
“真的,因為不好玩的工作都讓機器人做了。”
“好吧,那麼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才能工作呢?”
“因為好玩的工作就這麼多,只有勤奮好學的孩子,才能獲得這些工作機會。”
“你是說我現在少玩一些,長大後就可以一直有好玩的工作?”
“沒錯,寶貝。”
一直在旁聽的太太悄悄說:“你真能忽悠女兒,將來早晚會被拆穿。”
我辯解道:“我不是忽悠,在AI(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時代,剩下的工作都是有趣且與創新相關的工作,而且只有努力學習才有能力創新。”
當然,我寫《創新主義》不是為了說服孩子努力學習,而是基於世界和中國的大背景。
首先是世界的大背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科技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倫理爭議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哲學層面價值觀和意義的思考。例如,當人工智慧取代了很多人類的工作之後,人類未來應該從事何種工作,追求何種意義?又如,隨著全球變暖引發了全世界的擔憂,當代人的利益和可持續發展應該如何平衡?要想解決這些難題,需要對人類文明的意義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是中國的大背景。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是否可持續,以及生育率崩塌會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這是令人擔憂的問題,我在過去十幾年進行了很多相關研究,也提出了很多關於生育福利的政策建議。但要想出臺乃至落實這些政策,需要整個社會對創新和傳承進行深入思考並達成共識。
最後是我的個人經歷。身為企業家,我還有另一重身份——專攻人口研究的經濟學家。這種雙重身份使我可以從獨特的立場與視角來詮釋創新和傳承的意義。有人可能好奇,我作為攜程的創始人,怎麼會成為人口經濟學家?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攜程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公司,37歲的我決定辭去CEO(執行長)的職位,重回校園追求學術生涯的發展。之後我花了4年時間獲得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矽谷當時是全球創新創業的中心,所以創新和創業自然成為我的研究主題。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個國家的創業活力與人口年齡結構有很大關係,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的國家,創業和創新的活力就越弱。博士畢業後,我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應用經濟系擔任研究教授,繼續開展對創新和人口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
我在關注中國人口問題時驚訝地發現,雖然當時中國的人口結構相對年輕,但是生育率遠低於更替水平。更令人擔憂的是,那時中國還在實行只允許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我發現很多主流人口學家對中國人口問題的認知嚴重滯後,原因之一是當時社會上對人口政策缺乏深入討論。因此,我決定盡己所能,深入研究人口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推動生育政策的完善。
在之後的幾年裡,我就人口問題撰寫了很多文章,也推出了一系列研究報告,出版了《中國人可以多生!》等著作。儘管我平時在攜程的管理工作繁忙,但是我仍然充滿激情和責任感地去做人口與創新研究,並且利用各種渠道講述我的觀點,希望推動改革。我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的原因是,我能提供獨特的觀點和視角。不同於其他經濟學家,我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創新——來分析人口對經濟的影響的。很多經濟學家忽略了人口崩塌的最大危害是削弱未來中國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是未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016年生育政策全面放開以後,生育率僅僅經歷了短暫反彈,隨後就繼續快速下降。我的研究方向也逐漸轉為推動出臺各種生育福利的政策建議。我的一些觀點引起了公眾辯論,生育福利的很多政策,包括育兒補助和教育改革都頗具爭議。然而,我堅信這種辯論是必要的。生育不只是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議題,它還與個人選擇密切相關。廣泛的公眾討論,可以引發人們對創新和傳承的深度思考。
我很快意識到,創新和傳承的深度思考會很自然地引出一些終極哲學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一代人應該肩負怎樣的責任?創新和傳承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人類文明的長期使命是什麼?我認為,只有對這些哲學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認真解答,才有助於達成更新的社會共識和推動進步變革。我會在本書中總結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希望能推動必要的觀念更新和政策變革,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在《創新主義》這本書中,我向讀者揭示了一種尚未被全面探討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我將其命名為“創新主義”,其使命就是透過創新和傳承來追求人類文明的長期繁榮。我詳細闡述了這兩項原則及其延伸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將創新主義從抽象理論轉化為具體實踐。
創新主義重視創新的力量,其中不僅包括科技和人文的知識,還認為生育帶來的基因傳承也是創新和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傳統哲學流派中罕見的視角。與傳統哲學流派相比,創新主義具有多種明顯優勢。首先,它結合了創新和傳承的概念,而在許多傳統哲學中,這兩者通常形成對立。其次,創新主義論證了創新的追求是人類和動物最本源的區別,也應該成為人類生命的追求。最後,相對於傳統哲學,創新主義所代表的價值觀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比如創新主義強調科學、理性、包容和可持續性。創新和傳承的價值觀也給科技倫理的討論提供了思想框架和指導。
科技創新在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在改變生活方式和逐步異化人性。人類要關注這些科技創新對生命意義的影響。按照創新主義的理念,就是要以人類長期文明作為目標,評估某項科技創新是否有利於創新和傳承,從而制定相關的科技政策。其中的一個建議就是,要大幅度加大太空移民相關的科技投入,因為太空移民非常困難,但是能夠讓人類創新和傳承的能力實現躍升。
科技創新引發了對科技倫理的討論,可以從創新主義中獲得啟發。例如,人類在當今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全球變暖導致的可持續發展困境。在這個問題上,創新主義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在當代人的利益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實現平衡。又如,一些人擔心科技創新和人工智慧將取代很多人的工作,那麼人類的生命意義會隨著工作崗位一起丟失嗎?創新主義的回答是,因為創新工作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同時又充滿了樂趣,所以人類不會把創新工作完全交給人工智慧。未來人類的生命意義,會更聚焦於創新和傳承。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會發生變化。人們對於愛情和親情的需求,正在被不同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低生育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與地域、文化以及公共政策都有關係。在現代社會中,年輕一代選擇不生育的理由多種多樣。有些人追求自由和獨立的生活方式,認為孩子可能會束縛他們探索世界和參與社交。有些人則面臨經濟壓力,他們意識到養育孩子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包括教育、醫療和日常生活費用等。有些人更關注職業發展,認為孩子可能會分散他們的精力,導致無法全力以赴投入職業中。有些人出於對當前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擔憂,從而選擇放棄生育。還有些人的選擇基於個人價值觀,只是簡單地不想擁有孩子,或者認為自己無法勝任父母的角色。
生育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選擇都應該被尊重。但我認為,如果一個社會能提供友善的生育環境,並且營造出鼓勵生育的社會文化與輿論氛圍,那麼這樣的社會環境還是能影響和改變個人選擇的。讓更多的人認識、理解並接受創新主義,則是建立這種文化和社會環境的首要任務。在達成社會共識之後,還要把這些共識轉換成公共政策。由政府來承擔一部分撫養孩子的成本,並且提供充足的社會福利,進而促進生育率的提升。
創新很難,需要付出長時間的努力。很多人的創新嘗試可能以失敗告終,所以創新主義的價值觀不會自動成為社會主流。但創新的嘗試無論成功與否,終將惠及全社會。正如前文所述,透過全社會認可創新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更多社會資源投向環保領域和太空旅行的創新。
同樣的道理,現代社會主要由家庭承擔撫養孩子的成本,但孩子未來的創新卻主要貢獻於社會。考慮到養育孩子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而且大多數孩子可能並不出色,所以生育文化不會自動成為社會主流。正因如此,幾乎所有富裕國家的生育率遠遠低於更替水平。
總之,創新和生育之間存在著利益錯配,在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當代人利益和後代人利益之間,都存在矛盾。大多數人雖然認可創新和傳承的長期使命,但出於眼前的利益,很可能還是會做出短視的選擇。
只有當很多人達成了新的社會共識之後,也就是把創新和傳承當作文明的使命和生命的意義之後,才有可能推動公共政策做出必要的改革。與幾十年前相比,當代社會富有得多,完全有能力投入足夠的資源去支援創新和生育。目前真正欠缺的,是全社會對於創新主義價值觀的普遍認可。希望本書能夠引起更多的思考和討論,這將關乎人類文明的發展前景。在宇宙的尺度,人類的生命非常短暫,地球也非常渺小,但是隻要不斷地創新和傳承,就可以實現無限廣闊和有趣的可能性。
《創新主義》
國家、企業和個人如何實現創新與傳承
梁建章著
國家創新力×企業創新力×個人創新力
創新與傳承推動人類文明長期繁榮
姚洋俞敏洪李開復楊瀾樊登聯袂推薦
作者簡介
梁建章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
在人口和經濟、創業創新研究領域,曾出版數本著作,包括《中國人太多了嗎?》《人口創新力》《人口戰略》等研究書籍以及人口寓言小說《永生之後》,並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人力資源和創新的文章。2021年,組建“育媧人口研究智庫”。
他改變了中國旅遊發展格局,推動了行業創新。目前,由他參與建立的攜程集團是全球領先的一站式旅遊服務平臺。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創新主義,即透過創新和傳承來追求人類社會的長期繁榮。隨著智慧技術的普及,創新將日益成為社會和經濟的核心。書中指出,創新不僅是創造財富的關鍵途徑,而且可以滿足人類本原和最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相對於其他哲學流派,創新主義的價值觀具備科學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等優點。本書主要探討了創新能力形成的各種條件和創新力模型,分析了其中最基礎的人口和交流要素。在實踐層面,深入闡釋了國家、企業和個人如何實現創新和傳承。此外,還從創新主義的視角,預測了前沿的高科技,例如人工智慧、元宇宙、基因技術等的發展方向以及相關倫理問題。創新主義強調,科技創新和人口傳承都是推動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未來科技的創新能力正在受到低生育率的威脅。
推薦資訊
姚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外延式擴張模式向內涵式創新模式轉變的時期。梁建章博士把創新上升到“主義”的高度,契合了這個時代轉換。本書是創新主義的宣言,為中國創新時代吹響了強勁的號角。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當前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企業都是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各國之間、企業之間甚至個人之間的競爭都演變為創新力的競爭。如何培養創新力,成為家長、學校、企業甚至國家最關心的課題。《創新主義》從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以“創新主義”這一概念為主線,探討創新與傳承的關係以及創新主義對國家、企業和個人長期可持續繁榮發展的重要性,對於我們思考如何以創新和傳承為目標來指導國家政策、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從而實現人類社會的長期繁榮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董事長,零一萬物CEO
AI2.0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技革命和平臺革命,各國的創新力將是決勝未來的關鍵。《創新主義》從科技、經濟乃至企業管理視角,另闢蹊徑地提出了國家創新力模型。此書還有機融入了社會學、人口學、心理學,具有哲學的高度。《創新主義》有犀利的洞察力,也富有操作性,從個體到國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創新座標。
楊瀾,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
人人都在講創新,但梁建章先生以“創新主義”的系統思維,提出了創新力的模型。我特別讚賞的是,他分析了女性主義與出生率和創造力之間的正向關係,從而對社會政策提出建議,讓人耳目一新。
樊登,帆書App創始人
梁建章先生一直關心和思考著人類的未來。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替代人類的絕大部分工作。到那時,我們將如何尋找和實現自身價值與意義呢?這既是一個科技和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創新主義》這本書提出了富有洞察力和啟發性的見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