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也不敢說外面的油髒了,家裡的也難說

“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裡公開的秘密。”
罐車司機說的。
“是不是食用油專用罐車,我們也沒辦法去分辨。”
糧油公司的經理說的。
沒想到啊,新京報記者的調查報道,後勁這麼大。
前幾天哥也說過。
記者悄咪咪尾隨罐車,眼瞅著他們運完煤制油,接著運大豆油。
就咱這食品安全年年刷爆315,排隊都進不去的熱鬧勁,啥噁心事沒見過。
只不過,你髒歸髒,我眼不見就不髒。
可毒就是你的不對了。
相當於往豆油裡面摻柴油,灌我們體內跑長途呢。
煤制油能讓人中毒,影響造血功能。
人家新聞妹買化妝品還要看看裡面有沒有工業用礦物油,這倒好,我把你當吃的,你把我當人形發動機。
(圖via騰訊醫典)
現在大家都知道,運送食用油要專車專送,即便清洗再混裝運輸也不行。
就這麼簡單,可總有人偏不,非得混裝,還不洗。
洗罐多麻煩,要用鹼水,要高溫蒸罐,要用240度的高壓蒸汽,蒸洗至少半小時。
隨後再讓洗槽工穿好防靜電工作服、厚底膠鞋、防毒面罩、帆布手套,用刷子反覆清洗。
成本算誰的,廢水汙染被環保罰了,算誰的?
萬一罐車運過危化品,洗罐導致的死亡事件,並非沒有發生過。
司機有降低成本的動力,企業也有眼不見為淨的默契。
檢查罐子需要技術,落實標準需要人力,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
於是可以混裝,可以不洗,可以留幾斤到幾十斤不等的礦物油在罐裡。
調查報道指名道姓提到了兩家公司。
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和河北燕郊的匯福糧油集團。
7月2日見報。
7月6日中儲糧表示“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咔咔列出四份法律法規和集團規定,要求集團各系統各單位“嚴格落實、嚴防風險、嚴守規範”。
7月8日匯福糧油表示“相關部門已對此事進行調查,公司正在等官方通報。”“這個油罐車不是我們單位的油罐車,涉及我們公司‘匯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
一個舉一反三,一個等訊息。
雲淡風輕,不急不慢。
硬挺了這好幾天,大家期望聽到的回應,一句沒說。
自查歸自查,但先前的油賣哪了?涉及多少量?哪些品牌用了?還剩多少?
油是隻做了食用油還是也用去炸薯條做麵包了?要不要立即下架?
道歉要不要?召回要不要?賠不賠?誰擔責?
畢竟,一輛車就有幾十噸的量。
(圖via央視網)
現在,讓人有預期的訊息不見半點,除了口號似的回應,真正落實的措施,可能是從“回應公告”的將近6000條評論裡,篩選出了8條。
涉事企業模稜兩可,反而把同行嚇得虎軀一震。
多家企業在7月8日回應,這事莫挨我,我等都是正規的。
講真,哥能理解7月2日的報道,為啥在這幾天的討論度越來越熱。
除了無關痛癢的回應,還有就是因為,這事經不起仔細琢磨。
礦物油跟食用油混用罐車,這次被發現了。
其他的呢?
工業廢水、塑化劑、廢機油……這些非危化品液體,普通罐車都能裝。
有一個算一個,但凡混裝,在座的各位有誰能知?
礦物油可以突破一層層監管,其他幾個為什麼不能?
它們的危害,沒一個比礦物油小。
今年的罐車混用被抓包了,往年的呢?
來,讓我們敲鍵盤迴憶一下。
2016年,德國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查了當地市場上的20多款零食,發現費列羅的健達巧克力條含有可致癌物芳香烴礦物油,企業呼籲供貨商召回。
2017年,一家檢測機構在德芙巧克力中檢出了礦物油成分,給出了最低的“警示”評級。不過後來發現,這些礦物油不是摻在巧克力中,而是包裝紙蹭上去的,還有生產裝置上的潤滑油,也會讓巧克力被“遷移”礦物油。
但巧克力所屬品牌對檢測機構發出了律師函,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對於礦物油的規範指標,所以認定這份報告屬於“未經證實而傳播的謠言”。
沒幾天,更多品牌被檢測出礦物油超標,老乾媽、海天、友加等品牌在列。
7年前的回應口徑比較一致,主抓三個點:
1、礦物油的含量指標沒有國家標準。
2、礦物油不該出現在食物中,但在生產環節中有“遷移”的可能。劑量小,危害輕。
3、礦物油也分1類3類,從石油初步提純的礦物油為1類致癌物,精煉的礦物油沒有致癌證據,被廣泛用於醫藥、化妝品等領域。
這兩天也有博主曬產品,證明礦物油可以應用在廚房產品中。
那是精煉礦物油,精煉礦物油,精煉礦物油。
重點敲三遍。
這次曝光的罐車,運的貨是從寧夏靈武市煤制油廠區拉出來的,不是精煉油哇。
“未經精煉的礦物油含有較多的MOAH,其中可能含有類似多環芳烴的致癌雜質,因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它列為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講真,為了吃的安全,哥已經儘量少在外面吃了,自己倒油自己炒,雖然難吃,好在有泡麵打牙祭。

現在這油……這面……

我家那麼破小的廚房,也值得滲透嗎?
想起了一本書《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深度觀察》,作者提煉了一個概念“易糞相食”。
“我自以為身為大學生,只要身處校園,飲食上潔身自好,不吃路邊攤、燒烤、麻辣燙,那麼有毒食品即使存在,也與我無關。自以為大學如同象牙塔一般,把社會的一切惡都隔離在外。但那一刻,這種天真的想法頓時灰飛煙滅,我們被傷害的容易程度其實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可謂防不勝防。”
很難辦啊。
so,還有多少坑人的行業秘密,我們不知道?
新聞來源
《油罐混用不只是做飯燒菜的問題》央視網
《罐車混裝是對消費者生命健康的極端漠視》央視網
《油罐車卸完煤油直接裝食用油?多家上市公司回應:不存在此行為》南方財經
《探訪油罐車"搓澡工":80℃高溫下作業 年送4000輛油品》中新網
《德芙回應礦物油含量偏高或危害肝臟指責:中國尚無規範指標》澎湃新聞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